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不服气,加快了手上的动作,指尖沾了些花盘的黏液也不在意,专注地盯着手里的花盘,誓要超过毛豆。
乐乐没有立刻加入剥葵花籽的队伍,而是拿出画板,坐在田埂边写生。他要把这一幕画下来:夕阳下的花田、低头剥葵花籽的孩子们、竹篮里堆积的葵花籽,还有赵爷爷脸上慈祥的笑容。画笔在纸上轻轻滑动,金色的花田、橘红色的夕阳、孩子们欢快的身影,渐渐在画纸上鲜活起来。朵朵则找了个干净的布袋,把孩子们剥好的葵花籽小心翼翼地装进去,还在布袋上系了个蝴蝶结,写上“花田葵花籽”几个字,说要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
夜幕降临,帐篷里亮起了小灯。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吃着苏晓煮的南瓜粥,聊起了今天在花田的趣事。丫丫说自己找到了一只彩色的蝴蝶,追了好久才追上,最后蝴蝶停在她的草帽上,好像在和她做朋友;毛豆则说自己帮赵爷爷搬了好几捆麦秆,赵爷爷还夸他力气大,是个能干的小帮手;浩浩弹起了吉他,唱起了新编的《葵花籽之歌》,歌声温柔又动听,让帐篷里充满了温馨的氛围。
第二天早上,孩子们早早地起了床,跟着苏晓去后山采摘野果。后山的野果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野果,像一个个小灯笼。苏晓告诉孩子们,这种野果叫“山荆子”,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用来做果酱。孩子们兴奋地摘下野果,放在竹篮里,不一会儿就摘满了好几篮。乐乐拿起一颗野果,尝了尝,酸甜可口,他立刻拿出画板,把挂满野果的果树画了下来,还在旁边画了一个正在摘野果的自己。
回到花田,苏晓教孩子们做山荆子果酱。她先把野果洗干净,去掉果核,然后放进锅里,加入适量的白糖,用小火慢慢熬煮。孩子们围在灶台边,看着锅里的野果慢慢变成浓稠的果酱,空气中弥漫着酸甜的果香。乐乐趁机把这一幕画了下来,锅里冒着热气的果酱、苏晓搅拌果酱的身影、孩子们期待的眼神,构成了一幅温馨的画面。果酱熬好后,苏晓把它装进玻璃瓶里,分给每个孩子一瓶,说:“这是咱们一起做的果酱,回去抹面包吃,肯定特别香。”
离开花田的那天,孩子们再次和赵爷爷、苏晓约定,秋天的时候还要来。赵爷爷笑着说:“秋天的花田也很热闹,麦子收割完了,地里会种上冬小麦,还能摘棉花呢。”苏晓则说:“到时候我给你们准备好,咱们在晒谷场里做游戏。”孩子们依依不舍地挥手告别,车子驶离村子的时候,他们还趴在车窗上,望着越来越远的花田,心里满是期待。
回到城里后,孩子们把苏晓给的山荆子果酱珍藏起来,每天早上抹在面包上吃,都觉得格外香甜。丫丫把自己摘的野果和做果酱的过程画成了一幅画,贴在客厅的墙上,说要让家里人都知道花田的趣事;乐乐则把在花田写生的画整理好,做成了一本“花田画册”,里面有春天的麦田、夏天的向日葵、秋天的野果,还有孩子们的笑脸;朵朵则把剥葵花籽和做果酱的步骤记在小本子上,说要教班里的同学一起做,让大家都能尝到花田的味道。
九月初,苏晓发来消息,说花田的冬小麦已经种好了,绿油油的麦苗在田里随风摆动,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她还发来了照片,照片里,赵爷爷正在田里浇水,苏晓则在旁边整理农具,绿油油的麦苗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孩子们看到照片,立刻在群里聊了起来,都盼着秋天快点到来,好去花田看看绿油油的麦苗,摘棉花,做。
乐乐提前画好了“麦田秋景图”的草稿,里面有绿油油的麦苗、正在浇水的赵爷爷、整理农具的苏晓,还有孩子们在田埂上奔跑的身影;朵朵准备了一个新的小篮子,说要去摘棉花,做一个棉花娃娃;丫丫则把自己种的向日葵小苗搬到了阳台上,说要让它多晒晒太阳,等秋天去花田的时候,让它和花田的向日葵比一比谁长得高。
终于盼到了秋天,孩子们如约来到花田。车子驶进村子的时候,一片绿油油的麦田映入眼帘,麦苗长得整齐又茂盛,风一吹,就像绿色的波浪在田里翻滚。赵爷爷和苏晓站在田边,笑着迎接他们的到来。“欢迎你们回来!”赵爷爷说,“今年的冬小麦长得特别好,再过几个月,就能看到绿油油的麦田变成金黄色了。”
孩子们立刻冲进麦田,丫丫蹲在地上,轻轻地抚摸着麦苗,感受着麦苗的柔软;毛豆则跟着赵爷爷学习浇水,他拿着水壶,小心翼翼地把水浇在麦苗根部,生怕把麦苗冲倒;乐乐拿出画板,开始画这片绿油油的麦田,阳光洒在麦苗上,泛着淡淡的绿光,让他忍不住感叹:“秋天的麦田也这么美!”
下午,苏晓带着孩子们去摘棉花。棉花地里,雪白的棉花一朵朵挂在棉枝上,像一个个小云朵。苏晓教孩子们如何采摘棉花,她说:“要轻轻地把棉花从棉桃里摘出来,别把棉枝弄断了。”孩子们兴奋地摘起棉花,朵朵把摘下的棉花放进布袋里,不一会儿就摘满了一袋,她高兴地说:“我要把这些棉花带回家,做一个棉花娃娃。”丫丫则把棉花贴在脸上,感受着棉花的柔软,说:“棉花好舒服啊,就像天上的云朵一样。”
晚上,孩子们围坐在晒谷场里,苏晓给他们做。她把白糖放进机里,不一会儿,机器里就冒出了雪白的糖丝,苏晓用竹签把糖丝卷起来,一个大大的就做好了。孩子们拿着,开心地吃了起来,甜甜的,入口即化,让他们笑得合不拢嘴。浩浩弹起了吉他,唱起了《之歌》,歌声欢快又甜蜜,回荡在晒谷场的上空。
第二天,孩子们跟着赵爷爷去捡麦穗。虽然麦子已经收割完了,但地里还是会剩下一些散落的麦穗。赵爷爷说:“每一粒麦子都来之不易,咱们要把它们捡起来,不能浪费。”孩子们拿着小篮子,在地里仔细地寻找着麦穗,哪怕只有一粒麦子,他们也会小心地放进篮子里。乐乐把捡麦穗的场景画了下来,孩子们弯腰捡麦穗的身影、篮子里堆积的麦穗,还有赵爷爷欣慰的笑容,都被他定格在了画纸上。
离开花田的时候,孩子们再次和赵爷爷、苏晓约定,冬天的时候还要来。赵爷爷笑着说:“冬天的花田虽然冷,但也很有意思,下雪的时候,整个花田都会变成白色的,特别漂亮。”苏晓则说:“到时候我给你们煮红薯汤,咱们在帐篷里烤火,聊聊天。”孩子们依依不舍地挥手告别,心里满是对冬天花田的期待。
回到城里后,孩子们把在花田摘的棉花做成了各种各样的小物件。丫丫做了一个棉花娃娃,给它穿上了漂亮的衣服;朵朵做了一个棉花枕头,说睡觉的时候枕着它,就像枕着花田的云朵一样;乐乐则把棉花贴在画纸上,做成了一幅立体画,画里有雪白的棉花地、正在摘棉花的孩子们,还有晒谷场里的机。
十二月初,一场大雪降临,苏晓发来消息,说花田被大雪覆盖了,变成了一片白色的世界,特别漂亮。她还发来了照片,照片里,雪白的麦田、白色的棉花地、覆盖着积雪的帐篷,还有赵爷爷和苏晓在雪地里堆的雪人,都显得格外可爱。孩子们看到照片,兴奋地在群里聊了起来,都说要去花田看雪景,堆雪人,喝红薯汤。
乐乐提前画好了“花田雪景图”的草稿,里面有雪白的花田、正在堆雪人的孩子们、冒着热气的红薯汤,还有赵爷爷和苏晓慈祥的笑容;朵朵准备了一副手套和围巾,说要去雪地里堆一个大大的雪人;丫丫则把自己做的棉花娃娃装进书包里,说要带它去花田看看雪景。
终于,孩子们在冬天来到了花田。车子驶进村子的时候,一片雪白的世界撞进了眼帘,麦田、棉花地、帐篷,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像披上了一件白色的棉袄。赵爷爷和苏晓站在雪地里,笑着向他们挥手,旁边还有一个大大的雪人,雪人戴着帽子和围巾,手里还拿着一根胡萝卜做的鼻子。
孩子们立刻冲进雪地里,丫丫和朵朵开始堆雪人,她们滚了两个大大的雪球,一个做雪人的身体,一个做雪人的头,还找来纽扣做雪人的眼睛,用树枝做雪人的手臂,不一会儿,一个可爱的雪人就堆好了;毛豆则和浩浩一起打雪仗,他们抓起地上的雪,揉成雪球,互相扔向对方,雪地里回荡着他们欢快的笑声;乐乐拿出画板,开始画这片雪白的花田,阳光下的积雪泛着淡淡的银光,雪人、孩子们的身影,都被他画在了纸上,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雪景图。
中午,苏晓在帐篷里煮了红薯汤,她把红薯洗干净,切成块,放进锅里,加入适量的水和白糖,用小火慢慢煮。不一会儿,帐篷里就弥漫着红薯的香甜味。孩子们围坐在帐篷里,喝着热乎乎的红薯汤,身上暖暖的,心里也甜甜的。赵爷爷给孩子们讲起了他年轻时在花田的故事,说他小时候,冬天的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在雪地里玩耍,堆雪人、打雪仗,还会在雪地里找野兔子的脚印,特别有意思。
下午,孩子们跟着赵爷爷去雪地里寻找小动物的脚印。雪地上,有小鸟的脚印,像一片片小小的树叶;有兔子的脚印,像一个个小小的梅花;还有狐狸的脚印,像一个个小小的月牙。孩子们兴奋地跟着脚印寻找,虽然没有找到小动物,但他们还是觉得特别开心。乐乐把这些可爱的脚印画了下来,还在旁边画了一个正在寻找脚印的自己,说要把这幅画放进“花田时光册”里。
离开花田的那天,雪还在下着。孩子们站在雪地里,和赵爷爷、苏晓挥手告别。“明年春天,咱们还要来种向日葵!”丫丫大声说,声音在雪地里回荡。赵爷爷和苏晓笑着点头,说:“好,我们等着你们回来!”
车子驶离村子的时候,孩子们趴在车窗上,望着越来越远的花田,心里满是不舍,却又充满了期待。他们知道,花田的故事还在继续,每一个季节,每一次重逢,都会为花田增添新的色彩和回忆。而他们,也会一直带着对花田的热爱,期待着下一次的相遇,继续书写属于他们的花田故事。
乐乐把在冬天花田写生的画整理好,放进了“花田画册”里。画册里,春天的麦田、夏天的向日葵、秋天的野果、冬天的雪景,还有孩子们的笑脸、赵爷爷和苏晓的身影,都被一一记录下来,构成了一本完整的花田故事集。他轻轻抚摸着画册,小声说:“花田的故事,会一直延续下去,我们的约定,也会一直算数。”
回到城里后,孩子们把在花田的经历分享给了班里的同学,还把自己做的葵花籽、山荆子果酱、棉花娃娃拿给同学们看。同学们都羡慕不已,纷纷说也要去花田看看,感受花田的美好。乐乐则把“花田画册”带到了学校,放在班级的图书角里,让同学们都能欣赏到花田的美丽,了解花田的故事。
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们盼望着春天的到来,盼望着再次回到花田,种上新的向日葵,开启新的花田故事。他们知道,无论时光如何变迁,花田永远是他们心中最温暖的港湾,花田的故事,也会永远在他们的记忆里闪闪发光。
乐乐没有立刻加入剥葵花籽的队伍,而是拿出画板,坐在田埂边写生。他要把这一幕画下来:夕阳下的花田、低头剥葵花籽的孩子们、竹篮里堆积的葵花籽,还有赵爷爷脸上慈祥的笑容。画笔在纸上轻轻滑动,金色的花田、橘红色的夕阳、孩子们欢快的身影,渐渐在画纸上鲜活起来。朵朵则找了个干净的布袋,把孩子们剥好的葵花籽小心翼翼地装进去,还在布袋上系了个蝴蝶结,写上“花田葵花籽”几个字,说要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
夜幕降临,帐篷里亮起了小灯。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吃着苏晓煮的南瓜粥,聊起了今天在花田的趣事。丫丫说自己找到了一只彩色的蝴蝶,追了好久才追上,最后蝴蝶停在她的草帽上,好像在和她做朋友;毛豆则说自己帮赵爷爷搬了好几捆麦秆,赵爷爷还夸他力气大,是个能干的小帮手;浩浩弹起了吉他,唱起了新编的《葵花籽之歌》,歌声温柔又动听,让帐篷里充满了温馨的氛围。
第二天早上,孩子们早早地起了床,跟着苏晓去后山采摘野果。后山的野果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野果,像一个个小灯笼。苏晓告诉孩子们,这种野果叫“山荆子”,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用来做果酱。孩子们兴奋地摘下野果,放在竹篮里,不一会儿就摘满了好几篮。乐乐拿起一颗野果,尝了尝,酸甜可口,他立刻拿出画板,把挂满野果的果树画了下来,还在旁边画了一个正在摘野果的自己。
回到花田,苏晓教孩子们做山荆子果酱。她先把野果洗干净,去掉果核,然后放进锅里,加入适量的白糖,用小火慢慢熬煮。孩子们围在灶台边,看着锅里的野果慢慢变成浓稠的果酱,空气中弥漫着酸甜的果香。乐乐趁机把这一幕画了下来,锅里冒着热气的果酱、苏晓搅拌果酱的身影、孩子们期待的眼神,构成了一幅温馨的画面。果酱熬好后,苏晓把它装进玻璃瓶里,分给每个孩子一瓶,说:“这是咱们一起做的果酱,回去抹面包吃,肯定特别香。”
离开花田的那天,孩子们再次和赵爷爷、苏晓约定,秋天的时候还要来。赵爷爷笑着说:“秋天的花田也很热闹,麦子收割完了,地里会种上冬小麦,还能摘棉花呢。”苏晓则说:“到时候我给你们准备好,咱们在晒谷场里做游戏。”孩子们依依不舍地挥手告别,车子驶离村子的时候,他们还趴在车窗上,望着越来越远的花田,心里满是期待。
回到城里后,孩子们把苏晓给的山荆子果酱珍藏起来,每天早上抹在面包上吃,都觉得格外香甜。丫丫把自己摘的野果和做果酱的过程画成了一幅画,贴在客厅的墙上,说要让家里人都知道花田的趣事;乐乐则把在花田写生的画整理好,做成了一本“花田画册”,里面有春天的麦田、夏天的向日葵、秋天的野果,还有孩子们的笑脸;朵朵则把剥葵花籽和做果酱的步骤记在小本子上,说要教班里的同学一起做,让大家都能尝到花田的味道。
九月初,苏晓发来消息,说花田的冬小麦已经种好了,绿油油的麦苗在田里随风摆动,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她还发来了照片,照片里,赵爷爷正在田里浇水,苏晓则在旁边整理农具,绿油油的麦苗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孩子们看到照片,立刻在群里聊了起来,都盼着秋天快点到来,好去花田看看绿油油的麦苗,摘棉花,做。
乐乐提前画好了“麦田秋景图”的草稿,里面有绿油油的麦苗、正在浇水的赵爷爷、整理农具的苏晓,还有孩子们在田埂上奔跑的身影;朵朵准备了一个新的小篮子,说要去摘棉花,做一个棉花娃娃;丫丫则把自己种的向日葵小苗搬到了阳台上,说要让它多晒晒太阳,等秋天去花田的时候,让它和花田的向日葵比一比谁长得高。
终于盼到了秋天,孩子们如约来到花田。车子驶进村子的时候,一片绿油油的麦田映入眼帘,麦苗长得整齐又茂盛,风一吹,就像绿色的波浪在田里翻滚。赵爷爷和苏晓站在田边,笑着迎接他们的到来。“欢迎你们回来!”赵爷爷说,“今年的冬小麦长得特别好,再过几个月,就能看到绿油油的麦田变成金黄色了。”
孩子们立刻冲进麦田,丫丫蹲在地上,轻轻地抚摸着麦苗,感受着麦苗的柔软;毛豆则跟着赵爷爷学习浇水,他拿着水壶,小心翼翼地把水浇在麦苗根部,生怕把麦苗冲倒;乐乐拿出画板,开始画这片绿油油的麦田,阳光洒在麦苗上,泛着淡淡的绿光,让他忍不住感叹:“秋天的麦田也这么美!”
下午,苏晓带着孩子们去摘棉花。棉花地里,雪白的棉花一朵朵挂在棉枝上,像一个个小云朵。苏晓教孩子们如何采摘棉花,她说:“要轻轻地把棉花从棉桃里摘出来,别把棉枝弄断了。”孩子们兴奋地摘起棉花,朵朵把摘下的棉花放进布袋里,不一会儿就摘满了一袋,她高兴地说:“我要把这些棉花带回家,做一个棉花娃娃。”丫丫则把棉花贴在脸上,感受着棉花的柔软,说:“棉花好舒服啊,就像天上的云朵一样。”
晚上,孩子们围坐在晒谷场里,苏晓给他们做。她把白糖放进机里,不一会儿,机器里就冒出了雪白的糖丝,苏晓用竹签把糖丝卷起来,一个大大的就做好了。孩子们拿着,开心地吃了起来,甜甜的,入口即化,让他们笑得合不拢嘴。浩浩弹起了吉他,唱起了《之歌》,歌声欢快又甜蜜,回荡在晒谷场的上空。
第二天,孩子们跟着赵爷爷去捡麦穗。虽然麦子已经收割完了,但地里还是会剩下一些散落的麦穗。赵爷爷说:“每一粒麦子都来之不易,咱们要把它们捡起来,不能浪费。”孩子们拿着小篮子,在地里仔细地寻找着麦穗,哪怕只有一粒麦子,他们也会小心地放进篮子里。乐乐把捡麦穗的场景画了下来,孩子们弯腰捡麦穗的身影、篮子里堆积的麦穗,还有赵爷爷欣慰的笑容,都被他定格在了画纸上。
离开花田的时候,孩子们再次和赵爷爷、苏晓约定,冬天的时候还要来。赵爷爷笑着说:“冬天的花田虽然冷,但也很有意思,下雪的时候,整个花田都会变成白色的,特别漂亮。”苏晓则说:“到时候我给你们煮红薯汤,咱们在帐篷里烤火,聊聊天。”孩子们依依不舍地挥手告别,心里满是对冬天花田的期待。
回到城里后,孩子们把在花田摘的棉花做成了各种各样的小物件。丫丫做了一个棉花娃娃,给它穿上了漂亮的衣服;朵朵做了一个棉花枕头,说睡觉的时候枕着它,就像枕着花田的云朵一样;乐乐则把棉花贴在画纸上,做成了一幅立体画,画里有雪白的棉花地、正在摘棉花的孩子们,还有晒谷场里的机。
十二月初,一场大雪降临,苏晓发来消息,说花田被大雪覆盖了,变成了一片白色的世界,特别漂亮。她还发来了照片,照片里,雪白的麦田、白色的棉花地、覆盖着积雪的帐篷,还有赵爷爷和苏晓在雪地里堆的雪人,都显得格外可爱。孩子们看到照片,兴奋地在群里聊了起来,都说要去花田看雪景,堆雪人,喝红薯汤。
乐乐提前画好了“花田雪景图”的草稿,里面有雪白的花田、正在堆雪人的孩子们、冒着热气的红薯汤,还有赵爷爷和苏晓慈祥的笑容;朵朵准备了一副手套和围巾,说要去雪地里堆一个大大的雪人;丫丫则把自己做的棉花娃娃装进书包里,说要带它去花田看看雪景。
终于,孩子们在冬天来到了花田。车子驶进村子的时候,一片雪白的世界撞进了眼帘,麦田、棉花地、帐篷,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像披上了一件白色的棉袄。赵爷爷和苏晓站在雪地里,笑着向他们挥手,旁边还有一个大大的雪人,雪人戴着帽子和围巾,手里还拿着一根胡萝卜做的鼻子。
孩子们立刻冲进雪地里,丫丫和朵朵开始堆雪人,她们滚了两个大大的雪球,一个做雪人的身体,一个做雪人的头,还找来纽扣做雪人的眼睛,用树枝做雪人的手臂,不一会儿,一个可爱的雪人就堆好了;毛豆则和浩浩一起打雪仗,他们抓起地上的雪,揉成雪球,互相扔向对方,雪地里回荡着他们欢快的笑声;乐乐拿出画板,开始画这片雪白的花田,阳光下的积雪泛着淡淡的银光,雪人、孩子们的身影,都被他画在了纸上,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雪景图。
中午,苏晓在帐篷里煮了红薯汤,她把红薯洗干净,切成块,放进锅里,加入适量的水和白糖,用小火慢慢煮。不一会儿,帐篷里就弥漫着红薯的香甜味。孩子们围坐在帐篷里,喝着热乎乎的红薯汤,身上暖暖的,心里也甜甜的。赵爷爷给孩子们讲起了他年轻时在花田的故事,说他小时候,冬天的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在雪地里玩耍,堆雪人、打雪仗,还会在雪地里找野兔子的脚印,特别有意思。
下午,孩子们跟着赵爷爷去雪地里寻找小动物的脚印。雪地上,有小鸟的脚印,像一片片小小的树叶;有兔子的脚印,像一个个小小的梅花;还有狐狸的脚印,像一个个小小的月牙。孩子们兴奋地跟着脚印寻找,虽然没有找到小动物,但他们还是觉得特别开心。乐乐把这些可爱的脚印画了下来,还在旁边画了一个正在寻找脚印的自己,说要把这幅画放进“花田时光册”里。
离开花田的那天,雪还在下着。孩子们站在雪地里,和赵爷爷、苏晓挥手告别。“明年春天,咱们还要来种向日葵!”丫丫大声说,声音在雪地里回荡。赵爷爷和苏晓笑着点头,说:“好,我们等着你们回来!”
车子驶离村子的时候,孩子们趴在车窗上,望着越来越远的花田,心里满是不舍,却又充满了期待。他们知道,花田的故事还在继续,每一个季节,每一次重逢,都会为花田增添新的色彩和回忆。而他们,也会一直带着对花田的热爱,期待着下一次的相遇,继续书写属于他们的花田故事。
乐乐把在冬天花田写生的画整理好,放进了“花田画册”里。画册里,春天的麦田、夏天的向日葵、秋天的野果、冬天的雪景,还有孩子们的笑脸、赵爷爷和苏晓的身影,都被一一记录下来,构成了一本完整的花田故事集。他轻轻抚摸着画册,小声说:“花田的故事,会一直延续下去,我们的约定,也会一直算数。”
回到城里后,孩子们把在花田的经历分享给了班里的同学,还把自己做的葵花籽、山荆子果酱、棉花娃娃拿给同学们看。同学们都羡慕不已,纷纷说也要去花田看看,感受花田的美好。乐乐则把“花田画册”带到了学校,放在班级的图书角里,让同学们都能欣赏到花田的美丽,了解花田的故事。
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们盼望着春天的到来,盼望着再次回到花田,种上新的向日葵,开启新的花田故事。他们知道,无论时光如何变迁,花田永远是他们心中最温暖的港湾,花田的故事,也会永远在他们的记忆里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