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的日头毒得能晒裂地,秦家的几亩粟田早枯得成了黄草,土块硬得像铁块,秦老汉蹲在田埂上薅了把枯苗,指缝间全是碎土,唉声叹气地回了家。七岁的娃叫小川,正蹲在院坝里帮着剥豆子——豆子是去年剩下的陈粮,粒小还带着霉点,却已是家里最后的存粮。
“爹,今天还能煮豆子粥吗?”小川头仰着小脸问,肚子饿得咕咕响。秦老汉刚要开口,院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杂乱的马蹄声,伴随着粗声粗气的吆喝:“官府征粮!各家各户把存粮都交出来,迟了按抗粮论处!”
秦老汉心里一紧,忙把小川拉到身后,迎出去时脸上堆着笑:“官爷,今年大旱,地里颗粒无收,家里真没粮了,就剩点陈豆子,还不够娃填肚子……”
“没粮?”领头的官兵踹了一脚院门口的柴堆,眼神扫过屋里,“搜!”几个兵卒立刻闯进屋里,翻箱倒柜地砸,陶罐摔在地上碎成片,仅存的半袋陈豆子撒了一地。李氏从里屋冲出来想拦,却被一个兵卒推得撞在土墙上,嘴角瞬间渗出血。
“住手!”秦老汉红了眼,扑过去想护着李氏,却被官兵用枪杆狠狠砸在背上,踉跄着摔在地上。小石头躲在门后,吓得浑身发抖,却死死咬着唇没哭——娘说过,哭会惹官爷更生气。
“敢拦官差?”领头的官兵冷笑一声,抬脚踩在秦老汉手上,“就算没粮,也得交粮钱!拿不出钱,就把人带走抵!”李氏见状,爬起来抱着官兵的腿哀求:“别带走他,我去借,我这就去借……”
可官兵哪里肯听,拖着秦老汉就要走。李氏急得去拽,却被另一个兵卒狠狠踹在胸口,她闷哼一声,倒在地上再也没起来。“娘!”小石头尖叫着扑过去,却被官兵推开。秦老汉见李氏没了动静,疯了似的挣扎,却被官兵用枪尖刺中了腰腹,血瞬间染红了他的短褐。
“爹!爹!”小石头趴在李老汉身边,小手攥着他的衣角,眼泪终于忍不住往下掉。李老汉喘着气,伸手想摸他的头,却只抬到一半就垂了下去,眼睛还望着小石头,像是有话没说完。
官兵见出了人命,骂骂咧咧地踢了踢地上的尸体,没找到粮钱,便骑马走了。院坝里只剩下小石头的哭声,还有地上渐渐凝固的血迹。日头还挂在天上,晒得人发晕,可小石头觉得浑身发冷,他抱着爹娘冰冷的手,看着碎在地上的陶罐、撒了一地的豆子,还有空荡荡的屋子,突然就懂了——以后,再也没人会煮豆子粥给他喝,再也没人会在夜里帮他掖被角,他成了没爹娘的娃。
寂静的小村庄里就像炸锅了一样
各家客户的村民纷纷出来围观
有些村民还看看官兵有没有走远,生怕惹的一身骚没敢上前帮忙
日头落下去的时候,村西的王大娘领着两个儿媳,端着半盆掺了野菜的糊糊进了李家院。小川还趴在爹娘身边哭,嗓子早哑了,小脸蹭得全是泥和泪,见有人来,只本能地往爹娘身边缩了缩。
“娃,先起来吃口东西。”王大娘蹲下身,声音放得极轻,伸手想扶他,却被小川头躲开。她叹了口气,没再劝,转身和儿媳一起收拾——先找了块干净的粗布,小心翼翼地把李氏和李老汉的身子盖好,又去灶房烧了热水,给小石头擦了脸和手。
村里的几个汉子也闻讯赶来,打头的是村东的张老汉,手里扛着两把铁锹:“这光景,也没条件讲究,就往老秦家的祖坟地挪吧,好歹有个归宿。”众人应着,先在院角找了两块旧木板——是秦老汉前年盖鸡窝剩下的,用粗麻绳捆扎成简单的棺木形状,又找了两件干净些的旧衣裳,给两位逝者换上。
小川就站在院门口,看着大人们忙前忙后,眼泪还在掉,却没再哭出声。王大娘怕他害怕,拉着他的手:“咱跟着去送送你爹娘,啊?”他点点头,小手攥着王大娘的衣角,一步一步跟着往村外的祖坟地走。
祖坟地在山脚下,旱得连草都没几根。几个汉子轮流挖坑,土硬得铁锹下去都直冒火星,汗顺着脸颊往下淌,也没人说话。坑挖好后,张老汉把木板轻轻放进去,又用土一点点填实,最后找了块平整的石头,用烧黑的木炭在上面画了两道杠——这是记着,这里埋着秦家的人。
“磕三个头吧,娃。”王大娘扶着小石头的肩膀,教他跪下。他对着土坟磕了三个头,额头碰在硬邦邦的地上,却不觉得疼,只心里空落落的
那晚,李家的土房里没再亮灯,只有院坝里的月光,冷冷清清地洒在地上,照着那扇再也不会有秦老汉进出的门。
“爹,今天还能煮豆子粥吗?”小川头仰着小脸问,肚子饿得咕咕响。秦老汉刚要开口,院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杂乱的马蹄声,伴随着粗声粗气的吆喝:“官府征粮!各家各户把存粮都交出来,迟了按抗粮论处!”
秦老汉心里一紧,忙把小川拉到身后,迎出去时脸上堆着笑:“官爷,今年大旱,地里颗粒无收,家里真没粮了,就剩点陈豆子,还不够娃填肚子……”
“没粮?”领头的官兵踹了一脚院门口的柴堆,眼神扫过屋里,“搜!”几个兵卒立刻闯进屋里,翻箱倒柜地砸,陶罐摔在地上碎成片,仅存的半袋陈豆子撒了一地。李氏从里屋冲出来想拦,却被一个兵卒推得撞在土墙上,嘴角瞬间渗出血。
“住手!”秦老汉红了眼,扑过去想护着李氏,却被官兵用枪杆狠狠砸在背上,踉跄着摔在地上。小石头躲在门后,吓得浑身发抖,却死死咬着唇没哭——娘说过,哭会惹官爷更生气。
“敢拦官差?”领头的官兵冷笑一声,抬脚踩在秦老汉手上,“就算没粮,也得交粮钱!拿不出钱,就把人带走抵!”李氏见状,爬起来抱着官兵的腿哀求:“别带走他,我去借,我这就去借……”
可官兵哪里肯听,拖着秦老汉就要走。李氏急得去拽,却被另一个兵卒狠狠踹在胸口,她闷哼一声,倒在地上再也没起来。“娘!”小石头尖叫着扑过去,却被官兵推开。秦老汉见李氏没了动静,疯了似的挣扎,却被官兵用枪尖刺中了腰腹,血瞬间染红了他的短褐。
“爹!爹!”小石头趴在李老汉身边,小手攥着他的衣角,眼泪终于忍不住往下掉。李老汉喘着气,伸手想摸他的头,却只抬到一半就垂了下去,眼睛还望着小石头,像是有话没说完。
官兵见出了人命,骂骂咧咧地踢了踢地上的尸体,没找到粮钱,便骑马走了。院坝里只剩下小石头的哭声,还有地上渐渐凝固的血迹。日头还挂在天上,晒得人发晕,可小石头觉得浑身发冷,他抱着爹娘冰冷的手,看着碎在地上的陶罐、撒了一地的豆子,还有空荡荡的屋子,突然就懂了——以后,再也没人会煮豆子粥给他喝,再也没人会在夜里帮他掖被角,他成了没爹娘的娃。
寂静的小村庄里就像炸锅了一样
各家客户的村民纷纷出来围观
有些村民还看看官兵有没有走远,生怕惹的一身骚没敢上前帮忙
日头落下去的时候,村西的王大娘领着两个儿媳,端着半盆掺了野菜的糊糊进了李家院。小川还趴在爹娘身边哭,嗓子早哑了,小脸蹭得全是泥和泪,见有人来,只本能地往爹娘身边缩了缩。
“娃,先起来吃口东西。”王大娘蹲下身,声音放得极轻,伸手想扶他,却被小川头躲开。她叹了口气,没再劝,转身和儿媳一起收拾——先找了块干净的粗布,小心翼翼地把李氏和李老汉的身子盖好,又去灶房烧了热水,给小石头擦了脸和手。
村里的几个汉子也闻讯赶来,打头的是村东的张老汉,手里扛着两把铁锹:“这光景,也没条件讲究,就往老秦家的祖坟地挪吧,好歹有个归宿。”众人应着,先在院角找了两块旧木板——是秦老汉前年盖鸡窝剩下的,用粗麻绳捆扎成简单的棺木形状,又找了两件干净些的旧衣裳,给两位逝者换上。
小川就站在院门口,看着大人们忙前忙后,眼泪还在掉,却没再哭出声。王大娘怕他害怕,拉着他的手:“咱跟着去送送你爹娘,啊?”他点点头,小手攥着王大娘的衣角,一步一步跟着往村外的祖坟地走。
祖坟地在山脚下,旱得连草都没几根。几个汉子轮流挖坑,土硬得铁锹下去都直冒火星,汗顺着脸颊往下淌,也没人说话。坑挖好后,张老汉把木板轻轻放进去,又用土一点点填实,最后找了块平整的石头,用烧黑的木炭在上面画了两道杠——这是记着,这里埋着秦家的人。
“磕三个头吧,娃。”王大娘扶着小石头的肩膀,教他跪下。他对着土坟磕了三个头,额头碰在硬邦邦的地上,却不觉得疼,只心里空落落的
那晚,李家的土房里没再亮灯,只有院坝里的月光,冷冷清清地洒在地上,照着那扇再也不会有秦老汉进出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