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又问道:“那工坊最多能够给辽东划拨多少台蒸汽拖拉机?”
宋应星想了想道:“最多二十台,再多了,臣也没办法。”
“那就二十台!”
朱由检一锤定音。
毕自肃正想再争取争取,却听朱由检又道:“这些蒸汽拖拉机也不能白送,辽东得出钱。”
“这笔钱不是朕要,也不是工部和科学院要的,而是要给那些工坊,给那些匠人,给王徵他们。”
凭白调拨这种事儿,朱由检可不会干,那样只会打击工坊和匠人,以及研发人员的积极性。
没有好处的事儿,谁会干?
毕自肃苦着脸道:“陛下,朝廷已经免除了辽东三年的赋税,今年正好是第三年,辽东所有的一应开支,全都来自户部等衙门的划拨,崇祯八年的预算已经上报,辽东着实没有这笔款项。”
“去银行借贷,正好你大兄总掌大明银行。”
“具体的,你自去和他商议。”
朱由检一句话就将毕自肃给堵了回去。
许多地方官府都在向银行借钱,你辽东自然也可以。
闻言,毕自肃的眼睛登时一亮。
……
辽东和移民的事商定后,朱由检又看向邢云路几人。
“邢云路,朕刚才也听宋卿说了,科学院想要开设天文课,专门教导天文历法。”
“此事,朕准了。”
“另外,卿等看是不是可以重新编纂一部历书。”
“现在使用的大统历疏漏较多,对许多天时的推算误差也很大,朕看当是重编历书的时候了。”
“臣等谨遵陛下旨意!”
邢云路倒是还好,魏文魁却是激动的脸色涨红,声音也明显比其他人高了许多。
朱由检虽是有些奇怪,但也并未深究。
等杨震春和邢云路他们都退下后,朱由检看向了来宗道。
来宗道也是聪明人,见状起身道:“陛下,臣以为钦天监监正杨震春年迈昏聩,当允其致仕还乡。”
朱由检轻轻摇头道:“钦天监关系重大,朕以为礼部当对钦天监各官吏,进行全面考核,裁汰尸位素餐之辈。”
“英宗之时,朝廷就向民间发布招贤令,招纳民间精通天文之士,充入钦天监,朕以为,卿可以效仿之。”
“臣遵旨!”
来宗道也没反对,干脆利落的答应了下来。
不说钦天监是解释天人感应的重要一环,单是结合天象制定农时这件事,就不能任由他们胡来,毕竟国朝之本还是农桑。
等这些事都处置完,朱由检终于想起了今天这场会议的主题。
“既然诸卿都以为文震孟和王来聘的方略没有问题,那内阁就即刻批复,交给司礼监用印后,立即下发。”
“臣等遵旨!”
“今日就到这里,诸卿继续处置政务,朕就先走了。”
说完,朱由检也不啰嗦,起身就向着殿外走去。
“臣等恭送陛下。”
……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二月十五大朝会。
一身绯色皮弁服,头戴通天冠,手持大圭的朱由检,在群臣的恭迎声中,走到丹陛之上。
“群臣见礼!”
随着鸿胪寺官员高亢的嗓音,群臣尽皆山呼万岁。
“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臣免礼!”
朱由检一挥衣袖,坐到了御座上,环顾一眼殿内群臣,面色平静道:“今日殿内的诸臣,有见过朕的,也有没见过朕的。”
“朕想着,我大明这两年也算是太平,朝廷也尚有一些结余,索性就召各地督抚进京。”
“一来,你我君臣见见面,省得君不知臣,臣不知君,二来嘛,朕也想当面听听各地的具体的情况。”
“自朕登基以来,已历七载,这七年来,天下虽未大安,然赖诸臣工尽心竭力,勉力维持,终使朝廷度支渐有结余,各地灾荒得以赈济,边陲烽火暂得平息,此皆诸卿夙夜匪懈、鞠躬尽瘁之功。”
说到这里,朱由检的目光变得锐利,在群臣身上扫过,继声音也提高了几分:“然,朕也听闻,你们中有些人,视辖地为私产,对朝廷诸多政令怨言颇多。”
“是,你们都是国朝重臣,是封疆大吏。”
“但这天下,还是朕这个皇帝说了算的!”
“臣等不敢!”
听到朱由检最后这句话,群臣尽皆跪地叩首。
“河南左布政。”
朱由检忽然点名。
一位身材微胖的官员猛地一颤,出列跪伏在地:“臣在。”
“朕听闻,周王离开后,王庄里面的诸多良田,被你划给了自家?”
河南左布政使詹尔达,额角渗出冷汗:“臣……臣有罪……请……请……”
朱由检冷声打断道:“你是有罪,朕闻你詹家在河南的粮仓,可是建了一座又一座,以至于粮仓离都能养出堪比狸花猫的老鼠。”
“朕看你就是河南最大的硕鼠!”
不待詹尔达辩解,朱由检又看向其他人,面色严肃道:“朕年少登基,尝闻,治国如烹小鲜,既不可急火猛攻,亦不可放任自流。”
“今朕观天下,
有些地方看起来风平浪静,然水下已经是暗流汹涌,若不加整顿,必致沸腾四溢,不可收拾!”
群臣齐刷刷跪倒在地:“臣等惶恐!”
朱由检站立在御座前,目光如炬:“今日之言,望诸臣谨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非是空谈,朝廷不会亏待忠臣良将,亦不会轻饶蠹国贼子,望诸公好自为之。”
“臣等谨遵陛下教诲!”
“今日大朝会就到此为止。”
“各地督抚,午后依序至乾清宫见驾。”
皇帝挥袖转身。
“退朝!”
“恭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声中,朱由检在王承恩等人的簇拥下,出了皇极殿,径直返回乾清宫。
这场所谓的大朝会,看起来是虎头蛇尾,但朱由检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众所周知,这样的大朝会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朱由检也只是借此敲打敲打这些人。
待时间来到午后,朱由检第一个就点了朱燮元的名字。
“宣云贵川总督朱燮元觐见。”
王承恩站在东暖阁门口,大声喊了一句。
宋应星想了想道:“最多二十台,再多了,臣也没办法。”
“那就二十台!”
朱由检一锤定音。
毕自肃正想再争取争取,却听朱由检又道:“这些蒸汽拖拉机也不能白送,辽东得出钱。”
“这笔钱不是朕要,也不是工部和科学院要的,而是要给那些工坊,给那些匠人,给王徵他们。”
凭白调拨这种事儿,朱由检可不会干,那样只会打击工坊和匠人,以及研发人员的积极性。
没有好处的事儿,谁会干?
毕自肃苦着脸道:“陛下,朝廷已经免除了辽东三年的赋税,今年正好是第三年,辽东所有的一应开支,全都来自户部等衙门的划拨,崇祯八年的预算已经上报,辽东着实没有这笔款项。”
“去银行借贷,正好你大兄总掌大明银行。”
“具体的,你自去和他商议。”
朱由检一句话就将毕自肃给堵了回去。
许多地方官府都在向银行借钱,你辽东自然也可以。
闻言,毕自肃的眼睛登时一亮。
……
辽东和移民的事商定后,朱由检又看向邢云路几人。
“邢云路,朕刚才也听宋卿说了,科学院想要开设天文课,专门教导天文历法。”
“此事,朕准了。”
“另外,卿等看是不是可以重新编纂一部历书。”
“现在使用的大统历疏漏较多,对许多天时的推算误差也很大,朕看当是重编历书的时候了。”
“臣等谨遵陛下旨意!”
邢云路倒是还好,魏文魁却是激动的脸色涨红,声音也明显比其他人高了许多。
朱由检虽是有些奇怪,但也并未深究。
等杨震春和邢云路他们都退下后,朱由检看向了来宗道。
来宗道也是聪明人,见状起身道:“陛下,臣以为钦天监监正杨震春年迈昏聩,当允其致仕还乡。”
朱由检轻轻摇头道:“钦天监关系重大,朕以为礼部当对钦天监各官吏,进行全面考核,裁汰尸位素餐之辈。”
“英宗之时,朝廷就向民间发布招贤令,招纳民间精通天文之士,充入钦天监,朕以为,卿可以效仿之。”
“臣遵旨!”
来宗道也没反对,干脆利落的答应了下来。
不说钦天监是解释天人感应的重要一环,单是结合天象制定农时这件事,就不能任由他们胡来,毕竟国朝之本还是农桑。
等这些事都处置完,朱由检终于想起了今天这场会议的主题。
“既然诸卿都以为文震孟和王来聘的方略没有问题,那内阁就即刻批复,交给司礼监用印后,立即下发。”
“臣等遵旨!”
“今日就到这里,诸卿继续处置政务,朕就先走了。”
说完,朱由检也不啰嗦,起身就向着殿外走去。
“臣等恭送陛下。”
……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二月十五大朝会。
一身绯色皮弁服,头戴通天冠,手持大圭的朱由检,在群臣的恭迎声中,走到丹陛之上。
“群臣见礼!”
随着鸿胪寺官员高亢的嗓音,群臣尽皆山呼万岁。
“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臣免礼!”
朱由检一挥衣袖,坐到了御座上,环顾一眼殿内群臣,面色平静道:“今日殿内的诸臣,有见过朕的,也有没见过朕的。”
“朕想着,我大明这两年也算是太平,朝廷也尚有一些结余,索性就召各地督抚进京。”
“一来,你我君臣见见面,省得君不知臣,臣不知君,二来嘛,朕也想当面听听各地的具体的情况。”
“自朕登基以来,已历七载,这七年来,天下虽未大安,然赖诸臣工尽心竭力,勉力维持,终使朝廷度支渐有结余,各地灾荒得以赈济,边陲烽火暂得平息,此皆诸卿夙夜匪懈、鞠躬尽瘁之功。”
说到这里,朱由检的目光变得锐利,在群臣身上扫过,继声音也提高了几分:“然,朕也听闻,你们中有些人,视辖地为私产,对朝廷诸多政令怨言颇多。”
“是,你们都是国朝重臣,是封疆大吏。”
“但这天下,还是朕这个皇帝说了算的!”
“臣等不敢!”
听到朱由检最后这句话,群臣尽皆跪地叩首。
“河南左布政。”
朱由检忽然点名。
一位身材微胖的官员猛地一颤,出列跪伏在地:“臣在。”
“朕听闻,周王离开后,王庄里面的诸多良田,被你划给了自家?”
河南左布政使詹尔达,额角渗出冷汗:“臣……臣有罪……请……请……”
朱由检冷声打断道:“你是有罪,朕闻你詹家在河南的粮仓,可是建了一座又一座,以至于粮仓离都能养出堪比狸花猫的老鼠。”
“朕看你就是河南最大的硕鼠!”
不待詹尔达辩解,朱由检又看向其他人,面色严肃道:“朕年少登基,尝闻,治国如烹小鲜,既不可急火猛攻,亦不可放任自流。”
“今朕观天下,
有些地方看起来风平浪静,然水下已经是暗流汹涌,若不加整顿,必致沸腾四溢,不可收拾!”
群臣齐刷刷跪倒在地:“臣等惶恐!”
朱由检站立在御座前,目光如炬:“今日之言,望诸臣谨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非是空谈,朝廷不会亏待忠臣良将,亦不会轻饶蠹国贼子,望诸公好自为之。”
“臣等谨遵陛下教诲!”
“今日大朝会就到此为止。”
“各地督抚,午后依序至乾清宫见驾。”
皇帝挥袖转身。
“退朝!”
“恭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声中,朱由检在王承恩等人的簇拥下,出了皇极殿,径直返回乾清宫。
这场所谓的大朝会,看起来是虎头蛇尾,但朱由检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众所周知,这样的大朝会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朱由检也只是借此敲打敲打这些人。
待时间来到午后,朱由检第一个就点了朱燮元的名字。
“宣云贵川总督朱燮元觐见。”
王承恩站在东暖阁门口,大声喊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