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七月的堤坝旁-《关于我在异世界打游击那件事》

  六月的尾音敲打在格利尔芬山脉起伏的峰峦与绿浪之上,白昼在这个时节被拉得悠长,阳光如同醇厚的麦酒洒在了山谷间即将丰收的田地上。

  七月的夏风悄悄来临,位于大谷地中间的科恩城已经笼罩在一片金色的海洋之中。

  成千上万亩豆田已然成熟,饱满的豆荚摇曳着丰收的颜色。

  在黄澄澄的谷地周围是郁郁葱葱的坡地,墨绿色的红薯藤和深绿色的土豆秧如同厚实的毯子,盖在了这不算陡峭的山坡上。

  一条条新挖的、用木头和石块简单加固的引水渠如同闪亮的银带,穿梭在田亩之间,将高山的雪水送到了田地间,也倒映这忙碌在田间地头的身影。

  比这和谐的自然景象更壮阔的是属于人民的洪流。

  山谷中,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空气因这份密集的劳动而嗡鸣震颤,微风也在为他们加油打气。

  “快!把东头那条堤坝再加固一遍!用脚踩结实了,还有水渠别忘了疏通,下雨排涝就靠它们了!”

  一位须发花白的老汉站在坡上嘶吼,声音却轻易被更大的声浪淹没。

  那是铁锹与砾石的碰撞声,是独轮车木轴急促的吱呀声,是汗水滴落在黄土上的噗嗒声,更是数百人协同劳作时那粗重而有力的呼吸声。

  新修的水利设施旁,数十条汉子喊着粗犷的号子,赤膊的古铜色脊背肌肉虬结,在阳光下油亮发光。

  布达罗夫作为第七水利工程队的队长一马当先,扛着沉重的扁担奋战在劳动的第一线!

  上游的上谷镇和中谷镇已经传来消息,连日的降雨已经让那里的河水暴涨。

  近几天虽然晴了一些,但上游的山林就像吸饱水的海绵一样,如果再多下几天雨,势必就要爆发严重的山洪。

  大家都是第一次来到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他们不清楚这里的气候是什么脾气,但大家知道的是他们决不能将温饱的希望寄托在捉摸不定的气候上!

  根据地紧急下达了加固河岸水利设施的指令,各村各镇的基层组织在第一时间就动员了起来。

  文德镇的指令是昨天清晨下达的,科恩城这边是昨晚半夜收到的消息,然后城市委员会就召集了紧急会议。

  各个工作队的队长们聚集起来连夜商量出了人员调动、物资调集、工作排序以及动员策略等一系列方针。

  他们当中大部分人之前就是革命军的政工干部,其中还有不少人是在105纵队跟着叶格林一起学习过组织方法的。

  其余还有不少人是后来提拔的,他们有些是前革命军战士,更多的却是因为工作突出而的待提拔的民众。

  在政工干部的带领下,这些民众出身的队长们以一种帝国那边不可能想象得到的速度在成长着。

  他们虽然文化功底很差,也没有经过什么专业的培训,但这并不影响这些新干部们以绝对的热情带领着人们去完成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巨大的石块被斗志高昂的人们用绳索和木杠合力抬起,精准地垒砌在渠岸关键处。

  “嘿哟、嘿哟……”

  “嘿——哟!”

  一声号子,一番用力。

  布达罗夫的手上布满老茧与新伤,他的眼神却无比专注。

  以前的他是火车站上的装卸工,每天都徘徊在饥饿与压迫之间;后来的他成为了一名革命军战士,从帝国的手里解放了沃尔夫格勒这座城市。

  现在的他是第七水利工程队的队长,他将在陌生的地域带领着成千上万的民众们一起建立一道数百里长的堤坝!

  从最上游的上谷镇,到最下方的河起镇,整条科恩河边上全是忙碌的人群、全是工地、全是战场!

  从高空中向下望去,后方的队伍已经连成了一条线,源源不断的石块被运到了河边。

  堤坝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长着,人们挥洒的汗水浇筑其上,势必要将奔腾的河水驯服。

  将它狂野的力量化作滋养万亩良田的血脉,铸成一道守护家园与丰收的坚不可摧的臂膀

  年初的时候大家冒着风雪、顶着严寒在这片荒野中开垦出了一片平地,在春天那会儿大家又扛着劳累将平地改造成了万亩良田,到了现在夏日的酷暑更不可能阻挡他们!

  这堤坝是大家的命脉,是他们从石头缝里、从陡峭山坡上硬生生抠出来的生命线。

  布达罗夫记得叶格林说的一句话:没有什么困难是我们团结的普拉尔什维克们战胜不了的!

  荒山必将向我们低头、河流也将为我们改道,房屋将建起、粮食将得到丰收。

  美好的日子不是上天赐予的,而是广大的劳苦大众亲手创造的!

  男人们奋战在了堤坝沿线,根据地的女人和孩子们也没有闲着。

  她们组成长长的队伍穿梭在田垄之间,如同梳子般细致地掠过金色的豆田,检查着最后的虫害,动作快而不乱。

  在坡地上收红薯的队伍里也全是她们的身影。

  根据地的妇女同志们带着一股冲天的干劲,爆发出了不输男同志劳动热情。

  锄头起落,一串串饱满的红薯破土而出,立刻被身后的孩子捡起,抖落泥土,飞快地装进筐里。

  沉重的筐篓没有压垮她们的脊梁,红彤彤的脸蛋上洋溢的是自信和朝气。

  大姑娘、小媳妇们沿着蜿蜒的山道前行,踏着有些松软的泥土,每一步都踩得无比踏实,无比自豪。

  她们的队伍或许没有堤坝工地上的那么壮观,但是蜿蜒的山路上也依旧构成了一副让人感到安心的景象。

  没有怨言,只有拼搏。没有等待,只有创造。

  人们已经没有了去年冬天的迷茫和畏惧,也没有刚开春时的不安和犹豫。

  大家已经见识到在根据地的统一领导下,他们能战胜自然、能战胜饥荒、能战胜困难。

  从来没有人能在深冬时节开山修路、遇水架桥,但根据地做到了!

  从来没有人能在早春的时候种植作物,但根据地也做到了!

  从来没有人告诉过大家,我们自己就是奇迹的创造者,但在这里大家一起做到了!

  根据地的每一个人已经都明白了,碗中的粮食、身上的衣裳从来不是上天赐予的,而是用不屈的斗志和长满老茧的双手从命运手中夺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