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想到了唯一一个人——墨镜男石尽。
乔伊眼中亮起微光:“他不是不存在,而是‘观测者’。”
“他能看到我们、能干扰我们身边的信号、能制造频率提示……可他不能主动操作代码。”
这就像一个程序员变成只读模式,只能在别人身后输入弹窗,却再也不能按下“Enter”。
墨镜男石尽曾不止一次尝试通过中频无线电波段发送这一指令:
发射频段固定为203.31MHz(量子高频干涉层)
调制代码:
拟接收终端:马星遥的手表、陈树的“树一号”
但每一次,他们接收到的都是乱码:
一会儿是乱码方块; 一会儿是奇怪的频率闪烁; 有时甚至是“嘻哈电台”的切频干扰; 最“离谱”的一次,居然是以为是刘小利的蓝牙耳机漏电。
墨镜男在观察空间里抱头苦笑:
“这不就像……我说了一句‘回家’,他们听成了‘别动’。”
“命运多复杂啊,其实只是因为耳朵没对准。”
他曾试着制造梦境提示,在乔伊入梦时哼唱“4、2、6”的节拍; 他也借用过冰场广播,伪装成点歌口令; 甚至一次在张芳翻的哲学书页边,借“页码”为她写过“第426条命题”; 可没人读懂——
他们总以为这是一场“高深复杂的命运设定”。
谁会想到,拯救世界、回归自我、关闭系统的按钮,就是三位数字?
墨镜男坐在虚拟维度的“界面”边上,看着屏幕上一行始终无法完成的指令:
> 426
> ERROR: SIGNAL GARBLED.
他仰头叹了口气:“这么简单的问题,怎么就……没人听清楚呢。”
他苦笑了一下,低声自语:“可能,人类最悲伤的不是无解,而是——答案一直在,但没人信它那么简单。”
乔伊站起身,缓缓道:“如果我们能把系统引导回426这个入口,哪怕只有一秒——就有机会‘强行复位’。”
“那一秒,就是我们从这个错误的时间线,跳向‘原本世界’的跳板。”
陈树盯着屏幕:“可怎么找入口?我们还不知道这个代码的载体在哪。”
乔伊握紧吊坠:“答案,只有石尽知道。”
“我们要做的,是让他看到——我们准备好了。”
李东阳坐在他那间不允许学生进入的小办公室里,办公桌上摊开的是一份尘封已久的技术说明书。
那不是学校实验室的教材,不是市科技局的资料,而是——Ω原始操作文件之一。
翻到第12页,李东阳再次看到了那个词:
Ω元素:已知空间结构外的拟态物质,不存在于当前周期地球自然周期表。具备双态能场、不可测干涉性、以及跨空间纠缠响应特性。
他手指停留在下方一行注释:“在已记录的唯一出现中,Ω元素伴随非自然量子干涉场(即穿越事件)同时被观测。”
他头皮发麻。
四年前,废彪第一次带他“进入项目”时,李东阳还以为对方只是个粗鲁生意人。但后来当他说出“我掌握着一种不属于地球的矿石”时,李东阳就知道:
“这不是普通人能玩得起的东西。”
而就在三个月前——2003年7月,在五矿后山的一次地质探测中,他们真的在一片“异常地磁区”发现了这种发出紫蓝频闪的矿晶体样本。
废彪当场兴奋得像疯了一样,说那就是“钥匙”。
可李东阳知道,这不是钥匙,这是一场可能引爆世界的火药。
而更让他坐立不安的是:
这事不是废彪一个人在操作,沈飞也参与了。
公司名义上叫:“宏远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桐山实验站”
注册信息显示是“外资企业”,实则公司成立的钱,来自两个渠道:
一半是废彪在桐山多年灰色渠道攒下的资金; 一半是沈飞通过市科委“新能源课题项目”拨款所得。
李东阳本是被威胁卷入,但如今他已知太多,不敢抽身,只能不断延后进度——用“设备故障”、“数据不完整”、“专家还需引进”等理由,企图拖延开发。
但废彪很清楚,他最忌惮的是——
乔伊他们重新触发Ω系统。
因为如果他们一旦找到“源矿”,系统归位就有可能启动。
李东阳心想,“我曾以为,这只是科学……但现在我明白,这是时空的命门,是人类秩序的深渊。”
他知道再拖下去不是办法。
可如果揭发,他、沈飞、甚至校长职位都会完了。
所以他一直观望,等一个信号——
“如果乔伊他们真的是‘锚点’,他们终将出现。”
以“青华学生兼职家教”的身份,乔伊已经成为李东阳女儿的每周补习老师。她早就注意到李东阳神色常带焦虑,深夜灯不灭,还曾在客厅看到他偷偷锁进书房的一张“金属异矿图谱”。
她知道——
“他们在搞事,而且,是跟我有关的大事。”
她心里已经有了方向。
“Ω元素就是开锁的钥匙,那我们必须,在他们之前拿到它。”
乔伊住在校园东区女生宿舍,一栋老式红砖楼,楼道里有自行车轮印,木门带着淡淡油漆味,白天阳光会从西窗照进来,在课本上打出整整齐齐的光斑。
她原本以为自己会沉醉在这座全国顶级学府的氛围中,可事实上:
她的注意力,从来没真正落在课堂笔记和考试评分表上。
白天,她是基础医学院一年级的学生。
背诵《解剖学》、认记上百个单词; 跟着助教观察细胞切片、写实验报告; 在图书馆借来厚厚一本《发育生物学》。
但每当夜幕降临,或者周末到来——她便换上另一副“身份”:
化名应聘,成为桐山大学校长李东阳女儿的家教; 以“青华学姐”的身份给那个任性又迷茫的女生补习数学和物理; 同时试图从这个家庭内部,找到废彪与Ω系统的连接线索。
她曾以为桐山大学校长是“被裹挟”的,但通过几次家教,她隐隐察觉——
李东阳并非完全的受害者。
他并不常在家,但每次回家,神情总带疲惫与某种“与现实妥协后的清醒”。他的办公室里有加密保险柜,书架上有一本加厚版《量子信息前沿》,乔伊翻过几页,里面竟夹着旧纸张、潦草的实验图。
她能感觉到,这个人知道一切,但不再愿意“揭露”。
而废彪,极有可能就在用“他女儿的安全”来威胁他继续配合。
由于精力日益分散,乔伊的作业成绩仅为年级中档。
解剖学实验错了两道题; 化学分析报告错位两小节; 临床医学基础竟然落入B段线
辅导员专门找她谈话:“乔同学,你是我们这批里最优秀的几位之一,最近是不是有什么事……看你上课老心不在焉。”
她笑了笑:“没事,可能是身体有点累。”
老师关切地说:“我知道青华压力大,可你要相信,这个年纪,该学的东西要扎实打下基础。”
她低头点点头,却在心里苦笑:
“我不是没努力,而是我不能只在这个世界‘学习’。”
“我的作业本里,不止有笔记,还有通往另一个时代的复位方程式。”
夜里,她常常一个人待在图书馆自习室,在众多解剖图和显微图像之间,默默写下另一套纸笔系统:
Ω系统轨迹干扰图; 废彪与“能源公司”行动网络草图; 李东阳言谈中泄露的异常句型关键词; 核心点:如何夺回Ω主控器?
乔伊看着自己写得密密麻麻的几页追踪笔记,脑子忽然一阵空白。
她望向窗外月色,轻声道:
“这个世界总让我选择一件事……”
“可我偏要两个都不放。”
乔伊已经决定了,这学期她将把重点放在李东阳的儿子李芮身上,虽然她心里清楚,自己并不打算继续在这所大学待下去。她计划办理退学手续,准备2004年重新参加高考。
这一切让她的学业渐渐显得无关紧要,在李东阳家补课的目的是通过这个职位,进一步了解李东阳家庭中的秘密,尤其是李东阳那本《量子信息前沿》里的内容,以及他那一堆神秘的实验资料。她必须耐心等待机会的到来。
这周六下午两点,乔伊按时到达李东阳家。李东阳的家,依旧保持着那种严谨而沉闷的氛围,客厅宽敞,窗外绿树成荫,阳光透过窗帘洒在简洁的沙发上。李东阳的妻子不在家,她偶尔会去参加一些学术会议或活动,而李芮,一个十六岁的小男孩,正穿着一身时髦的非主流衣服,靠在沙发上,手里拿着手机,眼睛一刻也没离开屏幕。
乔伊走进去,轻声打招呼:“李芮,今天准备好上课了吗?”
李芮抬起头,看了她一眼,随即又低下头,完全不在意她的到来:“哎,学啥学,我又不是不懂。”他边说边继续用手机滑动,仿佛乔伊的到来对他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乔伊感到一丝无奈。她知道李芮并不喜欢补课,甚至厌烦这种安静且规律的学习方式。李芮在学校里成绩并不好,但由于李东阳的职位和影响力,学校和老师们总是对他给予特别的照顾。
她走到沙发旁,轻轻拍了拍李芮的肩膀,语气平静:“李芮,这学期你要好好准备一下期末考试,尤其是数学和物理,不然成绩会更糟糕。”
李芮随便地“嗯”了一声,根本没将话放在心上:“数学和物理那种东西,根本用不上,干嘛非得考那么好。”
乔伊不禁皱了皱眉,她知道李芮的态度,似乎对未来没有多少规划,或者说,他并没有意识到知识的积累对自己将来有多重要。他只是沉浸在当下的快感中,根本不理解乔伊的担忧。
她忍住内心的焦躁,深吸了一口气,坐到李芮的旁边,拿起桌上的一本教材,温和地说道:“你不觉得,数学和物理这些基础知识,是理解世界的工具吗?它们不仅仅是考试的分数,更能帮助你解答很多问题。”
李芮瞥了她一眼,似乎有些不耐烦,放下手机,反问道:“哎,数学物理能解决啥问题?像你说的那些‘高科技’啥的,根本也没看得见,谁会在乎这些?”
乔伊心里一阵苦涩,李芮的这种态度让她明白,他不是真的无能,而是对未来的世界缺乏兴趣。像李东阳那样的父亲,在家里严肃、冷漠,但对李芮来说,父亲的严厉可能只会增加他的反叛心理,而不是激发他对知识的兴趣。乔伊很想告诉李芮,世界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科技,量子,甚至时空的秘密,都与他所忽略的基础学科密切相关。
她深知,这样的对话并不容易。李芮的兴趣显然在其它地方,像他那部手机、最新的游戏或者是社交媒体上炫目的八卦新闻。她知道,这不仅仅是李芮的态度问题,也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许多孩子对学习兴趣缺乏,过多沉迷于眼前的虚拟世界。
乔伊叹了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你知道,李东阳博士在做的那些事情,是有可能改变整个世界的。”
李芮没有立即反应,而是继续摆弄手机:“改变世界?哈哈,我觉得有些事情真的没那么重要。你说的那些好像离我很远,做不做这些,真的影响我能不能过得开心。”
乔伊的心里一阵无力感,她微微低下头,双手紧握。她明白,自己所追寻的东西,可能永远也无法在李芮身上得到认同。这让她感到更加孤单——她所做的一切,或许只会停留在这些无动于衷的眼睛中,没人真正明白她的坚持和牺牲。
她叹息一声,站起身,拿起课本:“好吧,既然你现在不想听课,那我们改天再说。下次请认真一点,李芮。未来是不可预测的,只有做好现在的事,才能有所改变。”
李芮无聊地抬了抬眼皮,挥了挥手:“知道了,学姐。”
乔伊站在原地,看着李芮再次低头玩手机,心中五味杂陈。她已经明白,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轨迹,而她的轨迹,注定是孤独的。
喜欢重回高考当状元
乔伊眼中亮起微光:“他不是不存在,而是‘观测者’。”
“他能看到我们、能干扰我们身边的信号、能制造频率提示……可他不能主动操作代码。”
这就像一个程序员变成只读模式,只能在别人身后输入弹窗,却再也不能按下“Enter”。
墨镜男石尽曾不止一次尝试通过中频无线电波段发送这一指令:
发射频段固定为203.31MHz(量子高频干涉层)
调制代码:
拟接收终端:马星遥的手表、陈树的“树一号”
但每一次,他们接收到的都是乱码:
一会儿是乱码方块; 一会儿是奇怪的频率闪烁; 有时甚至是“嘻哈电台”的切频干扰; 最“离谱”的一次,居然是以为是刘小利的蓝牙耳机漏电。
墨镜男在观察空间里抱头苦笑:
“这不就像……我说了一句‘回家’,他们听成了‘别动’。”
“命运多复杂啊,其实只是因为耳朵没对准。”
他曾试着制造梦境提示,在乔伊入梦时哼唱“4、2、6”的节拍; 他也借用过冰场广播,伪装成点歌口令; 甚至一次在张芳翻的哲学书页边,借“页码”为她写过“第426条命题”; 可没人读懂——
他们总以为这是一场“高深复杂的命运设定”。
谁会想到,拯救世界、回归自我、关闭系统的按钮,就是三位数字?
墨镜男坐在虚拟维度的“界面”边上,看着屏幕上一行始终无法完成的指令:
> 426
> ERROR: SIGNAL GARBLED.
他仰头叹了口气:“这么简单的问题,怎么就……没人听清楚呢。”
他苦笑了一下,低声自语:“可能,人类最悲伤的不是无解,而是——答案一直在,但没人信它那么简单。”
乔伊站起身,缓缓道:“如果我们能把系统引导回426这个入口,哪怕只有一秒——就有机会‘强行复位’。”
“那一秒,就是我们从这个错误的时间线,跳向‘原本世界’的跳板。”
陈树盯着屏幕:“可怎么找入口?我们还不知道这个代码的载体在哪。”
乔伊握紧吊坠:“答案,只有石尽知道。”
“我们要做的,是让他看到——我们准备好了。”
李东阳坐在他那间不允许学生进入的小办公室里,办公桌上摊开的是一份尘封已久的技术说明书。
那不是学校实验室的教材,不是市科技局的资料,而是——Ω原始操作文件之一。
翻到第12页,李东阳再次看到了那个词:
Ω元素:已知空间结构外的拟态物质,不存在于当前周期地球自然周期表。具备双态能场、不可测干涉性、以及跨空间纠缠响应特性。
他手指停留在下方一行注释:“在已记录的唯一出现中,Ω元素伴随非自然量子干涉场(即穿越事件)同时被观测。”
他头皮发麻。
四年前,废彪第一次带他“进入项目”时,李东阳还以为对方只是个粗鲁生意人。但后来当他说出“我掌握着一种不属于地球的矿石”时,李东阳就知道:
“这不是普通人能玩得起的东西。”
而就在三个月前——2003年7月,在五矿后山的一次地质探测中,他们真的在一片“异常地磁区”发现了这种发出紫蓝频闪的矿晶体样本。
废彪当场兴奋得像疯了一样,说那就是“钥匙”。
可李东阳知道,这不是钥匙,这是一场可能引爆世界的火药。
而更让他坐立不安的是:
这事不是废彪一个人在操作,沈飞也参与了。
公司名义上叫:“宏远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桐山实验站”
注册信息显示是“外资企业”,实则公司成立的钱,来自两个渠道:
一半是废彪在桐山多年灰色渠道攒下的资金; 一半是沈飞通过市科委“新能源课题项目”拨款所得。
李东阳本是被威胁卷入,但如今他已知太多,不敢抽身,只能不断延后进度——用“设备故障”、“数据不完整”、“专家还需引进”等理由,企图拖延开发。
但废彪很清楚,他最忌惮的是——
乔伊他们重新触发Ω系统。
因为如果他们一旦找到“源矿”,系统归位就有可能启动。
李东阳心想,“我曾以为,这只是科学……但现在我明白,这是时空的命门,是人类秩序的深渊。”
他知道再拖下去不是办法。
可如果揭发,他、沈飞、甚至校长职位都会完了。
所以他一直观望,等一个信号——
“如果乔伊他们真的是‘锚点’,他们终将出现。”
以“青华学生兼职家教”的身份,乔伊已经成为李东阳女儿的每周补习老师。她早就注意到李东阳神色常带焦虑,深夜灯不灭,还曾在客厅看到他偷偷锁进书房的一张“金属异矿图谱”。
她知道——
“他们在搞事,而且,是跟我有关的大事。”
她心里已经有了方向。
“Ω元素就是开锁的钥匙,那我们必须,在他们之前拿到它。”
乔伊住在校园东区女生宿舍,一栋老式红砖楼,楼道里有自行车轮印,木门带着淡淡油漆味,白天阳光会从西窗照进来,在课本上打出整整齐齐的光斑。
她原本以为自己会沉醉在这座全国顶级学府的氛围中,可事实上:
她的注意力,从来没真正落在课堂笔记和考试评分表上。
白天,她是基础医学院一年级的学生。
背诵《解剖学》、认记上百个单词; 跟着助教观察细胞切片、写实验报告; 在图书馆借来厚厚一本《发育生物学》。
但每当夜幕降临,或者周末到来——她便换上另一副“身份”:
化名应聘,成为桐山大学校长李东阳女儿的家教; 以“青华学姐”的身份给那个任性又迷茫的女生补习数学和物理; 同时试图从这个家庭内部,找到废彪与Ω系统的连接线索。
她曾以为桐山大学校长是“被裹挟”的,但通过几次家教,她隐隐察觉——
李东阳并非完全的受害者。
他并不常在家,但每次回家,神情总带疲惫与某种“与现实妥协后的清醒”。他的办公室里有加密保险柜,书架上有一本加厚版《量子信息前沿》,乔伊翻过几页,里面竟夹着旧纸张、潦草的实验图。
她能感觉到,这个人知道一切,但不再愿意“揭露”。
而废彪,极有可能就在用“他女儿的安全”来威胁他继续配合。
由于精力日益分散,乔伊的作业成绩仅为年级中档。
解剖学实验错了两道题; 化学分析报告错位两小节; 临床医学基础竟然落入B段线
辅导员专门找她谈话:“乔同学,你是我们这批里最优秀的几位之一,最近是不是有什么事……看你上课老心不在焉。”
她笑了笑:“没事,可能是身体有点累。”
老师关切地说:“我知道青华压力大,可你要相信,这个年纪,该学的东西要扎实打下基础。”
她低头点点头,却在心里苦笑:
“我不是没努力,而是我不能只在这个世界‘学习’。”
“我的作业本里,不止有笔记,还有通往另一个时代的复位方程式。”
夜里,她常常一个人待在图书馆自习室,在众多解剖图和显微图像之间,默默写下另一套纸笔系统:
Ω系统轨迹干扰图; 废彪与“能源公司”行动网络草图; 李东阳言谈中泄露的异常句型关键词; 核心点:如何夺回Ω主控器?
乔伊看着自己写得密密麻麻的几页追踪笔记,脑子忽然一阵空白。
她望向窗外月色,轻声道:
“这个世界总让我选择一件事……”
“可我偏要两个都不放。”
乔伊已经决定了,这学期她将把重点放在李东阳的儿子李芮身上,虽然她心里清楚,自己并不打算继续在这所大学待下去。她计划办理退学手续,准备2004年重新参加高考。
这一切让她的学业渐渐显得无关紧要,在李东阳家补课的目的是通过这个职位,进一步了解李东阳家庭中的秘密,尤其是李东阳那本《量子信息前沿》里的内容,以及他那一堆神秘的实验资料。她必须耐心等待机会的到来。
这周六下午两点,乔伊按时到达李东阳家。李东阳的家,依旧保持着那种严谨而沉闷的氛围,客厅宽敞,窗外绿树成荫,阳光透过窗帘洒在简洁的沙发上。李东阳的妻子不在家,她偶尔会去参加一些学术会议或活动,而李芮,一个十六岁的小男孩,正穿着一身时髦的非主流衣服,靠在沙发上,手里拿着手机,眼睛一刻也没离开屏幕。
乔伊走进去,轻声打招呼:“李芮,今天准备好上课了吗?”
李芮抬起头,看了她一眼,随即又低下头,完全不在意她的到来:“哎,学啥学,我又不是不懂。”他边说边继续用手机滑动,仿佛乔伊的到来对他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乔伊感到一丝无奈。她知道李芮并不喜欢补课,甚至厌烦这种安静且规律的学习方式。李芮在学校里成绩并不好,但由于李东阳的职位和影响力,学校和老师们总是对他给予特别的照顾。
她走到沙发旁,轻轻拍了拍李芮的肩膀,语气平静:“李芮,这学期你要好好准备一下期末考试,尤其是数学和物理,不然成绩会更糟糕。”
李芮随便地“嗯”了一声,根本没将话放在心上:“数学和物理那种东西,根本用不上,干嘛非得考那么好。”
乔伊不禁皱了皱眉,她知道李芮的态度,似乎对未来没有多少规划,或者说,他并没有意识到知识的积累对自己将来有多重要。他只是沉浸在当下的快感中,根本不理解乔伊的担忧。
她忍住内心的焦躁,深吸了一口气,坐到李芮的旁边,拿起桌上的一本教材,温和地说道:“你不觉得,数学和物理这些基础知识,是理解世界的工具吗?它们不仅仅是考试的分数,更能帮助你解答很多问题。”
李芮瞥了她一眼,似乎有些不耐烦,放下手机,反问道:“哎,数学物理能解决啥问题?像你说的那些‘高科技’啥的,根本也没看得见,谁会在乎这些?”
乔伊心里一阵苦涩,李芮的这种态度让她明白,他不是真的无能,而是对未来的世界缺乏兴趣。像李东阳那样的父亲,在家里严肃、冷漠,但对李芮来说,父亲的严厉可能只会增加他的反叛心理,而不是激发他对知识的兴趣。乔伊很想告诉李芮,世界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科技,量子,甚至时空的秘密,都与他所忽略的基础学科密切相关。
她深知,这样的对话并不容易。李芮的兴趣显然在其它地方,像他那部手机、最新的游戏或者是社交媒体上炫目的八卦新闻。她知道,这不仅仅是李芮的态度问题,也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许多孩子对学习兴趣缺乏,过多沉迷于眼前的虚拟世界。
乔伊叹了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你知道,李东阳博士在做的那些事情,是有可能改变整个世界的。”
李芮没有立即反应,而是继续摆弄手机:“改变世界?哈哈,我觉得有些事情真的没那么重要。你说的那些好像离我很远,做不做这些,真的影响我能不能过得开心。”
乔伊的心里一阵无力感,她微微低下头,双手紧握。她明白,自己所追寻的东西,可能永远也无法在李芮身上得到认同。这让她感到更加孤单——她所做的一切,或许只会停留在这些无动于衷的眼睛中,没人真正明白她的坚持和牺牲。
她叹息一声,站起身,拿起课本:“好吧,既然你现在不想听课,那我们改天再说。下次请认真一点,李芮。未来是不可预测的,只有做好现在的事,才能有所改变。”
李芮无聊地抬了抬眼皮,挥了挥手:“知道了,学姐。”
乔伊站在原地,看着李芮再次低头玩手机,心中五味杂陈。她已经明白,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轨迹,而她的轨迹,注定是孤独的。
喜欢重回高考当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