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闯阵(九)终极之战-《最后一个武林》

  面对武僧的远距离长杆点枪“凤点头”式,向挽歌以“上骑龙”式左右撩拨拦挡。

  似乎长距离攻击并非武僧所擅,于是他收枪准备欺身上前进攻。

  这个看似不是破绽的破绽令向挽歌心中一动,武僧向前一寸,他就后撤一寸,武僧向前一尺,他就后撤一尺,始终保持着相对的距离。

  如果是这般周旋,那向挽歌确实可以自然地退到最后一个银圈里。

  那武僧自然也是看出来了,立时一个前滚翻快速突进,顺势旋枪对向挽歌地盘进行横扫。

  向挽歌知道这是自己击败武僧的唯一希望,便瞅准时机翻身下劈。地上的武僧只得枪尖点地右手上举相挡。

  一击未果,向挽歌登时又转身下挑,让枪尖贴地自下向上朝武僧撩去。武僧被迫向下压枪相阻。

  谁知这竟是向挽歌的虚晃一枪,待武僧曲肘下阻之际,他用尽全力再次来了一个翻身下劈,这一下势大力猛,即便向挽歌右臂负伤,但也绝不是弯着手臂且是单手持枪的武僧能够抵挡的。

  眨眼间,向挽歌的枪便压在了武僧的胸膛之上,即使他胸前还有杆梨花枪,但败势已尽显,武僧不得不示意自己败阵。

  其实若不是武僧担心方才周旋对峙让向挽歌白白踏入最后一个银圈,他也许不会输,甚至有很大可能能赢向挽歌。

  但规则如此,这也不是生死搏命,纵使他输得不甘,也只能就此让步。不过武僧心底也明白,若非前面向挽歌已经消耗了大量体力,自己也不一定能伤到他。

  “呵呵呵,本以为向小友要止步于‘降龙枪阵’了,没想到竟还有如此变故。”普照笑着出声道。

  普贤口呐一声“阿弥陀佛”接道:“向小友临危不乱,懂得借势转危,此乃大智慧。”

  众人虽没有接话,但都是点头以应。唯有那缪主任心中肚子腹诽:真是好运的小子。不过缪主任此时心中也早已收起了轻视之心,显然向挽歌所展现的实力要远在他的预估之上。

  不过场上的向挽歌此刻可想不来这许多,他在持枪武僧败阵之后马上撤下一小块衣角给最后用力又撕裂开几分的枪伤处进行简要包扎,并原地盘坐调息。

  这一回,他足足坐了有将近十分钟之久才起身,同时舒展了几下四肢后才缓步踏入最后一个银圈,第十八关!

  最后一个银圈的武僧所持兵器为春秋大刀,有少宝寺器械功法之最的称号,其刀法名唤“伏魔三十六刀”,据传是由禅宗三祖慧能从禅杖上演化而来。

  观此武僧面容,亦比之前的武僧要年长约莫五岁许,也从侧面看得出来若没有一定年岁的沉淀,想要最大限度发挥出大刀的威能绝非易事。

  看见向挽歌步入圈中,持刀武僧竟是开口道:“施主小心了,贫僧此刀重三十六斤,刀头由白钢所铸,不仅锋利且坚如磐石,架上还有一柄同样的大小重量的大刀是为施主准备的。”

  武僧的意思很明显,是怕方才说要用枪挑战到最后的向挽歌吃亏,让他再选一次。

  “多谢大师指醒,但挽歌不通大刀刀法,还是以此枪为器最佳。”向挽歌这倒不是谦让,而是习得的几种器械中以枪和单刀最为趁手,不过对其善意的提醒还是心存感激的。

  武僧不再接话,而是略一点头右手一旋把,使刀头托于地上快步向他大跨步冲来。

  面对如此重器,向挽歌不敢轻易接刀,也是提枪前迎,避免陷入被动。

  两人一个或点或扎,一个握着刀头左右横拦,发出一连串的“叮叮当当”之声,向挽歌的攻势悉数被武僧轻易挡下。

  只见武僧在又一次挡下向挽歌的进步下扎枪后右脚斜踢立在地上的柄把,接着惯性左手抓稳柄把后右手的刀头斜向下方直取向挽歌脖颈之处。

  向挽歌先是使出边拦挡,“铛”的一声,却犹如鸡蛋碰石头,丝毫无法阻挡其下斩之势。

  无奈之下,向挽歌只得向右方侧滚避让,但在其落地之际,他回身出枪,枪尖直直地朝着武僧的脚踝处扎去。

  武僧虽惊,但从容地将下斩式改为向左下方画圆,撇开了向挽歌捅来的枪尖。同时,他又趁向挽歌起身之际,使出“韦陀斩魔”式,呈翻身下砍状对着刚鲤鱼打挺而起的向挽歌砍去。

  向挽歌匆忙托枪横挡,谁料这枪竟然被硬生生地砍成了两半!若非枪身有些韧性且承受了部分力量使向挽歌倒退数步,便是切开枪身后的余势,也能将向挽歌当场砍得血肉模糊。

  “阿弥陀佛,施主器物已毁,我看还是就此罢手吧。”武僧右手立刀,左手持佛礼道。

  武僧的这一砍确实让向挽歌心惊肉跳,但其心中也燃起更熊的战意。他对武僧回道:“多谢大师相劝,但挽歌还想再试上一试,若真事不可为,自当认输。”

  倒也不是向挽歌非要逞强,而是他看出唯有进攻才有取胜的可能,这两节的枪身正好可做两手的延伸,故此他想寻机贴身近战,最大限度削弱大刀的威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毕竟武僧这柄春秋大刀重三十六斤,若是近战,拿着如此笨重的器物定然不能驱如臂使。

  于是乎,向挽歌一手握着枪尖一手握着棍把踏着四象罡步游身向前。

  武僧哪里看不出他的意图,竟单手抡起大刀绕头顶而过来了个“荡魔式”向周身横扫而去,足以见得此武僧臂力之惊人。

  感受到大刀“铮铮”的刀锋破风声,向挽歌不敢轻易靠近,连忙回退,随后换成两仪步绕着武僧伺机而动。

  这下反倒是武僧不着急了,就那么稳稳地立着刀以不变应万变。

  向挽歌略一思索左右各换两个步伐进行迷惑后突然斜着身子举着左手枪尖跃步对武僧面门刺去。

  待武僧翻刀抵挡后,他又马上双脚交叉跌叉而下,用右手棍把击打武僧的脚踝。

  武僧轻松地提膝躲过,却见向挽歌猛地双脚用地上起左手旋着枪尖直刺武僧胸膛。

  向挽歌这一下来得颇为诡谲,武僧双目微缩,急忙移刀相抵。不过显然向挽歌知道这一招大概率是拿不下武僧的,随即握着枪尖贴着刀把用力对武僧握刀的右手下剐而去。

  武僧微挑眉毛撤回右手改换左手持刀,破解了向挽歌的连环击。

  但既然是连环击,向挽歌又岂会就此收手,只见他以刀把为轴向右微转左手使枪尖画弧圆向上,而后猛然用枪尖冲武僧的腹部点去。

  这一下可真的惊到了武僧,他连忙弓身收腹避过尖芒。但见向挽歌握着棍把的右手向里向上一裹绞,瞬间打掉了武僧握着刀把的左手,随后双手下沉转腰右击,两手所持之器齐齐横着击在了武僧的腹部,打得他倒退连连。

  而那柄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大刀直挺挺地朝前方砸落在地。

  依照规定,武僧大刀已失去了控制权,所以,向挽歌胜了!

  喜欢最后一个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