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大竹山-《梦回春秋当大王》

  从鱼地出发没多久,姬长伯便分兵,让卫宛这个初出茅庐的少年郎率领骑兵直奔阆中苍溪方向而去。

  绕过宕渠的山路十分狭窄,人马通行极容易被伏击,所以不宜大军行进。

  姬长伯只能自己率主力继续前往宕渠。

  但是姬长伯也选择听从卫宛的建议,没有全速行军的汉军主力,三日才抵达宕渠以东数十里的大竹山。

  大军慢悠悠的前进,似乎一点也不担心物资的消耗。

  “君上,还有一日便可抵达宕渠!”邓矢来报。

  姬长伯点点头,这几日行军,一路上都有小股部队袭扰,而且大多数都是被姬伯安强行征走的巴中各地的非嫡系部队。

  “保持军阵队列休整,全军原地生火做饭。”姬长伯看了看天色,已经正午,既然选择了稳扎稳打,那也就不急于一时了。

  大军停了下来,连日行军,所有人都有些疲惫,既然宕渠已经近在眼前,大战在即,不如全军休整一番,做好大战的准备。

  自庸国覆灭以来,整个西南地区的战乱就一直没有停歇,送往镐京的军报和诸侯请求天子主持公道的信件如同雪花般飘进宫城之中。

  周天子扶着脑袋,面色阴沉的听着一旁寺人的汇报。

  “上庸告破,巴军攻入城中,庸国王族初少部分逃出上庸,前往盘龙城外,其他尽数被押解……”

  “够了!”周天子暴怒之下,一掌打翻了面前案牍上的纸笔。

  “巴国,又是巴国。”周天子怒不可遏的站起身,来回踱步。

  巴国自从灭蜀之后,便一直没有消停,褒国也落入巴国手中。

  自己刚册封嫡长子姬伯越为巴君,转头嫡长子就被庶长子杀了。

  然后这个庶长子又带着如狼似虎的巴军攻入了上庸城。

  庸国啊,那可是当年追随武王伐纣的牧誓八国之一,南方最大的伯爵上国,竟然就这么覆灭了?

  自己的威信荡然无存,反复打脸自己的巴国,即便同为姬姓正统,也已经触及了自己的底线。

  “来人,宣内史入殿!朕要斥责巴君!”周天子刚说完,“不对,是窃国的巴贼!还有那个自立的汉国国君!都是一丘之貉!嫡庶相杀,兄弟相残,君臣无道!”

  周天子气的语无伦次,一旁的寺人吓得大气都不敢喘,赶紧小跑着出去宣内史官入殿起草斥责的诏书。

  内史官匆匆赶来,见周天子面色铁青,连忙伏地行礼。

  "陛下息怒!"

  周天子深吸一口气,强压怒火,冷声道:"拟诏!"

  内史官连忙取来竹简,提笔蘸墨,静候天子口谕。

  周天子负手而立,目光森寒,一字一顿地说道:

  "朕承天命,统御诸侯,巴、汉二君,悖逆天道,僭越礼法,嫡庶相残,君臣相弑,致使西南动荡,生灵涂炭!"

  "巴君姬伯安,弑兄自立,擅灭庸,蔑视王命,罪不容诛!"

  "汉君姬长伯,擅立国号,不臣不贡,纵兵侵扰,实乃乱臣贼子!"

  "朕今敕令,巴、汉二君即刻罢兵,各归封地,听候天子裁决!若再执迷不悟,朕必遣王师讨伐,以正纲常!"

  内史官笔走龙蛇,迅速记下,随后恭敬呈上竹简,请天子过目。

  周天子扫了一眼,冷哼一声:"加盖王玺,即刻遣使送往巴、汉二国!"

  内史官领命退下,殿内再次陷入沉寂。

  周天子缓缓坐回案前,望着殿外阴沉的天色,喃喃自语:"朕倒要看看,这天下,还有几人记得周礼……”

  周天子的怒火熊熊燃烧,庸国的灭亡确实让他惊怒,原因也很简单,上庸离镐京太近了!

  如今周天子的实际控制单位很小,连一个中等的诸侯国都不如,以至于郑国,宋国都在搞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

  所谓的尊王攘夷,也只是挟天子的另一种形势罢了。

  如今,好不容易熬到郑国衰弱,郑庄公子嗣祸乱郑国,刚准备动手,纠结效忠自己的诸侯们,一起瓜分郑国的关键时刻。

  周天子绝不允许有任何的变数,哪怕和自己这个颇有实力的同姓诸侯发生冲突,也在所不惜!

  正午过后,姬长伯刚刚吃了一点东西,便有侍从匆匆来报。

  “王上!卫宛骑兵已经绕过宕渠,骑兵回报,宕渠城头旗帜已经更易!而且……”那侍从有些支支吾吾。

  红甲军统领高越出声问到,“而且什么?”

  “听逃出来的难民们所说,城头上挂着宕渠大夫父子二人的首级。”

  “什么?!”姬长伯拍案而起。

  愤怒,无比的愤怒。

  姬长伯对自己这个所谓的兄长,杀心已经达到了顶点,似乎下限这种东西对他来说根本无所谓。

  “方艾本是镇守江州的,他的首级若是在此,意味着江州援军凶多吉少了。”如花在一旁叹息。

  “城中锦衣卫可有消息传出?”姬长伯看向如花、如意。

  “宕渠局势混乱,姬伯安已经下令关闭城门,封城三日,故尚未有探子来报。”

  姬长伯闻言更是心中怒极,所谓封城,就是纵兵劫掠,烧杀、奸淫、掳掠。

  姬长伯决心不再等待情报。

  “全军准备,拿回宕渠,拒不受降,凡巴军者,无论品阶,杀无赦!”

  “诺!”众将拱手,退出准备攻城事宜。

  很快,各支汉军迅速行动起来,士兵们磨枪擦剑,准备攻城器械。

  将领们骑在战马上,眼神冷峻,扫视着准备出发的军队。

  “将士们,今日我们定要夺回宕渠,为死去的汉国百姓报仇!大汉万岁!”他振臂高呼。

  很快大军有序的离开了大竹山。

  长矛兵们迈着整齐而有力的步伐,他们手中的长矛如同森林中的树木一般,笔直而高耸。每一步都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大地都在为之颤抖。

  在长矛兵的身后,刀盾手们紧密地跟随,他们手持锋利的铁制刀斧,眼神锐利,警惕地注视着四周。

  这些刀斧手是长矛兵的坚强后盾,一旦有敌人突破长矛的防线,他们便会迅速上前,用手中的武器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而在整个队伍的最后面,是姬长伯最大的战场依仗,枪炮营的士兵们。他们背负着沉重的枪支,牛车拉着土炮,虽然步伐稍显缓慢,但却透露出一种沉稳和坚毅。

  宕渠逃出来的零星难民已经让这些兵士们怒火中烧,他们当中很多人甚至原本就是宕渠人,跟随姬长伯南征北战,如今家园被毁,他们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报仇雪恨!

  大竹山距离宕渠并不远,大军的动向很快便惊动了宕渠城中守军。

  还沉浸在对城中百姓的烧杀劫掠之中,如同匪徒的巴军慌忙吹响了集结的号角。

  “呜呜呜呜……”

  乌烟瘴气的宕渠城中各处,如同洞穴中盘桓的蝙蝠,被人惊动之后,一涌而出的涌出洞穴。

  其中甚至还有衣衫不整者,斜搭着衣服就跑上了城楼。

  不知姬伯安是否还在城中,姬长伯想起卫宛的判断,姬伯安恐怕已经领兵西进。

  “攻城!”姬长伯没有犹豫,直接下令攻城。

  刀斧手和长矛兵在前布阵,数门大炮一字排开,对准了宕渠城门。

  宕渠周边多山,方氏一族经营这里多年,所以就地取材,以石材夯起城墙。

  这座难得的石头城,原本是作为巴国东北要塞而建,主要就是为了抵御大巴山里的野人和东部进犯的庸楚等国的偏师。

  所以直接攻城,必定要付出代价。

  姬长伯命令炮兵瞄准木质城门,只要轰开城门,大军一拥而进,便能顺势拿下宕渠。

  如果卫宛预料不错,此时宕渠应该只有部分守军,主力应该跟随姬伯安北上偷袭苍溪和阆中了。

  震耳欲聋的炮声撕裂了宕渠城外的宁静,宣告着汉军复仇之战的开始。

  数门土炮喷吐出火焰与浓烟,沉重的弹丸呼啸着砸向宕渠那坚固的城门。

  木屑横飞,铆钉崩裂,厚重的城门在轰击下剧烈震颤,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

  城头上的巴军守军被这突如其来的猛烈炮火打得晕头转向,他们中的许多人刚刚还在城中肆意妄为,此刻面对正规军的雷霆打击,惊慌失措,乱作一团。

  “放箭!快放箭!”城墙上,一名巴军将领声嘶力竭地吼叫着,试图组织起有效的防御。

  零星的箭矢从城头稀稀拉拉地射下,但对严阵以待的汉军军阵造成的伤害微乎其微。汉军的长矛如林,盾牌如墙,稳步向前推进。

  “瞄准城门!继续轰击!”炮营指挥官冷静地下令。

  又是一轮齐射。这一次,伴随着一声巨大的断裂声响,宕渠城的城门终于被轰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露出了后面惊慌失措的巴军士兵的脸庞。

  眼见城门已经破了,两军即将短兵相接,红甲军统领高越一步迈出,半跪在姬长伯面前。

  “君上,臣请出战!”这将是红甲军的第一战,面对仇敌姬伯安的巴军,红甲军士气高昂,众将领皆紧盯姬长伯。

  只见姬长伯默默点了点头,“去吧!”

  高越大手一挥,领着红甲军将领离开了将台,调兵遣将,准备出击。

  “城门已破!报仇雪恨的时候到了!”高越拔出战刀,指向宕渠,“红甲军!随我冲!”

  “杀!”震天的喊杀声骤然爆发。

  蓄势已久的汉军精锐,尤其是以高越为首的红甲军,如同决堤的洪流,向着城门缺口汹涌而去。

  刀盾手顶在最前,格挡开零星的抵抗,长矛兵紧随其后,将试图堵住缺口的巴军士兵刺穿。

  复仇的火焰在每个汉军士兵眼中燃烧,尤其是那些原籍宕渠的士兵,更是状若疯虎,不顾一切地向前冲杀。

  城内的巴军本就军纪涣散,多数人还沉浸在劫掠的混乱中,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防线。汉军几乎没费太大力气就彻底冲垮了城门的守军,大队人马涌入城中。

  接下来的战斗,更像是一场清算。

  姬长伯“拒不受降,杀无赦”的命令被严格执行。

  涌入城中的汉军分成数股,沿着街道清剿负隅顽抗的巴军。

  巷战在各个角落展开,但士气崩溃的巴军完全不是同仇敌忾的汉军的对手。

  街道上、民居里,到处都在发生短促而激烈的搏杀,巴军士兵往往没抵抗几下就被愤怒的汉军士兵砍倒。

  城中景象更是惨不忍睹。房屋多有被焚毁的痕迹,街道上散落着被抢夺一空的杂物,甚至能看到倒毙的平民尸体,无声地控诉着巴军三日来的暴行。这一切更加激怒了汉军,他们的攻击愈发凶猛凌厉。

  战斗持续了约一个时辰,城内的抵抗基本被肃清。少量残兵试图从其他城门逃跑,也被早已埋伏好的汉军小队截杀。

  姬长伯在亲卫的簇拥下,策马进入宕渠城。

  他面色铁青地看着满目疮痍的城市和悬挂在城楼上方艾父子已然开始腐烂的首级,眼中的寒意几乎能冻结空气。

  “取下首级,以礼厚葬。”他沉声下令,声音压抑着巨大的悲痛和愤怒。“迅速扑灭余火,安抚城中幸存百姓,统计损失。如有趁乱劫掠者,军法处置!”

  “诺!”手下将领立刻领命而去。

  这时,如花快步走来,递上一枚小小的竹管:“君上,城破之际,我们的人终于找到机会送出情报。”

  姬长伯接过,取出里面的绢条,迅速浏览。他的眉头紧紧锁起。

  情报证实了卫宛的判断,也带来了更详尽的信息:姬伯安确实不在城中。他在攻破宕渠、处死方艾、纵兵劫掠以“犒劳”军士后,只留下了约五千非嫡系的杂牌军和部分伤兵守城,自己则亲率近四万精锐,日夜兼程,沿着渝水(渠江)河谷北上,目标直指苍溪和阆中!其先锋部队,恐怕此刻已经接近苍溪地界。

  姬长伯攥紧了手中的绢条。阆中是汉国根基,绝不容有失。卫宛虽然骁勇,但兵力仅有数千骑兵,固守待援尚可,若姬伯安大军全力进攻,情况危殆。

  “如花!如意!召集各军统领,整理军械,安排好粮草,大军准备西进!”姬长伯喝道。

  如花如意领命而去

  “高越!”姬长伯转头看向红甲军统领。

  “末将在!”一身血污的高越快步跑来。

  “即刻清点伤亡,整顿兵马。留下必要的兵力守城安民,其余大军,携带五日干粮,立刻准备出发!”姬长伯语速极快,不容置疑,“我们必须以最快速度北上,驰援阆中苍溪!”

  “诺!”高越没有丝毫犹豫,转身就去安排。

  姬长伯抬头望向北方,目光仿佛要穿透重重山峦。

  “兄长,你果然够狠够快……但你想抄我的后路,也没那么容易。就看是卫宛能撑得住,还是我的主力来得更快了!”

  宕渠城内,汉军迅速完成了短暂的休整和部署。

  很快,这支刚刚经历了一场复仇之战的大军,再次开拔,如同一条奔腾的钢铁洪流,沿着姬伯安北上的路线,疾驰而去。一场决定巴中之地命运的主力对决,正在苍溪、阆中一带悄然逼近。

  而与此同时,周天子愤怒的斥责诏书,也正由使者带着,快马加鞭地分别送往“悖逆天道”的巴国和“乱臣贼子”的汉国。只是,这迟来的王权威严,在这片杀红眼的土地上,又能激起几分涟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