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经玄之争-《和女友穿越到东晋》

  清谈的前身是清议。

  作为察举、征辟人才的一项考核,标准是交际名人给出的评价。

  比如说,许劭主持的月旦评可以作为选拔人才的参考。

  “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就是给曹操的评价。

  这样褒贬不一的评价,就足以举曹操为孝廉,上任洛阳北部尉。

  经历了党锢之祸和魏晋交替的政局动荡。

  名士们不再敢于议论政治,臧否人物。

  转而,投入了玄学的怀抱。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庄子》和《易经》,合称为“三玄”。

  针对本和末、有和无、动和静、一和多、体和用、言和意、自然和名教等哲学命题进行讨论。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这样看来,玄学也属于形而上学的一个分支。

  对于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世家子弟来说。

  土地、财富、美色、官爵,唾手可得。

  没有其他可以追求的目标,在心想事成的空虚中。

  锦衣玉食,醉生梦死后,能聚在一起争辩、驳难,是唯一的趣事。

  “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

  看似虚无缥缈的名望,才是最终的追求。

  “遗子黄金满赢,不如一经。”

  王雅、车胤、范宁、徐邈这些下品寒士。

  寒窗苦读数十年,倚仗皇帝垂青才得以出人头地。

  必须坚持长幼尊卑、等级有序的秩序。

  才能从世家门阀手中,夺取上升通道。

  今天的清谈,看似是平常的辩论。

  实则是世家和寒门,在皇帝面前的一场对抗。

  只是这个命题有些难度。

  天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可是现状来看,名义上的天子,司马曜。

  实际只控制着半壁江山。

  就是这半壁江山,也被大大小小的士族庄园蚕食殆尽。

  不用向朝廷缴纳赋税,却能享受着依附于他们的庄户的贡献。

  南迁士族有侨寄法的庇护,皇室只能依赖江南士族的赋税,勉强维持。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朝堂内,地方上,到处都是相互照应的世家子弟。

  皇帝的命令尚且要靠门阀的支持,才能推动。

  更不用说全国各地州郡县。

  对朝廷诏令,阳奉阴违,口是心非已经是众人皆知。

  在这种局面下,还能说出这种题目。

  坐在破旧大位上的司马曜,心里究竟想些什么?

  决定了接下来,他们要发表的议论。

  研究过两种学说的司马曜看来。

  寒门钻研的经学,能够规定秩序、政治、道德等一切的社会准则。

  是皇帝权威的来源。

  世家推崇的玄学,不过是为了维护自家地位的手段。

  是对至高无上皇权的挑衅。

  刚刚亲政的小皇帝,和这些寒士的利益一致。

  打压世家门阀,至少要在话语权上,应该先压他们一头。

  四人对四人,属多人清谈。

  先要立议,也就是提出自己这一方的主要观点。

  王雅年纪最大,又坐在首席,自然由他立议。

  “陛下,臣以为,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

  殷仲堪四人闻言,不屑一顾。

  “哼!”

  王恭更是将头枕在胳膊上,摆出一副慵懒的姿态。

  “自汉末桓帝、灵帝以来,黄巾猖獗,天下纷争。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自高祖宣帝后,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此非以权势取之,实乃天命所归也!”

  “太祖文帝,神文圣武,继承大统。世祖武皇帝,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治万邦。这岂非天心人意乎?”

  “哈哈哈,哈哈哈!”

  没等他说完,对面的殷仲堪狂笑起来。

  王恭、王忱也是相视而笑。

  “你,你们!”

  被打断的王雅,又恼又急,没有了方才的得意。

  “我原以为,公既为饱读之士,陛下御前,当有高论,没想到竟说出如此粗鄙之语!”

  殷仲堪说完,双手扶住,身体后倾,翻着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