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烽火(二十六)-《说好做任务怎么变成谈恋爱了?!》

  淆城方向,池越同样被日军正面进攻死死咬住。

  但他通过电台和侦察兵,敏锐地察觉到了巩镇的危机和秦晔部的困境。

  他毫不犹豫,立刻从本就紧张的兵力中,抽调出最精锐的一个加强连,也可以说是他最后的预备队。

  命令他们:“不惜一切代价,撕开一个口子,接应秦师长!活要见人,死……老子不见尸!必须把他们接出来!”

  这支小部队冒着日军的重重炮火和封锁线,以巨大的伤亡为代价,奇迹般地找到了正在山区边缘艰难转移的秦晔残部。

  当满身硝烟、带着伤员、疲惫不堪的秦晔残部,看到池越派来的接应部队时,许多士兵当场就哭了出来。

  秦晔在警卫的搀扶下,走到带队前来接应的池越部下军官面前。

  那位军官敬了个礼,声音沙哑:“秦师长,池旅长派我们来接您!淆城还在打,他脱不开身!”

  秦晔点了点头,他回头望了一眼已经沦陷在火海与浓烟中的巩镇方向

  ——那里有他苦心经营的防线,有控制的那段至关重要的铁路线段,如今都已落入敌手。

  他转回头,脸上沾满烟灰和血污,眼神里充满了败退的痛楚与失去驻地的失落。

  但更深处,却有一种历经劫难后不曾熄灭的坚韧。

  他看着前来接应的军官,说出了见到“自己人”之后的第一句话,声音平静却重逾千斤:

  “告诉池越,铁路没了……但,人还在。”

  秦晔残部被成功接应至淆城。

  两部合兵一处,实力虽受损,但凝聚力空前。

  他们以淆城为依托,与日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拉锯战。

  他们多次组织反击,试图夺回巩镇,但面对日军稳固的防御和强大的火力,均告失败。

  每一次反击都伴随着新的伤亡,消耗着他们本就不多的力量。

  日军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围攻淆城。

  经过又一轮惨烈至极的守城战,池越和秦晔意识到,死守孤城只有全军覆没一途。

  他们不得不再次做出痛苦抉择,放弃已成一片废墟的淆城。

  率领剩余的、经历了无数次血火淬炼的骨干力量,毅然撤出城镇,退入了周边连绵的太行山区。

  秋夜的寒意深入骨髓。

  池越和秦晔带着从淆城血火中突围出来的残部,暂时驻扎在一处荒僻的山谷里。

  他们暂时摆脱了日军的直接追击,但眼前的困境却丝毫未减:

  伤亡惨重,弹药几近耗尽,士气低落。

  山谷里弥漫着失败后的压抑和迷茫。

  池越面无表情,往日的悍野之气被一种沉郁的情绪取代。

  他一边组织医护力量抢救伤员,一边竭力维持着部队的秩序,默默思考着前路。

  秦晔默不作声,正就着火光,用一块破布仔细地擦拭着他的配枪,动作一丝不苟。

  就在部队几乎与外界隔绝之时,通讯兵带来了与后方恢复联系的消息和最新的电文。

  两人霍然起身。

  秦晔一把抓过电文,快速阅读起来。

  纸上是战区司令长官部转发来的命令,语气急切而严厉:

  “获悉你部已突围至太行山区,着即刻收拢所部,东出太行。

  火速率军至太原以北之忻口地区,与卫立煌第14集团军、孙连仲第2集团军等部汇合。

  日军板垣师团等部正猛攻忻口,战区决定于此与敌决战。

  尔部务必克服万难,星夜兼程,不得有误!”

  这纸命令,像一道强光射入了迷雾。

  命令在残存军官中引发了激烈争论。

  以部分原晋军军官为代表的主战派认为:“太好了!终于等到主力会战了!

  咱们还有这么多弟兄,还有枪,正好去找小鬼子报仇雪恨!

  跟着卫老总,肯定能打个翻身仗!”

  但更多经历过多次血战和仓促撤退的军官则表示忧虑:

  “弟兄们都快打光了,枪里没几颗子弹,怎么去参加大会战?

  从这儿到忻口,路上全是鬼子,咱们这点人够填牙缝吗?”

  池越和秦晔再次被推到了决策的中心。

  秦晔的眉头微微皱起:“命令是让我们去汇合,寻求会战……但你看我们现在的样子,”

  他环视了一圈疲惫不堪、装备奇缺的队伍,“这点兵力,拉到忻口那种主战场,恐怕……”

  “恐怕什么?”池越打断他,“既然是大会战,焉有不去之理?

  太行山里是没枪没炮,去了忻口还能少得了我们的装备?

  你看看咱们手下的兵?哪个不想报仇雪恨!”

  秦晔知道池越说得在理。

  留在山里固然安全,但无异于坐以待毙,只有融入主力,才能获得生机和复仇的机会。

  他深吸一口气,眼神重新变得坚定:“好!那就去忻口!”

  命令立刻传达下去。

  听说要去打大会战,与主力汇合,原本低迷的士气竟为之一振。

  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埋锅造饭,检查所剩无几的武器弹药。

  翌日黎明,这支伤痕累累却意志未垮的队伍,悄然开出了山谷。

  秦晔和池越走在队伍最前面。

  两人都清楚,此去忻口,前途未卜,必然是一场更加惨烈的恶战。

  但他们更知道,作为军人,此刻必须奔向国家最需要的地方。

  队伍离开了暂时的避难所,向东逶迤而行。

  沿途,他们不断遇到同样溃散下来的小股部队和逃难的百姓。

  从他们口中,池越和秦晔更清晰地了解到忻口前线战事的激烈和残酷

  ——日军攻势如潮,我军伤亡惨重,但仍在死守每一寸阵地。

  快点!再快点!

  他们的目光仿佛已经穿透了重重山峦,看到了那片炮火连天的战场。

  秦晔更加沉默,他一边行军,一边不断在地图上比划着,计算着路程和时间。

  思考着到达忻口后可能被分配的防御任务,以及如何尽快让部队恢复战斗力。

  他心中压着一块石头,既为即将参与这场决定华北命运的大会战而热血沸腾,又为自身实力的薄弱而深感忧虑。

  然而,军令如山,国难当头,纵前路是刀山火海,亦唯有向前。

  这支从淆城废墟中走出来的队伍,带着最后的血性和不屈的意志,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奔赴忻口的征途。

  他们的身影,消失在北方苍茫的山色之中。

  路途异常艰难。

  池越和秦晔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们的身影成为了所有人士气的支柱。

  他们避开大路,专走山间小道,沿途不断派出侦察兵探查敌情。

  不时与日军的巡逻队或小股伪军遭遇,发生短暂交火,每一次接触都意味着减员。

  但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支撑着这支队伍。

  他们是去寻找主力,去寻找希望,去洗刷失败的耻辱。

  经过数日艰苦行军,穿越层层险阻,他们终于抵达了忻口战场的外围。

  远远地,已经能听到那如同滚雷般连绵不绝的炮声

  ——空前惨烈的忻口会战,已然打响。

  看着远方战火纷飞的天空,池越吐出一口浊气,眼中燃烧着战意:“总算赶上了!”

  秦晔整理了一下破旧的军装,神色凝重:“走吧,去见卫老总。但愿……还来得及。”

  他们带着一支疲惫之师,一头扎进了这场决定山西命运的巨大战役的漩涡之中。

  等待他们的,是未知的命运,却也是一次向死而生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