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没几天,老赵家两口子就提着两包点心,揣着用干净手帕包好的钱,特意来到93号院陈小满家。
赵父一进门就紧紧握住陈小满的手,眼眶还有些发红:“小满兄弟,那天真是多亏了你和弟妹!
医生说再晚一点,孩子就危险了!
这恩情,我们老赵家记一辈子!”
说着就把钱硬塞回给陈小满,“这钱你一定得收下,哪能让你垫钱还让你操心劳神的!”
赵母也把点心塞到安雨琪手里,拉着她的手不住道谢:“雨琪妹子,谢谢你那天跑前跑后,还帮着照顾我,我这心里……真是过意不去。”
陈小满和安雨琪推辞不过,见对方真心实意,也就收下了钱和心意。
又关切地问了问孩子恢复的情况,得知已经能下地慢慢走动,炎症也消得差不多了,这才彻底放心。
送走了千恩万谢的赵家夫妇,陈小满和安雨琪心里都暖融融的。
这世上,终究还是知恩图报、明白事理的好人居多。
远亲不如近邻,这话在这四合院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朴实的邻里情谊,与95号院里某些人那种整日里算计、占小便宜、或是眼高于顶的风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说到95号院,就不得不提那位“鼎鼎大名”的何雨柱,街坊四邻背地里都叫他“傻柱”。
这傻柱年纪可不小了,眼瞅着奔四去了,在这六十年代中期,绝对算得上是大龄未婚青年中的“老大难”。
是他不想娶媳妇吗?
当然不是!
傻柱心里比谁都着急,看着别人老婆孩子热炕头,他做梦都想有个知冷知热的人。
可为啥就是娶不上呢?
根子还在他自己身上。
傻柱是轧钢厂食堂的炊事员,手艺确实不错,挣得也还行,按理说不至于找不着对象。
可他偏偏有个毛病,自我感觉忒良好,还认不清现实。
总觉得自己是八级炊事员,端着铁饭碗,就得找个天仙似的、有文化、有工作的城里姑娘,还得模样俊、脾气好、能伺候他。
厂里工会大姐、街道热心大妈没少给他介绍对象。
可每次相亲,结果都差不多。
不是嫌人家姑娘是农村户口,哪怕人家长得水灵又能干,,就是嫌人家没正经工作临时工看不上。
遇到个有工作的,又嫌人家长得不够标致。
偶尔遇到个模样周正的,相处没两天,又嫌人家不够伏低做小,不会把他当大爷一样供着。
一来二去,介绍人都寒了心,街坊邻居也都看在眼里,私下没少议论:
“瞧见没?傻柱又黄了一个!”
“哼,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自个儿啥条件心里没数吗?”
“就是,挑肥拣瘦的,也不看看自己那模样那岁数,好姑娘能轮得到他?”
“等着吧,再挑几年,就只能找寡妇或者给人当后爹去了!”
这些话,或多或少也传到了傻柱耳朵里,可他非但不反省,反而觉得是别人不懂他,是那些姑娘没眼光。
依旧做着娶个完美娇妻的美梦,在一次次相亲失败中蹉跎着岁月。
陈小满有时在院里碰到傻柱,看他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样儿,偶尔也会暗自摇头。
系统能提供很多东西,但改变不了一个人的心性和认知。
像傻柱这样,看不清自己,摆不正位置,在这讲究实际、门当户对的年月里,他的婚事,恐怕真的前路漫漫。
相比之下,陈小满越发觉得自己拥有的这份平淡幸福是多么可贵。
有通情达理的妻子,有聪明可爱的儿子,有帮助自己的岳家,有关心自己的父母,还有91号院老赵家这样懂得感恩的好邻居。
这日子,过得踏实,也更有奔头。
他越发珍惜眼前这用心经营而来的一切。
日子像什刹海的水面,看似平静,底下却总有细碎的波澜。
赵家孩子病愈后,陈家和赵家之间的关系明显更亲近了几分。
赵家媳妇做了点好吃的,时不时会给陈小满家送一碗过来。
安雨琪去供销社买东西,若是碰到赵家奶奶拎重物,也总会搭把手。
这种邻里间淳朴的互助,让人心里踏实。
这天是休息日,陈小满没什么事,就在家陪着儿子中华认字画画。
安雨琪则在院子里晾晒冬衣被褥,阳光好,得趁着天气彻底暖和前好好晒晒,去去潮气。
正忙着,就听见隔壁95号院里传来一阵不小的动静,像是有人在吵吵,中间还夹杂着一大爷中气十足的呵斥和一大妈劝解的声音。
陈小满和安雨琪对视一眼,都无奈地笑了笑。
不用说,准又是傻柱相亲闹出的风波。这几乎成了95号院隔三差五就要上演的固定剧目。
果然,没一会儿,就看见傻柱耷拉着脑袋,一脸晦气地从月亮门那边溜达过来,一屁股坐在了93号院门廊下的台阶上,唉声叹气。
陈小满还没开口,在自家门口晒太阳、纳鞋底的陈母就先数落开了:“柱子,又咋的了?这回又是哪个姑娘没入您老的眼啊?”
傻柱憋了半天,才悻悻地说:“陈大妈,您说这叫什么事儿!
刘婶给介绍的那个,是纺织厂的女工,人是挺能干,可您猜怎么着?
一顿饭功夫,尽打听我一个月挣多少粮票,奖金发不发实物,能不能帮她弟弟也弄进轧钢厂食堂……
这哪是找对象,这不是找冤大头吗?”
陈母哼了一声,手里的针在头皮上蹭了蹭:“人家姑娘打听打听家境,那不是正常的?
难不成跟你似的,光看脸盘条子?
你自个儿上次相亲,不还嫌人家医院护士手粗,不像文化人吗?”
“那能一样吗?”傻柱梗着脖子,“我那是……那是追求进步,要求高一点怎么了?”
安雨琪在一旁听着,忍不住轻轻摇头,继续拍打着被子,没插话。
陈小满则给儿子使了个眼色,让他自己玩会儿,然后走到门口,递给傻柱一根烟:“柱子哥,消消气,缘分这事,急不来。”
傻柱接过烟,就着陈小满的火点上,狠狠吸了一口,吐出烟圈,愁眉苦脸地说:“小满,你说哥哥我这条件真就那么差?
怎么就想找个可心的就这么难呢?”
陈小满心里明白,傻柱的问题不在于条件,而在于心态。
他总拿着放大镜看别人的缺点,用幻想的标准去衡量现实的人。
但这话不能直说,伤面子。
他只好委婉道:“柱子哥,找对象过日子,说到底还是得看人品,看能不能踏踏实实一起把日子过好。
外在的条件,差不多就行了,要求太细太高,反而容易错过合适的。”
这时,在院里玩弹珠的中华抬起头,奶声奶气地学舌:“错过~合适的~”逗得陈母和安雨琪都笑了。
傻柱也被小孩逗乐了,脸上的郁闷散了些,但显然没太把陈小满的话听进去,只是嘟囔着:“理是这么个理……可一辈子的大事,总不能太将就吧……”
正说着,95号院那边又是一阵喧哗,只见许大茂穿着他那身标志性的蓝色工装,油头粉面地推着自行车出来,车把上还挂着个网兜,里面装着几个苹果,看样子是要出门。
他看到傻柱坐在93院门口垂头丧气的样子,立刻幸灾乐祸地扯开嗓子:
“哟!这不是何雨柱同志吗?
怎么着?
又为四九城的计划生育工作做贡献了?
要我说啊,您这眼光也别太高了,差不多就得了!
挑来挑去,别最后真挑个歪瓜裂枣。”
傻柱一听就火了,腾地站起来:“许大茂!你丫找抽是不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嘿!哥们儿我马上要结婚了,不像您,挑得眼都花了!”许大茂嘴皮子利索,专往傻柱痛处戳。
眼看两人又要呛火,陈大昌从家门口探出头,吼了一嗓子:“吵什么吵!
大礼拜天的也不让人清静!
许大茂,该干嘛干嘛去!
傻柱,滚回来收拾你屋去!
乱得跟猪窝似的,还好意思挑三拣四!”
许大茂撇撇嘴,蹬上自行车溜溜达达走了。
傻柱也蔫了,嘟囔着“我屋哪儿乱了”,但还是乖乖被陈大昌吼回了95号院。
一场小风波暂时平息。
陈小满摇摇头,回到院里。安雨琪已经晒好了被子,走过来轻声说:“这柱子哥……再这么下去,可真要耽误了。”
“个人有个人的缘法,强求不来。”陈小满叹了口气,“他觉得自个儿条件好,非要找个十全十美的,却不知道过日子最要紧的是互相体谅、彼此扶持。
就像咱们,平平淡淡,但心里踏实,比什么都强。”
安雨琪点点头,看着在阳光下追着泡泡玩的儿子,眼神温柔。
阳光正好,洒满院落。
95号院的喧嚣仿佛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插曲,很快消散在春日暖融融的空气里。
陈小满一家继续享受着他们平静而温馨的休息日,而傻柱的相亲之路,看来还要在磕磕绊绊中继续前行。
这四合院里的日子,就是这样,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也总有着属于各自的温暖和盼头。
赵父一进门就紧紧握住陈小满的手,眼眶还有些发红:“小满兄弟,那天真是多亏了你和弟妹!
医生说再晚一点,孩子就危险了!
这恩情,我们老赵家记一辈子!”
说着就把钱硬塞回给陈小满,“这钱你一定得收下,哪能让你垫钱还让你操心劳神的!”
赵母也把点心塞到安雨琪手里,拉着她的手不住道谢:“雨琪妹子,谢谢你那天跑前跑后,还帮着照顾我,我这心里……真是过意不去。”
陈小满和安雨琪推辞不过,见对方真心实意,也就收下了钱和心意。
又关切地问了问孩子恢复的情况,得知已经能下地慢慢走动,炎症也消得差不多了,这才彻底放心。
送走了千恩万谢的赵家夫妇,陈小满和安雨琪心里都暖融融的。
这世上,终究还是知恩图报、明白事理的好人居多。
远亲不如近邻,这话在这四合院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朴实的邻里情谊,与95号院里某些人那种整日里算计、占小便宜、或是眼高于顶的风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说到95号院,就不得不提那位“鼎鼎大名”的何雨柱,街坊四邻背地里都叫他“傻柱”。
这傻柱年纪可不小了,眼瞅着奔四去了,在这六十年代中期,绝对算得上是大龄未婚青年中的“老大难”。
是他不想娶媳妇吗?
当然不是!
傻柱心里比谁都着急,看着别人老婆孩子热炕头,他做梦都想有个知冷知热的人。
可为啥就是娶不上呢?
根子还在他自己身上。
傻柱是轧钢厂食堂的炊事员,手艺确实不错,挣得也还行,按理说不至于找不着对象。
可他偏偏有个毛病,自我感觉忒良好,还认不清现实。
总觉得自己是八级炊事员,端着铁饭碗,就得找个天仙似的、有文化、有工作的城里姑娘,还得模样俊、脾气好、能伺候他。
厂里工会大姐、街道热心大妈没少给他介绍对象。
可每次相亲,结果都差不多。
不是嫌人家姑娘是农村户口,哪怕人家长得水灵又能干,,就是嫌人家没正经工作临时工看不上。
遇到个有工作的,又嫌人家长得不够标致。
偶尔遇到个模样周正的,相处没两天,又嫌人家不够伏低做小,不会把他当大爷一样供着。
一来二去,介绍人都寒了心,街坊邻居也都看在眼里,私下没少议论:
“瞧见没?傻柱又黄了一个!”
“哼,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自个儿啥条件心里没数吗?”
“就是,挑肥拣瘦的,也不看看自己那模样那岁数,好姑娘能轮得到他?”
“等着吧,再挑几年,就只能找寡妇或者给人当后爹去了!”
这些话,或多或少也传到了傻柱耳朵里,可他非但不反省,反而觉得是别人不懂他,是那些姑娘没眼光。
依旧做着娶个完美娇妻的美梦,在一次次相亲失败中蹉跎着岁月。
陈小满有时在院里碰到傻柱,看他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样儿,偶尔也会暗自摇头。
系统能提供很多东西,但改变不了一个人的心性和认知。
像傻柱这样,看不清自己,摆不正位置,在这讲究实际、门当户对的年月里,他的婚事,恐怕真的前路漫漫。
相比之下,陈小满越发觉得自己拥有的这份平淡幸福是多么可贵。
有通情达理的妻子,有聪明可爱的儿子,有帮助自己的岳家,有关心自己的父母,还有91号院老赵家这样懂得感恩的好邻居。
这日子,过得踏实,也更有奔头。
他越发珍惜眼前这用心经营而来的一切。
日子像什刹海的水面,看似平静,底下却总有细碎的波澜。
赵家孩子病愈后,陈家和赵家之间的关系明显更亲近了几分。
赵家媳妇做了点好吃的,时不时会给陈小满家送一碗过来。
安雨琪去供销社买东西,若是碰到赵家奶奶拎重物,也总会搭把手。
这种邻里间淳朴的互助,让人心里踏实。
这天是休息日,陈小满没什么事,就在家陪着儿子中华认字画画。
安雨琪则在院子里晾晒冬衣被褥,阳光好,得趁着天气彻底暖和前好好晒晒,去去潮气。
正忙着,就听见隔壁95号院里传来一阵不小的动静,像是有人在吵吵,中间还夹杂着一大爷中气十足的呵斥和一大妈劝解的声音。
陈小满和安雨琪对视一眼,都无奈地笑了笑。
不用说,准又是傻柱相亲闹出的风波。这几乎成了95号院隔三差五就要上演的固定剧目。
果然,没一会儿,就看见傻柱耷拉着脑袋,一脸晦气地从月亮门那边溜达过来,一屁股坐在了93号院门廊下的台阶上,唉声叹气。
陈小满还没开口,在自家门口晒太阳、纳鞋底的陈母就先数落开了:“柱子,又咋的了?这回又是哪个姑娘没入您老的眼啊?”
傻柱憋了半天,才悻悻地说:“陈大妈,您说这叫什么事儿!
刘婶给介绍的那个,是纺织厂的女工,人是挺能干,可您猜怎么着?
一顿饭功夫,尽打听我一个月挣多少粮票,奖金发不发实物,能不能帮她弟弟也弄进轧钢厂食堂……
这哪是找对象,这不是找冤大头吗?”
陈母哼了一声,手里的针在头皮上蹭了蹭:“人家姑娘打听打听家境,那不是正常的?
难不成跟你似的,光看脸盘条子?
你自个儿上次相亲,不还嫌人家医院护士手粗,不像文化人吗?”
“那能一样吗?”傻柱梗着脖子,“我那是……那是追求进步,要求高一点怎么了?”
安雨琪在一旁听着,忍不住轻轻摇头,继续拍打着被子,没插话。
陈小满则给儿子使了个眼色,让他自己玩会儿,然后走到门口,递给傻柱一根烟:“柱子哥,消消气,缘分这事,急不来。”
傻柱接过烟,就着陈小满的火点上,狠狠吸了一口,吐出烟圈,愁眉苦脸地说:“小满,你说哥哥我这条件真就那么差?
怎么就想找个可心的就这么难呢?”
陈小满心里明白,傻柱的问题不在于条件,而在于心态。
他总拿着放大镜看别人的缺点,用幻想的标准去衡量现实的人。
但这话不能直说,伤面子。
他只好委婉道:“柱子哥,找对象过日子,说到底还是得看人品,看能不能踏踏实实一起把日子过好。
外在的条件,差不多就行了,要求太细太高,反而容易错过合适的。”
这时,在院里玩弹珠的中华抬起头,奶声奶气地学舌:“错过~合适的~”逗得陈母和安雨琪都笑了。
傻柱也被小孩逗乐了,脸上的郁闷散了些,但显然没太把陈小满的话听进去,只是嘟囔着:“理是这么个理……可一辈子的大事,总不能太将就吧……”
正说着,95号院那边又是一阵喧哗,只见许大茂穿着他那身标志性的蓝色工装,油头粉面地推着自行车出来,车把上还挂着个网兜,里面装着几个苹果,看样子是要出门。
他看到傻柱坐在93院门口垂头丧气的样子,立刻幸灾乐祸地扯开嗓子:
“哟!这不是何雨柱同志吗?
怎么着?
又为四九城的计划生育工作做贡献了?
要我说啊,您这眼光也别太高了,差不多就得了!
挑来挑去,别最后真挑个歪瓜裂枣。”
傻柱一听就火了,腾地站起来:“许大茂!你丫找抽是不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嘿!哥们儿我马上要结婚了,不像您,挑得眼都花了!”许大茂嘴皮子利索,专往傻柱痛处戳。
眼看两人又要呛火,陈大昌从家门口探出头,吼了一嗓子:“吵什么吵!
大礼拜天的也不让人清静!
许大茂,该干嘛干嘛去!
傻柱,滚回来收拾你屋去!
乱得跟猪窝似的,还好意思挑三拣四!”
许大茂撇撇嘴,蹬上自行车溜溜达达走了。
傻柱也蔫了,嘟囔着“我屋哪儿乱了”,但还是乖乖被陈大昌吼回了95号院。
一场小风波暂时平息。
陈小满摇摇头,回到院里。安雨琪已经晒好了被子,走过来轻声说:“这柱子哥……再这么下去,可真要耽误了。”
“个人有个人的缘法,强求不来。”陈小满叹了口气,“他觉得自个儿条件好,非要找个十全十美的,却不知道过日子最要紧的是互相体谅、彼此扶持。
就像咱们,平平淡淡,但心里踏实,比什么都强。”
安雨琪点点头,看着在阳光下追着泡泡玩的儿子,眼神温柔。
阳光正好,洒满院落。
95号院的喧嚣仿佛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插曲,很快消散在春日暖融融的空气里。
陈小满一家继续享受着他们平静而温馨的休息日,而傻柱的相亲之路,看来还要在磕磕绊绊中继续前行。
这四合院里的日子,就是这样,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也总有着属于各自的温暖和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