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各怀心事的卫可孤和贺拔岳不提,承担了太多了希望的贺拔胜连夜翻过阴山,然后过朔州而不如,径直往恆州去了。
而他的目標,新任都督北討诸军事、临淮王元彧正愁眉不展。
元彧刚到恆州,便感受到了空气中不同寻常的味道。
按常理,新官到任时,下级官员和僚吏应在郊外五里列队迎接,这叫做“迎謁”。在宦官当眾宣读天子詔书后,还有个印綬交接仪式。
奈何前任司马仲明不明不白地死在了宴会上,前前任元顺落荒而逃。故而居然是代郡太守叱罗珍业捧著恆州刺史的大印,递给宣旨的小黄门,然后交给元彧。
接下来便是洗尘宴。
虽然按照朝廷的捌项规定,新任官员和宣旨宦官不得接受下属和地方豪族宴请馈赠。
可法理不外乎人情嘛!大家总能找到很多变通的理由和方法,坐一块吃个饭、看个舞总不过分吧
虽然这个年代还没有什么大同婆姨的说法,但是平城女子也早已以丰润优美体態而著称夷夏,尤其是此地女子仍同北俗性格极为大胆,丝毫不以放浪打闹为耻。
喝酒还没喝到尽兴,这些舞女就迫不及待一般挪动著妖嬈的舞步凑到了元彧的怀里。
元彧当然不是迂腐的道学家,也不是前来肃清吏治的御史,稍稍推脱几下便坦然接受了怀中美人餵来的酒——和悄悄塞到他怀里的纸条!
待到宴会散场,元彧这才敢打开纸条。结果一看不得了,越看越心惊。
信中直陈代郡太守叱罗珍业以下眾官,与本地豪强相互勾结,文过饰非、虚报战功,明明恆州又被怀荒贼子大掠,还要说是眾人眾志成城、还差点擒拿匪首。
而且恆州仓储皆空,还在帐面文书上作假。不仅如此,这些人还暗地里同怀荒贼子沟通往来!
上面的意思很清楚,就是恆州官吏与叛军勾结,意欲诱骗朝廷大军自恆州出发,然后里应外合作出不忍言之事。
第二天,元彧便顶著惺忪的睡眼例行公事,查看叱罗珍业主动奉上的州郡版籍和各类文书帐簿。
怎么说呢,从帐簿上看,恆州的情况算不上大好那也是小好!
“孤还以为怀荒贼掠走牛羊牲畜无数,恆州必定元气大伤呢!”元彧將帐簿放下,捻著鬍鬚悠悠说道。
“回殿下,私家的损失確实惨重。但是除了代郡以外,恆州其余郡县的赋税並没有太大影响。”留任的恆州都督府主簿拱著手弯腰回道。
叱罗珍业也適时插话道:“前任司马刺史北伐带走了代郡不少青壮,后来乐举南下之时又有城人附和作乱,抢收了不少粮食。好在代郡忠义良民不少,围追堵截之下又抢回来一些。就是私家畜牧被掠甚多,种群几乎断绝。”
“那这么说来,若要北討柔玄,恆州不仅能供给军粮还能提供不少辅兵民夫”
“呃...也不尽然。”
“这又怎么说”元彧稍稍有点不耐烦了。
“恆州义民此前在白狼堆一带阻截贼军,虽迫使敌军逃跑不敢再復扰平城,但人马损伤不下万数。而且怀荒贼儿丧心病狂堵塞桑乾水欲行水攻之法,?水沿岸飘没不可胜计。”
“那到底现在是个什么样子!”
生气的元彧终究没能问出个究竟,就连赋税帐簿和现存人口记载也是前后矛盾左右不清。
整个恆州仿佛一个黑洞,让人摸不透看不清。
不仅如此,数日后传来的捷报终於让元彧彻底惊惧——恆州义民里应外合,大破怀荒贼於参合陂,成功光復凉城全郡。
“他们,他们到底想干嘛”
惊怒交加的元彧终於忍不住叫来了费穆及核心幕僚,追问眾人如何处置。
在座眾人將纸条传看一圈,神色各异,齐齐將目光投向本次北伐战事的副帅,费穆。
费穆久经战阵,又通文史,更兼性情刚烈,甫一出口便是石破天惊:“恆州人是在威胁临淮王殿下!”
接著费穆分析道,恆州人讳败为胜,又在文书中手脚,是在担心朝廷追究此前战败的责任。但又怕作假作过了头,让元彧有信心以恆州为基地北伐柔玄、怀荒,让恆州人承担后勤粮草民夫。
所以他们先用告密的手段故意把风声透露出来嚇唬人,又同乐举勾结,弄出个所谓的“参合陂大捷”。
最终目的就是想把元彧和北討大军赶去朔州。
元彧连忙追问道,“朗兴(费穆字),如之奈何”
费穆当仁不让地从眾人中走出,作为本次北討的
“殿下坐拥数万大军,又有厙狄將军等北人相助,岂容宵小跳梁不如兵围平城,尽诛逆贼!”
费穆口中的“厙狄將军”並非厙狄洛,而是他的远亲厙狄干。
同尔朱荣极为相似,厙狄乾的祖先因功受封恆州善无郡的腊汙山,后来率部北迁朔州,算是恆、朔一带最有实力的部落酋长。
不仅如此,厙狄干和尔朱荣都被当世人称为“雁臣”——即冬天到洛阳避寒並朝见皇帝、天热了就返回凉快的家乡。
本次北伐,厙狄干就是仅次於费穆的主力大將。
费穆故意把厙狄干抬出来,就是为了一锤定音,催著元彧下定决心。
没想到竟同时有两人抢在了厙狄乾的前头。
“不可!”
“吾...吾...有一言!”
其中一人名叫樊子鵠,身材矮小精干、高颧宽鼻,与在座眾人一比,更像是混进来的南梁细作。
“从没听说大军未杀一贼,先屠自家重镇的。殿下,恆州人不过是惧怕徭役,怎么可能引狼入室!”
元彧见他十分激动,竟然当眾直接对抗费穆,讚嘆其耿直的同时,也能猜到原因。
樊子鵠的先祖是荆州蛮族,降魏后被迁到平城居住已有数代。去年因躲避战乱举家南迁,正好遇到了元彧,於是被招揽到幕府中。
作为土生土长的平城人,樊子鵠自然不希望费穆在恆州大开杀戒。可是面对恆州官僚曖昧不清的態度,他的辩驳也显得无力。
於是元彧將目光看向出言反对的另一位少年,范阳卢柔,问道:“子刚,你说你有良计”。
然而,这位少年却是个结巴,让人干著急!
“稟...稟...殿下,两...位將军...的主张...並...无矛盾!不...过...用...用不著...杀...恆...恆州人!”
费穆听著不耐烦,本想起身打断。可转念一想,別看此人年未弱冠,可早早便以文才和机敏著名一时。更麻烦的是,听说元彧还打算把女儿嫁给这个穷小子。
等著卢柔期期艾艾了半天,眾人倒是基本听清楚了他的思路。
费穆是朔州刺史,厙狄干家住朔州,自然是希望快点把恆州事了结,然后发兵救援朔州、討伐破六韩拔陵。
而樊子鵠是平城人,当然不乐意战火又烧到恆州。
也就是说,他们的核心主张並没有差別——先打沃野贼、再打怀荒军。
其分歧的核心在於,费穆想要快刀斩乱麻儘快出兵,樊子鵠却不愿官军在恆州杀他的亲戚朋友。
对策也简单,把樊子鵠留在平城当压舱石,稳住恆州人心,別让他们心一横投靠怀荒贼就行。
可让厙狄干发动人脉,招揽豪强,確保恆-朔间的通道万无一失,而费穆可领主力先去朔州。
在座眾人见卢柔说的有道理,又加之他是元彧的未来女婿,纷纷马屁献上。元彧自然“从諫如流”,笑纳了女婿的建议。
唯一待议的就只有元彧本人,该何去何从的问题。
结果第二天,元彧便有了决断——因为贺拔胜到了!
而他的目標,新任都督北討诸军事、临淮王元彧正愁眉不展。
元彧刚到恆州,便感受到了空气中不同寻常的味道。
按常理,新官到任时,下级官员和僚吏应在郊外五里列队迎接,这叫做“迎謁”。在宦官当眾宣读天子詔书后,还有个印綬交接仪式。
奈何前任司马仲明不明不白地死在了宴会上,前前任元顺落荒而逃。故而居然是代郡太守叱罗珍业捧著恆州刺史的大印,递给宣旨的小黄门,然后交给元彧。
接下来便是洗尘宴。
虽然按照朝廷的捌项规定,新任官员和宣旨宦官不得接受下属和地方豪族宴请馈赠。
可法理不外乎人情嘛!大家总能找到很多变通的理由和方法,坐一块吃个饭、看个舞总不过分吧
虽然这个年代还没有什么大同婆姨的说法,但是平城女子也早已以丰润优美体態而著称夷夏,尤其是此地女子仍同北俗性格极为大胆,丝毫不以放浪打闹为耻。
喝酒还没喝到尽兴,这些舞女就迫不及待一般挪动著妖嬈的舞步凑到了元彧的怀里。
元彧当然不是迂腐的道学家,也不是前来肃清吏治的御史,稍稍推脱几下便坦然接受了怀中美人餵来的酒——和悄悄塞到他怀里的纸条!
待到宴会散场,元彧这才敢打开纸条。结果一看不得了,越看越心惊。
信中直陈代郡太守叱罗珍业以下眾官,与本地豪强相互勾结,文过饰非、虚报战功,明明恆州又被怀荒贼子大掠,还要说是眾人眾志成城、还差点擒拿匪首。
而且恆州仓储皆空,还在帐面文书上作假。不仅如此,这些人还暗地里同怀荒贼子沟通往来!
上面的意思很清楚,就是恆州官吏与叛军勾结,意欲诱骗朝廷大军自恆州出发,然后里应外合作出不忍言之事。
第二天,元彧便顶著惺忪的睡眼例行公事,查看叱罗珍业主动奉上的州郡版籍和各类文书帐簿。
怎么说呢,从帐簿上看,恆州的情况算不上大好那也是小好!
“孤还以为怀荒贼掠走牛羊牲畜无数,恆州必定元气大伤呢!”元彧將帐簿放下,捻著鬍鬚悠悠说道。
“回殿下,私家的损失確实惨重。但是除了代郡以外,恆州其余郡县的赋税並没有太大影响。”留任的恆州都督府主簿拱著手弯腰回道。
叱罗珍业也適时插话道:“前任司马刺史北伐带走了代郡不少青壮,后来乐举南下之时又有城人附和作乱,抢收了不少粮食。好在代郡忠义良民不少,围追堵截之下又抢回来一些。就是私家畜牧被掠甚多,种群几乎断绝。”
“那这么说来,若要北討柔玄,恆州不仅能供给军粮还能提供不少辅兵民夫”
“呃...也不尽然。”
“这又怎么说”元彧稍稍有点不耐烦了。
“恆州义民此前在白狼堆一带阻截贼军,虽迫使敌军逃跑不敢再復扰平城,但人马损伤不下万数。而且怀荒贼儿丧心病狂堵塞桑乾水欲行水攻之法,?水沿岸飘没不可胜计。”
“那到底现在是个什么样子!”
生气的元彧终究没能问出个究竟,就连赋税帐簿和现存人口记载也是前后矛盾左右不清。
整个恆州仿佛一个黑洞,让人摸不透看不清。
不仅如此,数日后传来的捷报终於让元彧彻底惊惧——恆州义民里应外合,大破怀荒贼於参合陂,成功光復凉城全郡。
“他们,他们到底想干嘛”
惊怒交加的元彧终於忍不住叫来了费穆及核心幕僚,追问眾人如何处置。
在座眾人將纸条传看一圈,神色各异,齐齐將目光投向本次北伐战事的副帅,费穆。
费穆久经战阵,又通文史,更兼性情刚烈,甫一出口便是石破天惊:“恆州人是在威胁临淮王殿下!”
接著费穆分析道,恆州人讳败为胜,又在文书中手脚,是在担心朝廷追究此前战败的责任。但又怕作假作过了头,让元彧有信心以恆州为基地北伐柔玄、怀荒,让恆州人承担后勤粮草民夫。
所以他们先用告密的手段故意把风声透露出来嚇唬人,又同乐举勾结,弄出个所谓的“参合陂大捷”。
最终目的就是想把元彧和北討大军赶去朔州。
元彧连忙追问道,“朗兴(费穆字),如之奈何”
费穆当仁不让地从眾人中走出,作为本次北討的
“殿下坐拥数万大军,又有厙狄將军等北人相助,岂容宵小跳梁不如兵围平城,尽诛逆贼!”
费穆口中的“厙狄將军”並非厙狄洛,而是他的远亲厙狄干。
同尔朱荣极为相似,厙狄乾的祖先因功受封恆州善无郡的腊汙山,后来率部北迁朔州,算是恆、朔一带最有实力的部落酋长。
不仅如此,厙狄干和尔朱荣都被当世人称为“雁臣”——即冬天到洛阳避寒並朝见皇帝、天热了就返回凉快的家乡。
本次北伐,厙狄干就是仅次於费穆的主力大將。
费穆故意把厙狄干抬出来,就是为了一锤定音,催著元彧下定决心。
没想到竟同时有两人抢在了厙狄乾的前头。
“不可!”
“吾...吾...有一言!”
其中一人名叫樊子鵠,身材矮小精干、高颧宽鼻,与在座眾人一比,更像是混进来的南梁细作。
“从没听说大军未杀一贼,先屠自家重镇的。殿下,恆州人不过是惧怕徭役,怎么可能引狼入室!”
元彧见他十分激动,竟然当眾直接对抗费穆,讚嘆其耿直的同时,也能猜到原因。
樊子鵠的先祖是荆州蛮族,降魏后被迁到平城居住已有数代。去年因躲避战乱举家南迁,正好遇到了元彧,於是被招揽到幕府中。
作为土生土长的平城人,樊子鵠自然不希望费穆在恆州大开杀戒。可是面对恆州官僚曖昧不清的態度,他的辩驳也显得无力。
於是元彧將目光看向出言反对的另一位少年,范阳卢柔,问道:“子刚,你说你有良计”。
然而,这位少年却是个结巴,让人干著急!
“稟...稟...殿下,两...位將军...的主张...並...无矛盾!不...过...用...用不著...杀...恆...恆州人!”
费穆听著不耐烦,本想起身打断。可转念一想,別看此人年未弱冠,可早早便以文才和机敏著名一时。更麻烦的是,听说元彧还打算把女儿嫁给这个穷小子。
等著卢柔期期艾艾了半天,眾人倒是基本听清楚了他的思路。
费穆是朔州刺史,厙狄干家住朔州,自然是希望快点把恆州事了结,然后发兵救援朔州、討伐破六韩拔陵。
而樊子鵠是平城人,当然不乐意战火又烧到恆州。
也就是说,他们的核心主张並没有差別——先打沃野贼、再打怀荒军。
其分歧的核心在於,费穆想要快刀斩乱麻儘快出兵,樊子鵠却不愿官军在恆州杀他的亲戚朋友。
对策也简单,把樊子鵠留在平城当压舱石,稳住恆州人心,別让他们心一横投靠怀荒贼就行。
可让厙狄干发动人脉,招揽豪强,確保恆-朔间的通道万无一失,而费穆可领主力先去朔州。
在座眾人见卢柔说的有道理,又加之他是元彧的未来女婿,纷纷马屁献上。元彧自然“从諫如流”,笑纳了女婿的建议。
唯一待议的就只有元彧本人,该何去何从的问题。
结果第二天,元彧便有了决断——因为贺拔胜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