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6章 不度德,不量力-《1976步步生莲》

  在曲卓想来,收购一家银行的手续和流程,必然是极为繁琐和缓慢的,最快也要几个月。

  但实际上,比他想象中要快的多。

  很大原因是嘉华的体量很小,也没有上市。再加上收购操盘人是深得沈壁信任,在汇丰工作了足有二十五年的浦伟士。

  (蒲伟士51年加入驻港苏格兰兵团,后参加了南北盲肠战争。54年进入汇丰,分别在汉斯、大马、星家坡、斯里兰卡、小日子及戴英分行工作。

  79年升任汇丰银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主管华夏业务。不出意外的情况下,将会是沈壁的接任者。)

  但是,快并不代表简单。

  相反,麻烦事特别多。

  嘉华银行创始人林子丰71年因病去世,他的几个子女对银行的发展路线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经过一系列情节烂俗的家族纷争后,没能出现一个统领大局,救大厦于将倾的强势人物。矛盾不可调和之下,纷纷出售股权套现各自发展。

  家族持股比例从65年的百分之六十二,持续稀释至现在的百分之三十八。75年时,银行控制权落到了星家坡侨商刘灿松手里。

  刘灿松入主嘉华银行时,持股比例超过百分之四十。

  随着完成对银行的掌控,在确定林子丰家族一班子女不会对他造成威胁后,开始持续稀释股份套现,投到自家的贸易公司里。

  在稀释股份的过程中留了个心眼,为防止其他股东轻易抱团,或联合林子峰家族成员对他形成威胁,特意将售出的股份零敲散卖,造成眼下嘉华有一大票小股东的局面。

  更麻烦的是,其中的中小投资者和投资机构,很大一部分既是股东也是储户,银行的3.8亿存款中有差不多一半是他们的。

  眼下港岛的存款利率普遍是1.83、3.3、3.75和4.2,嘉华银行给自家股东开出的利率打底是5.5,高的达到7.2。

  这已经不是存款了,而是金融投资,还是福祸相依共乘一船的金融投资。一旦嘉华倒了,股东们就会血本无归。

  正因为有这个基本盘在,刘灿松才敢把存贷率拉到那么高。放贷时之所以虚高抵押物估值,图的也是高利息。

  属于激进的,赌徒式的经营。贷款连高利息一起收回来,就能继续玩下去。出现大量坏账,天就塌了。

  赌徒嘛,哪怕手里只剩下一条底裤,在骰盅抬起之前也不会认输。

  刘灿松很清楚嘉华不良率太高,尤其是佳宁集团出了大问题,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境地。

  所以,正在努力寻找投资者,准备运作上市。

  事实上,如果没有某蝴蝶瞎扇呼翅膀,刘灿松最终成功了。嘉华在80年融资上市渡过了危机,并在86年开始与中信合作。09年被中信控股,变成了中信嘉华。

  那些不重要……

  刘灿松收到港岛银行业监理处警告,嘉华的经营状况无法通过80年港岛银行牌照续期审查后,立马积极的活动起来。

  但很快就发现……没用,根本没用。

  平日里交情不错的监理处官员,态度坚定到像是对待陌生人一般。

  当然啦,陌生只是工作时的状态,下工后就另算了……刘灿松恍然大悟,原来是有人委托汇丰对嘉华实施收购。

  如果只是单纯的收购,刘灿松必然会奋起反抗。但操盘的是汇丰,只能试探着谈条件……

  先是表示嘉华有意融资上市,正是注资的好时候……刚提了个开头,就被浦伟士毫不留情面的叫停。

  刘灿松退而求其次,表示愿意让出控制权,但银行继续由他打理……再次被浦伟士拒绝后,要求保留银行股份,成为普通股东。

  依旧被浦伟士拒绝,刘灿松急了。

  他知道以汇丰对港岛金融界的掌控力,一心想完整的吃下嘉华,他根本无力抵抗。

  但是,除了嘉华外,他的产业重心在星家坡,并不是特别怕汇丰。

  大不了一拍两散。

  于是,一改恳请的态度,变得强硬起来,表示明天就对外公布嘉华银行牌照将会被吊销的消息。

  现在银行金库是空的,只有少量资金在分行间流转维持运营。一旦遭遇挤兑,柜台根本无法兑付。要么汇丰或者渣出资抢救,要么口碑必然完蛋。试图收购的那位即便最后接手,也是一团烂摊子。

  如果不想最坏的情况发生,要按1.0的市净率进行股权收购,并保留股东的高利率存款,他的个人股份要以1.2……

  在刘灿松想来,银行的口碑就是生命线。一旦失去储户的信任,价值必然大打折扣。

  但是,他的威胁不但没有起到任何效果,反而激怒了浦伟士。

  这一怒,可不仅仅是怒了一下那么简单……

  12月2日,长实揭开了红磡一期样板间外的帷幕。

  洪晓莲带领她亲手培养的售楼团队,摆出最热情的笑容迎接潮水般涌入的看房人潮时,刘灿松被港警商业罪案调查科(CCB)强制传唤。

  要求对去年嘉华银行虚高抵押估值,向他实际控股的星家坡刘氏贸易公司放贷八百万港币的操作做出解释……

  商业罪案调查科当然不是闲着没事找事,是嘉华银行多位股东报警,称刘灿松利用职务便利,向名下公司违规放贷,涉嫌转移银行资产。

  嘉华的股东闹哪样?

  他刘灿松的主要资产在星家坡,不在乎与汇丰翻脸。但其他小股东和投资机构,可都是港岛本土的。

  在港岛搞金融投资,得罪汇丰……还想不想混啦?

  再说了,汇丰开出的0.6倍PB,是建立在银行实际经营数据下的客观评估,不存在刻意贬低估值压价的情况。

  而嘉华银行的股东和投资人们,基本都属于被刘灿松画大饼忽悠上船的选手。现在钱已经全部贷出去了,想退股取款都不行,只能被刘灿松忽悠着一条道走到黑。

  说是融资上市,但眼下那都是没影儿的事。入股融不到资,上不了市呢?

  就眼下的不良率,沉船几乎是唯一的下场。

  能以0.6倍赎回投资,并全额收回存款,已经是很不错的结局了,甚至都有些意外之喜。

  已经举家转籍去了枫叶国的林子丰次子,听说有人以0.6倍PB收股,当天就通过航空件寄出委托函,全权委托夏佳理律师事务所进行股权交割。

  就是在张奥伟介绍下,接下了沧浪公司法务服务的那家律师事务所。

  巧的很,交完保释金被限制出境的刘灿松,也找到了夏佳理律师,准备应对由多位银行股东发起的集体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