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朝的暮春总带着点缠绵的湿意,朱雀街中段的济世医馆刚换下檐下的避瘟幡,药香就混着檐角铜铃的脆响漫了半条街。洛风正坐在靠窗的梨花木案前碾药,他鬓角已染了些霜色,青布长衫的袖口磨出细密的毛边,指节上布满常年抓药留下的薄茧,碾药的铜杵在青石臼里转得沉稳,将地蜂子的干品碾成浅褐色的粉末,簌簌落在案上。
“爹,这地蜂子看着倒像蒲公英,凭啥比蒲公英贵三成?”十八岁的洛羽正蹲在药柜前翻《本草图经》,他穿件月白短褂,额前碎发被窗外漏进来的风吹得打卷,手里捏着片刚采来的地蜂子鲜叶,叶片边缘的锯齿刮得指尖发痒。
洛风放下铜杵,从竹篮里取出株完整的地蜂子植株,根茎处还沾着湿润的黑泥:“你仔细看这根茎,蒲公英是棕褐色,它却是黄白相间,像蜂蛹的颜色——这便是‘地蜂子’名字的由来。”他指尖划过根茎上的细须,“再看叶片,基生叶呈羽状分裂,边缘的锯齿比蒲公英更尖,背面那层绒毛摸着发涩,像蜂子的细腿。”
秦慕伊端着刚熬好的药茶进来,她梳着温婉的发髻,鬓边插支银质的药锄簪,藏青布裙上沾着点草汁痕迹。将茶碗放在案上时,她拿起那株地蜂子转向正在晾晒药材的伙计们:“这东西多生在向阳的山坡石缝里,尤其是雨后的青石坡,一丛能长到十几株。你们瞧这花茎,空心带棱,顶端只开一朵白花,花瓣边缘带着细齿,像蜂子振翅时的纹路。”
老伙计周伯蹲过来,粗糙的手指捏着叶片翻来覆去地看:“洛掌柜,去年我在终南山采过类似的草,就是花是淡紫色的,那是不是地蜂子?”洛风摇头时,秦慕伊已从药柜里取出另一种标本:“那是紫花地丁,虽也能清热,却没有地蜂子的健脾之功。地蜂子的花必须是纯白,花心带点鹅黄,像藏了粒蜂蜡。”
洛羽忽然指着书页上的图谱:“书上说地蜂子能治‘肠风下血’,可它看着软趴趴的,哪有止血的烈性?”洛风闻言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暖意:“这便是它的妙处。你娘前几日拆了几株鲜品做药检,发现它含有的没食子酸、槲皮素都是收敛止血的好物,还有β-谷甾醇能健脾益气,性子温而不燥,最适合体虚之人。”
秦慕伊从抽屉里取出个瓷瓶,倒出几粒棕褐色的药丸:“这是用地蜂子配伍白术、茯苓做的蜜丸,里面的鞣质能固肠,黄酮类化合物能抗炎。前几日西市卖布的张屠户家小孙子,拉了三天稀便,用这药丸配着地蜂子煎剂,两天就好了。”
正说着,医馆的门帘被掀得哗啦响,一个穿着粗布短打的汉子抱着个孩子闯进来,裤脚还沾着泥点:“洛大夫!洛大夫!您快看看我家柱子!”他怀里的孩童脸色蜡黄,嘴唇泛着白,怀里揣着的帕子上沾着暗红的血渍。
洛风起身时,秦慕伊已取来脉枕。那汉子急得声音发颤:“这孩子三天前吃了块凉糕,就开始拉肚子,后来竟拉出些血来,药铺的方子吃了也不管用,您看这……”洛羽在旁帮忙按住孩子的手腕,只觉那小手烫得惊人。
洛风搭脉时眉头微蹙,又翻看孩子的眼睑,指尖划过他的肚腹:“是脾虚失摄,肠络受损。孩子本就脾胃弱,吃了寒凉之物更伤脾阳,导致固摄无力。”他转向秦慕伊,“取地蜂子五钱,配伍炒白术三钱、干姜一钱、炙甘草二钱,再用灶心土煎水做药引。”
秦慕伊应着去抓药,洛风又对那汉子说:“这地蜂子能收涩止血,又不伤胃气,比用槐花、地榆更稳妥。等下我再给你些地蜂子鲜品,回去捣烂了敷在孩子肚脐上,内外合治见效快。”洛羽在旁看着父亲写药方,笔锋遒劲,“地蜂子性平味甘,既能止血又能健脾,正是治这种虚症出血的良药。”
伙计们围过来看秦慕伊煎药,砂锅在炭火上咕嘟作响,地蜂子的药香混着白术的甘醇漫开来。秦慕伊边搅药汁边说:“这地蜂子得用清水浸泡半个时辰,去掉泥沙里的杂质,煎的时候要用文火,不然里面的有效成分容易挥发。”她舀出一勺药汁,琥珀色的液体在勺里微微晃动,“你看这汤色清亮,就说明煎得正好。”
那孩子喝药时虽皱着眉,却没像往常那样哭闹。洛风又取来刚才说的蜜丸:“这药丸用地蜂子粉和着蜂蜜做的,甜丝丝的,让孩子每次吃一丸,一日三次。”汉子接过药丸时,手心的汗浸湿了油纸,千恩万谢地抱着孩子去了。
周伯在旁看得点头:“这地蜂子果然神效,前几年我在山里见着,只当是寻常野草。”洛风擦着手笑道:“草木有灵,就看会不会用。去年冬天,南城的李寡妇得了崩漏,身子虚得连路都走不动,用阿胶配着地蜂子,二十天就止住了血,这里面的总皂苷可是功不可没。”
洛羽翻着《千金方》,忽然指着其中一页:“爹,书上说地蜂子还能治疮疡肿毒?”秦慕伊正好端来刚晾好的药茶,闻言笑道:“没错,它的乙醇提取物有抗菌作用。去年你周伯在后院砍柴被毒虫咬了,红肿得像个馒头,用地蜂子鲜品捣烂了敷上,三天就消了肿。”
夕阳斜照进医馆时,那汉子又抱着孩子来了,这次孩子脸上有了血色,眼睛也亮了些:“洛大夫!您的药真管用!这孩子刚才还喊着要吃粥呢!”他放下手里的布袋子,“这点自家种的小米,您务必收下!”
洛风推辞不过,让秦慕伊取了些地蜂子干品给他:“回去再给孩子用这药煎水喝两天,巩固巩固。记住让孩子少吃生冷,别再伤了脾胃。”汉子千恩万谢地走了,洛羽看着他的背影,忽然觉得手里的地蜂子叶片沉甸甸的。
暮色漫上药柜时,伙计们还在讨论地蜂子的用法。周伯说要把这药材加到自己家的菜园里种,年轻的伙计说要写信告诉乡下的爹娘,遇到类似的病症就找地蜂子。洛风看着秦慕伊将地蜂子标本放进药匣,月光从窗棂漏进来,照得她鬓边的药锄簪泛着银光。
“明日让洛羽跟着去终南山采些地蜂子,”洛风擦拭着铜杵,“顺便教他认认伴生的草药。”秦慕伊笑着点头,给丈夫续上茶:“再做些地蜂子蜜丸,最近天暖了,吃凉食的人多,用得上。”洛羽在旁摸着那株地蜂子,忽然觉得这看似寻常的野草,竟藏着济世救人的大道理。
医馆的灯亮起来时,药香飘得更远了。街上的行人路过,都忍不住驻足闻闻这温润的药香,仿佛连暮春的湿意都被这香气驱散了几分。而关于地蜂子的故事,正随着那汉子的脚步,随着伙计们的闲谈,悄悄往朱雀街的深处漫去,像这株草药的藤蔓,在寻常百姓的日子里,扎下温暖的根。
喜欢御风小说之穿越古代
“爹,这地蜂子看着倒像蒲公英,凭啥比蒲公英贵三成?”十八岁的洛羽正蹲在药柜前翻《本草图经》,他穿件月白短褂,额前碎发被窗外漏进来的风吹得打卷,手里捏着片刚采来的地蜂子鲜叶,叶片边缘的锯齿刮得指尖发痒。
洛风放下铜杵,从竹篮里取出株完整的地蜂子植株,根茎处还沾着湿润的黑泥:“你仔细看这根茎,蒲公英是棕褐色,它却是黄白相间,像蜂蛹的颜色——这便是‘地蜂子’名字的由来。”他指尖划过根茎上的细须,“再看叶片,基生叶呈羽状分裂,边缘的锯齿比蒲公英更尖,背面那层绒毛摸着发涩,像蜂子的细腿。”
秦慕伊端着刚熬好的药茶进来,她梳着温婉的发髻,鬓边插支银质的药锄簪,藏青布裙上沾着点草汁痕迹。将茶碗放在案上时,她拿起那株地蜂子转向正在晾晒药材的伙计们:“这东西多生在向阳的山坡石缝里,尤其是雨后的青石坡,一丛能长到十几株。你们瞧这花茎,空心带棱,顶端只开一朵白花,花瓣边缘带着细齿,像蜂子振翅时的纹路。”
老伙计周伯蹲过来,粗糙的手指捏着叶片翻来覆去地看:“洛掌柜,去年我在终南山采过类似的草,就是花是淡紫色的,那是不是地蜂子?”洛风摇头时,秦慕伊已从药柜里取出另一种标本:“那是紫花地丁,虽也能清热,却没有地蜂子的健脾之功。地蜂子的花必须是纯白,花心带点鹅黄,像藏了粒蜂蜡。”
洛羽忽然指着书页上的图谱:“书上说地蜂子能治‘肠风下血’,可它看着软趴趴的,哪有止血的烈性?”洛风闻言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暖意:“这便是它的妙处。你娘前几日拆了几株鲜品做药检,发现它含有的没食子酸、槲皮素都是收敛止血的好物,还有β-谷甾醇能健脾益气,性子温而不燥,最适合体虚之人。”
秦慕伊从抽屉里取出个瓷瓶,倒出几粒棕褐色的药丸:“这是用地蜂子配伍白术、茯苓做的蜜丸,里面的鞣质能固肠,黄酮类化合物能抗炎。前几日西市卖布的张屠户家小孙子,拉了三天稀便,用这药丸配着地蜂子煎剂,两天就好了。”
正说着,医馆的门帘被掀得哗啦响,一个穿着粗布短打的汉子抱着个孩子闯进来,裤脚还沾着泥点:“洛大夫!洛大夫!您快看看我家柱子!”他怀里的孩童脸色蜡黄,嘴唇泛着白,怀里揣着的帕子上沾着暗红的血渍。
洛风起身时,秦慕伊已取来脉枕。那汉子急得声音发颤:“这孩子三天前吃了块凉糕,就开始拉肚子,后来竟拉出些血来,药铺的方子吃了也不管用,您看这……”洛羽在旁帮忙按住孩子的手腕,只觉那小手烫得惊人。
洛风搭脉时眉头微蹙,又翻看孩子的眼睑,指尖划过他的肚腹:“是脾虚失摄,肠络受损。孩子本就脾胃弱,吃了寒凉之物更伤脾阳,导致固摄无力。”他转向秦慕伊,“取地蜂子五钱,配伍炒白术三钱、干姜一钱、炙甘草二钱,再用灶心土煎水做药引。”
秦慕伊应着去抓药,洛风又对那汉子说:“这地蜂子能收涩止血,又不伤胃气,比用槐花、地榆更稳妥。等下我再给你些地蜂子鲜品,回去捣烂了敷在孩子肚脐上,内外合治见效快。”洛羽在旁看着父亲写药方,笔锋遒劲,“地蜂子性平味甘,既能止血又能健脾,正是治这种虚症出血的良药。”
伙计们围过来看秦慕伊煎药,砂锅在炭火上咕嘟作响,地蜂子的药香混着白术的甘醇漫开来。秦慕伊边搅药汁边说:“这地蜂子得用清水浸泡半个时辰,去掉泥沙里的杂质,煎的时候要用文火,不然里面的有效成分容易挥发。”她舀出一勺药汁,琥珀色的液体在勺里微微晃动,“你看这汤色清亮,就说明煎得正好。”
那孩子喝药时虽皱着眉,却没像往常那样哭闹。洛风又取来刚才说的蜜丸:“这药丸用地蜂子粉和着蜂蜜做的,甜丝丝的,让孩子每次吃一丸,一日三次。”汉子接过药丸时,手心的汗浸湿了油纸,千恩万谢地抱着孩子去了。
周伯在旁看得点头:“这地蜂子果然神效,前几年我在山里见着,只当是寻常野草。”洛风擦着手笑道:“草木有灵,就看会不会用。去年冬天,南城的李寡妇得了崩漏,身子虚得连路都走不动,用阿胶配着地蜂子,二十天就止住了血,这里面的总皂苷可是功不可没。”
洛羽翻着《千金方》,忽然指着其中一页:“爹,书上说地蜂子还能治疮疡肿毒?”秦慕伊正好端来刚晾好的药茶,闻言笑道:“没错,它的乙醇提取物有抗菌作用。去年你周伯在后院砍柴被毒虫咬了,红肿得像个馒头,用地蜂子鲜品捣烂了敷上,三天就消了肿。”
夕阳斜照进医馆时,那汉子又抱着孩子来了,这次孩子脸上有了血色,眼睛也亮了些:“洛大夫!您的药真管用!这孩子刚才还喊着要吃粥呢!”他放下手里的布袋子,“这点自家种的小米,您务必收下!”
洛风推辞不过,让秦慕伊取了些地蜂子干品给他:“回去再给孩子用这药煎水喝两天,巩固巩固。记住让孩子少吃生冷,别再伤了脾胃。”汉子千恩万谢地走了,洛羽看着他的背影,忽然觉得手里的地蜂子叶片沉甸甸的。
暮色漫上药柜时,伙计们还在讨论地蜂子的用法。周伯说要把这药材加到自己家的菜园里种,年轻的伙计说要写信告诉乡下的爹娘,遇到类似的病症就找地蜂子。洛风看着秦慕伊将地蜂子标本放进药匣,月光从窗棂漏进来,照得她鬓边的药锄簪泛着银光。
“明日让洛羽跟着去终南山采些地蜂子,”洛风擦拭着铜杵,“顺便教他认认伴生的草药。”秦慕伊笑着点头,给丈夫续上茶:“再做些地蜂子蜜丸,最近天暖了,吃凉食的人多,用得上。”洛羽在旁摸着那株地蜂子,忽然觉得这看似寻常的野草,竟藏着济世救人的大道理。
医馆的灯亮起来时,药香飘得更远了。街上的行人路过,都忍不住驻足闻闻这温润的药香,仿佛连暮春的湿意都被这香气驱散了几分。而关于地蜂子的故事,正随着那汉子的脚步,随着伙计们的闲谈,悄悄往朱雀街的深处漫去,像这株草药的藤蔓,在寻常百姓的日子里,扎下温暖的根。
喜欢御风小说之穿越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