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远望号的冒险(三)
汪大渊得知岸边只有一家土人,而且还比较友善,当即不顾众人的反对,只留下张潮在船上守着,自己跟着那条小艇一起去了岸上。
对于怎么跟这些语言不通的外国土著交易,汪大渊还是非常有经验的,他19岁出海,去过印度波斯等地,甚至在地中海见过威尼斯商人,光是在他的《岛夷志略》里,他亲自与外国人交易青瓷的记录就不下五十次,其实汪大渊是很擅长经商的。
在往上游的小艇上,陈友谅不放心汪大渊,也坚持跟了过来,他不解的问道,“先生可是此行陛下亲封的正使,何必亲身涉险”
汪大渊闻言却道,“咱们能出海便已经是涉险了,如今再险一些又有何妨,更何况王纵已经说清楚,岸上只有一户土人,咱们六十多人,还怕了那一户土人不成”
陈友谅不知道说什么,半天才憋一句,“先生果然好胆量,不过君子不立危墙,更何况,你可是咱们这一条船上的主心骨,船上几百号人能不能活着回去,可都指望你呢。”
汪大渊听的连连点头,“我知道我知道,放心吧,若真有危险,我保证待在船上。”
片刻之后,汪大渊带人来到了岸上,果然是老将出马一个顶俩,虽然他也不懂阿伊努人的语言,但凭着常年和外藩土著打交道的经验,连比划带猜竟然也把这里的情况弄清楚了个七七八八。
阿伊努人信仰万物有灵,也就是萨满教,社会结构以母系氏族部落为主,年长的女性通常担任萨满,称作‘屠苏’,掌管祭祀、巫术、医术等事务,并且在部落里享有崇高的地位,在部落内分配物资方面,萨满有绝对的权力。
不过本来这也正常,因为整个部落都是她的儿女、女婿或者外孙,一般一个部落就是一个家庭。
年长的有经验,且有威望的男性,通常会担任‘长老’,被称作尼湿帕,负责调解部落之间的纠纷,外交,日常事务的决策等等。
而王纵遇到的裴卡,就是这个部落的尼湿帕,裴卡在阿伊努语里是水光,或者摆渡人的意思,通常也代表智慧的长者,但和尼湿帕不同,尼湿帕是一种‘职位’。
不过这个裴卡说是长者,但实际年龄也不算大,只有四十多岁,和汪大渊年龄相仿,只是面相显老而已,他们遇到的这个部落家庭的萨满,便是裴卡的亲妈。
汪大渊上岸之后,很快带着一群士卒跟着裴卡去了他们部落,那里有几间茅草搭的高脚屋,部落萨满见了他们很高兴,还派出四五个女儿来‘招待’他们这些客人。
这种举动,顿时看的陈友谅和一群士卒目瞪口呆,王纵当即疑惑道,“她们这是什么意思,该不会是想赖上咱们吧”
汪大渊却见多识广,当即解释道,“她们是母系氏族,家里女人最大,虽然有丈夫和家庭观念,但也会用女子待客,就是为了让咱们留种。
“这里应该人口不多,如果一直没有外来人,那他们一直内部近亲通婚,早晚都得完蛋,你们谁要是下得去手的,就去做吧,不过别把人家女人弄伤了就行。”
“原来是为了借种啊,没想到还有这种风俗。”陈友谅和王纵这才恍然大悟道,然后和一群士卒互相看了看,他俩都没好意思去。
实在是阿伊努人长得不符合汉人的审美,阿伊努人体型十分矮小,比日本人还矮,他们见到的这个部落中最高的男子,身高顶多刚一米四出头,女人还要更矮。
而且面相就像蒙古人和欧洲人的混血,皮肤也不白,头发是黑色,但自来卷,体毛还特别旺盛,成年男人全都留着又长又密的大胡子,整张脸就露着鼻子和眼睛那种,简直就像从指环王里活生生走出来的矮人族,还没南洋的戈瓦人好看,起码戈瓦人的毛没那么多.
见一群士卒都议论纷纷,却都不愿意上,汪大渊瞅着他们又说了一句,“你们没看到人家的眼神吗,咱们在人家的眼里,就是身高七尺的巨人,八百年不来一趟,人家可稀罕你们呢。
“现在人家是主,咱们是客,什么叫客随主便啊,不给人家留个种就是不给主人家面子,你们在船上也憋那么久了,就没想放纵放纵的,这是我同意的,又不犯军纪。”
有一名士卒当即问道,“使君,那要真留了种,将来生了娃算谁的,咱也不能带走啊。”
陈友谅闻言顿时骂道,“瞧你那出息,还带走你小子逛青楼是不是还要给人家姑娘赎身啊”
“哈哈哈哈.”众人闻言顿时大笑起来。
其中一个士卒咬了咬牙,终于说道,“不管了,船上待三年,母猪也能赛貂蝉,兄弟们,我上了,你们随意。”
言罢那士卒便领了个女人进了茅草屋,其他人闻言则是再次引起一片哄笑,而那部落的萨满却也笑呵呵的看着他们,看得出来这老妇人对他们这群‘巨人’十分满意。
有了第一个人带头,其他人也不装了,互相怂恿着又有几人领着女人进了屋,而汪大渊这边也指挥着跟来的船员烧火做饭,又大方的拿了些粗瓷碗和布匹,钢针、剪刀之类的小玩意,跟裴卡换了些野菜和他们刚捕的鱼,还有部落的男人们抓来的獐子。
澄州岛不通外人,各类生活物资都十分紧缺,比如裴卡这一家子,五月份了还都穿着兽皮和鱼皮做的衣服,因此对汪大渊他们的物资很是稀罕,宁愿自家少吃一顿,也要把这些物资换下来,他们到是乐得交易。
但汪大渊又怎么可能让人家主人眼巴巴的看着自己人在这吃呢,当即邀请裴卡一家一起吃饭。
真的是饭,大米饭,只是没想到这一家人见到他们的米饭后,立刻叽叽喳喳的争吵了起来,有两个成年男子很是生气的样子,面露警惕和怀疑的看着汪大渊一行人,最后还是裴卡给那两人解释,指着汪大渊他们的身高来回比划,这才消除了那两人的敌意。
汪大渊比较好奇,觉得是不是当地人对米饭有什么忌讳于是就试探着对裴卡问道,“他们是不是把我们当成南边的倭寇了倭国日本”
谁知裴卡竟也猜了个差不多,当即点点头,又摇摇头,比划着汪大渊他们的身高,又指指南边,再比了比汪大渊的胳肢窝,意思南边的倭寇只到你这里,没你们那么高。
还有汪大渊他们的发型,他们都是束发戴巾或者戴帽子的,而南边的倭寇都是秃顶的月代头,就连汪大渊佩戴的长剑,也和倭寇那种弯刀不一样,因此裴卡就向族人担保,说汪大渊他们绝不是倭寇。
汪大渊却很敏锐的察觉了一个问题,当即对裴卡问道,“你是如何知道倭寇模样的”
裴卡好似听懂了他的话一般,回到一旁的茅屋中取来一柄倭寇的胁差,又指了指南边,还脱下自己的鱼皮衣服,给汪大渊展示他肩膀上的一处陈年刀伤,看伤疤的样子,就像是被一刀劈在肩膀上一样,诡异的是倭寇的刀竟然没把他肩膀卸下来可能是当时被他用什么东西挡了一下。
陈友谅见状也好奇起来,跟着问道,“你们还去南边打过倭寇”
裴卡当即露出骄傲一副骄傲的模样,指了指旁边的少年,又指了指南边,叽里呱啦的说着什么,大概就是像那孩子那么年轻的时候,曾经去过。
陈友谅顿时奇道,“他们是怎么渡海过去的”
不等裴卡解释,汪大渊就说道,“南边的那个津澄海峡(津轻海峡)最窄处只有八十里,赶上天气好的时候,站在山顶都能望到对面,还没山东莱州到辽东远,划个小舢板都能渡海过去,他们能过去也不足为奇。”
“原来如此。”陈友谅这才恍然大悟,随即兴奋道,“那若是以这个岛为根本,岂不是很容易就能渡海攻入倭国怪不得陛下会如此看重这里。”
“正是如此。”汪大渊当即点了点头,“而且你看这里地势开阔,有山有水,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这地方可比新斤府舒服多了,若是在此处移民屯垦,至少能养活十万大军自给自足,能在倭国身后部署十万大军,他们哪还有余力去袭扰大明沿海”
“不错,真想不到陛下见识竟如此广博,还知道这里有座那么大的岛屿。”陈友谅也不得不赞叹道。
接下来汪大渊又向裴卡询问,问他现在是否还会渡海去倭国,倭国那边还有没有阿伊努人,裴卡摇了摇头,解释说自己老了,早就不去了,不过还是有人会去倭寇那边劫掠。
没想到吧,恶人也有恶人磨,喜欢劫掠高丽和中国的日本,这个时期同样也经常遭到阿伊努人的劫掠
其实不止阿伊努人劫掠日本,北面库页岛上的阿伊努人也同样经常劫掠黑龙江下游的女真人
最神奇的是,这个裴卡虽然不会说汉话,也不识字,但却会画地图,他拿起树枝在地上画出了本州岛北部的大致轮廓,汪大渊天天看海图,一眼就认出了那是本州岛北边的陆奥湾,于是当即掏出海图,指着陆奥湾给裴卡看。
这小老头仔细辨认一下,立刻兴奋的连连点头,然后指着陆奥湾周边的山区,向他示意,那里仍然是他们的活动区域。
汪大渊见裴卡居然能看得懂地图,于是又顺着澄州岛南端,一直来到札幌,指了指他们现在所在的位置,裴卡仔细想了想,当即笑着点了点头,示意汪大渊说的不错。
可随即汪大渊便把地图全部展开,顺着澄州岛往南,过了日本,往西边的那一大片大陆比划了一下,又指了指自己这些人,示意他们是从那里来的,裴卡见状顿时瞪大了眼睛,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
他虽然不识字,可地图上色块的大小他还是能分辨的,在他们这些阿伊努人的眼中,日本就已经强大到不可战胜了,没想到汪大渊他们所在的地方,比日本还要大出无数倍,这怎能不让他们震惊!
裴卡当即叽里呱啦的跟部落中的小辈说了什么,引得几个年轻人也围过来观看地图,裴卡又指着地图跟他们解释,顿时那几个年轻人看汪大渊他们的眼神都不一样了,满是敬畏的样子。
汪大渊当即跟陈友谅使了眼色,小声说道,“得给这些土人开开眼,教他们知道咱们大明的厉害,方便将来咱们往这里移民,说不定还能从土人中征兵,带着他们一起去打倭国。”
陈友谅顿时问道,“怎么给他们开眼”
“看见那柄倭刀了没,他们这里缺铁器,一把倭刀就被他们奉若神兵了,但倭刀性脆,砍砍肉还行,但若和钢刀对劈,肯定要断,你找把好刀来,当着他们的面把那倭刀断了,再给他们一把咱们的刀,他们便晓得厉害了。”
“这简单,看我的。”
陈友谅当即从士卒那里要来一柄雁翎钢刀,在裴卡等人面前展示了一番,还拿那把倭刀做了个对比,然后左手横持倭刀,右手持雁翎刀猛然挥下,只听呛啷一声,场中火四溅,那柄短倭刀当场被斩断成两截,顿时看的一群土人目瞪口呆。
然后陈友谅扔了倭刀,仔细擦拭了一下雁翎刀,这才递给了汪大渊,汪大渊又将这把刀递到裴卡手上,顿时让这小老头激动不已。
汪大渊这时又道,“干脆再取一面国旗,一副铁甲,再拿一副弓箭,全给他们,当作信物,也好让他们向岛内的其他土人宣传大明的厉害。
“将来陛下再派人过来的时候,即使不是咱们,到时他们一见咱们的国旗,也知道新来的是什么人。”
“这法子好。”陈友谅点点头,当即让人划船回去取来这些东西。
片刻之后,裴卡诚惶诚恐的接过这些神器,实在是没有可以回赠的礼物,最终只能从茅屋里取来一张珍贵的黑熊皮,当作回礼。
汪大渊也笑呵呵的收下,随即又给了他们一口铁锅,然后指了指他们部落中一个看起来对他们无比崇敬的少年,又指了指远望号,示意要用这口锅把那少年换走。
这个交易,顿时在部落里引起一阵议论,买卖人口的事他们还没干过,不过等裴卡和萨满商量了一下,还是决定答应下来,因为他们是母系氏族,自己部落里生下来的男子早晚要‘嫁出去’给别人当女婿,反正嫁给其他部落也是嫁,不如嫁给汪大渊这些人,起码汪大渊还给了一口锅当聘礼呢
双方的理解方式虽然不一样,但最终也总算达成了交易。
王纵有些不解,“使君用一口锅买下这半大孩子干什么”
汪大渊当即解释道,“陛下说北边的库页岛,还有流鬼国,以及青丘列岛那边的因纽特人,语言都跟这阿伊努人差不多,买下这个孩子,教会他说汉话,将来至少可以当个通译。
“若是带回国内培养一番,让他见识了天朝上国的强盛,到时再封他个小官,就可以派回这澄州,让他帮天朝招抚澄州各地的土人,用处多着呢,只用一口锅就换来一个人,难道还不值”
“原来如此,还是使君想得周道,我就想不到这些。”王纵十分钦佩道。
少年名叫秦可尼,今年只有十三岁,在阿伊努语里的意思是‘枭的儿子’,象征目光如猫头鹰一样敏锐的猎手,汪大渊给他取了个中文的谐音,改成秦轲。
让士卒领着这孩子洗澡束发,换了身士卒的衣服,众人只在札幌待了两天,补给了淡水和木柴之后,就再次登船前往下一站。
离开的时候裴卡带着一家人一直将汪大渊他们送到了海边,看着秦轲跟着他们上了船,随后见到远望号的桅杆上升起了大明国旗,裴卡也举着一面红旗在岸边摇晃了起来,这就是将来的联系方式了,只要是打着相同旗帜的人来,便是大明的人。
不过从札幌离开后,远望号并没有顺着北海道西侧继续北上,而是先南下从津轻海峡绕了半圈,绕到北海道的东岸,然后沿着海岸继续北上。
他们这次出海不止是去黎洲找种子的,同样也要沿途勘察地形地貌,还有当地的风土人情,为将来大明向北海道移民做准备。
就这样在北海道沿岸转了两天,一直到五月十五,远望号才离开北海道海域,北上沿着千岛群岛航行了两天,终于来到了后世勘察加半岛的首府,彼得巴甫洛夫斯克,这里有一个天然的港湾可以停船,港内还有一条淡水河从这里入海,同样可以补给淡水和木柴。
汪大渊他们又在这个被鲁锦取名‘东凭’的地方休整了三天,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才正式从巴甫洛夫这个地方,乘着盛行西风带,一路顺着阿留申群岛向东,横跨太平洋而去。
汪大渊得知岸边只有一家土人,而且还比较友善,当即不顾众人的反对,只留下张潮在船上守着,自己跟着那条小艇一起去了岸上。
对于怎么跟这些语言不通的外国土著交易,汪大渊还是非常有经验的,他19岁出海,去过印度波斯等地,甚至在地中海见过威尼斯商人,光是在他的《岛夷志略》里,他亲自与外国人交易青瓷的记录就不下五十次,其实汪大渊是很擅长经商的。
在往上游的小艇上,陈友谅不放心汪大渊,也坚持跟了过来,他不解的问道,“先生可是此行陛下亲封的正使,何必亲身涉险”
汪大渊闻言却道,“咱们能出海便已经是涉险了,如今再险一些又有何妨,更何况王纵已经说清楚,岸上只有一户土人,咱们六十多人,还怕了那一户土人不成”
陈友谅不知道说什么,半天才憋一句,“先生果然好胆量,不过君子不立危墙,更何况,你可是咱们这一条船上的主心骨,船上几百号人能不能活着回去,可都指望你呢。”
汪大渊听的连连点头,“我知道我知道,放心吧,若真有危险,我保证待在船上。”
片刻之后,汪大渊带人来到了岸上,果然是老将出马一个顶俩,虽然他也不懂阿伊努人的语言,但凭着常年和外藩土著打交道的经验,连比划带猜竟然也把这里的情况弄清楚了个七七八八。
阿伊努人信仰万物有灵,也就是萨满教,社会结构以母系氏族部落为主,年长的女性通常担任萨满,称作‘屠苏’,掌管祭祀、巫术、医术等事务,并且在部落里享有崇高的地位,在部落内分配物资方面,萨满有绝对的权力。
不过本来这也正常,因为整个部落都是她的儿女、女婿或者外孙,一般一个部落就是一个家庭。
年长的有经验,且有威望的男性,通常会担任‘长老’,被称作尼湿帕,负责调解部落之间的纠纷,外交,日常事务的决策等等。
而王纵遇到的裴卡,就是这个部落的尼湿帕,裴卡在阿伊努语里是水光,或者摆渡人的意思,通常也代表智慧的长者,但和尼湿帕不同,尼湿帕是一种‘职位’。
不过这个裴卡说是长者,但实际年龄也不算大,只有四十多岁,和汪大渊年龄相仿,只是面相显老而已,他们遇到的这个部落家庭的萨满,便是裴卡的亲妈。
汪大渊上岸之后,很快带着一群士卒跟着裴卡去了他们部落,那里有几间茅草搭的高脚屋,部落萨满见了他们很高兴,还派出四五个女儿来‘招待’他们这些客人。
这种举动,顿时看的陈友谅和一群士卒目瞪口呆,王纵当即疑惑道,“她们这是什么意思,该不会是想赖上咱们吧”
汪大渊却见多识广,当即解释道,“她们是母系氏族,家里女人最大,虽然有丈夫和家庭观念,但也会用女子待客,就是为了让咱们留种。
“这里应该人口不多,如果一直没有外来人,那他们一直内部近亲通婚,早晚都得完蛋,你们谁要是下得去手的,就去做吧,不过别把人家女人弄伤了就行。”
“原来是为了借种啊,没想到还有这种风俗。”陈友谅和王纵这才恍然大悟道,然后和一群士卒互相看了看,他俩都没好意思去。
实在是阿伊努人长得不符合汉人的审美,阿伊努人体型十分矮小,比日本人还矮,他们见到的这个部落中最高的男子,身高顶多刚一米四出头,女人还要更矮。
而且面相就像蒙古人和欧洲人的混血,皮肤也不白,头发是黑色,但自来卷,体毛还特别旺盛,成年男人全都留着又长又密的大胡子,整张脸就露着鼻子和眼睛那种,简直就像从指环王里活生生走出来的矮人族,还没南洋的戈瓦人好看,起码戈瓦人的毛没那么多.
见一群士卒都议论纷纷,却都不愿意上,汪大渊瞅着他们又说了一句,“你们没看到人家的眼神吗,咱们在人家的眼里,就是身高七尺的巨人,八百年不来一趟,人家可稀罕你们呢。
“现在人家是主,咱们是客,什么叫客随主便啊,不给人家留个种就是不给主人家面子,你们在船上也憋那么久了,就没想放纵放纵的,这是我同意的,又不犯军纪。”
有一名士卒当即问道,“使君,那要真留了种,将来生了娃算谁的,咱也不能带走啊。”
陈友谅闻言顿时骂道,“瞧你那出息,还带走你小子逛青楼是不是还要给人家姑娘赎身啊”
“哈哈哈哈.”众人闻言顿时大笑起来。
其中一个士卒咬了咬牙,终于说道,“不管了,船上待三年,母猪也能赛貂蝉,兄弟们,我上了,你们随意。”
言罢那士卒便领了个女人进了茅草屋,其他人闻言则是再次引起一片哄笑,而那部落的萨满却也笑呵呵的看着他们,看得出来这老妇人对他们这群‘巨人’十分满意。
有了第一个人带头,其他人也不装了,互相怂恿着又有几人领着女人进了屋,而汪大渊这边也指挥着跟来的船员烧火做饭,又大方的拿了些粗瓷碗和布匹,钢针、剪刀之类的小玩意,跟裴卡换了些野菜和他们刚捕的鱼,还有部落的男人们抓来的獐子。
澄州岛不通外人,各类生活物资都十分紧缺,比如裴卡这一家子,五月份了还都穿着兽皮和鱼皮做的衣服,因此对汪大渊他们的物资很是稀罕,宁愿自家少吃一顿,也要把这些物资换下来,他们到是乐得交易。
但汪大渊又怎么可能让人家主人眼巴巴的看着自己人在这吃呢,当即邀请裴卡一家一起吃饭。
真的是饭,大米饭,只是没想到这一家人见到他们的米饭后,立刻叽叽喳喳的争吵了起来,有两个成年男子很是生气的样子,面露警惕和怀疑的看着汪大渊一行人,最后还是裴卡给那两人解释,指着汪大渊他们的身高来回比划,这才消除了那两人的敌意。
汪大渊比较好奇,觉得是不是当地人对米饭有什么忌讳于是就试探着对裴卡问道,“他们是不是把我们当成南边的倭寇了倭国日本”
谁知裴卡竟也猜了个差不多,当即点点头,又摇摇头,比划着汪大渊他们的身高,又指指南边,再比了比汪大渊的胳肢窝,意思南边的倭寇只到你这里,没你们那么高。
还有汪大渊他们的发型,他们都是束发戴巾或者戴帽子的,而南边的倭寇都是秃顶的月代头,就连汪大渊佩戴的长剑,也和倭寇那种弯刀不一样,因此裴卡就向族人担保,说汪大渊他们绝不是倭寇。
汪大渊却很敏锐的察觉了一个问题,当即对裴卡问道,“你是如何知道倭寇模样的”
裴卡好似听懂了他的话一般,回到一旁的茅屋中取来一柄倭寇的胁差,又指了指南边,还脱下自己的鱼皮衣服,给汪大渊展示他肩膀上的一处陈年刀伤,看伤疤的样子,就像是被一刀劈在肩膀上一样,诡异的是倭寇的刀竟然没把他肩膀卸下来可能是当时被他用什么东西挡了一下。
陈友谅见状也好奇起来,跟着问道,“你们还去南边打过倭寇”
裴卡当即露出骄傲一副骄傲的模样,指了指旁边的少年,又指了指南边,叽里呱啦的说着什么,大概就是像那孩子那么年轻的时候,曾经去过。
陈友谅顿时奇道,“他们是怎么渡海过去的”
不等裴卡解释,汪大渊就说道,“南边的那个津澄海峡(津轻海峡)最窄处只有八十里,赶上天气好的时候,站在山顶都能望到对面,还没山东莱州到辽东远,划个小舢板都能渡海过去,他们能过去也不足为奇。”
“原来如此。”陈友谅这才恍然大悟,随即兴奋道,“那若是以这个岛为根本,岂不是很容易就能渡海攻入倭国怪不得陛下会如此看重这里。”
“正是如此。”汪大渊当即点了点头,“而且你看这里地势开阔,有山有水,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这地方可比新斤府舒服多了,若是在此处移民屯垦,至少能养活十万大军自给自足,能在倭国身后部署十万大军,他们哪还有余力去袭扰大明沿海”
“不错,真想不到陛下见识竟如此广博,还知道这里有座那么大的岛屿。”陈友谅也不得不赞叹道。
接下来汪大渊又向裴卡询问,问他现在是否还会渡海去倭国,倭国那边还有没有阿伊努人,裴卡摇了摇头,解释说自己老了,早就不去了,不过还是有人会去倭寇那边劫掠。
没想到吧,恶人也有恶人磨,喜欢劫掠高丽和中国的日本,这个时期同样也经常遭到阿伊努人的劫掠
其实不止阿伊努人劫掠日本,北面库页岛上的阿伊努人也同样经常劫掠黑龙江下游的女真人
最神奇的是,这个裴卡虽然不会说汉话,也不识字,但却会画地图,他拿起树枝在地上画出了本州岛北部的大致轮廓,汪大渊天天看海图,一眼就认出了那是本州岛北边的陆奥湾,于是当即掏出海图,指着陆奥湾给裴卡看。
这小老头仔细辨认一下,立刻兴奋的连连点头,然后指着陆奥湾周边的山区,向他示意,那里仍然是他们的活动区域。
汪大渊见裴卡居然能看得懂地图,于是又顺着澄州岛南端,一直来到札幌,指了指他们现在所在的位置,裴卡仔细想了想,当即笑着点了点头,示意汪大渊说的不错。
可随即汪大渊便把地图全部展开,顺着澄州岛往南,过了日本,往西边的那一大片大陆比划了一下,又指了指自己这些人,示意他们是从那里来的,裴卡见状顿时瞪大了眼睛,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
他虽然不识字,可地图上色块的大小他还是能分辨的,在他们这些阿伊努人的眼中,日本就已经强大到不可战胜了,没想到汪大渊他们所在的地方,比日本还要大出无数倍,这怎能不让他们震惊!
裴卡当即叽里呱啦的跟部落中的小辈说了什么,引得几个年轻人也围过来观看地图,裴卡又指着地图跟他们解释,顿时那几个年轻人看汪大渊他们的眼神都不一样了,满是敬畏的样子。
汪大渊当即跟陈友谅使了眼色,小声说道,“得给这些土人开开眼,教他们知道咱们大明的厉害,方便将来咱们往这里移民,说不定还能从土人中征兵,带着他们一起去打倭国。”
陈友谅顿时问道,“怎么给他们开眼”
“看见那柄倭刀了没,他们这里缺铁器,一把倭刀就被他们奉若神兵了,但倭刀性脆,砍砍肉还行,但若和钢刀对劈,肯定要断,你找把好刀来,当着他们的面把那倭刀断了,再给他们一把咱们的刀,他们便晓得厉害了。”
“这简单,看我的。”
陈友谅当即从士卒那里要来一柄雁翎钢刀,在裴卡等人面前展示了一番,还拿那把倭刀做了个对比,然后左手横持倭刀,右手持雁翎刀猛然挥下,只听呛啷一声,场中火四溅,那柄短倭刀当场被斩断成两截,顿时看的一群土人目瞪口呆。
然后陈友谅扔了倭刀,仔细擦拭了一下雁翎刀,这才递给了汪大渊,汪大渊又将这把刀递到裴卡手上,顿时让这小老头激动不已。
汪大渊这时又道,“干脆再取一面国旗,一副铁甲,再拿一副弓箭,全给他们,当作信物,也好让他们向岛内的其他土人宣传大明的厉害。
“将来陛下再派人过来的时候,即使不是咱们,到时他们一见咱们的国旗,也知道新来的是什么人。”
“这法子好。”陈友谅点点头,当即让人划船回去取来这些东西。
片刻之后,裴卡诚惶诚恐的接过这些神器,实在是没有可以回赠的礼物,最终只能从茅屋里取来一张珍贵的黑熊皮,当作回礼。
汪大渊也笑呵呵的收下,随即又给了他们一口铁锅,然后指了指他们部落中一个看起来对他们无比崇敬的少年,又指了指远望号,示意要用这口锅把那少年换走。
这个交易,顿时在部落里引起一阵议论,买卖人口的事他们还没干过,不过等裴卡和萨满商量了一下,还是决定答应下来,因为他们是母系氏族,自己部落里生下来的男子早晚要‘嫁出去’给别人当女婿,反正嫁给其他部落也是嫁,不如嫁给汪大渊这些人,起码汪大渊还给了一口锅当聘礼呢
双方的理解方式虽然不一样,但最终也总算达成了交易。
王纵有些不解,“使君用一口锅买下这半大孩子干什么”
汪大渊当即解释道,“陛下说北边的库页岛,还有流鬼国,以及青丘列岛那边的因纽特人,语言都跟这阿伊努人差不多,买下这个孩子,教会他说汉话,将来至少可以当个通译。
“若是带回国内培养一番,让他见识了天朝上国的强盛,到时再封他个小官,就可以派回这澄州,让他帮天朝招抚澄州各地的土人,用处多着呢,只用一口锅就换来一个人,难道还不值”
“原来如此,还是使君想得周道,我就想不到这些。”王纵十分钦佩道。
少年名叫秦可尼,今年只有十三岁,在阿伊努语里的意思是‘枭的儿子’,象征目光如猫头鹰一样敏锐的猎手,汪大渊给他取了个中文的谐音,改成秦轲。
让士卒领着这孩子洗澡束发,换了身士卒的衣服,众人只在札幌待了两天,补给了淡水和木柴之后,就再次登船前往下一站。
离开的时候裴卡带着一家人一直将汪大渊他们送到了海边,看着秦轲跟着他们上了船,随后见到远望号的桅杆上升起了大明国旗,裴卡也举着一面红旗在岸边摇晃了起来,这就是将来的联系方式了,只要是打着相同旗帜的人来,便是大明的人。
不过从札幌离开后,远望号并没有顺着北海道西侧继续北上,而是先南下从津轻海峡绕了半圈,绕到北海道的东岸,然后沿着海岸继续北上。
他们这次出海不止是去黎洲找种子的,同样也要沿途勘察地形地貌,还有当地的风土人情,为将来大明向北海道移民做准备。
就这样在北海道沿岸转了两天,一直到五月十五,远望号才离开北海道海域,北上沿着千岛群岛航行了两天,终于来到了后世勘察加半岛的首府,彼得巴甫洛夫斯克,这里有一个天然的港湾可以停船,港内还有一条淡水河从这里入海,同样可以补给淡水和木柴。
汪大渊他们又在这个被鲁锦取名‘东凭’的地方休整了三天,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才正式从巴甫洛夫这个地方,乘着盛行西风带,一路顺着阿留申群岛向东,横跨太平洋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