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撬动英士兰的金融霸权-《穿越1900年:主宰东北》

  1922年夏,伦敦金融城vs奉天金融街。

  泰晤士河畔的伦敦金融城,曾经是世界资本无可争议的心脏。

  然而,历经大战的消耗和巨额债务的拖累,这座古老的金融之都虽仍保持着表面的繁忙,却已难掩其步履的沉重。

  英镑的全球地位虽未彻底崩塌,但其金本位制已摇摇欲坠,币值波动频繁,信用大不如前。

  与此同时,远在东方的奉天金融街,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气势拔地而起。

  玻璃与钢铁构成的摩天大楼直插云霄,帝国中央银行、帝国海外开发银行、联合国际复兴基金总部以及无数新兴的金融机构在此汇聚。

  这里交易的是坚挺的虎币,流转的是来自全球的资本,弥漫着一种伦敦所缺乏的自信与锐气。

  帝国的目标非常明确:

  不仅要分享全球金融霸权,更要彻底撬动并取代英士兰长达一个多世纪的金融霸主地位。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却同样残酷的战争。

  战略部署在多条战线同时展开:

  1. 黄金为王,釜底抽薪:

  帝国利用其庞大的贸易顺差和战争赔款收入,在全球市场上持续地、秘密地吸纳黄金。

  虎币严格的金本位制使其成为黄金的最佳“容器”,吸引了大量寻求避险的国际资本。

  帝国通过其控制的媒体和评估机构,时不时地“质疑”英士兰的黄金储备是否足以支撑其庞大的货币发行量, 以此动摇市场对英镑的信心。

  帝国突然宣布,将其与英士兰贸易结算中的大部分顺差,不再兑换成英镑或英镑计价的债券,而是要求英士兰直接用黄金支付。

  这一要求,如同直接抽取英士兰本就捉襟见肘的金融血液,让伦敦方面陷入了极大的恐慌。

  2. 贸易结算,虎币优先:

  帝国利用其作为全球最大商品输出国和资本输出国的地位,强力推行“虎币结算圈”。

  与帝国及其势力范围内的所有贸易,尤其是石油、矿产、粮食等大宗商品,被强烈建议甚至强制要求使用虎币结算。

  对于英士兰的传统势力范围,如英联邦国家,帝国则提供极具诱惑力的条件:

  使用虎币进行贸易,可以获得更优惠的利率、更快的贷款审批以及更优先的货物供应。

  许多英联邦国家在现实利益面前开始动摇。

  3. 贷款武器,债务捆绑:

  英士兰及其殖民地战后重建急需资金。

  帝国“慷慨地”通过其控制的银行提供大量虎币贷款,但条件苛刻:

  贷款必须用于购买炎国的商品和服务(进一步巩固虎币流通),并以关键资产(如港口特许经营权、矿产开采权)或关税收入作为抵押。

  这使得英士兰及其帝国陷入了沉重的“虎币债务”陷阱,其经济命脉日益与虎币的流动性深度绑定。

  4. 金融中心转移,釜底抽薪:

  帝国大力扶持奉天金融街的建设,提供极其优惠的政策吸引全球金融机构入驻。

  同时,通过联合国际的规则制定权,逐渐将一些重要的国际金融交易和清算业务从伦敦转移到奉天。

  帝国的宣传机器开动,将伦敦描绘成“陈旧、保守、充满风险”的旧中心,而将奉天标榜为“高效、稳定、面向未来”的新枢纽。

  5. 离间英联邦:

  帝国私下接触加士兰、澳士兰、印士兰等英联邦主要经济体,暗示其减少对英镑的依赖,转而将部分贸易和储备与虎币挂钩,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自主性和来自炎国的直接好处。

  效果是显着且痛苦的:

  伦敦金融城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

  黄金储备在外流,英镑的国际需求在下降,其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份额被虎币一点点蚕食。

  英士兰政府疲于应付不断出现的货币危机和债务压力,其全球影响力随之急剧衰减。

  ……

  英士兰首相和财政大臣在唐宁街10号焦头烂额。

  “他们这是要掐死我们!”

  财政大臣对着糟糕的经济数据咆哮。

  “没有黄金,没有储备货币地位,大英帝国就只剩下一个空壳!”

  “但我们能怎么办?”

  首相苦涩地说。

  “拒绝支付黄金?那英镑信用将彻底崩溃!接受他们的贷款条件?那无异于饮鸩止渴,将帝国的未来抵押给奉天!”

  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无论选择哪一条路,英士兰的金融霸权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流失。

  而在奉天,帝国中央银行总裁王寿龙则微笑着向张扬汇报:

  “首席,压力测试非常成功。

  英士兰的金融体系比我们想象的更加脆弱。

  他们就像一座年久失修的大坝,我们只是找到了几处裂缝并施加了压力,它自己就开始渗漏甚至崩塌了。”

  “继续加压。”

  张扬的命令简洁而冷酷。

  “不要给他们喘息的机会。

  我要在三年内,让虎币的交易份额超过英镑。

  八年内,让虎币成为世界首要储备货币。”

  一场金融领域的“滑铁卢”正在上演。

  昔日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国,其王冠上最璀璨的明珠——金融霸权,正被东方的巨狮用资本的力量,无情地撬动、剥离。

  世界的金融格局,正在经历一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喜欢穿越1900年:主宰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