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长把众人脸上这难以置信的惊恐与茫然尽收眼底。
他稳稳当当地坐在板凳上,屁股都没挪一下。
那杆沉甸甸的铜烟锅在他手里,此刻仿佛拥有了某种定海神针般的不凡分量。
“都寻思啥呢?”
老村长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一种历经沧桑洞悉世事的穿透力,打破了屋里胶着的沉默。
“都甭光瞅着眼前!那块地是石头疙瘩、黑泥塘咋了?”
他目光如炬,扫过一张张黝黑,布满皱纹或尚显稚嫩的脸庞。
“那是啥?那是咱莲花村全大队老少几百口子人,从改朝换代那会儿,祖辈手上就攥着的——集体基业!”
“是写在红纸黑字的联名书上,摁了鲜红手印的——实打实五十年的集体产权!”
他目光沉沉,盯着几个刚才眼神闪烁的后生:“现下瞅着五千块吓人?多得像座山?”
老村长嗤笑一声,枯瘦的手指挨个点着。
“你们掰开指头算算,就算全分了,摊到各家各户手里头能落几个子儿?”
“买个新洋瓷盆?砌个猪圈半拉墙?为这点毛毛雨,就迷了眼了?鼠目寸光!”
烟锅里闪着火苗,他狠吸一口,喷出的浓烟里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这钱——得进公账!明明白白!修水渠,那是咱们地里的命根子!拉电线,咱娃晚上写作业还用得着煤油灯吗?”
“还有村里的孤寡五保老人,逢年过节,米是米,油是油!村小那些娃,缺了本子、断了桌腿,咱能眼睁睁的看着不管?”
几个上了年纪的老农微微点头,深以为然。
“这都是眼皮子底下能亮堂起来的!”
老村长话锋一转,故意拖长了调子,像说书先生要拍下醒木。
“更要紧的是——得把这口子堵死喽!给往后的儿孙也把这嘴堵上!”
他猛地提高嗓门,屋里人都是一个激灵:
“甭等到将来窑厂红红火火、日进斗金了,哪个不知天高地厚、狼心狗肺的后生跳出来瞎嚎——”
“哎呀呀!当年我爷糊涂啊!咋就把那么好个聚宝盆,当烂泥坑给贱卖了呀!”
他模仿着假惺惺的后悔腔调,满屋子的人都皱紧了眉头。
“咱就得把规矩做死!”老村长一字一顿,斩钉截铁,“白纸黑字给我签死!合同拿钢印给我盖死!租期五十年咬死!租金一步到位写死!”
“白纸黑字红手印,给他捆成个死疙瘩!让那些想翻腾旧账、刮油水的,门缝儿都找不着一丝!”
这气势镇住了大部分人,但角落里还是挤出几声细若蚊蚋的嘀咕:
“五千块……老天爷……那……那靠山屯那边……不也得……跟着要五千?”
有人紧跟着倒吸一口凉气:“嘶……合着人家八爷一开场就得掏……一万块现钱?!整捆整捆的大团结摞起来……”
“这……这要是把八爷这尊真佛,这煮熟的金鸭子……给吓飞跑了……咱……咱……”
这念头沉重得像石头,压在每一个人的胸口。
屋里瞬间死寂,只剩下粗重的呼吸和烟锅滋滋的声响。
这钱,是希望,也是烫手山芋啊!
就在这让人喘不过气的窒息和犹疑中,“噗”的一声闷响,厚重的,打着无数补丁的粗布门帘被猛地撩开,带进一股子夹着黄土味儿的风。
众人齐齐回头。
门口站着的,是去而复返的张大春——靠山屯的新村长!
他肩上挎着那个洗得发白,打了补丁的旧帆布包,此刻鼓鼓囊囊,硬邦邦的棱角顶着包布,像是塞满了东西。
他那张被风霜刻得沟壑纵横的脸,比来时更加灰暗紧张,连眉毛胡子都透着不安。
他手里死死攥着一叠泛黄、质地粗糙的草纸片片,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纸片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歪歪扭扭的名字,盖满了无数墨色混着朱砂,黑红黑红的拇指印迹。
那印子似乎还没干透,散发着一种混合了汗水和劣质印油的气息。
靠山屯全村几百户人家的“联名书”——这就是那份沉重的民意!
张大春是硬着头皮,壮着胆子才走进来的。
他感觉自己的两条腿都在筛糠。
靠山屯的人回去就炸了锅!
七嘴八舌,唾沫星子乱飞!
多数人都觉着,窑厂这个“铁饭碗”才是命根子,地能收点“意思意思”就得了。
哪怕十块二十块也认了!
稳住这做工的机会才是顶天的大事!
可这“意思”怎么个意思法?
租多少年才不吃亏也不惹人嫌?
租金该开多少口子才算“懂事儿”?
靠山屯的人两眼一抹黑,心里头一点儿谱都没有。
吵吵嚷嚷半天,谁也拍不下板儿。
最后实在没辙了,只能推他这新村长出来,厚着脸皮,等着二八大杠再上莲花村这“龙潭虎穴”来“取经”。
顺便也探探那位八爷的深浅,摸一摸他心里的算盘珠子到底咋拨拉的。
只是林阳……他还在屋里头不?
张大春撩开帘子,一头扎进这烟雾弥漫、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的小屋。
刚适应了屋里的昏暗,就看到满屋子烟熏火燎下,一张张凝重沉默,眉头紧锁的脸。
张大春心里“咯噔”一声,一颗心直直沉到了裤腰带以下。
他像个刚犯错被抓包的小学生,讪讪地搓着手。
那双粗糙的手上,冻疮刚结了痂,红得扎眼。
脸上挤出十二万分小心,那笑容几乎快要哭出来了:“呃……老村长……那个……俺……俺……”
老村长那张沟壑纵横的脸,在见到张大春的瞬间,就像阴转多云再转晴,立刻堆起一朵无比和煦灿烂的笑容,热情的招呼道:
“哟嗬!张村长?!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快请快请!外头风大吹着了吧?来来来,这边挤挤,刚有个空!”
他嘴里招呼着,身子像泥鳅一样往旁边佝偻着挪了挪,硬是在那条吱呀作响的旧条凳上,为张大春“挤”出了一块仅够放下半边屁股的狭窄位置。
“俺们莲花村也正掰扯这头疼事儿呢!愁得脑壳子都快裂了!正好你来了也听听,给参详参详!”
这番“热情”,让张大春更加局促不安,脸上陪着的笑简直要撑不住了。
他稳稳当当地坐在板凳上,屁股都没挪一下。
那杆沉甸甸的铜烟锅在他手里,此刻仿佛拥有了某种定海神针般的不凡分量。
“都寻思啥呢?”
老村长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一种历经沧桑洞悉世事的穿透力,打破了屋里胶着的沉默。
“都甭光瞅着眼前!那块地是石头疙瘩、黑泥塘咋了?”
他目光如炬,扫过一张张黝黑,布满皱纹或尚显稚嫩的脸庞。
“那是啥?那是咱莲花村全大队老少几百口子人,从改朝换代那会儿,祖辈手上就攥着的——集体基业!”
“是写在红纸黑字的联名书上,摁了鲜红手印的——实打实五十年的集体产权!”
他目光沉沉,盯着几个刚才眼神闪烁的后生:“现下瞅着五千块吓人?多得像座山?”
老村长嗤笑一声,枯瘦的手指挨个点着。
“你们掰开指头算算,就算全分了,摊到各家各户手里头能落几个子儿?”
“买个新洋瓷盆?砌个猪圈半拉墙?为这点毛毛雨,就迷了眼了?鼠目寸光!”
烟锅里闪着火苗,他狠吸一口,喷出的浓烟里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这钱——得进公账!明明白白!修水渠,那是咱们地里的命根子!拉电线,咱娃晚上写作业还用得着煤油灯吗?”
“还有村里的孤寡五保老人,逢年过节,米是米,油是油!村小那些娃,缺了本子、断了桌腿,咱能眼睁睁的看着不管?”
几个上了年纪的老农微微点头,深以为然。
“这都是眼皮子底下能亮堂起来的!”
老村长话锋一转,故意拖长了调子,像说书先生要拍下醒木。
“更要紧的是——得把这口子堵死喽!给往后的儿孙也把这嘴堵上!”
他猛地提高嗓门,屋里人都是一个激灵:
“甭等到将来窑厂红红火火、日进斗金了,哪个不知天高地厚、狼心狗肺的后生跳出来瞎嚎——”
“哎呀呀!当年我爷糊涂啊!咋就把那么好个聚宝盆,当烂泥坑给贱卖了呀!”
他模仿着假惺惺的后悔腔调,满屋子的人都皱紧了眉头。
“咱就得把规矩做死!”老村长一字一顿,斩钉截铁,“白纸黑字给我签死!合同拿钢印给我盖死!租期五十年咬死!租金一步到位写死!”
“白纸黑字红手印,给他捆成个死疙瘩!让那些想翻腾旧账、刮油水的,门缝儿都找不着一丝!”
这气势镇住了大部分人,但角落里还是挤出几声细若蚊蚋的嘀咕:
“五千块……老天爷……那……那靠山屯那边……不也得……跟着要五千?”
有人紧跟着倒吸一口凉气:“嘶……合着人家八爷一开场就得掏……一万块现钱?!整捆整捆的大团结摞起来……”
“这……这要是把八爷这尊真佛,这煮熟的金鸭子……给吓飞跑了……咱……咱……”
这念头沉重得像石头,压在每一个人的胸口。
屋里瞬间死寂,只剩下粗重的呼吸和烟锅滋滋的声响。
这钱,是希望,也是烫手山芋啊!
就在这让人喘不过气的窒息和犹疑中,“噗”的一声闷响,厚重的,打着无数补丁的粗布门帘被猛地撩开,带进一股子夹着黄土味儿的风。
众人齐齐回头。
门口站着的,是去而复返的张大春——靠山屯的新村长!
他肩上挎着那个洗得发白,打了补丁的旧帆布包,此刻鼓鼓囊囊,硬邦邦的棱角顶着包布,像是塞满了东西。
他那张被风霜刻得沟壑纵横的脸,比来时更加灰暗紧张,连眉毛胡子都透着不安。
他手里死死攥着一叠泛黄、质地粗糙的草纸片片,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纸片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歪歪扭扭的名字,盖满了无数墨色混着朱砂,黑红黑红的拇指印迹。
那印子似乎还没干透,散发着一种混合了汗水和劣质印油的气息。
靠山屯全村几百户人家的“联名书”——这就是那份沉重的民意!
张大春是硬着头皮,壮着胆子才走进来的。
他感觉自己的两条腿都在筛糠。
靠山屯的人回去就炸了锅!
七嘴八舌,唾沫星子乱飞!
多数人都觉着,窑厂这个“铁饭碗”才是命根子,地能收点“意思意思”就得了。
哪怕十块二十块也认了!
稳住这做工的机会才是顶天的大事!
可这“意思”怎么个意思法?
租多少年才不吃亏也不惹人嫌?
租金该开多少口子才算“懂事儿”?
靠山屯的人两眼一抹黑,心里头一点儿谱都没有。
吵吵嚷嚷半天,谁也拍不下板儿。
最后实在没辙了,只能推他这新村长出来,厚着脸皮,等着二八大杠再上莲花村这“龙潭虎穴”来“取经”。
顺便也探探那位八爷的深浅,摸一摸他心里的算盘珠子到底咋拨拉的。
只是林阳……他还在屋里头不?
张大春撩开帘子,一头扎进这烟雾弥漫、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的小屋。
刚适应了屋里的昏暗,就看到满屋子烟熏火燎下,一张张凝重沉默,眉头紧锁的脸。
张大春心里“咯噔”一声,一颗心直直沉到了裤腰带以下。
他像个刚犯错被抓包的小学生,讪讪地搓着手。
那双粗糙的手上,冻疮刚结了痂,红得扎眼。
脸上挤出十二万分小心,那笑容几乎快要哭出来了:“呃……老村长……那个……俺……俺……”
老村长那张沟壑纵横的脸,在见到张大春的瞬间,就像阴转多云再转晴,立刻堆起一朵无比和煦灿烂的笑容,热情的招呼道:
“哟嗬!张村长?!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快请快请!外头风大吹着了吧?来来来,这边挤挤,刚有个空!”
他嘴里招呼着,身子像泥鳅一样往旁边佝偻着挪了挪,硬是在那条吱呀作响的旧条凳上,为张大春“挤”出了一块仅够放下半边屁股的狭窄位置。
“俺们莲花村也正掰扯这头疼事儿呢!愁得脑壳子都快裂了!正好你来了也听听,给参详参详!”
这番“热情”,让张大春更加局促不安,脸上陪着的笑简直要撑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