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朝后,袁泽回到东宫,刚在书房坐下,便见诸葛婉蹦蹦跳跳地进来,手里还捧着一本册子。
“太子哥哥,这是我新写的《农事小记》,你快看看!”诸葛婉一脸期待地将册子递到袁泽面前。
袁泽接过,翻开一看,里面画着一些简单的农事场景,旁边还歪歪扭扭地写着几行字,记录着她对种植、养殖的一些新奇想法。
比如,她提议在稻田里养鸭子,既能除虫,鸭粪还能肥田;又说可以用稻草编织成稻草人,立在田边吓唬偷吃粮食的鸟儿。
“婉儿,你这想法很有意思啊!”袁泽笑着夸赞道,“不过,这稻草人可得做得逼真些,不然鸟儿可不怕。”
诸葛婉眼睛一亮:“真的吗?太子哥哥觉得好就行。我还想着,要是稻草人不管用,就训练几只老鹰,让它们去赶鸟。”
袁泽忍不住笑出声:“训练老鹰可不容易,不过这也是个办法,就是有点偏离实际”
正说着,白起匆匆走进来,禀报道:“殿下,工部尚书求见,说是木牌制作遇到了问题。”
袁泽微微皱眉:“让他进来吧。”
工部尚书孙浩快步走进书房,行礼后,一脸焦急地说道:“殿下,按照您的要求,木牌要刻名字、籍贯和凹槽,工艺复杂,工匠们日夜赶工,进度还是跟不上。
而且,黑檀木数量有限,再这么下去,恐怕无法按时完成各州所需的木牌数量。”
袁泽沉思片刻,问道:“除了黑檀木,还有别的木材可用吗?”
孙浩想了想,回答道:“松木倒是储量丰富,价格也便宜,只是质地较软,容易损坏。”
“无妨,”袁泽道,“在松木表面刷上一层桐油,既能防虫防潮,又能增加硬度。
至于工艺复杂的问题,把工匠们分成小组,流水作业,每个小组负责一道工序,这样既能提高效率,又能保证质量。”
孙浩恍然大悟,连忙拱手道:“殿下高见,微臣这就去安排。只是,微臣担心这桐油的用量和涂抹方式,工匠们可能把握不好,会不会影响效果?”
袁泽思索了一下说:“你先让工部的几个老师傅试验出最合适的用量和涂抹方法,再统一教给其他工匠。另外,每个小组安排一个经验丰富的师傅把关,确保质量。”
孙浩点头称是:“殿下考虑周全,微臣明白了。”
孙浩离开后,袁泽对诸葛明说:“先生,木牌推行事关重大,你多盯着些。我担心有些地方官员阳奉阴违,不好好落实。”
诸葛明点头道:“殿下放心,魏征大人在陈州督查,定会将情况如实汇报。
臣也会派些得力之人,暗中走访各州,确保木牌制度顺利实施。只是,若真有官员阳奉阴违,殿下打算如何处置?”
袁泽眼神坚定:“若有官员胆敢不认真落实,定要严惩,以儆效尤,绝不能让木牌制度流于形式,重则处死,轻则流放。”
几日后,袁泽收到了各州上报的番薯种植面积。他仔细翻看,发现有些州的种植面积明显偏少,便叫来户部尚书李崇询问。
“李尚书,你看这几个州,为何番薯种植面积如此之少?是百姓不愿意种,还是有其他原因?”袁泽指着奏章问道。
李崇躬身答道:“殿下,据臣了解,有些百姓对番薯不太了解,心存疑虑,担心种了没收成。
还有些地方官员认为番薯毕竟是外来作物,不如传统五谷重要,推广时不够用心。”
袁泽脸色一沉:“糊涂!这番薯可是天幕明示能救百姓性命的宝贝。传我的命令,让各州官府加大宣传力度,派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亲自指导百姓种植。
对那些推广不力的官员,严惩不贷!可这宣传具体该如何做,李尚书你有何想法?”
李崇思考片刻说:“殿下,可让各州官府组织百姓集中宣讲,展示番薯的产量和食用方法,再让种过番薯且有收成的农户现身说法,或许能打消百姓疑虑。”
袁泽点头:“此法可行,就这么办。另外,对于那些推广不力的官员,先降职,若再不改正,直接撤职。李尚书,此事你要盯紧了。”
李崇领命而去。袁泽又对诸葛明道:“先生,你帮我起草一份告示,详细说明番薯的益处、食用方法,张贴在各州县城和乡村集市,让百姓们都能看到。
告示内容要尽量通俗易懂,能让百姓看得懂,先生觉得如何写为好?”
诸葛明应下,思索着说:“殿下,告示可强调详细描述种植时的土地要求、施肥方法等,食用方法可列举蒸煮烤等常见方式,您看这样是否可行?”
袁泽道:“甚好,就按先生说的办,尽快起草出来给我过目。”
诸葛明去起草告示,袁泽则继续研究各地的农事情况,不知不觉已到了傍晚。
这时,白起走进来,说道:“殿下,天色已晚,该用晚膳了。”
袁泽放下手中的奏折,揉了揉太阳穴:“嗯,摆膳吧。对了,今晚的膳食里,记得加一道番薯做的菜。”
晚膳时,御膳房端上了一盘番薯饼和一碗番薯粥。
袁泽尝了尝,觉得味道还不错,便对身边的太监说:“告诉御膳房,以后多研究些用番薯做的菜肴,变着花样做,让大家都爱上吃番薯。
你去问问御膳房的厨子,他们对于用番薯做菜有什么想法?”
太监很快回来回复:“殿下,御膳房的刘师傅说,他们打算研究番薯丸子、番薯羹,还想尝试把番薯和其他食材搭配,做出新的菜品。”
袁泽点头,心中暗自想着,自已穿越到古代这么久,这里的食物种类实在匮乏,每天翻来覆去就是那几样,如今好不容易有了番薯这种适应性强又高产的作物,可不能浪费了它的价值。
若能开发出更多以番薯为主料的美食,不仅能让百姓吃得更好,也能进一步推广番薯的种植。
想到这,袁泽开口说道:“不错,让他们大胆尝试,做好了重重有赏。告诉刘师傅,不仅要注重口味,还要考虑食材的搭配和营养,争取做出既美味又健康的菜肴。
用过晚膳,袁泽来到庭院中散步。月色如水,洒在庭院里,一片宁静。他想起近日为农事忙碌,许久没有这般清闲了。
“太子哥哥,这是我新写的《农事小记》,你快看看!”诸葛婉一脸期待地将册子递到袁泽面前。
袁泽接过,翻开一看,里面画着一些简单的农事场景,旁边还歪歪扭扭地写着几行字,记录着她对种植、养殖的一些新奇想法。
比如,她提议在稻田里养鸭子,既能除虫,鸭粪还能肥田;又说可以用稻草编织成稻草人,立在田边吓唬偷吃粮食的鸟儿。
“婉儿,你这想法很有意思啊!”袁泽笑着夸赞道,“不过,这稻草人可得做得逼真些,不然鸟儿可不怕。”
诸葛婉眼睛一亮:“真的吗?太子哥哥觉得好就行。我还想着,要是稻草人不管用,就训练几只老鹰,让它们去赶鸟。”
袁泽忍不住笑出声:“训练老鹰可不容易,不过这也是个办法,就是有点偏离实际”
正说着,白起匆匆走进来,禀报道:“殿下,工部尚书求见,说是木牌制作遇到了问题。”
袁泽微微皱眉:“让他进来吧。”
工部尚书孙浩快步走进书房,行礼后,一脸焦急地说道:“殿下,按照您的要求,木牌要刻名字、籍贯和凹槽,工艺复杂,工匠们日夜赶工,进度还是跟不上。
而且,黑檀木数量有限,再这么下去,恐怕无法按时完成各州所需的木牌数量。”
袁泽沉思片刻,问道:“除了黑檀木,还有别的木材可用吗?”
孙浩想了想,回答道:“松木倒是储量丰富,价格也便宜,只是质地较软,容易损坏。”
“无妨,”袁泽道,“在松木表面刷上一层桐油,既能防虫防潮,又能增加硬度。
至于工艺复杂的问题,把工匠们分成小组,流水作业,每个小组负责一道工序,这样既能提高效率,又能保证质量。”
孙浩恍然大悟,连忙拱手道:“殿下高见,微臣这就去安排。只是,微臣担心这桐油的用量和涂抹方式,工匠们可能把握不好,会不会影响效果?”
袁泽思索了一下说:“你先让工部的几个老师傅试验出最合适的用量和涂抹方法,再统一教给其他工匠。另外,每个小组安排一个经验丰富的师傅把关,确保质量。”
孙浩点头称是:“殿下考虑周全,微臣明白了。”
孙浩离开后,袁泽对诸葛明说:“先生,木牌推行事关重大,你多盯着些。我担心有些地方官员阳奉阴违,不好好落实。”
诸葛明点头道:“殿下放心,魏征大人在陈州督查,定会将情况如实汇报。
臣也会派些得力之人,暗中走访各州,确保木牌制度顺利实施。只是,若真有官员阳奉阴违,殿下打算如何处置?”
袁泽眼神坚定:“若有官员胆敢不认真落实,定要严惩,以儆效尤,绝不能让木牌制度流于形式,重则处死,轻则流放。”
几日后,袁泽收到了各州上报的番薯种植面积。他仔细翻看,发现有些州的种植面积明显偏少,便叫来户部尚书李崇询问。
“李尚书,你看这几个州,为何番薯种植面积如此之少?是百姓不愿意种,还是有其他原因?”袁泽指着奏章问道。
李崇躬身答道:“殿下,据臣了解,有些百姓对番薯不太了解,心存疑虑,担心种了没收成。
还有些地方官员认为番薯毕竟是外来作物,不如传统五谷重要,推广时不够用心。”
袁泽脸色一沉:“糊涂!这番薯可是天幕明示能救百姓性命的宝贝。传我的命令,让各州官府加大宣传力度,派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亲自指导百姓种植。
对那些推广不力的官员,严惩不贷!可这宣传具体该如何做,李尚书你有何想法?”
李崇思考片刻说:“殿下,可让各州官府组织百姓集中宣讲,展示番薯的产量和食用方法,再让种过番薯且有收成的农户现身说法,或许能打消百姓疑虑。”
袁泽点头:“此法可行,就这么办。另外,对于那些推广不力的官员,先降职,若再不改正,直接撤职。李尚书,此事你要盯紧了。”
李崇领命而去。袁泽又对诸葛明道:“先生,你帮我起草一份告示,详细说明番薯的益处、食用方法,张贴在各州县城和乡村集市,让百姓们都能看到。
告示内容要尽量通俗易懂,能让百姓看得懂,先生觉得如何写为好?”
诸葛明应下,思索着说:“殿下,告示可强调详细描述种植时的土地要求、施肥方法等,食用方法可列举蒸煮烤等常见方式,您看这样是否可行?”
袁泽道:“甚好,就按先生说的办,尽快起草出来给我过目。”
诸葛明去起草告示,袁泽则继续研究各地的农事情况,不知不觉已到了傍晚。
这时,白起走进来,说道:“殿下,天色已晚,该用晚膳了。”
袁泽放下手中的奏折,揉了揉太阳穴:“嗯,摆膳吧。对了,今晚的膳食里,记得加一道番薯做的菜。”
晚膳时,御膳房端上了一盘番薯饼和一碗番薯粥。
袁泽尝了尝,觉得味道还不错,便对身边的太监说:“告诉御膳房,以后多研究些用番薯做的菜肴,变着花样做,让大家都爱上吃番薯。
你去问问御膳房的厨子,他们对于用番薯做菜有什么想法?”
太监很快回来回复:“殿下,御膳房的刘师傅说,他们打算研究番薯丸子、番薯羹,还想尝试把番薯和其他食材搭配,做出新的菜品。”
袁泽点头,心中暗自想着,自已穿越到古代这么久,这里的食物种类实在匮乏,每天翻来覆去就是那几样,如今好不容易有了番薯这种适应性强又高产的作物,可不能浪费了它的价值。
若能开发出更多以番薯为主料的美食,不仅能让百姓吃得更好,也能进一步推广番薯的种植。
想到这,袁泽开口说道:“不错,让他们大胆尝试,做好了重重有赏。告诉刘师傅,不仅要注重口味,还要考虑食材的搭配和营养,争取做出既美味又健康的菜肴。
用过晚膳,袁泽来到庭院中散步。月色如水,洒在庭院里,一片宁静。他想起近日为农事忙碌,许久没有这般清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