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排班-《爹假死再娶,我带娘种田挣诰命》

  “好!咋不好!”

  “忒精神了!”

  众人纷纷笑着应和。

  “大家喜欢就好。”

  宋小麦笑容微敛,正色两分:“方才宋爷也说了,作坊是咱们大家的,锅里有,碗里才有。”

  “所以咱们辛苦做出的薯粉,要卖出去,换回铜钱,才能真的让碗里装满。”

  “而如何卖出去,卖的好呢?”

  她扬了扬声,抛出关键一问,随即自答:“归根结底,就得靠咱们的薯粉,做的比别人都干净,都好吃,让人一提起薯粉,就想到咱们宋家村才行!”

  宋小麦目光扫过件件白衣:“这宋字,不只是一个姓,更是咱们将来要打响的招牌!它代表的不光是吃食,更是咱们宋家村人的脸面和骨气!”

  “将来走出去,别人认出这个字,就得竖起大拇指,说这村里的做事漂亮!东西可靠!”

  “招牌...”

  人群中,有人小声嘀咕,似懂非懂,立刻问道:“是不是就跟咱们镇上那些铺子门头上的匾额一样?什么王记、张记,人家认他的东西,就认招牌那几个字?”

  宋小麦笑着点点头:“不错,正是如此!”

  她道:“所以咱们胸口的宋字,代表的就是咱们村,咱们得规矩!”

  “穿上这身衣裳,就得时刻记着,咱不是只为自己干活,咱是为整个宋家村的招牌干活。”

  “咱们做出的每一粒粉,都不能给这个宋字抹黑!”

  “扬名的方式很多种,有丑于天下的恶名,更有享誉天下的美名。”

  “咱们今后走出去,是要做那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还是腰杆子挺直的宋家村人,就看咱们如何维系这份招牌!”

  宋小麦的话语,落在众村民心中,顿时荡出层层涟漪。

  先前他们只觉得这白衣是规矩,是干净。

  此刻才更深刻地的明白,这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荣誉!

  那绣于胸口的字眼,顿时重若千钧。

  “说得好!”

  宋兴旺激动的胡子直颤:“以后谁坏了这招牌,就是坏了全村人的饭碗!”

  “老祖宗都得从坟里跳出来骂他!”

  一时间,众人情绪高涨,摩拳擦掌,望着箩筐里的工服,眼神也变得无比郑重和珍惜。

  立于宋小麦身后的李雨,面含微笑的望着这一幕,同时对于身前的小小身影,也升起了由衷佩服。

  随便宜爹在县城待的那几年,酒楼掌厨师傅加上跑堂小二足有不下十人。

  他爹跟钱氏管着那些人,靠的可不是什么规矩荣誉,而是无休止的吆喝、克扣和亲疏远近。

  钱氏喜欢的,偷懒耍滑也能得到好处,讨厌的,累死累活也落不着好。

  他爹在其面前说不上话,也只能任其如此,最后酒楼生意也淡了。

  少年心中冷笑,他可是好几次看到那些吃力不讨好的小二背着二人搞小动作,要么将盘子里的菜往自己嘴里扒拉几口,要么负气往汤里添几撮盐,如此以往,生意能好才怪。

  此刻听着宋小麦一句句招牌、字字骨气和脸面,将个人得失与集体荣誉利益捆的那样紧,说的那样透彻,李雨只觉胸口被什么东西猛地撞了一下。

  原来...管人管事,还能如此。

  不用尖酸咒骂,不用偏心眼的惩罚,而是竖起一个共同的念想,得以让每个人的劲都往一处使...

  在李雨心绪翻涌时,一侧的宋长乐同样心潮起伏,满心复杂。

  他死死盯着那个“宋”字,仿佛要将它刻进眼睛里一样。

  跟前比自己小了那般多的堂妹,站在那里,就像会发光似的,引着全村人的心都跟着她走。

  而他,却连工服上的字眼,都只是勉强认得。

  一种前所未有的焦灼和羞愧悄悄攥住了他的心,渐渐地,内心深处,一个从未有的念头生出萌芽...

  要识字...

  不能再这样懵懵懂懂的站在后头,只是看着,只是听着,却什么都不明白!

  他紧了紧拳,目光忽而飘忽,时不时落在身侧李雨身上...

  正思绪翻飞的李雨,忽察察觉对方注视,疑惑间看去,正对上对方扫来的奇怪目光...

  “....?”

  接收到对方询问的眼神,宋长乐忽的咧开一嘴白牙,露出个怪异笑脸。

  李雨:“....”

  作坊开工后,日日人声鼎沸。

  不过,作坊每日的活计工序虽多,但所需人手终究有限,并不能让全村老小都来掺和一脚。

  眼看着不少村民,尤其那些腿脚都不利索的老人和一些半大孩子,成日眼巴巴望着作坊,眼里全是挣钱的渴望。

  宋小麦心里明白,此事若不妥善安排,迟早会生出闲话和矛盾来。

  她当即寻来村长和几位族老,提议给想要前来做工的村民进行排班。

  所谓排班,便是将村中壮劳力分成几班倒,一班干几天,歇几天,这样一来,大家都不累,地里的活也不会落下,村中妇人班也是如此。

  如此一来,村中每家每户,只要愿意,只要严格按照作坊中的规矩办事,都能轮到进作坊干活的机会。

  宋兴旺听得眸光发亮,喜道:“这个法子好!”

  “公平,透亮!”

  “谁家也挑不出理。”

  几位族老也无不满意,只不过,五叔公捏着拐杖沉吟了下:“只是这班,谁来排?”

  “如何确保不偏不倚呢?”

  宋小麦笑着应道:“这第一班,就请宋爷跟诸位叔公拟定吧,到时候贴在祠堂外头公示。”

  “日后每月一轮,由作坊管事根据当月活计多少微调,但调整也得经过几位同意,确保公正。”

  “至于工分...”宋小麦想了想:“工分便由管事和当班小组长共同记录,每晚核对,每月结算,也一并公示!”

  “成!”

  几位族老纷纷点头,深觉这主意不但公平,还维护了宗族的监督权,实在周全。

  翌日,祠堂外的布告栏上,贴出了第一张《共营作坊用工排班章程》,以及一张众人前所未见的新奇竖条图。

  众人嘴里的竖条图,其实就是一张用墨炭画的笔直的表格。

  村民将布告栏围的水泄不通,李雨站在前头大声朗读章程内容。

  读完以后,所有人恨不得趴在布告栏上,从表格里密密麻麻的名字里,寻找自己的名字。

  人群里,看到自家名字排在某个班次上的,顿时喜笑颜开。

  暂时没排上的,也知道下个月就能轮上,心里也有了盼头,纷纷称赞这法子公道。

  于是,宋家村的作坊,从这一日开始,在这初具雏形的管理秩序下,越发顺畅的运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