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三叠阵之威-《万历革新》

  第66章 三叠阵之威

  建州女真精骑自然不会只有一队来侦查。

  在接到几波斥候的稟告之后,建州三部在商议了一番之后,决定主动出击。

  他们皆为骑兵,自然要发挥机动优势。

  若困守山脉城池,则明军火炮围攻之下,他们必將毫无还手之力。

  与此同时,大明的精锐哨骑夜不收亦监视著建州女真的动向。

  眼见三部兵马大规模调动,似有出击之意,夜不收探马不敢怠慢,连忙將此紧急军情飞报中军。

  见其大兵调动,夜不收连忙稟告情况。

  戚继光接到稟报,神色平静,目光投向地图上豌的河流。

  “此河,便是浑河”他问向身旁的监军御史安九域“回戚帅,正是。”安九域点头应道,“浑河,亦称小辽河,乃辽河主要支流,亦是这辽东有名的大河之一。”

  仿佛冥冥之中的天意,戚家军和女真相遇在这浑河河畔。

  但这又不是天意,戚继光本就是沿著河流而行的。

  补给自然是船运为最佳。

  一切都是必然。

  既临浑河,河道宽阔,便可依水结阵,不怕其骑兵绕后突袭。”戚继光深吸一口气,

  当即下令:“传令!全军停止前进!背水列阵,就地展开『三叠阵”!”

  安九域好奇的看著明军列阵,三叠阵的大名他听过。

  此阵戚继光曾在隆庆六年的大阅兵时摆过。

  但这些年从未用它对敌过。

  盖因女真、蒙古从不和大明打会战。

  这种阵型一旦摆开,就需要至少四万兵马。

  他隨即又下令:“传令辽营,列於全军第三阵,充作预备策应!”

  辽东兵马毕竟不是自家兵马,三叠阵他们不懂。

  但是可以当作预备队。

  半日之后,建州三部联军的先头骑兵终於出现在了浑河对岸。

  当阿台、王兀堂等首领率领大军主力陆续赶到,勒马於高处向明军阵地望去时,饶是他们久经战阵,亦不由得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一脸错!

  阿台甚至揉了揉眼睛,只觉得自己定是看了眼!

  可再次望去,那景象却丝毫未变,他內心深处,实在不愿意接受眼前的现实!

  只见浑河岸边,一座规模空前、壁垒森严的巨大军阵赫然嘉立!旌旗如林,枪戟密布,军士队列整齐划一,鸦雀无声仿佛一座钢铁铸就的移动城池,黑压压一片,几乎望不到边际!

  阿台极目远眺,也只能隱隱约约看到军阵大致分为三列,层次分明。

  而在大阵最前方,似乎还有一处向前凸出的前锋阵列,约莫千人左右,如同一柄锋利的楔子。

  一旁的栋鄂部首领王元堂,脸色也变得异常凝重。

  他二话不说,一挥马鞭,便带看几名亲信策马冲向大阵左翼。

  阿台见状愣了半响,过了数十息才反应过来,连忙也吩咐亲卫去右翼探查。

  看看这大阵绵延多长。

  约莫过了一刻钟光景,王兀堂面色阴沉地打马回来。

  “如何”阿台急忙问道。

  王兀堂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吐出几个字,声音带著他自己都未察觉的一丝骇然:“左右两翼..:.皆不见其阵脚!

  此阵延绵,绝不下八里之遥!”(明朝一里约550米,八里即4.4公里)

  王元堂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庞大、如此严整的步兵军阵!

  建州女真各部,毕竟长久分裂,部落零散,纵然此番合兵一处,聚起数万之眾,然其根本仍是骑兵。

  骑兵作战,讲究的是机动灵活,两翼包抄,以快打慢,集中优势兵力,一举击溃敌军薄弱之处。

  以往他们与明军交锋,对手多是李成梁魔下那些同样剽悍的辽东铁骑,步兵只有在围攻墩台堡垒时才会大规模出现。

  像今日这般,数万明军步卒结成如此望之令人心悸的巨阵,严阵以待於旷野之上,他们当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一时间,包括阿台、王兀堂在內的所有女真首领,竟都有些不知该如何下手了!

  阿台、王元堂不敢怠慢,又多派出数队精锐斥候,冒死抵近侦察,来回穿插,试图搞清楚眼前这座如同铜墙铁壁般的大阵虚实。

  又过了一刻钟,隨著各路斥候的回报逐渐匯总,三位女真首领终於大致摸清了此阵的基本结构。

  此阵共有十二营,前后三列,每列为一个小方阵,一个方阵为三十人,横为六,竖为五。

  每个方阵之间约莫距离二十步。(1步=1.5米)

  第一列,皆是火手与弓箭手,管、箭密密麻麻,寒光镊人!

  第二列,以坚固大车结成的车营,车上或载兵器,或立挡板,连绵不绝!

  第三列,则是手持长枪、腰挎佩刀、肩扛盾牌的步卒。

  队列之后,似乎还有预备的骑兵队。

  但其主力骑兵,观其旗帜调动,应是部署在了大阵的左右两翼。

  十二营左右连接,呈左右一字长蛇分布。

  一营约莫宽三百步。

  其中每营中间都有一处前锋。

  前锋的最前列则是一排火炮,约莫有八十门左右。

  第二列则是鸟、弓箭手。

  第三列土兵则手持盾牌和长枪。

  阿台青著脸,他这阵型给他一种无处下手的感觉。

  “这前锋倒是有点意思,凸在每个营最前面,这不就是明军的军堡的构造吗”

  在这凝重的气氛下,王π堂忽然开口笑了笑。

  阿台闻言也苦笑了一声,这个他也看出来了。

  不能看不出来,明军的军堡一直都是这样修的。

  凸的地方俗称马面,若是从左右两边进攻,则凸出部可联合后方城墙对左右夹击。

  若对凸出部进攻,则左右可对前方射击。

  这种突出部的射击导致防守方忽然多出了两处火力点,可以加大火力密度。

  正是因为如此,阿台才觉得棘手。

  就在三位首领面面相、苦思对策之际,忽听前方有部下惊呼:“明军动了!”

  三人连忙举目望去,大批辅兵忙碌地搬运著一根根削尖的木桩、铁藜等物,开始在阵前快速布设障碍!

  阿台见状,脸色愈发难看。

  王元堂眼中狠色一闪,断然道:“不能再等了!待明军將这拒马布置妥当,我等骑兵冲阵將更为艰难!届时纵然侥倖得胜,伤亡之惨重,我等也承受不起!”

  他环视阿台与王甲部首领,“大明人口亿兆,兵员补充远非我等可比!今日这支军,

  已是我三部精锐之大半!一旦损失过重,我等日后,还拿什么去抵挡明朝!”

  王元堂这番话,点醒了患得患失的阿台。

  他无法反驳,只得强压下心中的不安,问道:“依叔叔之见,该当如何”

  王兀堂毫不犹豫道:“中路军阵厚实,又有前锋凸出部依託,绝不可强攻!否则,必遭其两翼骑兵与步阵火器包抄合击,我等死无葬身之地!”

  阿台点头同意,顺势看向地图,提议道:“那...便选其右翼右翼距离石勒寨方向稍近些。若战事不利,我等也好有个退路。”

  王兀堂略一沉吟,点头应允:“可!』

  “不可冲其前锋。”

  “其前排火炮怕是不下於百门,我派人的看得真切,那炮多数为虎蹲炮。”

  “明军最爱用此炮射石子,一轮下来,至少三千至一万枚石子,我们才多少人”

  王甲部的首领终於开始说话,他的声音有些发颤。

  他对前排的大炮可谓畏惧非常,王甲部本就没有多少人,死一个他都心疼。

  此言一出,阿台与王元堂脸色大变,对眼前这明军大阵的忌禪,又深了一层!

  此战万分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