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已日上中天,郑孝胥拿着一个包袱同郑大和修二出了胡同口,郑大向前去寻人力车一起回客栈。
郑孝胥坐在人力车上,思索着这座位于北京西城区的三进四合院,虽不比他昔日沪上海藏楼的精致,却胜在格局方正、维护得当。灰砖灰瓦在晨雾中显得沉稳而庄重,最重要的是价格位置合适。
虽然明日前房主便会搬离宅院,但前房主除了要带走自己的衣物首饰等私人物品外。这宅院就只剩下一应家具,还需重新布置一番。
"这些物品购置起来相当繁琐,怕是要耽搁不少时日。"郑孝胥想到此处便皱了皱眉。
随即想到推荐自己购买宅院的房牙子,办事认真可靠。这修二既然能在这北京城做了这么多年的买卖,定然对这北京城所有的店铺异常熟悉。
"为何不找他谈谈话,看他是否能推荐一番靠谱的店铺?″
"修爷,劳烦您了,在下才能寻到这般称心的宅子。"郑孝胥转身,向身旁并驱而行的房牙子修二说道。这位身材高挑微胖精明的中年男子,这两日为他选购宅院奔波操劳,着实让他心生好感。
修二搓了搓手,脸上堆满朴实的笑容:"那是郑老爷眼力好!这院子虽不比贝勒爷私宅精细气派,可宅院的结构方正,砖瓦、房梁都是精心养护。"
“修某也是实打实的提前寻摸过这些宅院的基本情况,才敢领着郑老爷上门查看。”
“且每到一处宅院,郑老爷都是亲自上手查看,在没有您这般亲力亲为的了。修某跟在郑老爷身后也是受益良多,就说这建筑规格、制式的工艺程序,便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
"就说那墙上的灰浆了没,还是您清楚其中的门道,除非是您说那是掺了麻刀的,在下还以为那墙是重新加固的呢!用力敲击是那般结实!"对郑孝胥恭维的说道。
郑孝胥点头,回想着目光扫过规整的院落。两日前初见此宅时,他本对这老庙胡同的宅院将信将疑,毕竟京城的房契买卖水深得很。但这位自称"修二"的房牙子着实让他刮目相看——谈价时不含糊,验房时细致,连墙角的一处细微裂缝都直言不讳。
"价格公道,人更实在。但自己就信奉一条有钱能使鬼推磨。"郑孝胥从怀中取出一张银票递给修二,"这次购宅在下十分满意,这是额外的酬劳,虽金额不多你且收着。"
修二推辞再三才收下,连连拱手道谢:"郑老爷厚道!这宅子您住着准舒心。就是...原房主明日就搬走,家具摆设虽都留着,但郑老爷初到北京,那宅子的日常用度还得重新置办。"
"哦?"郑孝胥挑眉,"你且说说,都需要添置些什么?"
修二掰着手指头细数:"床笼被罩、锅碗瓢盆自不必说,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得备齐。您是读书人,笔墨纸砚、书架桌椅怕是也要添置。还有..."他压低声音,"虽说现已五月,但这京城的冬天冷,炕床的毡垫、取暖的炭盆也得预备。"
郑孝胥闻言大笑:"修二啊修二,你这心思比那账房先生还细!"他略一沉吟,"午膳时分了,不如一同去附近酒楼用些饭食,你且推荐几家靠谱的店铺?"
午后,郑孝胥在悦来客栈特意点了几样京城特色小菜,邀修二同桌。酒过三巡,修二放下筷子,从怀中掏出一张叠得整齐的纸条:"郑老爷,这是我这些年来积攒的买卖门路。"
纸条上密密麻麻记着十几家店铺的名字,每家旁边还标注着"布匹规矩瓷器保真肉铺新鲜"等小字。郑孝胥接过细看,不禁赞叹:"修二兄,你这心得比那《东京梦华录》还详尽!"
“果然!这些事儿还得寻求这些土着。幸好自己从不吝啬,若是自己带着郑大一一选购物品,怕是没些时日定不下来。反而耽误了到内务府述职。”
"不敢当不敢当。"修二憨厚地笑,"都是在市面上混饭吃,总得知道哪家买卖地道。"
几人用完午膳,修二便领着郑孝胥穿街走巷。他们先去了前门外"瑞蚨祥"布庄,修二帮着郑孝胥挑选了上好的湖绸被面:"郑老爷,这料子轻薄透气,最适合京城的气候。"又到"聚宝斋"置办了成套的青花瓷餐具,掌柜的见是修二引荐,特意奉上一套精致的茶具相赠。
"这炭盆可得讲究。"修二带郑孝胥走进一家老字号的炭铺,"冬天若用劣质炭,熏得人直流泪。"他亲自挑选了几筐上好的银骨炭,又配了铜制的镂空炕架。
几人又转至琉璃厂附近的笔墨铺。郑孝胥抚摸着一方徽墨,爱不释手:"这墨香醇正,定是松烟所制。"修二在旁笑道:"郑老爷果然是行家,这家的墨锭在京城都是有名的。"
每到一处,修二都熟练地与掌柜议价,既为东家省钱,又不失体面。待到夕阳西下,他们已采购齐全:从卧室的锦被纱帐,到厨房的米面炊具调料,甚至还包括书房用的镇纸、笔山。修二做保,郑孝胥与各家店铺约好,明日午时前将所有物品送至老虎庙胡同34号。
回程时,郑孝胥感慨道:"修二啊,今日多亏有你。若非你引路,我这般初来乍到之人,不知要走多少弯路。"
修二连连摆手:"郑老爷说哪里话!能为您效劳是修二的福分。您这般温文尔雅的读书人,最是让人敬重。"他顿了顿,又道:"明日送完货,我再带您去宣武门外找间靠谱的车行,若是满意可长期定下,以后出门也方便。"
“甚好,甚好!”
郑孝胥望着晚霞满天的街景,西城区的胡同在暮色中影影绰绰。他想起自己这些年在官场的起落浮沉,如今虽身处民国,却终于在这京城寻得一方安身之所。而身旁这位朴实的房牙子,竟比许多官场同僚更让人心生暖意。
"修二,"郑孝胥忽然开口,"明日安顿完毕,晚上我做东,请你好好吃一顿。"
修二喜出望外:"那可太好了!听说西四牌楼新开了家烤鸭店......"
夕阳的余晖透过客栈雕花的窗棂,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修二送郑孝胥主仆一同回到客栈,几人的影子被拉得老长,一前一后地晃动着。
郑孝胥在客栈门前驻足,眼见修二便要告辞离开,心中稍有犹豫,立刻叫住了修二。"明日巳时初(早上9点),烦请你到这老虎庙胡同34号一趟。"
修二当即抬头问道:"可是前房主搬离时,需要做个见证?"
"正是。"郑孝胥微微颔首,"原房主虽已承诺将家具摆设一应留下,但终究要当面清点,以免日后生出什么枝节。"
"这是应该的,修某作为中人介绍郑老爷购买了此处宅院,本就理应如此,即使郑老爷不提明日修某也会早早到场。"修二爽快地应道。
"我明日一早便去。到时候不仅要清点物件,还要帮您查看房屋可有损坏。"
郑孝胥满意地点点头,目光在修二精明干练的面容上停留片刻:"修二兄办事,我定当放心。这两日多亏有你,不仅帮我寻得这称心如意的宅院,连采购的店铺都一一打点妥当。"
修二连连摆手,精明干练的脸上堆满笑容:"郑老爷说哪里话!能为您效劳是修二的福分。您这般温文尔雅的读书人,最是让人敬重。"
两人站在客栈门前的石阶上又寒暄了几句。郑孝胥问道:"修二兄可还有什么要交代的?"
"倒是有一事。"修二略作思索,"明日清点时,若是发现缺了什么,或是物件有损坏,有和此前对不上的,您尽管告诉我。在下定让那前房主好生赔一笔银子。″
"若真有需要添置或修补的家具,我认识几个好手艺的老木匠、裱糊匠,修补的事也好有个照应。"
郑孝胥闻言大笑:"修二兄想得周到!那就劳烦了,明日若真有需要,定当请你引荐。"
夕阳渐渐西沉,客栈门前的灯笼次第亮起。修二看了看天色,拱手道:"时候不早了,我就不打扰郑老爷歇息了。明日一早,我定准时到。"
郑孝胥也拱手还礼:"修二兄慢走。明日见。"
修二转身离去,步伐稳健,很快消失在胡同的拐角处。郑孝胥站在原地,望着他远去的背影,不禁微微颔首。这两日的相处,这位看似普通的房牙子,却让他感受到了久违的踏实与信任。
新购的宅院,靠谱的帮手,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心中已开始盘算明日清点宅院时的种种细节。在这陌生的京城里,似乎终于寻得了一方安身之所。
喜欢重生成为末代皇帝
郑孝胥坐在人力车上,思索着这座位于北京西城区的三进四合院,虽不比他昔日沪上海藏楼的精致,却胜在格局方正、维护得当。灰砖灰瓦在晨雾中显得沉稳而庄重,最重要的是价格位置合适。
虽然明日前房主便会搬离宅院,但前房主除了要带走自己的衣物首饰等私人物品外。这宅院就只剩下一应家具,还需重新布置一番。
"这些物品购置起来相当繁琐,怕是要耽搁不少时日。"郑孝胥想到此处便皱了皱眉。
随即想到推荐自己购买宅院的房牙子,办事认真可靠。这修二既然能在这北京城做了这么多年的买卖,定然对这北京城所有的店铺异常熟悉。
"为何不找他谈谈话,看他是否能推荐一番靠谱的店铺?″
"修爷,劳烦您了,在下才能寻到这般称心的宅子。"郑孝胥转身,向身旁并驱而行的房牙子修二说道。这位身材高挑微胖精明的中年男子,这两日为他选购宅院奔波操劳,着实让他心生好感。
修二搓了搓手,脸上堆满朴实的笑容:"那是郑老爷眼力好!这院子虽不比贝勒爷私宅精细气派,可宅院的结构方正,砖瓦、房梁都是精心养护。"
“修某也是实打实的提前寻摸过这些宅院的基本情况,才敢领着郑老爷上门查看。”
“且每到一处宅院,郑老爷都是亲自上手查看,在没有您这般亲力亲为的了。修某跟在郑老爷身后也是受益良多,就说这建筑规格、制式的工艺程序,便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
"就说那墙上的灰浆了没,还是您清楚其中的门道,除非是您说那是掺了麻刀的,在下还以为那墙是重新加固的呢!用力敲击是那般结实!"对郑孝胥恭维的说道。
郑孝胥点头,回想着目光扫过规整的院落。两日前初见此宅时,他本对这老庙胡同的宅院将信将疑,毕竟京城的房契买卖水深得很。但这位自称"修二"的房牙子着实让他刮目相看——谈价时不含糊,验房时细致,连墙角的一处细微裂缝都直言不讳。
"价格公道,人更实在。但自己就信奉一条有钱能使鬼推磨。"郑孝胥从怀中取出一张银票递给修二,"这次购宅在下十分满意,这是额外的酬劳,虽金额不多你且收着。"
修二推辞再三才收下,连连拱手道谢:"郑老爷厚道!这宅子您住着准舒心。就是...原房主明日就搬走,家具摆设虽都留着,但郑老爷初到北京,那宅子的日常用度还得重新置办。"
"哦?"郑孝胥挑眉,"你且说说,都需要添置些什么?"
修二掰着手指头细数:"床笼被罩、锅碗瓢盆自不必说,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得备齐。您是读书人,笔墨纸砚、书架桌椅怕是也要添置。还有..."他压低声音,"虽说现已五月,但这京城的冬天冷,炕床的毡垫、取暖的炭盆也得预备。"
郑孝胥闻言大笑:"修二啊修二,你这心思比那账房先生还细!"他略一沉吟,"午膳时分了,不如一同去附近酒楼用些饭食,你且推荐几家靠谱的店铺?"
午后,郑孝胥在悦来客栈特意点了几样京城特色小菜,邀修二同桌。酒过三巡,修二放下筷子,从怀中掏出一张叠得整齐的纸条:"郑老爷,这是我这些年来积攒的买卖门路。"
纸条上密密麻麻记着十几家店铺的名字,每家旁边还标注着"布匹规矩瓷器保真肉铺新鲜"等小字。郑孝胥接过细看,不禁赞叹:"修二兄,你这心得比那《东京梦华录》还详尽!"
“果然!这些事儿还得寻求这些土着。幸好自己从不吝啬,若是自己带着郑大一一选购物品,怕是没些时日定不下来。反而耽误了到内务府述职。”
"不敢当不敢当。"修二憨厚地笑,"都是在市面上混饭吃,总得知道哪家买卖地道。"
几人用完午膳,修二便领着郑孝胥穿街走巷。他们先去了前门外"瑞蚨祥"布庄,修二帮着郑孝胥挑选了上好的湖绸被面:"郑老爷,这料子轻薄透气,最适合京城的气候。"又到"聚宝斋"置办了成套的青花瓷餐具,掌柜的见是修二引荐,特意奉上一套精致的茶具相赠。
"这炭盆可得讲究。"修二带郑孝胥走进一家老字号的炭铺,"冬天若用劣质炭,熏得人直流泪。"他亲自挑选了几筐上好的银骨炭,又配了铜制的镂空炕架。
几人又转至琉璃厂附近的笔墨铺。郑孝胥抚摸着一方徽墨,爱不释手:"这墨香醇正,定是松烟所制。"修二在旁笑道:"郑老爷果然是行家,这家的墨锭在京城都是有名的。"
每到一处,修二都熟练地与掌柜议价,既为东家省钱,又不失体面。待到夕阳西下,他们已采购齐全:从卧室的锦被纱帐,到厨房的米面炊具调料,甚至还包括书房用的镇纸、笔山。修二做保,郑孝胥与各家店铺约好,明日午时前将所有物品送至老虎庙胡同34号。
回程时,郑孝胥感慨道:"修二啊,今日多亏有你。若非你引路,我这般初来乍到之人,不知要走多少弯路。"
修二连连摆手:"郑老爷说哪里话!能为您效劳是修二的福分。您这般温文尔雅的读书人,最是让人敬重。"他顿了顿,又道:"明日送完货,我再带您去宣武门外找间靠谱的车行,若是满意可长期定下,以后出门也方便。"
“甚好,甚好!”
郑孝胥望着晚霞满天的街景,西城区的胡同在暮色中影影绰绰。他想起自己这些年在官场的起落浮沉,如今虽身处民国,却终于在这京城寻得一方安身之所。而身旁这位朴实的房牙子,竟比许多官场同僚更让人心生暖意。
"修二,"郑孝胥忽然开口,"明日安顿完毕,晚上我做东,请你好好吃一顿。"
修二喜出望外:"那可太好了!听说西四牌楼新开了家烤鸭店......"
夕阳的余晖透过客栈雕花的窗棂,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修二送郑孝胥主仆一同回到客栈,几人的影子被拉得老长,一前一后地晃动着。
郑孝胥在客栈门前驻足,眼见修二便要告辞离开,心中稍有犹豫,立刻叫住了修二。"明日巳时初(早上9点),烦请你到这老虎庙胡同34号一趟。"
修二当即抬头问道:"可是前房主搬离时,需要做个见证?"
"正是。"郑孝胥微微颔首,"原房主虽已承诺将家具摆设一应留下,但终究要当面清点,以免日后生出什么枝节。"
"这是应该的,修某作为中人介绍郑老爷购买了此处宅院,本就理应如此,即使郑老爷不提明日修某也会早早到场。"修二爽快地应道。
"我明日一早便去。到时候不仅要清点物件,还要帮您查看房屋可有损坏。"
郑孝胥满意地点点头,目光在修二精明干练的面容上停留片刻:"修二兄办事,我定当放心。这两日多亏有你,不仅帮我寻得这称心如意的宅院,连采购的店铺都一一打点妥当。"
修二连连摆手,精明干练的脸上堆满笑容:"郑老爷说哪里话!能为您效劳是修二的福分。您这般温文尔雅的读书人,最是让人敬重。"
两人站在客栈门前的石阶上又寒暄了几句。郑孝胥问道:"修二兄可还有什么要交代的?"
"倒是有一事。"修二略作思索,"明日清点时,若是发现缺了什么,或是物件有损坏,有和此前对不上的,您尽管告诉我。在下定让那前房主好生赔一笔银子。″
"若真有需要添置或修补的家具,我认识几个好手艺的老木匠、裱糊匠,修补的事也好有个照应。"
郑孝胥闻言大笑:"修二兄想得周到!那就劳烦了,明日若真有需要,定当请你引荐。"
夕阳渐渐西沉,客栈门前的灯笼次第亮起。修二看了看天色,拱手道:"时候不早了,我就不打扰郑老爷歇息了。明日一早,我定准时到。"
郑孝胥也拱手还礼:"修二兄慢走。明日见。"
修二转身离去,步伐稳健,很快消失在胡同的拐角处。郑孝胥站在原地,望着他远去的背影,不禁微微颔首。这两日的相处,这位看似普通的房牙子,却让他感受到了久违的踏实与信任。
新购的宅院,靠谱的帮手,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心中已开始盘算明日清点宅院时的种种细节。在这陌生的京城里,似乎终于寻得了一方安身之所。
喜欢重生成为末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