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松抿唇点头。
乌泰又问:“那我问一句,此番平叛,若一举成功,我察哈尔部族,能得什么好处?”
乌泰功利,心藏野心,并不是寻常的莽夫。
他一张嘴便提条件,定不是好统帅之人。
裴松知道,唯有说服他,让他心服口服,日后才会方便统领。
裴松抬目深吸一口气,实话实说道:“我明白王爷的意思,可有些话,我却不能贸然答应。”
“哦?”乌泰露出几分轻蔑笑意。
裴松不紧不慢道:“咱们做臣子的,若遇到一件事儿,便拿金钱权势去衡量,不顾朝廷是否安稳,只图自己眼前利益,又何提‘忠君爱国’四字?”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他连一个空头的承诺,都不想给乌泰。
乌泰听了,不由怒火中烧,冷笑道:“裴大人当真轻视咱们,料定咱们是山野莽夫,都是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竟说出这样的话欺辱咱们,料定了我乌泰是傻子吗?”
乌泰气鼓鼓,怒瞪裴松。
裴松摆手,解释道:“王爷误会了。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道理很简单,唯有跟对了人,方才能够得长远利益。
此话的前提,便是要跟着一个胸怀天下,能容沟壑的良主。然后方才细谈银钱、封爵这些小事儿。此时朝廷危难就在眼前,您若卡在此处讲条件,未免缺乏些胸襟。”
胸襟,胸襟能当饭吃吗?
乌泰撇嘴,神情不屑。
裴松又道:“新帝虽然年幼,却是一个心襟开阔,胸有热血,把苍生万民放在心上的人。几千年历史告诉我们,唯有贤主,才能开创盛世;唯有盛世,才能得自由。唯有自由,方才不至于落入悲情的境地。
自古至今,良将贤才,数不胜数。真正得以善终,名垂青史的,又有几人?”
裴松正色看着乌泰。
乌泰却是满不在乎地一挥手,“裴大人说这些没用的,唬我读书少,是不是?”
“王爷不用装傻充愣,裴某的话,您都懂。”
乌泰那头却不为所动,自斟自饮一杯,颇有点任你口若悬河,我自岿然不动的意思。
裴松轻笑,一撩衣袍前襟坐下,曼声道:“王爷的意思,莫非以为跟了旁人,便能得了更多?”
这话严重了。莫非他得知了什么了不得的秘密?
乌泰紧张地看过来。
“明人不说暗话,咱们也不用打哑谜。十三爷虽有谨太妃和舒大人护着,可现在年幼。他们三人捆一块,处理朝政也不能赶得上一个新帝。
到时候,不管你是否真心追随于他,天下定然不会像现在这样太平。到那时,需要对付的,也不止额沐尔一个。
王爷表面上虽得了好处,三百万银两,世袭罔替的爵位,可又有什么用呢?权势再高,得有朝廷认可才行。银钱再多,也需有命花才行。
裴某不才,运筹帷幄,不及诸葛孔明,可简单的道理还是懂的。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孰是孰非,留给乌泰王爷自行决断吧。”
裴松话已点透,多说无益。剩下的,都留给乌泰做抉择吧。
他坐下用饭喝酒,仿若根本没把乌泰放在眼里。
乌泰默了会儿,脑子里反反复复,仔细琢磨着裴松刚才那番话。
他得出一个结论:裴松虽有私心,可那些话却句句在理。
乌泰抬眼瞧裴松,哑声道:“若我听了裴大人的建议,接下来又该做什么?”
裴松欣喜抬眸,正对上乌泰笃定的眼神。
****
东华门外,护城河以东,有一处四进的宅院。
原先归属某一个王爷,后来那人被褫夺了封号,抄没了家产,这处宅子就一直荒废至今。
小翘儿站在门外,见临安的马车驶来,抬步便迎了上去。
她亲手执伞,把临安扶下来。
“皇姑奶约我到这来,到底所谓何事?”
临安下了马车站定,抬目望了一眼门楣上的招牌,却见用一方红绸蒙着,根本瞧不出端倪。
临安猜不透,深目看向小翘儿。
小翘儿笑着卖了个关子,两人相扶相携着走到大门口时,她暗中拍掌,有人闻声轻轻一扯,红绸缎随风飘落。
黑漆金字的牌匾,赫然露了出来,上书“临安长公主府”六个大字。
落款,乃是当今万岁爷的墨宝。
临安一愣,茫然看向小翘儿。
小翘儿未语轻笑,“当年你和亲匆忙,因你额涅不在,也没给你嫡公主应得的待遇。当今万岁爷想起此事,便于心不忍,特意吩咐人收拾了这处宅院给你。”
临安简直不敢相信。
当年额涅和皇兄还在,曾不止一次许诺,等她出嫁,必是不忍远嫁,招上一个额驸,就近赐一处宅子,就守在皇城边上。
后来,阴差阳错,因缘际会,那些许诺也都做不得数了。
没想到,皇姑奶和新帝,他们竟然还记得。
小翘儿见临安唏嘘,似是想哭,抬手挽住她的胳膊,在臂弯处轻拍两下,抬手一指旁边不远处,道:“我们的靖国公府,便在那处。相邻不过一盏茶的功夫,日后定要多多走动才是。”
小翘儿偷眼打量临安,竟厚着脸皮道:“到时候你生了小娃娃,皇姑奶定然当仁不让,手把手教你带小娃娃。”
她这句话,把伤感唏嘘的临安,说得破涕为笑。
“皇姑奶惯会哄人。”她扭了扭身子。
小翘儿却耐着心,追着她的脸,诚恳问道:“既然回京,多住几年再走,好不好?”
多住几年?
天下女子,回娘家一住几年,可还成体统。
临安轻笑,小翘儿那头却拍了拍她的手臂,抢先道:“就这么说定了,回头我可跟小五说了,让他下一道圣旨留你,若是不允,便是抗旨。”
临安那头并未强烈反对。
小翘儿心里大石头落下。
把临安留在京城,裴松从科尔沁调兵,带着苏日力格西征之事,便有了根基。
这头办妥,也不知裴松跟乌泰,是否达成一致。
小翘儿转头看了一眼巍峨紫禁城,心下感慨,这次合力抵御额沐尔一事,定要一举成功,方不辜负她和裴松做的这番努力才成。
乌泰又问:“那我问一句,此番平叛,若一举成功,我察哈尔部族,能得什么好处?”
乌泰功利,心藏野心,并不是寻常的莽夫。
他一张嘴便提条件,定不是好统帅之人。
裴松知道,唯有说服他,让他心服口服,日后才会方便统领。
裴松抬目深吸一口气,实话实说道:“我明白王爷的意思,可有些话,我却不能贸然答应。”
“哦?”乌泰露出几分轻蔑笑意。
裴松不紧不慢道:“咱们做臣子的,若遇到一件事儿,便拿金钱权势去衡量,不顾朝廷是否安稳,只图自己眼前利益,又何提‘忠君爱国’四字?”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他连一个空头的承诺,都不想给乌泰。
乌泰听了,不由怒火中烧,冷笑道:“裴大人当真轻视咱们,料定咱们是山野莽夫,都是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竟说出这样的话欺辱咱们,料定了我乌泰是傻子吗?”
乌泰气鼓鼓,怒瞪裴松。
裴松摆手,解释道:“王爷误会了。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道理很简单,唯有跟对了人,方才能够得长远利益。
此话的前提,便是要跟着一个胸怀天下,能容沟壑的良主。然后方才细谈银钱、封爵这些小事儿。此时朝廷危难就在眼前,您若卡在此处讲条件,未免缺乏些胸襟。”
胸襟,胸襟能当饭吃吗?
乌泰撇嘴,神情不屑。
裴松又道:“新帝虽然年幼,却是一个心襟开阔,胸有热血,把苍生万民放在心上的人。几千年历史告诉我们,唯有贤主,才能开创盛世;唯有盛世,才能得自由。唯有自由,方才不至于落入悲情的境地。
自古至今,良将贤才,数不胜数。真正得以善终,名垂青史的,又有几人?”
裴松正色看着乌泰。
乌泰却是满不在乎地一挥手,“裴大人说这些没用的,唬我读书少,是不是?”
“王爷不用装傻充愣,裴某的话,您都懂。”
乌泰那头却不为所动,自斟自饮一杯,颇有点任你口若悬河,我自岿然不动的意思。
裴松轻笑,一撩衣袍前襟坐下,曼声道:“王爷的意思,莫非以为跟了旁人,便能得了更多?”
这话严重了。莫非他得知了什么了不得的秘密?
乌泰紧张地看过来。
“明人不说暗话,咱们也不用打哑谜。十三爷虽有谨太妃和舒大人护着,可现在年幼。他们三人捆一块,处理朝政也不能赶得上一个新帝。
到时候,不管你是否真心追随于他,天下定然不会像现在这样太平。到那时,需要对付的,也不止额沐尔一个。
王爷表面上虽得了好处,三百万银两,世袭罔替的爵位,可又有什么用呢?权势再高,得有朝廷认可才行。银钱再多,也需有命花才行。
裴某不才,运筹帷幄,不及诸葛孔明,可简单的道理还是懂的。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孰是孰非,留给乌泰王爷自行决断吧。”
裴松话已点透,多说无益。剩下的,都留给乌泰做抉择吧。
他坐下用饭喝酒,仿若根本没把乌泰放在眼里。
乌泰默了会儿,脑子里反反复复,仔细琢磨着裴松刚才那番话。
他得出一个结论:裴松虽有私心,可那些话却句句在理。
乌泰抬眼瞧裴松,哑声道:“若我听了裴大人的建议,接下来又该做什么?”
裴松欣喜抬眸,正对上乌泰笃定的眼神。
****
东华门外,护城河以东,有一处四进的宅院。
原先归属某一个王爷,后来那人被褫夺了封号,抄没了家产,这处宅子就一直荒废至今。
小翘儿站在门外,见临安的马车驶来,抬步便迎了上去。
她亲手执伞,把临安扶下来。
“皇姑奶约我到这来,到底所谓何事?”
临安下了马车站定,抬目望了一眼门楣上的招牌,却见用一方红绸蒙着,根本瞧不出端倪。
临安猜不透,深目看向小翘儿。
小翘儿笑着卖了个关子,两人相扶相携着走到大门口时,她暗中拍掌,有人闻声轻轻一扯,红绸缎随风飘落。
黑漆金字的牌匾,赫然露了出来,上书“临安长公主府”六个大字。
落款,乃是当今万岁爷的墨宝。
临安一愣,茫然看向小翘儿。
小翘儿未语轻笑,“当年你和亲匆忙,因你额涅不在,也没给你嫡公主应得的待遇。当今万岁爷想起此事,便于心不忍,特意吩咐人收拾了这处宅院给你。”
临安简直不敢相信。
当年额涅和皇兄还在,曾不止一次许诺,等她出嫁,必是不忍远嫁,招上一个额驸,就近赐一处宅子,就守在皇城边上。
后来,阴差阳错,因缘际会,那些许诺也都做不得数了。
没想到,皇姑奶和新帝,他们竟然还记得。
小翘儿见临安唏嘘,似是想哭,抬手挽住她的胳膊,在臂弯处轻拍两下,抬手一指旁边不远处,道:“我们的靖国公府,便在那处。相邻不过一盏茶的功夫,日后定要多多走动才是。”
小翘儿偷眼打量临安,竟厚着脸皮道:“到时候你生了小娃娃,皇姑奶定然当仁不让,手把手教你带小娃娃。”
她这句话,把伤感唏嘘的临安,说得破涕为笑。
“皇姑奶惯会哄人。”她扭了扭身子。
小翘儿却耐着心,追着她的脸,诚恳问道:“既然回京,多住几年再走,好不好?”
多住几年?
天下女子,回娘家一住几年,可还成体统。
临安轻笑,小翘儿那头却拍了拍她的手臂,抢先道:“就这么说定了,回头我可跟小五说了,让他下一道圣旨留你,若是不允,便是抗旨。”
临安那头并未强烈反对。
小翘儿心里大石头落下。
把临安留在京城,裴松从科尔沁调兵,带着苏日力格西征之事,便有了根基。
这头办妥,也不知裴松跟乌泰,是否达成一致。
小翘儿转头看了一眼巍峨紫禁城,心下感慨,这次合力抵御额沐尔一事,定要一举成功,方不辜负她和裴松做的这番努力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