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破涕为笑-《重生1988:逆袭人生从宠妻开始》

  却像一道惊雷,狠狠劈进了郑苏月的心里。

  这一刻,那些刚嫁到石古村时的彷徨,那些面对村民审视时的不安,那些被张胜利刁难时的恐惧,那些发现账目问题时的惊惶……所有压在心底的漂泊和委屈,都像是被这栋楼房给镇住了。

  她不再是那个从外面来的、无根无萍的女人。

  她也是这“石古大队建设”的一份子。

  这里,是她的家。

  这个念头一旦冒出来,就再也压不住了。

  一股巨大的、前所未有的安定和归属感,将她整个人都包裹了起来。

  眼前的红砖楼,好像变得有些模糊。

  一滴滚烫的泪,毫无征兆地从她眼角滑落,穿过灿烂的阳光,无声无息地砸在了女儿的襁褓上,洇开一小片深色的水印。

  周秦第一时间就察觉到了。

  他没有问,也没有看她,只是默默地伸出手,轻轻握住了她抱着孩子的那只手臂。

  他的手掌很热,带着常年劳作的粗糙,却给了她无穷的力量。

  他的指尖,在她的小臂上,极有分寸地摩挲了一下。

  所有的话,都在这个动作里了。

  “咿呀……”

  怀里的女儿好像感觉到了母亲的情绪,忽然发出一声软糯的呓语,那只肉乎乎的小手,胡乱地挥舞着,一把抓住了郑苏月胸前新衣裳的衣襟。

  温热的、柔软的触感,瞬间将郑苏月从翻涌的情绪里拉了回来。

  她低下头,看着女儿那张懵懂的小脸,眼泪还挂在睫毛上,嘴角却不受控制地弯了起来。

  她破涕为笑了。

  心里的那点沉重,像是被女儿的小手给抓走了,剩下的,全是轻飘飘的、对未来的期盼。

  “吉时到!放炮!”

  村长扯着嗓子一声大吼。

  早已准备好的鞭炮被点燃,“噼里啪啦”的炸响声震耳欲聋,红色的纸屑漫天飞舞,将喜庆的气氛推到了最高点。

  村民们围着教学楼,一张张黝黑的脸上,全是那种最朴实,也最真挚的笑容。

  李大爷领着他的小孙子狗蛋,挤到郑苏月跟前。

  “周夫人,这楼,盖得真敞亮!”

  老人浑浊的眼睛里,全是感慨。

  许秀容也拉着她那个改过自新的丈夫,给郑苏月递过来两个刚煮熟的热鸡蛋。

  “周夫人,给娃儿的,沾沾喜气。”

  她的脸上,是那种雨过天晴后的轻松和感激。

  越来越多的村民围了过来,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跟周秦打招呼。

  他们的目光,落在郑苏月和她怀里的孩子身上时,已经从最初的好奇和审视,变成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佩和亲近。

  这份认可,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来得更实在。

  仪式结束,人群渐渐散去。

  周秦和郑苏月没有马上离开。

  一家三口,就那么静静地站在崭新的教学楼前。

  夕阳的余晖,给红色的砖墙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

  周秦看着眼前的这一切,胸膛里那股子自豪和满足,几乎要溢出来。

  他转过头,看着身边的妻子和孩子。

  她抱着女儿,正低头逗弄着,脸上带着一种他从未见过的、柔和而安定的光彩。

  那件米白碎花的新衣裳,在晚霞里,显得格外好看。

  周秦的心,一下子就软了。

  他忽然从衬衫的口袋里,掏出了一张被叠得方方正正、起了毛边的草纸。

  就是那张,他写过保证书,又在背面画满了表格和流程图的纸。

  他把纸展开,递到了郑苏月面前。

  “苏月,你看。”

  郑苏月疑惑地抬起头,接过那张皱巴巴的纸。

  当她看清上面那些歪歪扭扭的字迹和图形时,整个人都愣住了。

  “缝纫机……代销……分期?”

  她一个词一个词地念出来,声音里充满了难以置信。

  周秦没有说话,只是伸出手,指了指远处那些正三三两两结伴回家的妇女们。

  他的声音,在宁静的暮色中,清晰而沉稳。

  “盖一栋楼,只能让娃儿们有地方读书。”

  “我想让她们,也能给自己的娃儿,挣回一身新衣裳。”

  那张画满了宏伟蓝图的草纸,在郑苏月手里,仿佛有千斤重。

  她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着,那些熟悉的、歪歪扭扭的字迹,此刻却像一把把小锤子,敲在她心上。

  缝纫机,代销,分期……

  这些词,她都认得,可连在一起,却构成了一幅她想都不敢想的图景。

  ……

  合作社的第一次分红大会,就定在教学楼封顶后的第三天,地点在村里最大的那个晒谷场上。

  天还没亮透,晒谷场上就挤满了人。

  一张长长的桌子摆在场子中央,桌上放着算盘、账本,还有一个上了锁的大木箱子。

  韩武和几个村里的青壮年,胳膊上套着红袖章,在场子周围维持着秩序,一个个腰杆挺得笔直。

  气氛热烈,却不混乱。

  每家派一个代表,排着队,脸上是那种既紧张又压抑不住兴奋的神情。

  郑苏月抱着孩子,也站在队伍里。

  她今天没穿那件碎花新衣裳,依旧是一身耐脏的蓝布衣裤,只是洗得干干净净。

  “下一户,李大爷家!”

  村会计扯着嗓子喊了一声。

  李大爷乐呵呵地走上前,在账本上按了红手印,从会计手里接过一个沉甸甸的信封。

  他没急着走,而是转身,径直走到了郑苏月面前。

  “周夫人,沾沾喜气!”

  老人从怀里掏出两个还带着体温的煮鸡蛋,不由分说地塞进了小念苏的襁褓里。

  郑苏月还没反应过来,队伍前面,刚领了钱的许秀容也走了过来。

  她手里拿着一小块簇新的红布,脸上是雨过天晴的舒朗。

  “苏月,给娃儿做个兜兜,喜庆!”

  她把红布也塞了过去。

  郑苏月彻底愣住了,抱着孩子,站在那里,有些手足无措。

  这还没完。

  “周夫人,俺家的!沾沾喜气!”

  “还有俺家的!”

  接下来,每一个从桌子前领完钱的村民,都像是商量好了一样,拐个弯,先走到郑苏月面前。

  有的塞过来一把自家炒的南瓜子。

  有的递过来一双纳得结结实实的鞋垫。

  还有的,直接从兜里掏出几颗糖,小心翼翼地剥开糖纸,塞到郑苏月手里。

  “沾沾喜气,沾沾喜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