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七月中旬,在经历了几场暴雨之后根据地内的河流果然涨水了。
但值得庆幸的是,在根据地全体人民的共同劳作之下,新加固的水坝成功抵挡了这次的汛情,保证了粮食和人员的安全。
“叶格林,好消息啊!根据地第一季的土豆的产量已经下来了,大丰收呀!”
戈尔隆拿着刚出炉的报表喜极望外,他立刻就找到了叶格林报告这一特大喜讯。
根据地在春耕之前已开垦田地三万四千多公顷,折算成亩的话也有五十多万亩地,其中山地占比较高总面积大约三十一万亩。
在这些地块上有七成种植了土豆,大约22万亩的耕作面积,而现在土豆收获之后数据也十分喜人。
“各村各镇的数据已经统计出来了,土豆亩产的中位数是每亩地802公斤!”
戈尔隆激动地说着,叶格林听完之后也喜笑颜开。
“每亩地802公斤,折算成原粮大概也有150多公斤了,这产量可以的啊!”
显然叶格林比戈尔隆更懂农业一些,他很清楚刚收获的土豆和红薯重量上是有水分的,而且这两种作物的营养有限要换算成主粮需要打个折扣。
但即便如此这个亩产也足够惊人了。
要知道哪怕在布尼亚克平原那边土豆最高的亩产也不过900公斤出头,普遍都是在六七百左右转悠。
根据地这里是第一年开荒,而且还是在早春的时候播种的种子。
原本大家都预测今年的产量可能有些低,但没想到这土豆的产量不仅不低,竟然还达到平原地区较好的收获标准!
这就是精耕细作的优势!
掌握了作物生长需求的规律,配合田间精细化的管理和及时的水肥供应,即便是在山区也能造就超越平原的产量。
根据地现在土豆的种植面积是22万亩,现在已经统计出来的产量是吨,折合成原粮大约也是多吨。
按照每人每天0.7公斤的主食供应标准,仅土豆这一项就能供应10万人477天的粮食消耗,换成40万人也能撑120天左右了。
那么根据地现在有多少人口呢?
答案是43万人。
从战斗中归来的革命军大概八九万人,前期转移到文德镇的大约7万多人,从布尼亚克地区跟着过来的难民大约15万人。
剩下大概10万人全是开春之后从亚季过来的难民,而且这个人数还在持续增加着。
如果现在根据地人口不计算增加量的话,光土豆这一单一作物的粮食产量就足够大家吃上三个月的,再加上其他从野外采集的野菜熬到第二季粮食丰收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而且这还只是土豆的产量,如果再算上其他作物,根据地今年过冬是没有问题了。
“土豆之后就是小米,过几天到七月底就可以着手收获的事情了。”
“我们现在提前收获了一部分被水淹了的小米田,根据预测小米的亩产量应该能在50到70公斤左右。”
“根据地小米的种植面积不多,只有5万多亩,预计总产量在3000多吨出头。”
戈尔隆并肩和叶格林走在了前往食堂的路上,小米的数据虽然只有土豆的一个零头,但这也是个可以值得庆贺的消息。
毕竟这种陌生的作物大家也是第一次种,基本都是大学生们拿着小册子、老农们拿着锄头日夜蹲守在小米田边上才勉强种出来的。
尽管不是很清楚远东那边的小米产量是什么数据,但这个成果确是值得大家庆祝的。
不光是小米,后续的其他作物也长势喜人。
大豆和其他豆类的收获时间紧跟着在小米之后,大约八月中旬把小米收获完之后就能着手组织人力收获。
在河谷相对平坦地带基本都种上了豆子,总面积大约15万多亩,按照比较乐观的估计其亩产量应该是能在40到50公斤左右,总产量应该是能达到6900多吨。
当然豆类和小米的产量还是少了一些,要看大头还是紧接着土豆之后的红薯。
靠着火炕育秧的新技术,根据地红薯的有效生长期得到了极大的延长,从已经挖出来的红薯产量来判断。
到8月下旬红薯收获的时候,其亩产鲜果应该是能够达到800到1000公斤,换算成原粮也能有160到200公斤的产量。
再计算上9万多亩的耕作面积,总产量应该能对等1万8千多吨的主粮。
戈尔隆给出的数据十分喜人,叶格林听完之后也脸上的笑意也从未停过。
“咱们这次是打了一场优秀的战役,这个事情不要藏着掖着,应该尽快告诉根据地里的所有人。”
“我们政治部这边的宣传也会跟上,这是不可多得的好机会。”
在吃饭的时候叶格林也不忘分析这次大丰收的政治意义,他认为这是一次重塑根据地民众文化的好机会。
“以前农民种地是靠广种薄收,如果不是靠河就是靠天上降雨。”
“农作物的收获全看捉摸不透的天气,老百姓自然会养成一种敬畏自然的心态,这样的心态又容易转换成宗教情结。”
“我这里不是说宗教都是不好的,至少咱们跟圣光的合作不也挺愉快的嘛。”
“但我想说的是,由于农业生产技术上的落后导致了民众大量产生宗教依赖这是不对的,这是不利于我们在广袤的农村开展革命的。”
这种原始的宗教情结对于想要维稳的统治者来说是十分有利的,他们完全可以用宗教作为安慰剂来麻痹民众,继续自己残酷的统治。
但叶格林却很不喜欢这样。
他要的不是将革命军看做救世主等待被救赎的羔羊,而是能艰苦奋斗、勇往无前和革命军一起砸碎旧世界的伟大人民!
从羔羊向人转化需要主观能动性,而这主观能动性该怎么来呢?
“自然是从劳动中来喽。”
叶格林笑呵呵地说着,拿起了盘子里的水煮土豆吃了一口。
“当咱们带着民众开山修路、遇水架桥,在蛮荒的雪原林海上开辟出大量的田地,建立起自己的家园,民众肯定会产生一种我竟然能战胜大自然的感受。”
“然后呢,当我们用精细化的田间管理让作物得到大丰收,那么民众会不会想到原来不靠天也可以种地吃饭。”
“当老百姓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做成这一切的时候,那么他们还会是温顺的羔羊吗?”
但值得庆幸的是,在根据地全体人民的共同劳作之下,新加固的水坝成功抵挡了这次的汛情,保证了粮食和人员的安全。
“叶格林,好消息啊!根据地第一季的土豆的产量已经下来了,大丰收呀!”
戈尔隆拿着刚出炉的报表喜极望外,他立刻就找到了叶格林报告这一特大喜讯。
根据地在春耕之前已开垦田地三万四千多公顷,折算成亩的话也有五十多万亩地,其中山地占比较高总面积大约三十一万亩。
在这些地块上有七成种植了土豆,大约22万亩的耕作面积,而现在土豆收获之后数据也十分喜人。
“各村各镇的数据已经统计出来了,土豆亩产的中位数是每亩地802公斤!”
戈尔隆激动地说着,叶格林听完之后也喜笑颜开。
“每亩地802公斤,折算成原粮大概也有150多公斤了,这产量可以的啊!”
显然叶格林比戈尔隆更懂农业一些,他很清楚刚收获的土豆和红薯重量上是有水分的,而且这两种作物的营养有限要换算成主粮需要打个折扣。
但即便如此这个亩产也足够惊人了。
要知道哪怕在布尼亚克平原那边土豆最高的亩产也不过900公斤出头,普遍都是在六七百左右转悠。
根据地这里是第一年开荒,而且还是在早春的时候播种的种子。
原本大家都预测今年的产量可能有些低,但没想到这土豆的产量不仅不低,竟然还达到平原地区较好的收获标准!
这就是精耕细作的优势!
掌握了作物生长需求的规律,配合田间精细化的管理和及时的水肥供应,即便是在山区也能造就超越平原的产量。
根据地现在土豆的种植面积是22万亩,现在已经统计出来的产量是吨,折合成原粮大约也是多吨。
按照每人每天0.7公斤的主食供应标准,仅土豆这一项就能供应10万人477天的粮食消耗,换成40万人也能撑120天左右了。
那么根据地现在有多少人口呢?
答案是43万人。
从战斗中归来的革命军大概八九万人,前期转移到文德镇的大约7万多人,从布尼亚克地区跟着过来的难民大约15万人。
剩下大概10万人全是开春之后从亚季过来的难民,而且这个人数还在持续增加着。
如果现在根据地人口不计算增加量的话,光土豆这一单一作物的粮食产量就足够大家吃上三个月的,再加上其他从野外采集的野菜熬到第二季粮食丰收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而且这还只是土豆的产量,如果再算上其他作物,根据地今年过冬是没有问题了。
“土豆之后就是小米,过几天到七月底就可以着手收获的事情了。”
“我们现在提前收获了一部分被水淹了的小米田,根据预测小米的亩产量应该能在50到70公斤左右。”
“根据地小米的种植面积不多,只有5万多亩,预计总产量在3000多吨出头。”
戈尔隆并肩和叶格林走在了前往食堂的路上,小米的数据虽然只有土豆的一个零头,但这也是个可以值得庆贺的消息。
毕竟这种陌生的作物大家也是第一次种,基本都是大学生们拿着小册子、老农们拿着锄头日夜蹲守在小米田边上才勉强种出来的。
尽管不是很清楚远东那边的小米产量是什么数据,但这个成果确是值得大家庆祝的。
不光是小米,后续的其他作物也长势喜人。
大豆和其他豆类的收获时间紧跟着在小米之后,大约八月中旬把小米收获完之后就能着手组织人力收获。
在河谷相对平坦地带基本都种上了豆子,总面积大约15万多亩,按照比较乐观的估计其亩产量应该是能在40到50公斤左右,总产量应该是能达到6900多吨。
当然豆类和小米的产量还是少了一些,要看大头还是紧接着土豆之后的红薯。
靠着火炕育秧的新技术,根据地红薯的有效生长期得到了极大的延长,从已经挖出来的红薯产量来判断。
到8月下旬红薯收获的时候,其亩产鲜果应该是能够达到800到1000公斤,换算成原粮也能有160到200公斤的产量。
再计算上9万多亩的耕作面积,总产量应该能对等1万8千多吨的主粮。
戈尔隆给出的数据十分喜人,叶格林听完之后也脸上的笑意也从未停过。
“咱们这次是打了一场优秀的战役,这个事情不要藏着掖着,应该尽快告诉根据地里的所有人。”
“我们政治部这边的宣传也会跟上,这是不可多得的好机会。”
在吃饭的时候叶格林也不忘分析这次大丰收的政治意义,他认为这是一次重塑根据地民众文化的好机会。
“以前农民种地是靠广种薄收,如果不是靠河就是靠天上降雨。”
“农作物的收获全看捉摸不透的天气,老百姓自然会养成一种敬畏自然的心态,这样的心态又容易转换成宗教情结。”
“我这里不是说宗教都是不好的,至少咱们跟圣光的合作不也挺愉快的嘛。”
“但我想说的是,由于农业生产技术上的落后导致了民众大量产生宗教依赖这是不对的,这是不利于我们在广袤的农村开展革命的。”
这种原始的宗教情结对于想要维稳的统治者来说是十分有利的,他们完全可以用宗教作为安慰剂来麻痹民众,继续自己残酷的统治。
但叶格林却很不喜欢这样。
他要的不是将革命军看做救世主等待被救赎的羔羊,而是能艰苦奋斗、勇往无前和革命军一起砸碎旧世界的伟大人民!
从羔羊向人转化需要主观能动性,而这主观能动性该怎么来呢?
“自然是从劳动中来喽。”
叶格林笑呵呵地说着,拿起了盘子里的水煮土豆吃了一口。
“当咱们带着民众开山修路、遇水架桥,在蛮荒的雪原林海上开辟出大量的田地,建立起自己的家园,民众肯定会产生一种我竟然能战胜大自然的感受。”
“然后呢,当我们用精细化的田间管理让作物得到大丰收,那么民众会不会想到原来不靠天也可以种地吃饭。”
“当老百姓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做成这一切的时候,那么他们还会是温顺的羔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