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如血,挣扎着将最后几缕猩红涂抹在辽西走廊荒芜的原野上,寒风卷起枯草,呜咽着掠过裸露的岩石和冻硬的土地。
一处避风的土坡后,一队约二十人的镶蓝旗清军斥候,如同疲惫的狼群,蜷缩在冰冷的阴影里。
他们铠甲上沾满尘土,面颊被朔风吹得皴裂,正麻木地啃着硬得硌牙的冰冷肉干,水囊里的水也结着薄冰,只能小口地润着干裂的嘴唇。
他们是奉命前出,试探那座横亘在群山之间、如同巨兽蛰伏的山海关虚实。
连日来,关城上旌旗林立,刁斗森严,箭垛后闪烁着金属的寒光,连空气都仿佛凝固着铁锈与硝烟的味道,一种无声的、沉重的压抑感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连咀嚼都显得格外艰难。
“头儿。”
一个年轻的斥候,脸上稚气未脱,带着长途奔袭的疲惫和难以掩饰的惊惶,忍不住凑近领头的拨什库,声音压得极低,几乎被风声吞没。
“你说……那‘魏阎王’…真在关里?”
他下意识地搓了搓冻僵的手指,眼神飘向远处那巍峨的、在暮色中显得愈发狰狞的关城轮廓。
那拨什库——一个脸上带着刀疤、眼神狠厉的老兵——闻言猛地一僵,仿佛被毒蛇咬了一口。
他狠狠啐了一口浓痰,带着粘稠的血丝砸在冻土上,厉声低吼:
“闭上你的鸟嘴!提那煞神作甚!想死别拖累老子!晦气!”
他粗糙的手指下意识地、神经质地紧紧按在自己左胸护心镜的位置,那里似乎还能感受到通州那夜排山倒海般的绝望呐喊和令人骨髓都为之冻结的铁蹄震动。
辽阳城下那宛如地狱的景象更是在脑中挥之不去,祖大寿的反击如同狂澜,而在那血与火的漩涡中心,那个玄甲红袍的身影,挥舞着染血的长刀,如同从九幽爬出的魔神,轻易地将己方引以为傲的军阵撕裂、粉碎……
那身影,是他午夜梦回时最深的恐惧。
就在这死寂的压抑中,一声低沉、悠长、仿佛来自远古巨兽喉间的号角声,骤然撕裂了黄昏的寂静,从山海关方向滚滚传来!
所有斥候瞬间僵住,如同被冻结。
紧接着,在无数惊骇欲绝的目光聚焦下,关楼最高处——那座如同巨兽犄角的敌楼顶端,一面巨大的、猩红如血的旗帜,如同浸饱了鲜血的裹尸布,被无形的巨手猛地扯起!
旗帜在凛冽的朔风中狂野地展开、翻卷,发出“猎猎”的、如同催命符般的撕裂声!旗帜中央,一个斗大的、仿佛由最纯粹的寒铁千锤百炼铸就的“魏”字,在残阳如血的余晖映照下,竟似活了过来,散发出一种令人灵魂颤栗的、冰冷刺骨的凛冽光芒!
那光芒,仿佛能刺穿皮肉,直抵骨髓深处,带来彻骨的寒意!
“魏……魏字旗!”
一个老兵失声尖叫,声音扭曲得不成人形。
“是魏阎王!他真来了!!”
年轻的斥候瞬间面无人色,牙齿咯咯作响。
“跑!快跑啊——!”
如同惊雷在死水中炸开!
那拨什库的反应最为激烈,他如同屁股底下被烧红的烙铁狠狠烫到,整个人怪叫一声,以近乎痉挛的动作猛地从地上弹起!
刹那间,他脸上所有的血色尽褪,只剩下死人般的惨白和无边无际、无法掩饰的恐惧!
他连滚带爬,手脚并用,几乎是扑向自己拴在坡下的战马,动作狼狈不堪,哪里还有半分八旗勇士的威风?地上的肉干、水囊、甚至那顶象征身份的暖帽,都被他弃之如敝履。
其他斥候更是魂飞魄散,如同被猛虎驱散的羊群,争先恐后地扑向自己的坐骑。
慌乱中有人被绊倒,有人撞在一起,马匹也因主人的惊恐而嘶鸣、人立。
没人顾得上整队,没人顾得上回头看一眼。鞭子疯狂地抽打在马臀上,发出“啪啪”的爆响,伴随着粗野而变调的嘶吼,二十骑如同离弦之箭,不,更像是被无形恶鬼追逐的丧家之犬,卷起漫天呛人的烟尘,头也不回地向着东北方向亡命奔逃!
马蹄声杂乱如鼓点,敲打着大地,也敲碎了辽西走廊黄昏的宁静,只留下那片狼藉的营地,以及那面在血色夕阳和凛冽朔风中猎猎作响、如同地狱招魂幡般的“魏”字柱国大纛,孤傲地宣告着它的降临。
消息如同带着血腥味的瘟疫,乘着寒风,以惊人的速度飞回了锦州。
摄政王多尔衮正在府邸书房内,对着巨大的辽东舆图,听取范文程关于辽东汉民安置的棘手报告。
摇曳的烛火映着他紧锁的眉头,案头堆满了卷宗。突然,“砰”的一声巨响,书房门几乎被撞飞!一名亲兵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头盔歪斜,甲叶散乱,脸上混杂着尘土和极度的恐惧,声音带着哭腔,尖锐地刺破了书房的凝重:
“王爷!大事不好!山海关……山海关升起‘魏’字大旗了!是魏渊!是魏阎王!魏渊亲自到了山海关!”
“什么?!”
多尔衮手中的青花瓷茶杯“啪嚓”一声脆响,在地上摔得粉碎,滚烫的茶水溅湿了他的靴子。
一股刺骨的寒意瞬间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通州那夜被关宁铁骑如同驱赶羔羊般追亡逐北的噩梦场景,带着血淋淋的细节,无比清晰地再次在他脑中炸开!那个玄甲红袍、如同神魔般的身影,仿佛就站在他面前,冰冷的视线穿透了时空!
他猛地站起身,动作过大带倒了身后的椅子。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嘴唇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胸膛剧烈起伏。
他死死攥紧拳头,指甲几乎嵌入掌心,用尽全身力气才勉强压下那股几乎要将他吞噬的心悸和恐慌,几乎是咆哮着下令:
“来人!即刻传令!锦州、辽阳、宁远、塔山、杏山……一线所有哨骑、所有前出堡寨驻军、所有巡逻游骑,不管他们在哪里!立刻!马上!给本王撤回来!放弃所有前哨据点!所有人,加固城防!深挖壕沟!备足滚木礌石!火器上城!没有本王的金批令箭,任何人胆敢擅自西进半步,哪怕只是对着山海关方向射出一支响箭——斩立决!全家连坐!”
他的声音嘶哑而高亢,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狂暴,但那尾音深处,一丝极力压抑却依旧泄露的惊惶,如同毒蛇般缠绕在每一个亲兵的心头。
太可怕了!魏渊的可怕,早已超越了兵力和城池的范畴!
此人用兵,神鬼莫测,动如雷霆,静如深渊!他出现在山海关,绝不仅仅是巡视城防那么简单!这面沉寂已久的“魏”字旗突然升起,就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其下必然酝酿着足以毁灭一切的滔天巨浪!
多尔衮不敢赌,他刚刚从惨败的泥沼中勉强挣扎出来,舔舐着伤口,满洲八旗的元气远未恢复。他再也经不起魏渊的雷霆一击了!那将是灭顶之灾!
命令下达后不久,锦州城内最高级别的军议在压抑到极点的气氛中紧急召开。
巨大的牛皮地图铺在长案上,多尔衮端坐主位,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两侧坐着阿济格、多铎、岳乐、鳌拜、范文程等满洲亲贵和重臣。烛火跳跃,在每个人紧绷的脸上投下摇曳的阴影。
“十四叔!何至于此!”
年轻的岳乐,这位努尔哈赤之孙第一个按捺不住,他拍案而起,脸上写满了不服。
“不过是一面破旗!那魏阎王是长了三头六臂不成?我八旗勇士何曾如此畏敌如虎?放弃数百里疆土,前出将士如同丧家之犬般撤回,军心士气何在?祖宗的脸面何在?”
他年轻气盛,并未经历过通州之败的切肤之痛。
“住口!”
多尔衮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杯乱跳,他鹰隼般的目光死死钉在岳乐脸上,声音如同寒冰。
“你懂什么?!祖宗的脸面?在通州,在辽阳,我镶白旗的精锐巴牙喇,被那魏阎王亲率的关宁铁骑像砍瓜切菜一样屠戮的时候,祖宗的脸面就已经丢尽了!你问问鳌拜,问问在场的每一个人,谁没见识过那‘阎王’的手段?!”
被点名的鳌拜,这位以勇猛闻名的悍将,此刻脸色也异常难看。他闷哼一声,粗声道:
“安亲王,王爷说得对。那魏渊……不是人。他冲阵时,身边跟着的好像不是兵,是一群从地狱里爬出来的恶鬼!刀砍上去,他们的血好像都是冷的!他的旗指向哪里,哪里的阵线就必然崩溃!通州那一晚……我身边的亲卫,都是百战精锐,一个照面,就倒了一半!那面‘魏’字旗……就是催命的符咒!”
多铎也沉着脸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后怕:
“他出现在山海关,绝非无的放矢。此人用兵,惯于示弱诱敌,而后雷霆一击。他突然亮出旗号,必有惊天动地的后手!十四哥的决断,是保存实力,避其锋芒。我们赌不起。”
范文程捋着胡须,忧心忡忡地补充:
“王爷明鉴。魏渊此人,深谙人心,尤擅借势。他升起这面旗,其意有三:一为震慑我军,动摇军心,正如斥候所见;二为鼓舞明军士气,山海关守军此刻必定士气如虹;三……恐是诱饵!诱使我军因恐惧而仓促调动,或是不忿而轻兵冒进,他便可趁隙而入,再演一场‘辽阳大捷’!以静制动,固守坚城,确是上策。”
阿济格虽未发言,但紧握的拳头和阴鸷的眼神,也表明了他内心的忌惮。会议室内一片死寂,只有粗重的呼吸声和烛火燃烧的噼啪声。
魏渊的名字和那面血红的“魏”字旗,如同无形的巨石,压在每个人的心头,带来令人窒息的压迫感。任何轻视和冒险的念头,在这沉重的氛围下,都被碾得粉碎。
多尔衮环视一周,看到众人脸上或多或少的恐惧和认同,心中那根紧绷的弦才稍稍松弛一丝,但寒意却更深了。
一处避风的土坡后,一队约二十人的镶蓝旗清军斥候,如同疲惫的狼群,蜷缩在冰冷的阴影里。
他们铠甲上沾满尘土,面颊被朔风吹得皴裂,正麻木地啃着硬得硌牙的冰冷肉干,水囊里的水也结着薄冰,只能小口地润着干裂的嘴唇。
他们是奉命前出,试探那座横亘在群山之间、如同巨兽蛰伏的山海关虚实。
连日来,关城上旌旗林立,刁斗森严,箭垛后闪烁着金属的寒光,连空气都仿佛凝固着铁锈与硝烟的味道,一种无声的、沉重的压抑感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连咀嚼都显得格外艰难。
“头儿。”
一个年轻的斥候,脸上稚气未脱,带着长途奔袭的疲惫和难以掩饰的惊惶,忍不住凑近领头的拨什库,声音压得极低,几乎被风声吞没。
“你说……那‘魏阎王’…真在关里?”
他下意识地搓了搓冻僵的手指,眼神飘向远处那巍峨的、在暮色中显得愈发狰狞的关城轮廓。
那拨什库——一个脸上带着刀疤、眼神狠厉的老兵——闻言猛地一僵,仿佛被毒蛇咬了一口。
他狠狠啐了一口浓痰,带着粘稠的血丝砸在冻土上,厉声低吼:
“闭上你的鸟嘴!提那煞神作甚!想死别拖累老子!晦气!”
他粗糙的手指下意识地、神经质地紧紧按在自己左胸护心镜的位置,那里似乎还能感受到通州那夜排山倒海般的绝望呐喊和令人骨髓都为之冻结的铁蹄震动。
辽阳城下那宛如地狱的景象更是在脑中挥之不去,祖大寿的反击如同狂澜,而在那血与火的漩涡中心,那个玄甲红袍的身影,挥舞着染血的长刀,如同从九幽爬出的魔神,轻易地将己方引以为傲的军阵撕裂、粉碎……
那身影,是他午夜梦回时最深的恐惧。
就在这死寂的压抑中,一声低沉、悠长、仿佛来自远古巨兽喉间的号角声,骤然撕裂了黄昏的寂静,从山海关方向滚滚传来!
所有斥候瞬间僵住,如同被冻结。
紧接着,在无数惊骇欲绝的目光聚焦下,关楼最高处——那座如同巨兽犄角的敌楼顶端,一面巨大的、猩红如血的旗帜,如同浸饱了鲜血的裹尸布,被无形的巨手猛地扯起!
旗帜在凛冽的朔风中狂野地展开、翻卷,发出“猎猎”的、如同催命符般的撕裂声!旗帜中央,一个斗大的、仿佛由最纯粹的寒铁千锤百炼铸就的“魏”字,在残阳如血的余晖映照下,竟似活了过来,散发出一种令人灵魂颤栗的、冰冷刺骨的凛冽光芒!
那光芒,仿佛能刺穿皮肉,直抵骨髓深处,带来彻骨的寒意!
“魏……魏字旗!”
一个老兵失声尖叫,声音扭曲得不成人形。
“是魏阎王!他真来了!!”
年轻的斥候瞬间面无人色,牙齿咯咯作响。
“跑!快跑啊——!”
如同惊雷在死水中炸开!
那拨什库的反应最为激烈,他如同屁股底下被烧红的烙铁狠狠烫到,整个人怪叫一声,以近乎痉挛的动作猛地从地上弹起!
刹那间,他脸上所有的血色尽褪,只剩下死人般的惨白和无边无际、无法掩饰的恐惧!
他连滚带爬,手脚并用,几乎是扑向自己拴在坡下的战马,动作狼狈不堪,哪里还有半分八旗勇士的威风?地上的肉干、水囊、甚至那顶象征身份的暖帽,都被他弃之如敝履。
其他斥候更是魂飞魄散,如同被猛虎驱散的羊群,争先恐后地扑向自己的坐骑。
慌乱中有人被绊倒,有人撞在一起,马匹也因主人的惊恐而嘶鸣、人立。
没人顾得上整队,没人顾得上回头看一眼。鞭子疯狂地抽打在马臀上,发出“啪啪”的爆响,伴随着粗野而变调的嘶吼,二十骑如同离弦之箭,不,更像是被无形恶鬼追逐的丧家之犬,卷起漫天呛人的烟尘,头也不回地向着东北方向亡命奔逃!
马蹄声杂乱如鼓点,敲打着大地,也敲碎了辽西走廊黄昏的宁静,只留下那片狼藉的营地,以及那面在血色夕阳和凛冽朔风中猎猎作响、如同地狱招魂幡般的“魏”字柱国大纛,孤傲地宣告着它的降临。
消息如同带着血腥味的瘟疫,乘着寒风,以惊人的速度飞回了锦州。
摄政王多尔衮正在府邸书房内,对着巨大的辽东舆图,听取范文程关于辽东汉民安置的棘手报告。
摇曳的烛火映着他紧锁的眉头,案头堆满了卷宗。突然,“砰”的一声巨响,书房门几乎被撞飞!一名亲兵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头盔歪斜,甲叶散乱,脸上混杂着尘土和极度的恐惧,声音带着哭腔,尖锐地刺破了书房的凝重:
“王爷!大事不好!山海关……山海关升起‘魏’字大旗了!是魏渊!是魏阎王!魏渊亲自到了山海关!”
“什么?!”
多尔衮手中的青花瓷茶杯“啪嚓”一声脆响,在地上摔得粉碎,滚烫的茶水溅湿了他的靴子。
一股刺骨的寒意瞬间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通州那夜被关宁铁骑如同驱赶羔羊般追亡逐北的噩梦场景,带着血淋淋的细节,无比清晰地再次在他脑中炸开!那个玄甲红袍、如同神魔般的身影,仿佛就站在他面前,冰冷的视线穿透了时空!
他猛地站起身,动作过大带倒了身后的椅子。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嘴唇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胸膛剧烈起伏。
他死死攥紧拳头,指甲几乎嵌入掌心,用尽全身力气才勉强压下那股几乎要将他吞噬的心悸和恐慌,几乎是咆哮着下令:
“来人!即刻传令!锦州、辽阳、宁远、塔山、杏山……一线所有哨骑、所有前出堡寨驻军、所有巡逻游骑,不管他们在哪里!立刻!马上!给本王撤回来!放弃所有前哨据点!所有人,加固城防!深挖壕沟!备足滚木礌石!火器上城!没有本王的金批令箭,任何人胆敢擅自西进半步,哪怕只是对着山海关方向射出一支响箭——斩立决!全家连坐!”
他的声音嘶哑而高亢,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狂暴,但那尾音深处,一丝极力压抑却依旧泄露的惊惶,如同毒蛇般缠绕在每一个亲兵的心头。
太可怕了!魏渊的可怕,早已超越了兵力和城池的范畴!
此人用兵,神鬼莫测,动如雷霆,静如深渊!他出现在山海关,绝不仅仅是巡视城防那么简单!这面沉寂已久的“魏”字旗突然升起,就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其下必然酝酿着足以毁灭一切的滔天巨浪!
多尔衮不敢赌,他刚刚从惨败的泥沼中勉强挣扎出来,舔舐着伤口,满洲八旗的元气远未恢复。他再也经不起魏渊的雷霆一击了!那将是灭顶之灾!
命令下达后不久,锦州城内最高级别的军议在压抑到极点的气氛中紧急召开。
巨大的牛皮地图铺在长案上,多尔衮端坐主位,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两侧坐着阿济格、多铎、岳乐、鳌拜、范文程等满洲亲贵和重臣。烛火跳跃,在每个人紧绷的脸上投下摇曳的阴影。
“十四叔!何至于此!”
年轻的岳乐,这位努尔哈赤之孙第一个按捺不住,他拍案而起,脸上写满了不服。
“不过是一面破旗!那魏阎王是长了三头六臂不成?我八旗勇士何曾如此畏敌如虎?放弃数百里疆土,前出将士如同丧家之犬般撤回,军心士气何在?祖宗的脸面何在?”
他年轻气盛,并未经历过通州之败的切肤之痛。
“住口!”
多尔衮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杯乱跳,他鹰隼般的目光死死钉在岳乐脸上,声音如同寒冰。
“你懂什么?!祖宗的脸面?在通州,在辽阳,我镶白旗的精锐巴牙喇,被那魏阎王亲率的关宁铁骑像砍瓜切菜一样屠戮的时候,祖宗的脸面就已经丢尽了!你问问鳌拜,问问在场的每一个人,谁没见识过那‘阎王’的手段?!”
被点名的鳌拜,这位以勇猛闻名的悍将,此刻脸色也异常难看。他闷哼一声,粗声道:
“安亲王,王爷说得对。那魏渊……不是人。他冲阵时,身边跟着的好像不是兵,是一群从地狱里爬出来的恶鬼!刀砍上去,他们的血好像都是冷的!他的旗指向哪里,哪里的阵线就必然崩溃!通州那一晚……我身边的亲卫,都是百战精锐,一个照面,就倒了一半!那面‘魏’字旗……就是催命的符咒!”
多铎也沉着脸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后怕:
“他出现在山海关,绝非无的放矢。此人用兵,惯于示弱诱敌,而后雷霆一击。他突然亮出旗号,必有惊天动地的后手!十四哥的决断,是保存实力,避其锋芒。我们赌不起。”
范文程捋着胡须,忧心忡忡地补充:
“王爷明鉴。魏渊此人,深谙人心,尤擅借势。他升起这面旗,其意有三:一为震慑我军,动摇军心,正如斥候所见;二为鼓舞明军士气,山海关守军此刻必定士气如虹;三……恐是诱饵!诱使我军因恐惧而仓促调动,或是不忿而轻兵冒进,他便可趁隙而入,再演一场‘辽阳大捷’!以静制动,固守坚城,确是上策。”
阿济格虽未发言,但紧握的拳头和阴鸷的眼神,也表明了他内心的忌惮。会议室内一片死寂,只有粗重的呼吸声和烛火燃烧的噼啪声。
魏渊的名字和那面血红的“魏”字旗,如同无形的巨石,压在每个人的心头,带来令人窒息的压迫感。任何轻视和冒险的念头,在这沉重的氛围下,都被碾得粉碎。
多尔衮环视一周,看到众人脸上或多或少的恐惧和认同,心中那根紧绷的弦才稍稍松弛一丝,但寒意却更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