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是不怕朱家那个长舌妇,反正这事她没有证据,我咬死不认就行。就是小雪,这孩子聪明,听了进去,心里不舒服怎么办?”
这么多年,俩人研究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了。
江涛摸着下巴想了想:“小孩子好哄,明天我给她做顿红烧肉,保管让她忘了这事。”
“行吗?”
隔天,林丽芬一个人在家里看孩子时,特地留意了一下江棠雪的反应。
这孩子记事了,没有出门,一个人在院子里玩耍。
林丽芬得了空,搬了个小凳子,坐在江棠雪的对面,试探的问了起来:“怎么不出去玩呢?”
江棠雪有些扭捏。
在林丽芬再三提问后,她撇着小嘴说道:“妈妈,如果我不是你生的,的名字有了小孩,是不是就不要我了?”
林丽芬心口一紧,把她抱在怀里:“怎么这么想呢,你是我孩子,当妈的怎么会不要自己孩子。你别听外面那些野孩子胡说八道。”
感受到江棠雪贴着她那处的湿润,林丽芬道:“小雪,你觉得怎么样的爹妈,算是对孩子好?”
江棠雪瓮声瓮气的说道:“爸爸妈妈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孩子,不打骂孩子,就是好。”
“那爸爸妈妈做到了吗?”
林丽芬问道:“你要不是我亲孩子,我干嘛对你这么好?”
母女两个正交心呢,江涛从外面回来。
“小雪,看爸爸给你带什么回来了。”
听到声音,江棠雪一扭头,就看到了江涛手里的五花肉。
“今晚爸爸给你做红烧肉,行不行?”
能隔三差五就吃顿肉的,江棠雪认识的人里,除了供销社主任家,就是他家了。
不,准确来说,就是她。
每次家里做了肉,林丽芬和江涛舍不得吃,最后都会进了她的小肚子里。
“好,爸爸我今天要吃的多多的。”
被红烧肉转移了注意力,江棠雪不在纠结自己是不是亲生的问题。
看着蹦蹦跳跳走远的小人儿,江棠雪从记忆中抽离。
一瞬间,很多人就能串在一起了。
先前,原主明明看到江涛做红烧肉,但记忆中却没有做法。
现在回看,这道菜,在原主记忆中的分量很重。它代表了一家人的喜怒哀乐。
“比赛已经开始十分钟了,二十一好选手还没有动静,是因为被勾起了她的烦心事?还是说她想不出一道合适的菜代表家?我们走近看看。”
主持人突然走到身边,江棠雪反应了过来。
“请问你为什么迟迟没有动手?”
江棠雪整理了一下心情,笑着回道:“这场比赛的主题是家。我爸爸也是做厨师的,从小我们吃他做的饭想法。刚刚我看到这个家字,脑袋里浮现出了很多家常菜的做法。我始终没有决定好到底做哪道菜,能符合家的预想。”
“那你现在有结论了吗?”
江棠雪斩钉截铁的拿起一块五花肉:“有了,我想到了一道能代表我家喜怒哀乐的菜品。”
看江棠雪有了干劲,主持人也不再打扰。默默退开,但她的关注,都集中在了江棠雪身上。
五花肉的做法,她现在已经是轻车驾熟。
等着肉炖煮的时间,江棠雪观察起了周围人的动作。
上一场比赛的前三名,是她今天最大的对手,当然也不排除出现一个黑马。
江棠雪先看向了赵宇华。
这一次,他是煲粥。
江棠雪注意了一下,他桌上的食材有黑糯米,绿豆、赤豆、扁豆、白扁豆、红枣、桃仁、花生、莲子、桂圆、松籽仁、山药、百合,枸杞子、芡实、薏仁米等多种料。
想来他煲的是八宝粥,八宝粥是传统节日食品。
很久以前,穷苦人家到了年底,会打扫家里,把家里陈旧的粮食拿出来清理。煮成一锅粥,后来就有了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传统。
虽说都称为八宝粥,但不同地区有不同地区的做法,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口味。赵宇华现在做的这个版本,是比较复杂的。
江棠雪以前也做过比这个更复杂的,还加入了补养食疗的药材。
正所谓一粥百吃。
比赛时间还有四十分钟,煮粥需要细功夫。赵宇华不断调整着火候。
视线从赵华宇身上移开,江棠雪寻找刘志文的身影。
角度不好,从江棠雪的位置,只能看到他的背影。
环顾四周,她笑了笑。
或许是上一比赛,被她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丫头刺激到了。
这一场限制少了之后,各个师父都拿出了看家本领。
菜品几乎没有重样。
时间到,随着清脆的铃声响起,比赛进入尾声。
评委们走进赛场,按顺序进行品尝。
第一号选手做的是朴实无华的菜卷。
在主持人的引导下,他叙述自己的故事:“以前家里条件不好,天天就是粗粮杂粮换着吃,年纪小,不懂事,闻着别人家的肉味香,也吵着让我娘做肉。”
这师傅看着有四十多岁了,算起来是三十年代生的。
那个时候,华国正处于兵荒马乱的年代。
家里拮据也是正常的。
“我娘买不起肉,就会去山上挖野菜,婆婆丁,苦菜,运气好的时候能挖到地罗,回家之后,用鸡蛋吵了给我们吃。那时候吃着比肉还香呢。”
观众和评委中,不少人和他的年纪差不多大,被他这么一说,也勾起了那个年代的回忆。
“是啊,风雨飘零的年代,吃饱肚子就不错了。那我们现在看看,一号选手,今天做了什么菜卷子,我们一起随他回味过去的时光。”
主持人说完,评委们开始品尝菜卷子。
做菜卷子,讲究的是皮越薄越好,这样蒸出来后,皮白透亮,味道丰富,入口的口感更好。
不过显然,一号师傅,今天没有按照这样的讲究来。
微微泛黄的薄皮,江棠雪猜测应该是混了玉米面。
正想着,一号师傅开口介绍道:“以前家里没有白面,一年到头能吃玉米面就不错了。纯玉米面做皮,口感粗糙。所以我做了改良,混杂了白面。馅料我做了两种口味,一种是韭菜鸡蛋,一种是白菜萝卜丝粉条。”
切开的菜卷子,能看到层次分明,一层馅料,一层皮。虽然掺了玉米面后的面皮不太透,但从侧面能看出来厚度,薄如蝉翼。
“这个菜卷子,能充分说明师傅的白案功底,面皮薄,但劲道,层次感丰富。馅料调的也很好,韭菜鸡蛋鲜香味美。白菜萝卜丝的要稍逊一筹。不过美中不足的就是,这菜卷子做的不够透亮,但这场比赛的主题是家的味道,你也是契合了大赛主题,整体完成度来讲,很不错。”
经过几个评委的点评后,第一位师傅的分数也出来了,8.9分。
上一场比赛,拿到九分的也就是五个人。
八点九分,和本场赛事的前三名可能无缘,但也是个不错的分数。
开局定调。
有了第一个师傅在前,整体的水平也被卡到了一个高标准的位置。
后面几个师傅的得分,都没有超过8.9的。
很快,到了刘志文的位置。
“刘师傅,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今天做的菜品吧。”
主持人的引导下,刘志文操着方言味的声音说道:“今天我做的是油爆双脆,这道菜是鲁区的名菜,他要求要色香味形兼备,这其中最关键的是对火候的把控,少一秒食材不熟,多一秒食材不脆。”
江棠雪定睛看了一眼,认出来了,那菜他们都称为爆双片。
将牛肚洗净,取牛肚中较厚的部位,去除掉下皮,选用中间部位,切成骰子块大小。热油之后,高温爆炒。加入佐料调味后起锅,这样出来的猪肚特别的脆。
油爆双脆的难度,参赛的师傅们心里都是门清。
嘴上忍不住的叹道:“怪不得能做省城单点的大厨,有两把刷子。”
到了评委品尝环节。
江棠雪的位置,在评委们对面。
她看到第一个品尝的评委,眉头先是微微皱起,随后舒展开来。
“这道菜我也吃过好几个人做的,但能做成这样脆的,刘师傅还是第一个。”
“是啊,从口感上,能看得出来,前期食材的处理下了功夫,淀粉层不厚不薄,既保持了猪肚的味道,也保持了他的嫩。”
“我是觉得这芡汁不错,应该是用了清汤,黄酒,盐和淀粉水调制的吧。”
评委们的评价都不差,最后得出了9.4的高分。
当前场内最高分了。
刘志文的糙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江棠雪听到他的分数,也感觉到了压力。
上下两场总分相加,得最后的排名。
自己想要拿到第一名,也得拿到9.4以上的高分。
看着还在火上温着的红烧肉,江棠雪有些担忧,毕竟从技术难度讲,这道菜稍逊色于刘志文的油爆双脆。
菜已经做好了,现在也没办法改变。
江棠雪收回心思,继续看评委点评。
快到铁勺,江棠雪提起耳朵,想看看铁勺今天做出了什么大菜。
恰好铁勺转头,视线交汇的瞬间,江棠雪看出了他眼神中的挑衅之意。
这男人心眼真小,江棠雪暗自感慨了一句,避开铁勺的视线。
“好的,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十八好师傅,今天做了什么菜品。”
随着主持人的引导,江棠雪看向了铁勺。
兴许是上一轮赵宇华靠面夺的了头筹,让他看到了不一样,这一次,他选择了做杂酱面。
杂酱面,顾名思义,重要的一个是杂酱卤子,一个是面。
面要先和现抻。
知道铁勺对她的敌意后,江棠雪特地去打听过。
白案并非他的长处。
这次选做杂酱面,可以说是冒着大风险。
主持人开口:“这杂酱面听说是京都的特色面食,不知道钟师傅做的杂酱面和京都的杂酱面有何不同。”
铁勺回道:“从食材上讲,我做的和特色一样,都是用五花肉来做的。但是细节上不一样,因为杂酱面中,杂酱分量很重,是主要的调味,京都的做法一般是油大酱多。想必如果京都呢同志都见过,酱碟里一般会有一层油。这是因为他们在做的时候,一点水都不放,纯靠黄酱和甜面酱干炸,等炸熟炸透炸香出锅。”
炸酱是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经过发酵的酱,在干炸的过程中,特殊的气味会被消除,同时将酱的香味和醇厚完全释放出来。
这样的加工过程,也就意味着量需要有所控制。酱太多,导致整体温度上不去,香味无法释放出来。
“但是,我们这边的饮食习惯,不是特能接受这样的酱味,所以我选择了在炸出香味后,加少于高汤炖煮,既稀释了酱味,又能增加高汤的醇厚。”
简单的介绍过后,评委们开始品尝。
“这炸酱做的不错,黄酱与甜面酱混合比例恰好,中和后有一种香味,再混杂葱姜等香辛料调味,如刚刚钟师傅所说,加了高汤炖煮后,又是一种独特的风味。五花肉丁是炸酱的点睛之笔,酱味渗透在肉丁里。”
“你们看这酱,因为用高汤炖煮过,比起单纯的干炸酱,更好拌开。油亮的肉丁,和面条一起入口,面条领导,肉丁醇香,不错。”
“不过这美中不足的是,面没有做好,劲道不足。还是需要提高白案水平。”
评委们依次点评过后,给了铁勺9.2的高分。
这让铁勺很是激动,和谐距离,江棠雪能看到他因为激动而泛红的眼睛。
挑衅的眼神看过来,江棠雪只是勾了勾嘴唇,没把他放在心上。
被忽视的铁勺,有些愤懑不平,眼底的寒光,落在江棠雪的心上。
还有三个人就到她自己了。
既然开参赛,还是得努力一下,万一能拿到三千名呢。
看过前面几位的菜品后,江棠雪也需要加点巧思进去,不然平平无奇的红烧肉,竞争力太小了。
色香味俱全。
江棠雪心里默念着这几个字,立马想到了法子。
盘子一字摆开,她揭开了在火上温着的锅盖。
小心翼翼的夹起红烧肉,开始她最后的摆盘。
这么多年,俩人研究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了。
江涛摸着下巴想了想:“小孩子好哄,明天我给她做顿红烧肉,保管让她忘了这事。”
“行吗?”
隔天,林丽芬一个人在家里看孩子时,特地留意了一下江棠雪的反应。
这孩子记事了,没有出门,一个人在院子里玩耍。
林丽芬得了空,搬了个小凳子,坐在江棠雪的对面,试探的问了起来:“怎么不出去玩呢?”
江棠雪有些扭捏。
在林丽芬再三提问后,她撇着小嘴说道:“妈妈,如果我不是你生的,的名字有了小孩,是不是就不要我了?”
林丽芬心口一紧,把她抱在怀里:“怎么这么想呢,你是我孩子,当妈的怎么会不要自己孩子。你别听外面那些野孩子胡说八道。”
感受到江棠雪贴着她那处的湿润,林丽芬道:“小雪,你觉得怎么样的爹妈,算是对孩子好?”
江棠雪瓮声瓮气的说道:“爸爸妈妈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孩子,不打骂孩子,就是好。”
“那爸爸妈妈做到了吗?”
林丽芬问道:“你要不是我亲孩子,我干嘛对你这么好?”
母女两个正交心呢,江涛从外面回来。
“小雪,看爸爸给你带什么回来了。”
听到声音,江棠雪一扭头,就看到了江涛手里的五花肉。
“今晚爸爸给你做红烧肉,行不行?”
能隔三差五就吃顿肉的,江棠雪认识的人里,除了供销社主任家,就是他家了。
不,准确来说,就是她。
每次家里做了肉,林丽芬和江涛舍不得吃,最后都会进了她的小肚子里。
“好,爸爸我今天要吃的多多的。”
被红烧肉转移了注意力,江棠雪不在纠结自己是不是亲生的问题。
看着蹦蹦跳跳走远的小人儿,江棠雪从记忆中抽离。
一瞬间,很多人就能串在一起了。
先前,原主明明看到江涛做红烧肉,但记忆中却没有做法。
现在回看,这道菜,在原主记忆中的分量很重。它代表了一家人的喜怒哀乐。
“比赛已经开始十分钟了,二十一好选手还没有动静,是因为被勾起了她的烦心事?还是说她想不出一道合适的菜代表家?我们走近看看。”
主持人突然走到身边,江棠雪反应了过来。
“请问你为什么迟迟没有动手?”
江棠雪整理了一下心情,笑着回道:“这场比赛的主题是家。我爸爸也是做厨师的,从小我们吃他做的饭想法。刚刚我看到这个家字,脑袋里浮现出了很多家常菜的做法。我始终没有决定好到底做哪道菜,能符合家的预想。”
“那你现在有结论了吗?”
江棠雪斩钉截铁的拿起一块五花肉:“有了,我想到了一道能代表我家喜怒哀乐的菜品。”
看江棠雪有了干劲,主持人也不再打扰。默默退开,但她的关注,都集中在了江棠雪身上。
五花肉的做法,她现在已经是轻车驾熟。
等着肉炖煮的时间,江棠雪观察起了周围人的动作。
上一场比赛的前三名,是她今天最大的对手,当然也不排除出现一个黑马。
江棠雪先看向了赵宇华。
这一次,他是煲粥。
江棠雪注意了一下,他桌上的食材有黑糯米,绿豆、赤豆、扁豆、白扁豆、红枣、桃仁、花生、莲子、桂圆、松籽仁、山药、百合,枸杞子、芡实、薏仁米等多种料。
想来他煲的是八宝粥,八宝粥是传统节日食品。
很久以前,穷苦人家到了年底,会打扫家里,把家里陈旧的粮食拿出来清理。煮成一锅粥,后来就有了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传统。
虽说都称为八宝粥,但不同地区有不同地区的做法,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口味。赵宇华现在做的这个版本,是比较复杂的。
江棠雪以前也做过比这个更复杂的,还加入了补养食疗的药材。
正所谓一粥百吃。
比赛时间还有四十分钟,煮粥需要细功夫。赵宇华不断调整着火候。
视线从赵华宇身上移开,江棠雪寻找刘志文的身影。
角度不好,从江棠雪的位置,只能看到他的背影。
环顾四周,她笑了笑。
或许是上一比赛,被她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丫头刺激到了。
这一场限制少了之后,各个师父都拿出了看家本领。
菜品几乎没有重样。
时间到,随着清脆的铃声响起,比赛进入尾声。
评委们走进赛场,按顺序进行品尝。
第一号选手做的是朴实无华的菜卷。
在主持人的引导下,他叙述自己的故事:“以前家里条件不好,天天就是粗粮杂粮换着吃,年纪小,不懂事,闻着别人家的肉味香,也吵着让我娘做肉。”
这师傅看着有四十多岁了,算起来是三十年代生的。
那个时候,华国正处于兵荒马乱的年代。
家里拮据也是正常的。
“我娘买不起肉,就会去山上挖野菜,婆婆丁,苦菜,运气好的时候能挖到地罗,回家之后,用鸡蛋吵了给我们吃。那时候吃着比肉还香呢。”
观众和评委中,不少人和他的年纪差不多大,被他这么一说,也勾起了那个年代的回忆。
“是啊,风雨飘零的年代,吃饱肚子就不错了。那我们现在看看,一号选手,今天做了什么菜卷子,我们一起随他回味过去的时光。”
主持人说完,评委们开始品尝菜卷子。
做菜卷子,讲究的是皮越薄越好,这样蒸出来后,皮白透亮,味道丰富,入口的口感更好。
不过显然,一号师傅,今天没有按照这样的讲究来。
微微泛黄的薄皮,江棠雪猜测应该是混了玉米面。
正想着,一号师傅开口介绍道:“以前家里没有白面,一年到头能吃玉米面就不错了。纯玉米面做皮,口感粗糙。所以我做了改良,混杂了白面。馅料我做了两种口味,一种是韭菜鸡蛋,一种是白菜萝卜丝粉条。”
切开的菜卷子,能看到层次分明,一层馅料,一层皮。虽然掺了玉米面后的面皮不太透,但从侧面能看出来厚度,薄如蝉翼。
“这个菜卷子,能充分说明师傅的白案功底,面皮薄,但劲道,层次感丰富。馅料调的也很好,韭菜鸡蛋鲜香味美。白菜萝卜丝的要稍逊一筹。不过美中不足的就是,这菜卷子做的不够透亮,但这场比赛的主题是家的味道,你也是契合了大赛主题,整体完成度来讲,很不错。”
经过几个评委的点评后,第一位师傅的分数也出来了,8.9分。
上一场比赛,拿到九分的也就是五个人。
八点九分,和本场赛事的前三名可能无缘,但也是个不错的分数。
开局定调。
有了第一个师傅在前,整体的水平也被卡到了一个高标准的位置。
后面几个师傅的得分,都没有超过8.9的。
很快,到了刘志文的位置。
“刘师傅,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今天做的菜品吧。”
主持人的引导下,刘志文操着方言味的声音说道:“今天我做的是油爆双脆,这道菜是鲁区的名菜,他要求要色香味形兼备,这其中最关键的是对火候的把控,少一秒食材不熟,多一秒食材不脆。”
江棠雪定睛看了一眼,认出来了,那菜他们都称为爆双片。
将牛肚洗净,取牛肚中较厚的部位,去除掉下皮,选用中间部位,切成骰子块大小。热油之后,高温爆炒。加入佐料调味后起锅,这样出来的猪肚特别的脆。
油爆双脆的难度,参赛的师傅们心里都是门清。
嘴上忍不住的叹道:“怪不得能做省城单点的大厨,有两把刷子。”
到了评委品尝环节。
江棠雪的位置,在评委们对面。
她看到第一个品尝的评委,眉头先是微微皱起,随后舒展开来。
“这道菜我也吃过好几个人做的,但能做成这样脆的,刘师傅还是第一个。”
“是啊,从口感上,能看得出来,前期食材的处理下了功夫,淀粉层不厚不薄,既保持了猪肚的味道,也保持了他的嫩。”
“我是觉得这芡汁不错,应该是用了清汤,黄酒,盐和淀粉水调制的吧。”
评委们的评价都不差,最后得出了9.4的高分。
当前场内最高分了。
刘志文的糙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江棠雪听到他的分数,也感觉到了压力。
上下两场总分相加,得最后的排名。
自己想要拿到第一名,也得拿到9.4以上的高分。
看着还在火上温着的红烧肉,江棠雪有些担忧,毕竟从技术难度讲,这道菜稍逊色于刘志文的油爆双脆。
菜已经做好了,现在也没办法改变。
江棠雪收回心思,继续看评委点评。
快到铁勺,江棠雪提起耳朵,想看看铁勺今天做出了什么大菜。
恰好铁勺转头,视线交汇的瞬间,江棠雪看出了他眼神中的挑衅之意。
这男人心眼真小,江棠雪暗自感慨了一句,避开铁勺的视线。
“好的,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十八好师傅,今天做了什么菜品。”
随着主持人的引导,江棠雪看向了铁勺。
兴许是上一轮赵宇华靠面夺的了头筹,让他看到了不一样,这一次,他选择了做杂酱面。
杂酱面,顾名思义,重要的一个是杂酱卤子,一个是面。
面要先和现抻。
知道铁勺对她的敌意后,江棠雪特地去打听过。
白案并非他的长处。
这次选做杂酱面,可以说是冒着大风险。
主持人开口:“这杂酱面听说是京都的特色面食,不知道钟师傅做的杂酱面和京都的杂酱面有何不同。”
铁勺回道:“从食材上讲,我做的和特色一样,都是用五花肉来做的。但是细节上不一样,因为杂酱面中,杂酱分量很重,是主要的调味,京都的做法一般是油大酱多。想必如果京都呢同志都见过,酱碟里一般会有一层油。这是因为他们在做的时候,一点水都不放,纯靠黄酱和甜面酱干炸,等炸熟炸透炸香出锅。”
炸酱是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经过发酵的酱,在干炸的过程中,特殊的气味会被消除,同时将酱的香味和醇厚完全释放出来。
这样的加工过程,也就意味着量需要有所控制。酱太多,导致整体温度上不去,香味无法释放出来。
“但是,我们这边的饮食习惯,不是特能接受这样的酱味,所以我选择了在炸出香味后,加少于高汤炖煮,既稀释了酱味,又能增加高汤的醇厚。”
简单的介绍过后,评委们开始品尝。
“这炸酱做的不错,黄酱与甜面酱混合比例恰好,中和后有一种香味,再混杂葱姜等香辛料调味,如刚刚钟师傅所说,加了高汤炖煮后,又是一种独特的风味。五花肉丁是炸酱的点睛之笔,酱味渗透在肉丁里。”
“你们看这酱,因为用高汤炖煮过,比起单纯的干炸酱,更好拌开。油亮的肉丁,和面条一起入口,面条领导,肉丁醇香,不错。”
“不过这美中不足的是,面没有做好,劲道不足。还是需要提高白案水平。”
评委们依次点评过后,给了铁勺9.2的高分。
这让铁勺很是激动,和谐距离,江棠雪能看到他因为激动而泛红的眼睛。
挑衅的眼神看过来,江棠雪只是勾了勾嘴唇,没把他放在心上。
被忽视的铁勺,有些愤懑不平,眼底的寒光,落在江棠雪的心上。
还有三个人就到她自己了。
既然开参赛,还是得努力一下,万一能拿到三千名呢。
看过前面几位的菜品后,江棠雪也需要加点巧思进去,不然平平无奇的红烧肉,竞争力太小了。
色香味俱全。
江棠雪心里默念着这几个字,立马想到了法子。
盘子一字摆开,她揭开了在火上温着的锅盖。
小心翼翼的夹起红烧肉,开始她最后的摆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