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反唇相讥-《和女友穿越到东晋》

  就像两汉数百年间,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斗争不断。

  经学和玄学也是明争暗斗。

  表面上,是学术分歧。

  实际上,是路线之争。

  注重现实意义的今文经学,在两晋并不兴旺。

  毕竟,寒门再怎么皓首穷经,经世致用。

  治国理政的决策权,也落不到他们手中。

  注重思想传承,品行修养的古文经学,成为了王雅这些寒士们的唯一选择。

  寄希望于皇帝能够洁身自好,专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以身作则的皇帝,就会将分散的权力再次集中。

  皇帝的个人能力再强,也不能独自治理国家。

  然后皇权自然就会选择有着同样目标的寒门子弟委以重任。

  这样他们这些下品寒士才能出人头地。

  至于殷仲堪这些世家子弟就刚好相反。

  首先,对于寒门难以触及的家学传承。

  对他们而言,是触手可及。

  至于权力,更是能从家族中轻而易举的获取。

  在深入学习过六经的思想之后。

  他们清楚的认识到。

  让皇帝坚持无为而治,继续放权给世家门阀。

  再和其他世家,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平衡关系。

  家族就能传承,血脉就会延续。

  寒士庶民们只要全身心投入到劳动中去,听命行事,挥汗如雨就可以。

  而世家门阀要考虑的事情就很多了。

  他们的子子孙孙,还要永远躺在皇权这棵大树下悠然自得。

  至于给他们遮风挡雨的皇帝是谁,他们不在乎!

  嘴上都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

  陈郡殷氏,以清谈闻名于世。

  故而殷仲堪能坐在首席。

  他挺直了身子,昂着头,仍旧翻着白眼,开始了立议。

  “天下万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反于无也!”

  清谈的要点不仅是要用尽量精炼的语言来陈述自己的观点。

  还有配合着放旷不羁的动作和神态。

  比如说翻出眼白看人。

  这是阮籍表达对世俗礼法的不满。

  后世清谈高手,也纷纷效仿。

  立论结束,现在轮到作为裁判的司马曜来判定第一轮的胜负。

  殷仲堪收起了刚才的狂放,正襟危坐,恢复了恭敬的姿态。

  虽然王雅的论述,大力夸赞了司马氏政权的功绩,给司马曜挣足了面子。

  可毕竟是清谈,要按照清谈的规则来判定。

  司马曜转头看向殷仲堪,缓缓开口道。

  “彩!”

  王温也适时地公布了结果。

  “陛下,殷大人得一番!”

  王雅颇为懊恼,殷仲堪面不改色。

  这是意料之中的结果。

  终日处理政事俗务,怎么能在高妙幽微的清谈中取胜呢?

  坐在二席的王恭,跃跃欲试。

  殷仲堪先下一城,让自己可以在助论阶段,先发言。

  这不仅仅是一次清谈,可以展示自己能力。

  更是在陛下面前,显示家族实力的机会。

  王恭能担任中书令,成为天子近臣。

  除了自身的学识。

  还有父亲左光禄大夫王蕴和妹妹孝武定皇后王法慧。

  王法慧三年前薨逝。

  年纪轻轻就离开人世,还没留下一儿半女。

  作为太原王氏的家主,必须想尽办法,保障家族利益。

  除了安排胞弟迎娶了司马曜的妹妹,鄱阳公主。

  还要和陈郡谢氏一门,争夺皇帝的垂青。

  他前思后想,组织起了语言,顺着殷仲堪的话往下说。

  “陛下,夫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无形,形由乎无名。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

  这是玄学的经典论题。

  “贵无论”

  从宇宙观上来说,万事万物的起点是“无”。

  如果没有“无”,自然就不能存在相对的“有”。

  只有“无”才能作为天下的根本。

  换句话说,天下的本质并不是所谓天命,而是“无”。

  “无”并不是空洞无物,而是现实生活的支配力量。

  一切都要靠“无”来实现。

  包括在场众人的愿望。

  “非也,非也。”

  对面的车胤,等王恭说完才缓缓开口。

  “公之所言,言虽精妙,缥缈莫测,不堪一闻!”

  王雅刚缓了口气,看车胤反驳了他们,精神振奋起来。

  “好,煞煞他们的威风!”

  准备面对车胤的发言,王恭心中默念

  “好个难缠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