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这天,杜若坐在炕沿上搓玉米,手腕上的银镯子随着动作叮当作响,那是她去年满十八岁时,母亲传给她的。
“阿若,快换身衣裳!李家带媒人来了,马上到院门口了!”杜母撩开绣着牡丹花的门帘,手里还攥着扫炕的笤帚。
杜若把玉米棒子撂在筐里,眉目恹恹地起身,从红漆柜里取出那件只穿过两次的粉红色的确良衬衫。
正厅里,杜父已经摆上了待客的瓜子花生,玻璃茶几擦得锃亮,墙角那台长虹电视特意开着,正在播央视新闻。
“杜大哥,您家这房子真气派!”媒人张婶笑得见牙不见眼,“瞧瞧这大电视,听说还是带遥控的?”
杜父矜持地笑了笑,递上红塔山香烟。李宏笑着婉拒:“谢谢叔叔,我不抽烟。”
杜母泡了壶茶端上桌,媒人和李家母子落座,两方寒暄着,李宏的眼睛却不住地往门口瞟。当杜若迈过门槛时,他的目光立刻黏在了她身上——确切地说,是黏在了她那双白皙修长的手上。
杜若的手指如葱段般洁白,指尖透着淡淡的粉色,手腕上那只古法银镯更衬得皓腕如雪。李宏不自觉地咽了口唾沫,心想这双手一看就养尊处优,手臂往上不知道是何光景。
杜若扫了一眼李宏,见那人瘦高个子,白净面皮上长了许多雀斑,薄唇尖下巴,鼻梁倒是很挺。那双细长的丹凤眼看她时,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流露出贪婪和痴迷的神情,仿佛她奇货可居。
杜若心中顿生反感,脸色冷了下来。
李母从头到脚打量着杜若,见她肤白貌美,身材也丰满高挑,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她拉了拉儿子的衣袖,低声道:“这杜家果然富庶,若能娶了他女儿,嫁妆定不会少。”
李宏点点头,目光仍追随着杜若的手腕。那银镯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晃得他心头发痒。他在镇上的砖厂当临时工,初中毕业就没再念书。为了见杜家人,他特意借了件藏蓝色的西装。衣服不太合身,他瘦长的身材在宽大的西服中晃荡。
“阿若手真巧。”李宏盯着杜若的手,“这银镯子...得不少钱吧?”
杜若把袖子往下拽了拽,没搭话。她注意到李宏的指甲缝里黑乎乎的,西装袖口还脱线了。
李母凑到杜母身边,艳羡道:“大姐,你家这地面咋这么光溜?是抹了啥油?”
“就是普通水泥地,勤擦着点。”杜母敷衍着,有些瞧不上李家。她早听说李家就三间土坯房,儿子在砖厂混日子,一个月挣不了一百块钱。
送走客人,杜母拉住女儿:“阿若,这李家……”
“我不愿意。”杜若直接打断,“那人看我的眼神,跟黄鼠狼盯鸡似的,一看就不是好人。”
杜父抽着烟,斟酌道:“条件确实差了点...”
正商议着,院门“吱呀”一声响。杜若的堂叔拎着个黑塑料袋进来了,他在砖厂做会计,今天特意穿了件灰呢子中山装。
杜映水进门就咧嘴大笑,嘴角一颗银牙格外瞩目:“堂兄,你可有福了。”
杜清水是杜家老大,有五个妹妹,没有亲兄弟。杜映水是他堂弟,和他家一墙之隔。这人打小就机灵,主意也多,杜清水对他十分信任,闻言也笑了:“我哪来的福啊?”
杜映水笑得狡黠:“李家的儿子李宏啊,那孩子人品样貌都好,我瞧着和阿若甚是般配。”
杜清水笑而不语,杜母则停下了手中的活计,迟疑地看向丈夫。
杜映水把塑料袋往炕上一搁,露出两瓶西凤酒和一条金丝猴香烟:“我在砖厂也几年了,李宏干活踏实,为人本分,是个可托付的。李家托我带个话,他们愿意出两千二的彩礼。”
杜父不满蹙眉,两千二不过是一头骡子的钱,李家确实寒酸了点。
杜映水凑近低声说:“别看他家彩礼给得不多,李宏马上就转正了。他爸和妹妹也在砖厂上班,一个月也有千百块工资呢。”
杜父眉头略松,疑道:“真能转正吗?”
“我还能骗你?人家有门路。”杜映水拍拍鼓囊囊的裤兜——那里装着李家塞给他的二百块钱,“要我说,趁早定下。等他转成正式工了,一家三口在砖厂上班,婆婆在家务农,阿若嫁过去都不用干活,相夫教子就成。”
晚饭时,杜父宣布了决定。
杜若的筷子停在半空:“爸,他只有初中学历...”
“男人要那么高学问做什么?会算账就行了。”杜父不以为然,“我看这门亲事不错。”
杜母小声帮腔:“那孩子面相不好...”
杜父不耐烦地吼道:“男人要看品行!长相能当饭吃?”
杜映水假模假式地劝说:“要不再想想?毕竟是阿若的终生大事...”心里却盘算着明天就去镇上信用社,把李家承诺的“谢媒钱”取出来。
杜父大手一挥:“就这么定了。”杜若还欲再辩,杜母给她夹了一筷子青菜,对她摇了摇头。杜若知晓,以杜父独断专行的性子,这门亲事估计是跑不了了。她心如死灰,只觉食不下咽。
夜深了,杜若趴在缝纫机上,本来是要裁衣的,脑中却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陈建朗然挺拔的样子,视线逐渐模糊了起来。月光透过玻璃窗照在银镯上,映出她红肿的眼睛。
窗外,木芙蓉被夜风吹落,纷纷扬扬如同下了一场粉色的雪。杜若知道,她的命运就像这些木芙蓉一样,还没来得及绽放,就要被人随意折下了。
次月,李杜两家举行了订婚礼。李家下聘,彩礼两千二之余,也只给杜若买了身新衣裳,连件像样的金饰都没有。倒是杜家,陪嫁了缝纫机、电视机、梳妆台和雕花衣柜,还给李宏买了套西装。
席毕,客人都散了以后,杜父抽着旱烟,悠悠嘲道:女人还不如一头骡子值钱。
杜母听到了,心里不是滋味,心想还不是你做主定下的?却也是敢怒不敢言。
“阿若,快换身衣裳!李家带媒人来了,马上到院门口了!”杜母撩开绣着牡丹花的门帘,手里还攥着扫炕的笤帚。
杜若把玉米棒子撂在筐里,眉目恹恹地起身,从红漆柜里取出那件只穿过两次的粉红色的确良衬衫。
正厅里,杜父已经摆上了待客的瓜子花生,玻璃茶几擦得锃亮,墙角那台长虹电视特意开着,正在播央视新闻。
“杜大哥,您家这房子真气派!”媒人张婶笑得见牙不见眼,“瞧瞧这大电视,听说还是带遥控的?”
杜父矜持地笑了笑,递上红塔山香烟。李宏笑着婉拒:“谢谢叔叔,我不抽烟。”
杜母泡了壶茶端上桌,媒人和李家母子落座,两方寒暄着,李宏的眼睛却不住地往门口瞟。当杜若迈过门槛时,他的目光立刻黏在了她身上——确切地说,是黏在了她那双白皙修长的手上。
杜若的手指如葱段般洁白,指尖透着淡淡的粉色,手腕上那只古法银镯更衬得皓腕如雪。李宏不自觉地咽了口唾沫,心想这双手一看就养尊处优,手臂往上不知道是何光景。
杜若扫了一眼李宏,见那人瘦高个子,白净面皮上长了许多雀斑,薄唇尖下巴,鼻梁倒是很挺。那双细长的丹凤眼看她时,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流露出贪婪和痴迷的神情,仿佛她奇货可居。
杜若心中顿生反感,脸色冷了下来。
李母从头到脚打量着杜若,见她肤白貌美,身材也丰满高挑,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她拉了拉儿子的衣袖,低声道:“这杜家果然富庶,若能娶了他女儿,嫁妆定不会少。”
李宏点点头,目光仍追随着杜若的手腕。那银镯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晃得他心头发痒。他在镇上的砖厂当临时工,初中毕业就没再念书。为了见杜家人,他特意借了件藏蓝色的西装。衣服不太合身,他瘦长的身材在宽大的西服中晃荡。
“阿若手真巧。”李宏盯着杜若的手,“这银镯子...得不少钱吧?”
杜若把袖子往下拽了拽,没搭话。她注意到李宏的指甲缝里黑乎乎的,西装袖口还脱线了。
李母凑到杜母身边,艳羡道:“大姐,你家这地面咋这么光溜?是抹了啥油?”
“就是普通水泥地,勤擦着点。”杜母敷衍着,有些瞧不上李家。她早听说李家就三间土坯房,儿子在砖厂混日子,一个月挣不了一百块钱。
送走客人,杜母拉住女儿:“阿若,这李家……”
“我不愿意。”杜若直接打断,“那人看我的眼神,跟黄鼠狼盯鸡似的,一看就不是好人。”
杜父抽着烟,斟酌道:“条件确实差了点...”
正商议着,院门“吱呀”一声响。杜若的堂叔拎着个黑塑料袋进来了,他在砖厂做会计,今天特意穿了件灰呢子中山装。
杜映水进门就咧嘴大笑,嘴角一颗银牙格外瞩目:“堂兄,你可有福了。”
杜清水是杜家老大,有五个妹妹,没有亲兄弟。杜映水是他堂弟,和他家一墙之隔。这人打小就机灵,主意也多,杜清水对他十分信任,闻言也笑了:“我哪来的福啊?”
杜映水笑得狡黠:“李家的儿子李宏啊,那孩子人品样貌都好,我瞧着和阿若甚是般配。”
杜清水笑而不语,杜母则停下了手中的活计,迟疑地看向丈夫。
杜映水把塑料袋往炕上一搁,露出两瓶西凤酒和一条金丝猴香烟:“我在砖厂也几年了,李宏干活踏实,为人本分,是个可托付的。李家托我带个话,他们愿意出两千二的彩礼。”
杜父不满蹙眉,两千二不过是一头骡子的钱,李家确实寒酸了点。
杜映水凑近低声说:“别看他家彩礼给得不多,李宏马上就转正了。他爸和妹妹也在砖厂上班,一个月也有千百块工资呢。”
杜父眉头略松,疑道:“真能转正吗?”
“我还能骗你?人家有门路。”杜映水拍拍鼓囊囊的裤兜——那里装着李家塞给他的二百块钱,“要我说,趁早定下。等他转成正式工了,一家三口在砖厂上班,婆婆在家务农,阿若嫁过去都不用干活,相夫教子就成。”
晚饭时,杜父宣布了决定。
杜若的筷子停在半空:“爸,他只有初中学历...”
“男人要那么高学问做什么?会算账就行了。”杜父不以为然,“我看这门亲事不错。”
杜母小声帮腔:“那孩子面相不好...”
杜父不耐烦地吼道:“男人要看品行!长相能当饭吃?”
杜映水假模假式地劝说:“要不再想想?毕竟是阿若的终生大事...”心里却盘算着明天就去镇上信用社,把李家承诺的“谢媒钱”取出来。
杜父大手一挥:“就这么定了。”杜若还欲再辩,杜母给她夹了一筷子青菜,对她摇了摇头。杜若知晓,以杜父独断专行的性子,这门亲事估计是跑不了了。她心如死灰,只觉食不下咽。
夜深了,杜若趴在缝纫机上,本来是要裁衣的,脑中却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陈建朗然挺拔的样子,视线逐渐模糊了起来。月光透过玻璃窗照在银镯上,映出她红肿的眼睛。
窗外,木芙蓉被夜风吹落,纷纷扬扬如同下了一场粉色的雪。杜若知道,她的命运就像这些木芙蓉一样,还没来得及绽放,就要被人随意折下了。
次月,李杜两家举行了订婚礼。李家下聘,彩礼两千二之余,也只给杜若买了身新衣裳,连件像样的金饰都没有。倒是杜家,陪嫁了缝纫机、电视机、梳妆台和雕花衣柜,还给李宏买了套西装。
席毕,客人都散了以后,杜父抽着旱烟,悠悠嘲道:女人还不如一头骡子值钱。
杜母听到了,心里不是滋味,心想还不是你做主定下的?却也是敢怒不敢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