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放学铃声响起时,苏棠已经收拾好了书包。九月底,阳光依然灼热,将铅笔盒晒得发烫。她像往常一样,沿着校门口那条两旁种满梧桐树的小路慢慢走回家。
走到巷口,苏棠突然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外婆正拉着架子车,佝偻着背往前走。车上的蔬菜已经所剩无几,看来今天的生意不错。
“外婆!”苏棠小跑过去,书包在背后一颠一颠的。
外婆停下脚步,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脸上露出疲惫的笑容:“安安放学啦?”
苏棠点点头,看着外婆被太阳晒得通红的脸和干裂的嘴唇,心里一阵难受:“外婆,去我家吃饭吧。我和我妈都很想你。”
外婆摇摇头,从兜里摸出两元钱给苏棠:“安安乖,过两天就要收麦了,忙完我再来。”她的手掌粗糙得像砂纸,指缝里还残留着泥土的痕迹。
苏棠接过钱,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目送外婆拉着空车渐渐远去,她转身跑向路边的小卖部,用那两元钱买了一根雪糕。奶油味的冰凉在舌尖化开,暂时驱散了秋老虎的燥热。
回到家,杜若正在厨房炒菜,鼓风机的轰鸣声盖过了苏棠开门的动静。直到苏棠站在厨房门口喊“妈”,杜若才回过头来。
“外婆今天卖完菜从咱家巷口经过,我让她来吃饭,她说过两天再来…”苏棠一边舔着雪糕一边说。
杜若的脸色变了,锅铲“咣当”一声砸在炒锅里:“你外婆卖了一天的菜肯定累坏了,你这孩子怎么一点都不懂事,就知道吃!”
苏棠愣住了,雪糕融化滴在她的手指上,黏糊糊的。她不明白为什么邀请外婆来吃饭反而成了不懂事,但母亲眼里的责备让她胸口发闷。
“对不起,妈妈。”苏棠低下头,小声说道。
杜若叹了口气,转身继续翻炒锅里的菜:“去洗手准备吃饭吧。”
苏棠垂头丧气地回到自己房间,一口吞下剩下的雪糕,冰凉的甜腻突然刺激到太阳穴,尖锐的疼痛让她皱起眉头。她坐在床边,听着厨房里锅铲碰撞的声音,第一次感到自己和母亲之间隔着一道看不见的墙。
一个星期后的傍晚,苏棠像往常一样放学回家。走到家门口时,她惊讶地发现大门上挂着锁。往常这个时间,父母至少有一个已经回来做饭了。
苏棠从书包侧袋摸出钥匙——那是杜若用一根红绳串起来挂在女儿脖子上的,后来因为苏棠觉得“像幼儿园小朋友”而改放在书包里。钥匙转动的声音在安静的巷子里格外清脆。
屋里一片寂静。苏棠放下书包,倒了杯水喝,然后拿出课本开始写作业。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下来,她打开台灯,暖黄的光照亮了作业本。数学题做了一半,她的肚子开始咕咕叫。
“可能爸妈今天加班吧。”苏棠自言自语,继续埋头写作业。
当时钟指向八点半,作业已经全部完成。苏棠又复习了第二天的课程,直到眼睛发酸才停下来。客厅的老式挂钟显示九点整,父母依然没有回来,也没有任何消息。
苏棠按照平时的习惯收好课本,铺好床,打开了电热毯。北方的初秋夜晚已经开始变凉,供暖还要等两个月。做完这些,屋里依然静得可怕。
“得给爸爸打个电话。”苏棠想起父亲单位有值班电话。她跑到隔壁想借电话,却发现邻居家大门紧锁,整个胡同黑漆漆的,只有零星几户人家的窗户透出灯光。
不安像潮水一样漫上心头。苏棠跑回家,目光落在电视机旁的花瓶上——那是老苏偶尔会放零钱的地方。杜若教导过她“不问自取是为偷”,但现在情况特殊。
苏棠倒出花瓶里的杂物,十几枚一元硬币叮叮当当落在桌上。她数了数,一共十三元,足够在小卖部打公用电话了。
锁好大门,苏棠攥着硬币往巷口的小卖部跑去。夜风拂过脸颊,带着初秋的凉意。远远看见老板娘正在拉下卷帘门,苏棠急得大喊:“先别关门!让我打个电话,我有急事!”
老板娘认出了经常来买东西的苏棠,停下关门的动作:“这么晚了,什么事啊?”
“谢谢阿姨!”苏棠弯腰钻进去,手指发颤地拿起座机,拨通了老苏单位的号码。
漫长的等待音后,一个浑浊的声音接起电话,嚷道:“下班了啊,要找人明天的!”
苏棠急得快哭出来:“请等一下!我是苏建明的女儿,请问他为什么还没有回家?”
“老苏的女儿啊,”对方的声音缓和了些,“他五点就走了,好像是丈母娘出事了。你别担心,早点回家吧啊。”
电话挂断后的忙音打破了苏棠最后的镇定。丈母娘——不就是外婆吗?外婆出什么事了?为什么没人告诉她?
这些问题在苏棠脑海中盘旋,而胃里传来的灼烧感提醒她已经很久没吃东西了。她机械地向老板娘道谢,走出小卖部,夜风更凉了。
苏棠低着头往家走,满脑子都是外婆的事。就在她心不在焉地跨进家门时,右脚突然被门槛绊住,整个人向前扑去。
“砰!”
苏棠的下巴重重磕在水泥地上,先是麻木,随后剧痛袭来。苏棠家的门槛比邻居家都高,平时她忘记带钥匙时会抬起门槛从下面爬进去。此刻这个曾经帮助过她的高门槛,却让她摔得眼冒金星。
苏棠趴在地上,突然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委屈。泪水无声地滑落,混着下巴上的血和泥土。她无声地哭了一分钟,然后若无其事地爬起来,锁上门,走进家里。
镜子里,她的下巴已经破皮,渗着血丝。苏棠用清水洗净伤口,涂上碘伏,刺痛让她倒吸一口凉气。接着她洗了脚,拿起床头的闹钟——这是她上小学时杜若买的,粉色的外壳已经有些褪色。
定好明早六点半的闹铃,苏棠钻进被窝。电热毯已经把床铺烘得暖融融的,她虽然怕冷,但仍记得母亲的叮嘱,睡前关掉了开关。黑暗中,她摸了摸下巴的伤口,火辣辣的疼。
窗外偶尔传来几声犬吠,远处马路上汽车驶过的声音忽远忽近。苏棠蜷缩在被子里,听着自己的心跳。父母今晚大概是不会回来了。
八岁的苏棠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原来成年人世界里的离别可以如此突然,连一句解释都没有。
走到巷口,苏棠突然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外婆正拉着架子车,佝偻着背往前走。车上的蔬菜已经所剩无几,看来今天的生意不错。
“外婆!”苏棠小跑过去,书包在背后一颠一颠的。
外婆停下脚步,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脸上露出疲惫的笑容:“安安放学啦?”
苏棠点点头,看着外婆被太阳晒得通红的脸和干裂的嘴唇,心里一阵难受:“外婆,去我家吃饭吧。我和我妈都很想你。”
外婆摇摇头,从兜里摸出两元钱给苏棠:“安安乖,过两天就要收麦了,忙完我再来。”她的手掌粗糙得像砂纸,指缝里还残留着泥土的痕迹。
苏棠接过钱,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目送外婆拉着空车渐渐远去,她转身跑向路边的小卖部,用那两元钱买了一根雪糕。奶油味的冰凉在舌尖化开,暂时驱散了秋老虎的燥热。
回到家,杜若正在厨房炒菜,鼓风机的轰鸣声盖过了苏棠开门的动静。直到苏棠站在厨房门口喊“妈”,杜若才回过头来。
“外婆今天卖完菜从咱家巷口经过,我让她来吃饭,她说过两天再来…”苏棠一边舔着雪糕一边说。
杜若的脸色变了,锅铲“咣当”一声砸在炒锅里:“你外婆卖了一天的菜肯定累坏了,你这孩子怎么一点都不懂事,就知道吃!”
苏棠愣住了,雪糕融化滴在她的手指上,黏糊糊的。她不明白为什么邀请外婆来吃饭反而成了不懂事,但母亲眼里的责备让她胸口发闷。
“对不起,妈妈。”苏棠低下头,小声说道。
杜若叹了口气,转身继续翻炒锅里的菜:“去洗手准备吃饭吧。”
苏棠垂头丧气地回到自己房间,一口吞下剩下的雪糕,冰凉的甜腻突然刺激到太阳穴,尖锐的疼痛让她皱起眉头。她坐在床边,听着厨房里锅铲碰撞的声音,第一次感到自己和母亲之间隔着一道看不见的墙。
一个星期后的傍晚,苏棠像往常一样放学回家。走到家门口时,她惊讶地发现大门上挂着锁。往常这个时间,父母至少有一个已经回来做饭了。
苏棠从书包侧袋摸出钥匙——那是杜若用一根红绳串起来挂在女儿脖子上的,后来因为苏棠觉得“像幼儿园小朋友”而改放在书包里。钥匙转动的声音在安静的巷子里格外清脆。
屋里一片寂静。苏棠放下书包,倒了杯水喝,然后拿出课本开始写作业。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下来,她打开台灯,暖黄的光照亮了作业本。数学题做了一半,她的肚子开始咕咕叫。
“可能爸妈今天加班吧。”苏棠自言自语,继续埋头写作业。
当时钟指向八点半,作业已经全部完成。苏棠又复习了第二天的课程,直到眼睛发酸才停下来。客厅的老式挂钟显示九点整,父母依然没有回来,也没有任何消息。
苏棠按照平时的习惯收好课本,铺好床,打开了电热毯。北方的初秋夜晚已经开始变凉,供暖还要等两个月。做完这些,屋里依然静得可怕。
“得给爸爸打个电话。”苏棠想起父亲单位有值班电话。她跑到隔壁想借电话,却发现邻居家大门紧锁,整个胡同黑漆漆的,只有零星几户人家的窗户透出灯光。
不安像潮水一样漫上心头。苏棠跑回家,目光落在电视机旁的花瓶上——那是老苏偶尔会放零钱的地方。杜若教导过她“不问自取是为偷”,但现在情况特殊。
苏棠倒出花瓶里的杂物,十几枚一元硬币叮叮当当落在桌上。她数了数,一共十三元,足够在小卖部打公用电话了。
锁好大门,苏棠攥着硬币往巷口的小卖部跑去。夜风拂过脸颊,带着初秋的凉意。远远看见老板娘正在拉下卷帘门,苏棠急得大喊:“先别关门!让我打个电话,我有急事!”
老板娘认出了经常来买东西的苏棠,停下关门的动作:“这么晚了,什么事啊?”
“谢谢阿姨!”苏棠弯腰钻进去,手指发颤地拿起座机,拨通了老苏单位的号码。
漫长的等待音后,一个浑浊的声音接起电话,嚷道:“下班了啊,要找人明天的!”
苏棠急得快哭出来:“请等一下!我是苏建明的女儿,请问他为什么还没有回家?”
“老苏的女儿啊,”对方的声音缓和了些,“他五点就走了,好像是丈母娘出事了。你别担心,早点回家吧啊。”
电话挂断后的忙音打破了苏棠最后的镇定。丈母娘——不就是外婆吗?外婆出什么事了?为什么没人告诉她?
这些问题在苏棠脑海中盘旋,而胃里传来的灼烧感提醒她已经很久没吃东西了。她机械地向老板娘道谢,走出小卖部,夜风更凉了。
苏棠低着头往家走,满脑子都是外婆的事。就在她心不在焉地跨进家门时,右脚突然被门槛绊住,整个人向前扑去。
“砰!”
苏棠的下巴重重磕在水泥地上,先是麻木,随后剧痛袭来。苏棠家的门槛比邻居家都高,平时她忘记带钥匙时会抬起门槛从下面爬进去。此刻这个曾经帮助过她的高门槛,却让她摔得眼冒金星。
苏棠趴在地上,突然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委屈。泪水无声地滑落,混着下巴上的血和泥土。她无声地哭了一分钟,然后若无其事地爬起来,锁上门,走进家里。
镜子里,她的下巴已经破皮,渗着血丝。苏棠用清水洗净伤口,涂上碘伏,刺痛让她倒吸一口凉气。接着她洗了脚,拿起床头的闹钟——这是她上小学时杜若买的,粉色的外壳已经有些褪色。
定好明早六点半的闹铃,苏棠钻进被窝。电热毯已经把床铺烘得暖融融的,她虽然怕冷,但仍记得母亲的叮嘱,睡前关掉了开关。黑暗中,她摸了摸下巴的伤口,火辣辣的疼。
窗外偶尔传来几声犬吠,远处马路上汽车驶过的声音忽远忽近。苏棠蜷缩在被子里,听着自己的心跳。父母今晚大概是不会回来了。
八岁的苏棠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原来成年人世界里的离别可以如此突然,连一句解释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