望舒捏着那份罗嬷嬷给的清单,只觉得薄薄的几张纸重逾千斤。
她自个儿府上的人手尚且捉襟见肘,好些位置都是勉强支撑。
这一下子要采买、调教足以支撑一座郡主府规模的下人,还要预先养着,期间的口粮、月钱、衣物、住宿……
哪一样不是白花花的银子?
这简直是好大一个无底洞!
她心里飞快地盘算着账目,越算越是心惊。
最后把心一横,若是郡主也默认由她操办,那少不得要狠狠地从王爷那里敲一笔竹杠才行。
虽说这些人手日后终究会落到自己名下,可这漫长的“抚养期”开销,总不能让她这个刚在扬州立足、产业才见雏形的小户人家来承担。
她这点家底,可经不起这般折腾。
不由得又想到自己现在住的这处宅子,当年嫂子贾敏当家时,每年不知要花费多少银钱来维持这般气象?
如今轮到她自己,才真切体会到当家的不易与银钱的迅疾流逝。
心下计较已定,她便先去寻了安平郡主,将王爷的安排禀明,试探着问道:
“堂祖母,王爷吩咐下来,说外祖家那处宅子的仆役采买、调教之事,交由孙媳来办。
您看您这边是否需要派位得力的人手,比如罗嬷嬷,从旁指点协助?”
郡主斜睨了她一眼,带着几分了然的笑意:
“你这丫头,倒是心急,这就张罗起来了?
也好,早些准备着。
你既接了这差事,便放手去办就是,让罗嬷嬷给你打个下手,她熟悉旧日府里的规矩。”
望舒心下稍安,又问:
“那具体需采买多少人手?按何等规制置办?孙媳还未见过那宅子,不知其规模格局,心中实在没底。”
郡主闻言失笑,慵懒地靠在引枕上:
“你觉得我平日里会操心这些琐碎?这些你只管去问罗嬷嬷便是。不过有一点,”
她顿了顿,看向望舒,“这些人的身契,你需好生收着。
他们在扬州期间的嚼用,一应由我来承担,不必你破费。
待我离开扬州后,这份担子才需你自己挑起来。
等你那边调教出得用的人,挑几个最拔尖的,派去照顾你外祖母,也算我的一份心意,弥补我当初的错误。”
望舒一听,简直是喜出望外,连忙躬身道谢:
“多谢堂祖母体恤,孙媳定当尽心竭力。”
这简直是解了她的燃眉之急,她原以为这就已是天大的好事,却不知后头还有“惊喜”。
待到晚膳时分,东平王竟直接递过来一张面额五千两的银票。
望舒接过,入手微沉,看着上面巨大的数额,一时有些发懵,迟疑道:“王爷,这是……?”
“采买下人所需的银钱。”王爷语气平淡,仿佛给出的只是几两散碎银子。
望舒捏着那厚厚一叠银票,只觉得烫手,犹豫道:
“这采买些仆役,应当用不了这许多吧?”
话音刚落,便听得安平郡主在一旁嗤笑一声,语带嘲讽道:
“这还叫多?难道留着给他养他王府里那些心思各异的侧妃、通房……留着养仇人吗?
一个个的,心都被养得比天还大,恨不得将王府都掏空了去!”
望舒听得郡主发了话,心下顿时明了,这钱是郡主开口替她要来的。
她立刻从善如流,将银票稳稳收好,再次行礼:
“如此,望舒便厚颜收下了。多谢王爷,多谢堂祖母!”
只听王爷对郡主抱怨道:
“小妹,我这回可是将老底都掏得差不多了。
买下那宅子花了一笔,那边修缮又是一笔。
工头说了,约莫七日左右能完工,只是简单改改,并未大动。
那原宅主倒是个会享受的,将宅子打理得极好,里头还养着许多名贵的兰花、牡丹,瞧着甚是精心。”
郡主听着这话,眉头立刻蹙起,敏锐地问道:
“兄长,你实话跟我说,你到底用了什么手段?
人家既如此精心打理,分明是爱惜这宅子,并无出售之意,怎会轻易卖与你?”
望舒在一旁也听明白了,心下一沉。
原宅主既肯花心思养护那些娇贵的花木,显然是将那宅子当作长久基业,绝非急于脱手。
王爷此举,恐怕是倚仗权势,强买而来。
她不由深吸了一口气,虽然并非自己亲自出手,可这宅子日后与自家关联甚深,若因此结下仇怨,将来怕是后患无穷。
东平王却浑不在意,反而露出一丝不屑:
“本王肯给银子,已是天大的恩典。
你们可知这宅子是怎么落到他们手里的?”
他见郡主和望舒皆面露不赞同之色,哼了一声,详细分说道:
“安平,你可知道,自外祖那时起,那宅子就屡次借着我们东平王府的名义进行修缮,许多逾制的构件、装饰,根本就不是寻常官宦人家敢用的?”
郡主点头:“这个我知晓,当时父王母妃也是点了头的。”
“问题就在于此。”
王爷声音提高了几分:
“这宅子几十年间几经易手,中间也大修过数次,却没有一次将那些不合规矩的东西去除。
如今进去一看,好些地方仍是王府的规制气派。
他们既然敢一直借着我们东平王府的名头享用这些逾制之物,如今本王亲自出面拿回来,有何不可?
本王还给了银子,难道不算心善?”
望舒在一旁听得心下打鼓,暗道:
您二位是天潢贵胄,自然有这资格。
可我算什么?等你们二位仙驾回了北地或京城,人家不敢找你们,还不敢找我这看似毫无根基的寡妇算账吗?
郡主显然也想到了这一层,替望舒问出了口:“兄长,这宅子原主究竟是谁家?”
王爷大手一挥:
“放心,如今住着的是个盐商,但地契挂在一个叫严明的人名下,此人是当朝严相的侄子。
所以林夫人不好出面,由本王出面正合适。
又不是严相本人的产业,严相知道了,只怕还要感谢本王替他侄子清理了这处可能招祸的逾制宅院呢。”
严相侄子、盐商……望舒脑子里飞快转动,这组合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盐商与权相侄子勾结,这宅子来路恐怕不清不白,别到时候成了抄家没官的赃物,那才真是惹上一身腥。
郡主倒是浑不在意,淡然道:
“反正是过到我名下的,无妨。
等我百年之后才会给你,所以你也无需多想,天塌下来有我顶着。”
望舒这才发觉自己方才的担忧已流露于色,竟还要郡主出言安抚,实在不该。
王爷更是直接出言嘲讽:
“林夫人这就怕了?区区一个盐商,一个相府侄子的名头,也值得你如此?
我们兄妹还在此处,哪轮得到你来顶在前面?”
望舒立刻收敛心神,脸上堆起恰到好处的笑容,分辨道:
“王爷这话可真是冤枉望舒了。
望舒哪是害怕,只是在发愁人手的事。
这满打满算不到半个月,便要调教出合用的下人,怕是难以周全。
那边又是新宅初立,百事待兴,若用人不当,岂不辜负了王爷和堂祖母的信任?”
王爷却不耐烦听这些,直接下令:
“这有何难?
先把你现成宅子里得力的人手调一半过去支应着。
若还不够,再从林府抽调些人手补上。
你们两府暂且先用那些新人顶着,等新人调教好了,再换回来便是。”
望舒被他这简单粗暴的安排噎得差点背过气去,这简直是拆东墙补西墙。
但转念一想,无论是林府还是自己这边,终究都是自家的人,王爷这法子虽霸道,倒也勉强可行。
“望舒遵命。”她只得咬牙应下。
一旁的安平郡主见望舒这副吃瘪又不得不从的模样,竟也生出了几分看热闹的心思,笑着补了一句:
“放心,不过就是一两个月的光景,熬熬就过去了。
我会让罗嬷嬷陪着你好生调教那些新人,必不叫你太过劳累。”
望舒心下苦笑,您也知道需要一两个月啊。
想想满院子都是懵懂无知、磕磕绊绊的新人,一会儿这个打碎了茶盏,那个冲撞了贵人……
这日子想想就头皮发麻,而且眼下人还没买呢,事不宜迟,今天就得着手去办。
她再也坐不住了,从罗嬷嬷那里取得详细的采买清单后,便匆匆与两位贵客告退,连夜乘着马车赶往文嬷嬷居住的外宅求援。
文嬷嬷正准备歇下,听闻东家深夜到访,心知必有要事,连忙披衣起身。
刚迎到门口,便见望舒急匆匆进屋,也顾不得礼数,直奔床边小几。
抓起上面的茶壶便给自己倒了一杯凉茶,一饮而尽。
“文嬷嬷!”望舒放下茶杯,抓住嬷嬷的手,语气带着显而易见的焦急,“这次真只有您能救我了!”
文嬷嬷见她如此情状,心下也是一紧:
“东家莫慌,慢慢说,究竟出了何事?怎么就到了要‘救’的地步?”
望舒便将东平王如何强买宅院、郡主如何将采买调教下人之事全权交托、以及王爷那“拆借”人手的霸道命令,原原本本快速讲了一遍。
最后,她将那张罗嬷嬷开具的清单递到文嬷嬷手中,愁容满面:
“嬷嬷您看,这上上下下,林林总总,竟要一百多号人!
还要即刻采买、速成调教,这又不是在京城,人牙行里哪有那么多现成合用的等着?我这心里,实在是没底啊!”
文嬷嬷接过清单,只粗略扫了一眼,脸上非但未见难色,反而露出一丝“不过如此”的淡然。
她轻轻“唔”了一声,语气平静无波,甚至带着几分久经沙场的从容:
“东家就为这事着急上火?区区百余口人,有何难处?
老身当年在宫里,一次调教上千新进宫的宫女太监,也是常有的事。”
这话一出口,文嬷嬷便自觉失言,这等陈年旧事本不该轻易提及。
但见望舒闻言后,眼中瞬间迸发出的不是探究,而是如同抓到救命稻草般的信任与敬佩,她便也坦然了,不再遮掩。
“今日时辰已晚,来不及了。”
文嬷嬷恢复了一贯的沉稳干练,条理清晰地吩咐道。
“东家明日一早,立刻分派几路可靠人手,前往扬州城周边几个富庶的县城。
吩咐他们,在每个县城最大的牙行,各采买二十人。
不论品貌资质如何,只要身家相对清白,无残疾恶疾,便在关城门前务必带回!”
望舒听得一愣,疑惑道:
“每个牙行买二十人?若多去几个县城,那总数岂不要超过两百人了?
这后续多出来的人手,难道要我们自己养着?”
文嬷嬷微微一笑,眼中闪着老练的光芒:
“东家,这养在贵人宅邸里的人手,需得精挑细选,优中选优。
我们如今时间紧迫,无法在牙行慢慢相看甄别,便只能行这‘广撒网’之法。
届时,从这两百多人里,仔细**、观察、调教,最终选出一百多个合用的,并非难事。”
“那筛选剩下的人呢?难道再转手卖掉?”望舒还是有些心疼那多出来的花费。
文嬷嬷却摇了摇头,看着望舒,语重心长地提醒道:
“东家,您莫非忘了,前些时日您还向老身询问,该如何布局产业、培植人手?
您名下这许多铺面、田庄、作坊,难道等到要用人之际,才临时去寻吗?
如今有王爷郡主的名头顶着,又有这现成的银钱,顺势多训练出一批得力可靠的人手,以备将来不时之需,岂非一举两得?”
望舒闻言,猛地一拍自己额头,恍然道:
“是了,是了,我怎么把这茬给忘了?只顾着眼前这桩差事,竟忘了长远布局!”
她心中豁然开朗,焦虑顿消,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抓住机遇的兴奋:
“嬷嬷一言,点醒梦中人。我这就回去安排人手,连夜布置下去!”
因赵猛护送商队北归未返,望舒如今出行格外小心,必得带上身手最好的抚剑随行护卫。
回到府中,她立刻唤来秋纹,将采买之事细细交代,并将银钱分派下去,严令务必在明日完成采买,所有新人一律先送至文嬷嬷那处用于训练的外宅集中。
同时又吩咐下去,立刻在那外宅添置足够的临时床铺,并安排好这两百余人的饮食供给,万不可怠慢。
一番忙碌,直至深夜,诸事方才安排妥当。
望舒拖着疲惫的身躯躺下,几乎是沾枕即眠。
一夜无梦。然而,仿佛只是闭眼片刻,天光尚未大亮,她便迷迷糊糊地听得门外传来汀茶压低的声音,带着几分迟疑:
“夫人?夫人可要起身了?尹老夫人带着尹姑娘和云少爷,已经到府门外了……”
? ?没想到吧,郡主来了,这是和王爷合伙把望舒架起来了,所以金大腿哪有这么好抱,要抱金大腿前,得证明自己的实力。
她自个儿府上的人手尚且捉襟见肘,好些位置都是勉强支撑。
这一下子要采买、调教足以支撑一座郡主府规模的下人,还要预先养着,期间的口粮、月钱、衣物、住宿……
哪一样不是白花花的银子?
这简直是好大一个无底洞!
她心里飞快地盘算着账目,越算越是心惊。
最后把心一横,若是郡主也默认由她操办,那少不得要狠狠地从王爷那里敲一笔竹杠才行。
虽说这些人手日后终究会落到自己名下,可这漫长的“抚养期”开销,总不能让她这个刚在扬州立足、产业才见雏形的小户人家来承担。
她这点家底,可经不起这般折腾。
不由得又想到自己现在住的这处宅子,当年嫂子贾敏当家时,每年不知要花费多少银钱来维持这般气象?
如今轮到她自己,才真切体会到当家的不易与银钱的迅疾流逝。
心下计较已定,她便先去寻了安平郡主,将王爷的安排禀明,试探着问道:
“堂祖母,王爷吩咐下来,说外祖家那处宅子的仆役采买、调教之事,交由孙媳来办。
您看您这边是否需要派位得力的人手,比如罗嬷嬷,从旁指点协助?”
郡主斜睨了她一眼,带着几分了然的笑意:
“你这丫头,倒是心急,这就张罗起来了?
也好,早些准备着。
你既接了这差事,便放手去办就是,让罗嬷嬷给你打个下手,她熟悉旧日府里的规矩。”
望舒心下稍安,又问:
“那具体需采买多少人手?按何等规制置办?孙媳还未见过那宅子,不知其规模格局,心中实在没底。”
郡主闻言失笑,慵懒地靠在引枕上:
“你觉得我平日里会操心这些琐碎?这些你只管去问罗嬷嬷便是。不过有一点,”
她顿了顿,看向望舒,“这些人的身契,你需好生收着。
他们在扬州期间的嚼用,一应由我来承担,不必你破费。
待我离开扬州后,这份担子才需你自己挑起来。
等你那边调教出得用的人,挑几个最拔尖的,派去照顾你外祖母,也算我的一份心意,弥补我当初的错误。”
望舒一听,简直是喜出望外,连忙躬身道谢:
“多谢堂祖母体恤,孙媳定当尽心竭力。”
这简直是解了她的燃眉之急,她原以为这就已是天大的好事,却不知后头还有“惊喜”。
待到晚膳时分,东平王竟直接递过来一张面额五千两的银票。
望舒接过,入手微沉,看着上面巨大的数额,一时有些发懵,迟疑道:“王爷,这是……?”
“采买下人所需的银钱。”王爷语气平淡,仿佛给出的只是几两散碎银子。
望舒捏着那厚厚一叠银票,只觉得烫手,犹豫道:
“这采买些仆役,应当用不了这许多吧?”
话音刚落,便听得安平郡主在一旁嗤笑一声,语带嘲讽道:
“这还叫多?难道留着给他养他王府里那些心思各异的侧妃、通房……留着养仇人吗?
一个个的,心都被养得比天还大,恨不得将王府都掏空了去!”
望舒听得郡主发了话,心下顿时明了,这钱是郡主开口替她要来的。
她立刻从善如流,将银票稳稳收好,再次行礼:
“如此,望舒便厚颜收下了。多谢王爷,多谢堂祖母!”
只听王爷对郡主抱怨道:
“小妹,我这回可是将老底都掏得差不多了。
买下那宅子花了一笔,那边修缮又是一笔。
工头说了,约莫七日左右能完工,只是简单改改,并未大动。
那原宅主倒是个会享受的,将宅子打理得极好,里头还养着许多名贵的兰花、牡丹,瞧着甚是精心。”
郡主听着这话,眉头立刻蹙起,敏锐地问道:
“兄长,你实话跟我说,你到底用了什么手段?
人家既如此精心打理,分明是爱惜这宅子,并无出售之意,怎会轻易卖与你?”
望舒在一旁也听明白了,心下一沉。
原宅主既肯花心思养护那些娇贵的花木,显然是将那宅子当作长久基业,绝非急于脱手。
王爷此举,恐怕是倚仗权势,强买而来。
她不由深吸了一口气,虽然并非自己亲自出手,可这宅子日后与自家关联甚深,若因此结下仇怨,将来怕是后患无穷。
东平王却浑不在意,反而露出一丝不屑:
“本王肯给银子,已是天大的恩典。
你们可知这宅子是怎么落到他们手里的?”
他见郡主和望舒皆面露不赞同之色,哼了一声,详细分说道:
“安平,你可知道,自外祖那时起,那宅子就屡次借着我们东平王府的名义进行修缮,许多逾制的构件、装饰,根本就不是寻常官宦人家敢用的?”
郡主点头:“这个我知晓,当时父王母妃也是点了头的。”
“问题就在于此。”
王爷声音提高了几分:
“这宅子几十年间几经易手,中间也大修过数次,却没有一次将那些不合规矩的东西去除。
如今进去一看,好些地方仍是王府的规制气派。
他们既然敢一直借着我们东平王府的名头享用这些逾制之物,如今本王亲自出面拿回来,有何不可?
本王还给了银子,难道不算心善?”
望舒在一旁听得心下打鼓,暗道:
您二位是天潢贵胄,自然有这资格。
可我算什么?等你们二位仙驾回了北地或京城,人家不敢找你们,还不敢找我这看似毫无根基的寡妇算账吗?
郡主显然也想到了这一层,替望舒问出了口:“兄长,这宅子原主究竟是谁家?”
王爷大手一挥:
“放心,如今住着的是个盐商,但地契挂在一个叫严明的人名下,此人是当朝严相的侄子。
所以林夫人不好出面,由本王出面正合适。
又不是严相本人的产业,严相知道了,只怕还要感谢本王替他侄子清理了这处可能招祸的逾制宅院呢。”
严相侄子、盐商……望舒脑子里飞快转动,这组合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盐商与权相侄子勾结,这宅子来路恐怕不清不白,别到时候成了抄家没官的赃物,那才真是惹上一身腥。
郡主倒是浑不在意,淡然道:
“反正是过到我名下的,无妨。
等我百年之后才会给你,所以你也无需多想,天塌下来有我顶着。”
望舒这才发觉自己方才的担忧已流露于色,竟还要郡主出言安抚,实在不该。
王爷更是直接出言嘲讽:
“林夫人这就怕了?区区一个盐商,一个相府侄子的名头,也值得你如此?
我们兄妹还在此处,哪轮得到你来顶在前面?”
望舒立刻收敛心神,脸上堆起恰到好处的笑容,分辨道:
“王爷这话可真是冤枉望舒了。
望舒哪是害怕,只是在发愁人手的事。
这满打满算不到半个月,便要调教出合用的下人,怕是难以周全。
那边又是新宅初立,百事待兴,若用人不当,岂不辜负了王爷和堂祖母的信任?”
王爷却不耐烦听这些,直接下令:
“这有何难?
先把你现成宅子里得力的人手调一半过去支应着。
若还不够,再从林府抽调些人手补上。
你们两府暂且先用那些新人顶着,等新人调教好了,再换回来便是。”
望舒被他这简单粗暴的安排噎得差点背过气去,这简直是拆东墙补西墙。
但转念一想,无论是林府还是自己这边,终究都是自家的人,王爷这法子虽霸道,倒也勉强可行。
“望舒遵命。”她只得咬牙应下。
一旁的安平郡主见望舒这副吃瘪又不得不从的模样,竟也生出了几分看热闹的心思,笑着补了一句:
“放心,不过就是一两个月的光景,熬熬就过去了。
我会让罗嬷嬷陪着你好生调教那些新人,必不叫你太过劳累。”
望舒心下苦笑,您也知道需要一两个月啊。
想想满院子都是懵懂无知、磕磕绊绊的新人,一会儿这个打碎了茶盏,那个冲撞了贵人……
这日子想想就头皮发麻,而且眼下人还没买呢,事不宜迟,今天就得着手去办。
她再也坐不住了,从罗嬷嬷那里取得详细的采买清单后,便匆匆与两位贵客告退,连夜乘着马车赶往文嬷嬷居住的外宅求援。
文嬷嬷正准备歇下,听闻东家深夜到访,心知必有要事,连忙披衣起身。
刚迎到门口,便见望舒急匆匆进屋,也顾不得礼数,直奔床边小几。
抓起上面的茶壶便给自己倒了一杯凉茶,一饮而尽。
“文嬷嬷!”望舒放下茶杯,抓住嬷嬷的手,语气带着显而易见的焦急,“这次真只有您能救我了!”
文嬷嬷见她如此情状,心下也是一紧:
“东家莫慌,慢慢说,究竟出了何事?怎么就到了要‘救’的地步?”
望舒便将东平王如何强买宅院、郡主如何将采买调教下人之事全权交托、以及王爷那“拆借”人手的霸道命令,原原本本快速讲了一遍。
最后,她将那张罗嬷嬷开具的清单递到文嬷嬷手中,愁容满面:
“嬷嬷您看,这上上下下,林林总总,竟要一百多号人!
还要即刻采买、速成调教,这又不是在京城,人牙行里哪有那么多现成合用的等着?我这心里,实在是没底啊!”
文嬷嬷接过清单,只粗略扫了一眼,脸上非但未见难色,反而露出一丝“不过如此”的淡然。
她轻轻“唔”了一声,语气平静无波,甚至带着几分久经沙场的从容:
“东家就为这事着急上火?区区百余口人,有何难处?
老身当年在宫里,一次调教上千新进宫的宫女太监,也是常有的事。”
这话一出口,文嬷嬷便自觉失言,这等陈年旧事本不该轻易提及。
但见望舒闻言后,眼中瞬间迸发出的不是探究,而是如同抓到救命稻草般的信任与敬佩,她便也坦然了,不再遮掩。
“今日时辰已晚,来不及了。”
文嬷嬷恢复了一贯的沉稳干练,条理清晰地吩咐道。
“东家明日一早,立刻分派几路可靠人手,前往扬州城周边几个富庶的县城。
吩咐他们,在每个县城最大的牙行,各采买二十人。
不论品貌资质如何,只要身家相对清白,无残疾恶疾,便在关城门前务必带回!”
望舒听得一愣,疑惑道:
“每个牙行买二十人?若多去几个县城,那总数岂不要超过两百人了?
这后续多出来的人手,难道要我们自己养着?”
文嬷嬷微微一笑,眼中闪着老练的光芒:
“东家,这养在贵人宅邸里的人手,需得精挑细选,优中选优。
我们如今时间紧迫,无法在牙行慢慢相看甄别,便只能行这‘广撒网’之法。
届时,从这两百多人里,仔细**、观察、调教,最终选出一百多个合用的,并非难事。”
“那筛选剩下的人呢?难道再转手卖掉?”望舒还是有些心疼那多出来的花费。
文嬷嬷却摇了摇头,看着望舒,语重心长地提醒道:
“东家,您莫非忘了,前些时日您还向老身询问,该如何布局产业、培植人手?
您名下这许多铺面、田庄、作坊,难道等到要用人之际,才临时去寻吗?
如今有王爷郡主的名头顶着,又有这现成的银钱,顺势多训练出一批得力可靠的人手,以备将来不时之需,岂非一举两得?”
望舒闻言,猛地一拍自己额头,恍然道:
“是了,是了,我怎么把这茬给忘了?只顾着眼前这桩差事,竟忘了长远布局!”
她心中豁然开朗,焦虑顿消,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抓住机遇的兴奋:
“嬷嬷一言,点醒梦中人。我这就回去安排人手,连夜布置下去!”
因赵猛护送商队北归未返,望舒如今出行格外小心,必得带上身手最好的抚剑随行护卫。
回到府中,她立刻唤来秋纹,将采买之事细细交代,并将银钱分派下去,严令务必在明日完成采买,所有新人一律先送至文嬷嬷那处用于训练的外宅集中。
同时又吩咐下去,立刻在那外宅添置足够的临时床铺,并安排好这两百余人的饮食供给,万不可怠慢。
一番忙碌,直至深夜,诸事方才安排妥当。
望舒拖着疲惫的身躯躺下,几乎是沾枕即眠。
一夜无梦。然而,仿佛只是闭眼片刻,天光尚未大亮,她便迷迷糊糊地听得门外传来汀茶压低的声音,带着几分迟疑:
“夫人?夫人可要起身了?尹老夫人带着尹姑娘和云少爷,已经到府门外了……”
? ?没想到吧,郡主来了,这是和王爷合伙把望舒架起来了,所以金大腿哪有这么好抱,要抱金大腿前,得证明自己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