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仿佛昨日还是初入学院、带着几分青涩与懵懂的新生,转眼间,四年寒窗苦读的光阴便如指间流沙,悄然滑落。大夏国学院四年制的学业已近尾声,终于迎来了至关重要的实习年轮。这一年,不再是书斋里的静坐冥思,不再是模型前的模拟演练,而是将四年所学所悟,沉甸甸的知识与技艺,投入到真实世界的熔炉中锤炼。学子们将被外派至各自专业的领域,在经验丰富的带教师傅引领下,直面现实的挑战,在实践中深化理解,磨砺本领,完成从学院学子到行业新锐的蜕变。
莫家的一双儿女——莫忧(优优)与莫愁(暖暖),这对自幼聪慧勤奋、学业始终名列前茅的兄妹,自然也迎来了人生中这关键的一步。
哥哥莫忧,因其在工科领域的卓越天赋和扎实功底,早在实习分配的风声初起时,便被在工部担任要职的大伯莫涵“捷足先登”,几乎是动用了“抢人”的架势,早早将其预定到了工部最核心的营造司实习。莫涵拍着侄子的肩膀,眼中满是期许与骄傲:“忧儿,工部乃国之基石,营造司更是千钧之责。你所学,正可大展宏图!跟着老师傅们好好学,把图纸上的精妙,变成矗立山河的栋梁!”莫忧沉稳地点头,眼神中闪烁着对即将到来的实践挑战的兴奋与坚定。
而妹妹莫愁(暖暖),这位在医学院中同样光彩夺目的优等生,其精湛的理论知识、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在解剖、缝合等实操课上的稳定发挥,早已是各医馆争相延揽的对象。最终,近水楼台,女子医馆——这个承载着莫家数代心血与荣耀的地方,理所当然地将这位本家的明珠“抢”到了自家门下实习。这既是对她能力的认可,更是家族传承的必然。
然而,这份“近水楼台”并不意味着任何特殊与松懈。实习前夜,莫家正厅灯火通明,气氛庄重而肃穆。祖母子璐端坐主位,虽年事已高,但眼神依旧清明锐利,透着岁月沉淀的智慧。父亲莫珺与母亲小桂分坐两旁,神情关切而严肃。就连平日里最是爽朗爱笑的姑姑莫琳,此刻也收起了玩笑,正襟危坐。
“暖暖,”祖母子璐的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率先打破了沉默,“明日你便要去医馆,踏上真正的医者之路了。虽是自家医馆,但你要时刻谨记——”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座每一位长辈,仿佛是在寻求共同的见证,“进了医馆的门,你首先是一名实习医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医馆的一切实习规定,一丝一毫不得逾越!”
母亲小桂紧接着开口,语气温柔却字字清晰:“暖暖,规矩就是规矩。每日当值,必须准时准点,不得以任何理由迟到早退。带教老师的话,便是你行动的准绳,必须严格服从,虚心求教。切不可因你是莫家女儿,就生出半分懈怠或骄矜之心。”
父亲莫珺点了点头,沉声道:“医馆事务繁杂,人命关天。实习期间,多看、多学、多问、多做,更要多想。带教师傅的经验,是书本上学不来的宝藏。要沉下心来,把根扎稳。”
姑姑莫琳看着侄女,语重心长地补充:“暖暖,实习是块试金石。你学得如何,心性如何,在真正的病人面前,在繁杂的事务中,都会显露无遗。家里人都看着,医馆上下也看着。这不仅关乎你个人,更关乎咱们女子医馆的声誉,关乎莫家‘仁心仁术’这块百年招牌的分量!”
长辈们的话语,一句句,如同重锤,敲打在莫愁的心上,更如同温暖的溪流,浸润着她对医道的赤诚。她感受到肩上那份沉甸甸的、来自血脉与理想的共同期许。
厅堂内烛火摇曳,映照着莫愁年轻却无比坚毅的面庞。她没有丝毫的犹豫或畏缩,深吸一口气,挺直了那如修竹般纤细却蕴含着无尽力量的身躯。她的脊梁挺得笔直,仿佛能承载起千钧之重;她的目光清澈而坚定,如同淬炼过的寒星,穿透空气,一一迎向祖母、父亲、母亲和姑姑关切而严肃的眼神。
“奶奶、爹爹、娘亲、姑姑!”莫愁的声音清越而有力,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沉稳,在寂静的厅堂中清晰回荡,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暖暖自幼蒙受家族厚恩,耳濡目染,深知‘医’之一字,重逾泰山!女子医馆的门楣之上,‘性命所托’四字,更是刻进了暖暖的骨血里!”
她的声音微微提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此次实习,是暖暖践行所学、回报家门的起点,更是叩问医道真谛的必经之路!请长辈们放心!暖暖在此立誓:”
她稍稍停顿,目光扫过每一张至亲的面容,一字一顿,铿锵有力地宣告:
“第一,必严守规矩! 定当时刻谨记身份,视医馆规条为铁律,绝不迟到早退半分,绝不因私废公!带教师傅之言,必悉心聆听,严格执行,绝不懈怠敷衍!”
“第二,必谦恭勤勉! 定当放下所有身份之念,以最谦卑的姿态,做最勤奋的学生。眼勤、手勤、脑勤、心勤,甘于从小事琐事做起,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三,必敬畏生命! 实习所遇,皆是活生生的人命。暖暖深知,行差踏错半步,便是万劫不复!定当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之心对待每一位病患,谨慎再谨慎,细致再细致,绝不敢有丝毫轻忽大意!”
“第四,必不负门楣! ” 莫愁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但更多的是磐石般的坚定,“暖暖断然不会做出任何有损医德、有违家训、有辱‘济世堂’百年清誉之事!此身此心,皆系于医道,系于莫家仁心!请长辈们看暖暖的实际行动!暖暖定当以汗水和真心,证明自己无愧为莫家女儿,无愧为‘济世堂’的传承之人!若违此誓,天地共鉴!”
少女的誓言,如同金玉相击,清越激昂,带着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对未来无惧的担当,在莫家厅堂中久久回荡。那挺直的脊梁,那灼灼的目光,那斩钉截铁的话语,无不彰显着她已褪去稚气,正以一种令人动容的姿态,准备迎接医者道路上的第一次真正洗礼。
看着眼前仿佛一夜之间长大成人、散发出夺目光彩的女儿(孙女、侄女),长辈们脸上的严肃渐渐化开。祖母子璐的眼中闪烁着欣慰与骄傲的泪光,嘴角漾开深深的笑意,不住地点头。父亲莫珺紧抿的唇线终于放松,眼中是深沉的赞许和信任。母亲小桂早已眼眶微红,用帕子轻轻按了按眼角,心中满是温柔与自豪。姑姑莫琳更是忍不住拍了下桌子,朗声赞道:“好!这才是我莫家的好女儿!有志气!有担当!”
厅堂内,那因严肃训诫而略显凝重的空气,此刻已被浓浓的温情与对未来的无限期许所取代。莫愁(暖暖)站在温暖的烛光与亲人信任的目光中,心中那份对医道的赤诚之火,燃烧得更加炽烈。她知道,明日踏入“女子医馆”,她将不再仅仅是一个被呵护的莫家小姐,而是一名真正的、预备将生命托付给病患的医者。这实习的第一步,她已用最庄重的誓言,迈出了无比坚实的脚印。
当晨曦的第一缕微光刚刚透过雕花窗棂,在莫愁(暖暖)的卧房内投下朦胧的光影时,她便已自然而然地睁开了双眼。四年学院养成的严谨作息,早已融入骨髓。没有半分赖床的慵懒,她利落地起身,如同即将出征的战士,带着一种无声的郑重。
洗漱,更衣,梳起简洁利落的发髻——一切都在一种近乎仪式感的沉静中进行。镜中的少女,眉宇间褪去了几分往日的娇憨,平添了沉稳与专注。楼下,父母莫珺与小桂早已在膳厅等候。桌上摆着精致却不过分铺张的早点,氤氲着家的温暖气息。一家人安静地用着餐,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目光交汇时,那份无声的鼓励与期许,比千言万语更重。
膳毕,府门外,两辆马车已在等候。一辆是莫涵伯父的官车,厚重沉稳,它将载着同样今日开始工部实习的莫忧(优优),驶向帝国工程的心脏。另一辆则是莫家的青帷小车,它将载着莫愁和父母,驶向“济世堂”女子医馆——她医者生涯的起点。
临上车前,莫忧大步走来,用力拍了拍妹妹的肩膀,笑容爽朗却带着兄长的关切:“暖暖,别紧张!拿出你在缝合课上的本事,让那些老师傅们开开眼!”莫愁回以同样坚定的笑容:“哥,你也一样!把大伯的营造司搅动起来!”兄妹俩相视一笑,默契尽在不言中。莫忧随即转身,步履生风地登上了伯父的马车。
莫家的马车内,空间不大,却温馨异常。莫珺与小桂分坐两侧,莫愁坐在中间。父母不约而同地伸出手,一左一右,紧紧握住了女儿的手。那掌心传来的温热,是血脉相连的力量,是无声的托付。一家三口谁都没有说话,只是嘴角都噙着温和而满足的笑意。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辚辚的声响,仿佛是时光的鼓点,敲打着莫愁既期待又略显忐忑的心房。她知道,这短暂的同行后,她将独自面对一个全新的、充满挑战的世界。
不多时,马车稳稳停在了“济世堂”女子医馆那古朴而庄严的门楼前。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混合了草药清苦与消毒水独特气息的味道,这熟悉又陌生的气息,瞬间让莫愁精神一振。她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这份属于医者的使命感吸入肺腑。
“爹爹,娘亲,我去了。”莫愁松开父母的手,声音清亮而平静。
“好,万事小心,用心学习。”莫珺沉声道。
“暖暖,记住昨晚的话。”小桂眼中含着温柔的不舍,更多的是信任。
莫愁用力点头,不再多言,利落地掀开车帘,跳下马车。她没有回头,挺直脊背,如同初生的新竹,带着一股锐气,独自走向那扇标志着医者生涯开启的大门。莫珺与小桂坐在车内,透过车窗,目送着女儿那纤细却无比挺拔的身影汇入医馆清晨略显忙碌的人流中,直到再也看不见,才吩咐车夫缓缓驶离。
踏入医馆大门,一股更加浓郁而繁忙的气息扑面而来。穿着素净衣裙的药工们脚步匆匆,端着药盘穿梭于回廊;空气中隐约可闻煎药的咕嘟声和病人低低的交谈。莫愁没有丝毫怯场,她牢记着规矩和流程。她没有去打扰任何看似忙碌的人,而是径直走向了医馆前厅负责新晋人员报到的执事处。
“学生莫愁,前来报到实习。”她对着一位面容和善、正在整理名册的中年女执事,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标准的弟子礼,声音清晰而悦耳。
女执事抬起头,打量了她一眼,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和赞许:“哦,是莫家的暖暖小姐。馆长早有吩咐。”她迅速从身后整齐的柜子里取出一套叠得方方正正、浆洗得雪白挺括的棉布实习袍,以及一块小小的、刻有她名字和“实习”字样的木腰牌。
“更衣室在回廊尽头左转,”女执事将衣袍和腰牌递给她,语气温和却带着医馆特有的利落,“换好衣服,佩戴腰牌,然后去后院东厢第二间诊室,找柳如眉柳医师报到。她便是你今后的带教老师。”
“谢执事指点!”莫愁双手接过那承载着新身份的白袍,感受着布料特有的洁净触感,心头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与庄重。这简单的白袍,便是她通往医者殿堂的第一道门扉。
在更衣室迅速换上合身的实习白袍,系好腰带,将那块小小的木牌端正地别在胸前。镜中的人影瞬间变了气质,少了几分闺阁女儿的温婉,多了几分医者的素净与干练。莫愁对着镜中的自己,深吸一口气,眼神愈发坚定。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不再是单纯的莫家暖暖,而是“济世堂”的实习医学生莫愁。
按照指引,她很快找到了柳如眉医师的诊室。门虚掩着,里面传来温和的女声正在询问病人病情。莫愁没有贸然闯入,而是安静地候在门外,直到里面的声音告一段落。她这才轻轻叩门,得到应允后,方推门而入。
诊室内,光线明亮,药香弥漫。一位身着淡青色医师常服、约莫三十五六岁的女子端坐案后,气质清冷如兰,眼神却温和而专注,正是柳如眉医师。她对面坐着一位面色略显憔悴的妇人。
莫愁上前一步,对着柳如眉深深一揖,姿态恭谨无比:“学生莫愁,前来向柳老师报到!”
柳如眉抬眸,目光在莫愁身上停留片刻,那眼神锐利却不失温度,仿佛能穿透皮相,看到人的本心。她微微颔首,没有多余的寒暄,只简洁道:“嗯,来了就好。先在旁边候着,仔细听,用心记。”
“是,老师!”莫愁立刻应声,轻手轻脚地走到诊室一侧的角落,屏息凝神,如同最专注的学徒,将全副心神都投入到柳如眉与病人的问诊之中。柳医师问话条理清晰,切中要害,对病人疾苦的体察细致入微,言语间既有医者的冷静,又不乏对病患的抚慰。莫愁一边听,一边在心中飞快地与自己所学印证着,只觉受益匪浅。
然而,实习的第一天,注定不会只在相对平和的诊室中度过。临近午时,诊室的门被急促地敲响,一位年轻的护士探进头来,语速飞快:“柳医师!急症!西院手术室,一位急腹症妇人,疑是肠痈(阑尾炎)穿孔,需立刻手术!人手不够,请您带助手过去!”
柳如眉闻声,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起身,动作迅捷如风。她目光扫向莫愁,命令简洁有力:“莫愁,跟我走!去手术室!”
“是!”莫愁心头一紧,血液似乎瞬间加速流动,既有面对突发状况的紧张,更有一种初临实战的兴奋。她立刻跟上柳医师的步伐,几乎是跑着穿过长长的回廊,奔向那象征着生死博弈之地——手术室。
进入手术准备区,一股更加强烈的消毒水气味和紧张氛围扑面而来。莫愁被要求迅速进行严格的刷手消毒。冰冷刺骨的药水,反复揉搓的刺痛感,让她瞬间清醒,明白这里容不得半分马虎。穿上墨绿色的手术衣,戴上帽子口罩,只露出一双明亮而专注的眼睛。当她推开那扇沉重的、隔绝内外的手术室大门时,一股混合着血腥、消毒剂和紧张汗意的独特气息,以及无影灯下那令人屏息的肃穆场景,瞬间冲击着她的感官。
手术台上,病人已麻醉,腹部铺着墨绿色的洞巾。主刀医师和助手们正紧张而有序地操作着。空气仿佛凝固,只有器械偶尔碰撞发出的清脆声响和医师们压低的指令声。
“莫愁!”柳如眉的声音在口罩下显得格外清晰,“你站这里!”她指向病人右侧主刀助手旁的一个位置,“负责拉钩!暴露视野!手要稳,力要匀,目光紧随主刀医师的器械,及时调整!记住,你手中的牵拉器,关系到术野的清晰度,也关系到手术的安全!听懂了吗?”
“是!老师!”莫愁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悸动,毫不犹豫地走上前,接过助手递来的冰冷金属拉钩。她的手心微微出汗,但眼神却异常坚定。她按照柳医师的指示,稳稳地将拉钩置于指定位置,小心而有力地牵开组织层。她的目光紧紧锁定在主刀医师那翻飞的手指和锐利的刀尖上,感受着器械传递来的组织张力,调动起全身的专注力和在学院练就的所有肌肉记忆。
在这个弥漫着紧张与专注的墨绿色空间里,在无影灯刺眼的光芒下,莫愁,这位初出茅庐的实习医学生,以最谦卑的姿态,承担起了她医者生涯中第一个重要的角色——手术台上的拉钩助手。她屏住呼吸,全神贯注,仿佛要将自己化作那稳定视野的一部分,融入这场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无声战役之中。这一刻,昨夜厅堂中的豪言壮语,化作了手中沉甸甸的金属触感,化作了视野中那片需要竭力暴露的生命禁区。医者之路,由此真正启程。
喜欢花妖小桂
莫家的一双儿女——莫忧(优优)与莫愁(暖暖),这对自幼聪慧勤奋、学业始终名列前茅的兄妹,自然也迎来了人生中这关键的一步。
哥哥莫忧,因其在工科领域的卓越天赋和扎实功底,早在实习分配的风声初起时,便被在工部担任要职的大伯莫涵“捷足先登”,几乎是动用了“抢人”的架势,早早将其预定到了工部最核心的营造司实习。莫涵拍着侄子的肩膀,眼中满是期许与骄傲:“忧儿,工部乃国之基石,营造司更是千钧之责。你所学,正可大展宏图!跟着老师傅们好好学,把图纸上的精妙,变成矗立山河的栋梁!”莫忧沉稳地点头,眼神中闪烁着对即将到来的实践挑战的兴奋与坚定。
而妹妹莫愁(暖暖),这位在医学院中同样光彩夺目的优等生,其精湛的理论知识、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在解剖、缝合等实操课上的稳定发挥,早已是各医馆争相延揽的对象。最终,近水楼台,女子医馆——这个承载着莫家数代心血与荣耀的地方,理所当然地将这位本家的明珠“抢”到了自家门下实习。这既是对她能力的认可,更是家族传承的必然。
然而,这份“近水楼台”并不意味着任何特殊与松懈。实习前夜,莫家正厅灯火通明,气氛庄重而肃穆。祖母子璐端坐主位,虽年事已高,但眼神依旧清明锐利,透着岁月沉淀的智慧。父亲莫珺与母亲小桂分坐两旁,神情关切而严肃。就连平日里最是爽朗爱笑的姑姑莫琳,此刻也收起了玩笑,正襟危坐。
“暖暖,”祖母子璐的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率先打破了沉默,“明日你便要去医馆,踏上真正的医者之路了。虽是自家医馆,但你要时刻谨记——”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座每一位长辈,仿佛是在寻求共同的见证,“进了医馆的门,你首先是一名实习医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医馆的一切实习规定,一丝一毫不得逾越!”
母亲小桂紧接着开口,语气温柔却字字清晰:“暖暖,规矩就是规矩。每日当值,必须准时准点,不得以任何理由迟到早退。带教老师的话,便是你行动的准绳,必须严格服从,虚心求教。切不可因你是莫家女儿,就生出半分懈怠或骄矜之心。”
父亲莫珺点了点头,沉声道:“医馆事务繁杂,人命关天。实习期间,多看、多学、多问、多做,更要多想。带教师傅的经验,是书本上学不来的宝藏。要沉下心来,把根扎稳。”
姑姑莫琳看着侄女,语重心长地补充:“暖暖,实习是块试金石。你学得如何,心性如何,在真正的病人面前,在繁杂的事务中,都会显露无遗。家里人都看着,医馆上下也看着。这不仅关乎你个人,更关乎咱们女子医馆的声誉,关乎莫家‘仁心仁术’这块百年招牌的分量!”
长辈们的话语,一句句,如同重锤,敲打在莫愁的心上,更如同温暖的溪流,浸润着她对医道的赤诚。她感受到肩上那份沉甸甸的、来自血脉与理想的共同期许。
厅堂内烛火摇曳,映照着莫愁年轻却无比坚毅的面庞。她没有丝毫的犹豫或畏缩,深吸一口气,挺直了那如修竹般纤细却蕴含着无尽力量的身躯。她的脊梁挺得笔直,仿佛能承载起千钧之重;她的目光清澈而坚定,如同淬炼过的寒星,穿透空气,一一迎向祖母、父亲、母亲和姑姑关切而严肃的眼神。
“奶奶、爹爹、娘亲、姑姑!”莫愁的声音清越而有力,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沉稳,在寂静的厅堂中清晰回荡,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暖暖自幼蒙受家族厚恩,耳濡目染,深知‘医’之一字,重逾泰山!女子医馆的门楣之上,‘性命所托’四字,更是刻进了暖暖的骨血里!”
她的声音微微提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此次实习,是暖暖践行所学、回报家门的起点,更是叩问医道真谛的必经之路!请长辈们放心!暖暖在此立誓:”
她稍稍停顿,目光扫过每一张至亲的面容,一字一顿,铿锵有力地宣告:
“第一,必严守规矩! 定当时刻谨记身份,视医馆规条为铁律,绝不迟到早退半分,绝不因私废公!带教师傅之言,必悉心聆听,严格执行,绝不懈怠敷衍!”
“第二,必谦恭勤勉! 定当放下所有身份之念,以最谦卑的姿态,做最勤奋的学生。眼勤、手勤、脑勤、心勤,甘于从小事琐事做起,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三,必敬畏生命! 实习所遇,皆是活生生的人命。暖暖深知,行差踏错半步,便是万劫不复!定当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之心对待每一位病患,谨慎再谨慎,细致再细致,绝不敢有丝毫轻忽大意!”
“第四,必不负门楣! ” 莫愁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但更多的是磐石般的坚定,“暖暖断然不会做出任何有损医德、有违家训、有辱‘济世堂’百年清誉之事!此身此心,皆系于医道,系于莫家仁心!请长辈们看暖暖的实际行动!暖暖定当以汗水和真心,证明自己无愧为莫家女儿,无愧为‘济世堂’的传承之人!若违此誓,天地共鉴!”
少女的誓言,如同金玉相击,清越激昂,带着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对未来无惧的担当,在莫家厅堂中久久回荡。那挺直的脊梁,那灼灼的目光,那斩钉截铁的话语,无不彰显着她已褪去稚气,正以一种令人动容的姿态,准备迎接医者道路上的第一次真正洗礼。
看着眼前仿佛一夜之间长大成人、散发出夺目光彩的女儿(孙女、侄女),长辈们脸上的严肃渐渐化开。祖母子璐的眼中闪烁着欣慰与骄傲的泪光,嘴角漾开深深的笑意,不住地点头。父亲莫珺紧抿的唇线终于放松,眼中是深沉的赞许和信任。母亲小桂早已眼眶微红,用帕子轻轻按了按眼角,心中满是温柔与自豪。姑姑莫琳更是忍不住拍了下桌子,朗声赞道:“好!这才是我莫家的好女儿!有志气!有担当!”
厅堂内,那因严肃训诫而略显凝重的空气,此刻已被浓浓的温情与对未来的无限期许所取代。莫愁(暖暖)站在温暖的烛光与亲人信任的目光中,心中那份对医道的赤诚之火,燃烧得更加炽烈。她知道,明日踏入“女子医馆”,她将不再仅仅是一个被呵护的莫家小姐,而是一名真正的、预备将生命托付给病患的医者。这实习的第一步,她已用最庄重的誓言,迈出了无比坚实的脚印。
当晨曦的第一缕微光刚刚透过雕花窗棂,在莫愁(暖暖)的卧房内投下朦胧的光影时,她便已自然而然地睁开了双眼。四年学院养成的严谨作息,早已融入骨髓。没有半分赖床的慵懒,她利落地起身,如同即将出征的战士,带着一种无声的郑重。
洗漱,更衣,梳起简洁利落的发髻——一切都在一种近乎仪式感的沉静中进行。镜中的少女,眉宇间褪去了几分往日的娇憨,平添了沉稳与专注。楼下,父母莫珺与小桂早已在膳厅等候。桌上摆着精致却不过分铺张的早点,氤氲着家的温暖气息。一家人安静地用着餐,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目光交汇时,那份无声的鼓励与期许,比千言万语更重。
膳毕,府门外,两辆马车已在等候。一辆是莫涵伯父的官车,厚重沉稳,它将载着同样今日开始工部实习的莫忧(优优),驶向帝国工程的心脏。另一辆则是莫家的青帷小车,它将载着莫愁和父母,驶向“济世堂”女子医馆——她医者生涯的起点。
临上车前,莫忧大步走来,用力拍了拍妹妹的肩膀,笑容爽朗却带着兄长的关切:“暖暖,别紧张!拿出你在缝合课上的本事,让那些老师傅们开开眼!”莫愁回以同样坚定的笑容:“哥,你也一样!把大伯的营造司搅动起来!”兄妹俩相视一笑,默契尽在不言中。莫忧随即转身,步履生风地登上了伯父的马车。
莫家的马车内,空间不大,却温馨异常。莫珺与小桂分坐两侧,莫愁坐在中间。父母不约而同地伸出手,一左一右,紧紧握住了女儿的手。那掌心传来的温热,是血脉相连的力量,是无声的托付。一家三口谁都没有说话,只是嘴角都噙着温和而满足的笑意。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辚辚的声响,仿佛是时光的鼓点,敲打着莫愁既期待又略显忐忑的心房。她知道,这短暂的同行后,她将独自面对一个全新的、充满挑战的世界。
不多时,马车稳稳停在了“济世堂”女子医馆那古朴而庄严的门楼前。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混合了草药清苦与消毒水独特气息的味道,这熟悉又陌生的气息,瞬间让莫愁精神一振。她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这份属于医者的使命感吸入肺腑。
“爹爹,娘亲,我去了。”莫愁松开父母的手,声音清亮而平静。
“好,万事小心,用心学习。”莫珺沉声道。
“暖暖,记住昨晚的话。”小桂眼中含着温柔的不舍,更多的是信任。
莫愁用力点头,不再多言,利落地掀开车帘,跳下马车。她没有回头,挺直脊背,如同初生的新竹,带着一股锐气,独自走向那扇标志着医者生涯开启的大门。莫珺与小桂坐在车内,透过车窗,目送着女儿那纤细却无比挺拔的身影汇入医馆清晨略显忙碌的人流中,直到再也看不见,才吩咐车夫缓缓驶离。
踏入医馆大门,一股更加浓郁而繁忙的气息扑面而来。穿着素净衣裙的药工们脚步匆匆,端着药盘穿梭于回廊;空气中隐约可闻煎药的咕嘟声和病人低低的交谈。莫愁没有丝毫怯场,她牢记着规矩和流程。她没有去打扰任何看似忙碌的人,而是径直走向了医馆前厅负责新晋人员报到的执事处。
“学生莫愁,前来报到实习。”她对着一位面容和善、正在整理名册的中年女执事,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标准的弟子礼,声音清晰而悦耳。
女执事抬起头,打量了她一眼,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和赞许:“哦,是莫家的暖暖小姐。馆长早有吩咐。”她迅速从身后整齐的柜子里取出一套叠得方方正正、浆洗得雪白挺括的棉布实习袍,以及一块小小的、刻有她名字和“实习”字样的木腰牌。
“更衣室在回廊尽头左转,”女执事将衣袍和腰牌递给她,语气温和却带着医馆特有的利落,“换好衣服,佩戴腰牌,然后去后院东厢第二间诊室,找柳如眉柳医师报到。她便是你今后的带教老师。”
“谢执事指点!”莫愁双手接过那承载着新身份的白袍,感受着布料特有的洁净触感,心头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与庄重。这简单的白袍,便是她通往医者殿堂的第一道门扉。
在更衣室迅速换上合身的实习白袍,系好腰带,将那块小小的木牌端正地别在胸前。镜中的人影瞬间变了气质,少了几分闺阁女儿的温婉,多了几分医者的素净与干练。莫愁对着镜中的自己,深吸一口气,眼神愈发坚定。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不再是单纯的莫家暖暖,而是“济世堂”的实习医学生莫愁。
按照指引,她很快找到了柳如眉医师的诊室。门虚掩着,里面传来温和的女声正在询问病人病情。莫愁没有贸然闯入,而是安静地候在门外,直到里面的声音告一段落。她这才轻轻叩门,得到应允后,方推门而入。
诊室内,光线明亮,药香弥漫。一位身着淡青色医师常服、约莫三十五六岁的女子端坐案后,气质清冷如兰,眼神却温和而专注,正是柳如眉医师。她对面坐着一位面色略显憔悴的妇人。
莫愁上前一步,对着柳如眉深深一揖,姿态恭谨无比:“学生莫愁,前来向柳老师报到!”
柳如眉抬眸,目光在莫愁身上停留片刻,那眼神锐利却不失温度,仿佛能穿透皮相,看到人的本心。她微微颔首,没有多余的寒暄,只简洁道:“嗯,来了就好。先在旁边候着,仔细听,用心记。”
“是,老师!”莫愁立刻应声,轻手轻脚地走到诊室一侧的角落,屏息凝神,如同最专注的学徒,将全副心神都投入到柳如眉与病人的问诊之中。柳医师问话条理清晰,切中要害,对病人疾苦的体察细致入微,言语间既有医者的冷静,又不乏对病患的抚慰。莫愁一边听,一边在心中飞快地与自己所学印证着,只觉受益匪浅。
然而,实习的第一天,注定不会只在相对平和的诊室中度过。临近午时,诊室的门被急促地敲响,一位年轻的护士探进头来,语速飞快:“柳医师!急症!西院手术室,一位急腹症妇人,疑是肠痈(阑尾炎)穿孔,需立刻手术!人手不够,请您带助手过去!”
柳如眉闻声,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起身,动作迅捷如风。她目光扫向莫愁,命令简洁有力:“莫愁,跟我走!去手术室!”
“是!”莫愁心头一紧,血液似乎瞬间加速流动,既有面对突发状况的紧张,更有一种初临实战的兴奋。她立刻跟上柳医师的步伐,几乎是跑着穿过长长的回廊,奔向那象征着生死博弈之地——手术室。
进入手术准备区,一股更加强烈的消毒水气味和紧张氛围扑面而来。莫愁被要求迅速进行严格的刷手消毒。冰冷刺骨的药水,反复揉搓的刺痛感,让她瞬间清醒,明白这里容不得半分马虎。穿上墨绿色的手术衣,戴上帽子口罩,只露出一双明亮而专注的眼睛。当她推开那扇沉重的、隔绝内外的手术室大门时,一股混合着血腥、消毒剂和紧张汗意的独特气息,以及无影灯下那令人屏息的肃穆场景,瞬间冲击着她的感官。
手术台上,病人已麻醉,腹部铺着墨绿色的洞巾。主刀医师和助手们正紧张而有序地操作着。空气仿佛凝固,只有器械偶尔碰撞发出的清脆声响和医师们压低的指令声。
“莫愁!”柳如眉的声音在口罩下显得格外清晰,“你站这里!”她指向病人右侧主刀助手旁的一个位置,“负责拉钩!暴露视野!手要稳,力要匀,目光紧随主刀医师的器械,及时调整!记住,你手中的牵拉器,关系到术野的清晰度,也关系到手术的安全!听懂了吗?”
“是!老师!”莫愁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悸动,毫不犹豫地走上前,接过助手递来的冰冷金属拉钩。她的手心微微出汗,但眼神却异常坚定。她按照柳医师的指示,稳稳地将拉钩置于指定位置,小心而有力地牵开组织层。她的目光紧紧锁定在主刀医师那翻飞的手指和锐利的刀尖上,感受着器械传递来的组织张力,调动起全身的专注力和在学院练就的所有肌肉记忆。
在这个弥漫着紧张与专注的墨绿色空间里,在无影灯刺眼的光芒下,莫愁,这位初出茅庐的实习医学生,以最谦卑的姿态,承担起了她医者生涯中第一个重要的角色——手术台上的拉钩助手。她屏住呼吸,全神贯注,仿佛要将自己化作那稳定视野的一部分,融入这场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无声战役之中。这一刻,昨夜厅堂中的豪言壮语,化作了手中沉甸甸的金属触感,化作了视野中那片需要竭力暴露的生命禁区。医者之路,由此真正启程。
喜欢花妖小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