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生-《魔川传》

  暮春的雨丝斜斜打在青瓦上,溅起细碎的水雾,把农户秦家那间矮土房笼得有些潮。东厢房里没点灯,只借着窗棂透进的昏沉天光,能看见土炕上铺着三层洗得发白的粗麻布,产妇李氏咬着块叠得厚实的布巾,额上的汗把鬓发黏成一缕缕,每一次用力都让她指节攥得泛白。

  炕边围着两个妇人,一个是张家婆婆,正蹲在土灶旁往铁锅里添柴,沸水咕嘟的声响混着李氏压抑的痛呼,成了屋里唯一的动静;另一个是邻村来的稳婆,挽着袖子,手里攥着块煮过的粗布,时不时凑到炕边低声安抚:“再撑撑,听见娃的动静了——”

  话音刚落,一声细弱却清亮的啼哭突然划破了沉闷!稳婆眼疾手快地托住那团温热的小身子,先倒提着在屁股上轻拍两下,让哭声更响些,才用温水蘸着粗布,一点点擦去他身上的胎脂和血污。昏暗中能看见这娃娃皮肤皱巴巴的,像块刚剥壳的嫩花生,小手攥得紧紧的,连眼睛都没睁,只一个劲儿地哭。

  “是个小子!”稳婆把娃娃裹进早就备好的粗麻襁褓里——那襁褓是李氏用自己出嫁时的旧衣改的,边角都磨出了毛边,却洗得干干净净。她把娃娃递到李氏手边,李氏虚弱地睁开眼,指尖刚碰到襁褓外温热的布面,眼泪就砸在了上面。

  屋外的秦老汉一直背着手在院坝里转圈,雨打湿了他的短褐也没察觉。直到听见那声啼哭,他猛地顿住脚,伸手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又快步走到窗边,却没敢进去,只隔着窗纸低声问:“娃……娃和他娘都好?”

  “都好!是个壮实小子!”婆婆掀开布帘出来,声音里带着笑意,手里还端着刚煮好的米汤,“你先去灶房把火守着,等会儿给她娘俩温着。”

  秦老汉应了声,转身往灶房走,脚步都比刚才轻快了些。雨还在下,可土房里的哭声、低语声,混着灶房里柴火噼啪的声响,倒让这暮春的雨天,多了几分踏实的暖意——谁也没料到,这团裹在粗麻襁褓里的小娃娃,将来会在乱世里,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

  秦老汉”掀开门帘进屋时,脚步放得极轻,目光先落在炕边襁褓上——那小小的一团还在偶尔哼唧,胸口随着呼吸轻轻起伏,他悬着的心思才算彻底落地。

  稳婆正收拾着用过的粗布和剪刀,见他进来便笑道:“是个有福气的,哭声亮,将来定是个能扛事的。”秦老汉搓着手应着,从怀里摸出早就备好的半吊铜钱递过去,又往灶房端了碗刚温好的米汤:“辛苦您跑这一趟,先喝碗热的暖暖身子,等会儿让老婆子给您烙两张饼带着。”

  打发走稳婆,他先去院角的柴房抱了捆干柴,把灶膛里的火添得旺些——产妇得喝热汤,新生儿也怕着凉,这火可不能断。接着又拿了块干净的粗布,蹲在门口把沾了泥的鞋擦干净,才又进了东厢房。

  李氏刚喝了半碗米汤,脸色稍好了些,见他过来便轻声说:“你把娃抱来我看看。”秦老汉小心翼翼地托起襁褓,动作生涩得像捧着易碎的瓷碗,连呼吸都放轻了:“慢些,别累着你。”他把襁褓递到李氏手边,又转身去收拾炕边的杂物——用过的布巾要拿去井边洗干净,煮剪刀的铁锅得刷透了收起来,连地上落的几根干草都捡得干干净净。

  忙到日头偏西,他才抽空坐在院坝的石墩上,摸出旱烟袋却没点——屋里有产妇和新生儿,烟味呛得慌。他望着东厢房的门帘,听着里面偶尔传来的婴儿轻哼,嘴角忍不住往上扬。刚又想起什么,起身往村头的药铺去,花了两个铜板买了一小包艾草,回来就烧了锅热水,兑着温水给李氏擦身用——老辈人说艾草能驱寒,他虽不懂太多,却想着能多做一点是一点。

  等老婆子把晚饭端上桌时,他还在灶房里温着米汤,时不时往东厢房望一眼。“你也歇会儿,有我呢。”老婆子劝他。秦老汉却摇头:“我再守会儿火,夜里要是娃哭了,我好赶紧烧热水。”

  窗外的雨早停了,天边染着淡淡的橘色霞光。秦老汉守在灶房边,听着屋里李氏轻声哄娃的声音,手里攥着刚洗干净的粗布——这粗布是准备给娃做小衣裳的,虽然粗糙,却是他挑了最软的布料。他想着将来娃长大了,能跟着自己学种地,能扛着锄头下田,若是运气好,或许还能识几个字……平凡的念想里,满是庄稼人对新生命最朴素的期盼,也藏着乱世里,一个父亲想护住家人的满心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