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出任大都会市委书记(求五星好评)-《省部级领导》

  “西南办”的工作孙国华基本上都是交给张文辉负责,这其中有两个原因。首先,孙国华对张文辉这位老部下的工作能力非常信任,他相信张文辉能够胜任这份工作,并且出色地完成任务。其次,领导已经向孙国华暗示,他需要做好前往沪市工作的思想准备。

  既然如此,孙国华自然明白领导的意图。于是,他决定不再拘泥于常规,而是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策略。他不仅频繁地在领导身边出现,还与领导保持密切的沟通和交流。这样做不仅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还能让领导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能力和素质。

  ps,关于沪市这个地名,考虑到可能会在审核过程中遇到一些麻烦。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困扰,决定以后文章里将其统一改称为“大都会市”。这样一来,可以减少因地名问题而产生的麻烦。

  按照东方大国这些年习惯性的做法,能够被委任到大都会市担任一把手,那么一定是两种人:要么就是上级认为的绝对忠诚的优秀干部,要么就是准备培养将来堪当大任的干部。

  孙国华自然也是明白其中的道理,不过既然谁都没有点破,他也不可能自己主动去问去说,只能是默默低调做事。

  不过有一点,很明显了,上级才能够看到的文件,办公厅根据领导的指示,已经开始有孙国华一份了。

  这意味着,对,就是你想象的那样。

  很快,上级决定:孙国华同志出任大都市市委书记。

  至于谁陪同孙国华去大都会赴任,没法写,写了也发不出来。

  张文辉同志接任“西南办”主任,正部长级,终于熬上了这个位置,太不容易了。他担任北江省发改委副主任、主任整整十年,如今五十六岁跨入正部级,也算努力没有白费。

  年轻漂亮博学的蒋舒婷升任副主任,妥妥的副部级。不过,她的任命文件下来不到一周,工作又有了新变动,一纸调令,她被组织调任上级财经办公室担任副主任。

  还有一个任命,令所有人为之一振,彩云省美女省长赵春燕被任命为省委书记。

  大都会疫情非常严重,孙国华一到任,就要面临这个严峻的问题。由于之前大都会的防疫政策执行的非常严格,孙国华还不能一下子全部更改,只能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

  孙国华深知防疫工作既要精准有效,又不能偏离法治轨道。他第一时间作出部署,明确指示市纪委与市审计局组成联合工作组,以法律法规为标尺,对全市防疫系统展开全面细致的审查。从防控措施的决策流程到执行细节,从物资调配的账目明细到基层落实的具体环节,每一项都要经得起检验,确保防疫工作始终在规范的框架内推进,杜绝任何形式的任性用权。

  与此同时,他要求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连夜下发紧急通知,通知措辞严厉却指向清晰:全市所有地区、所有部门必须严格恪守防疫边界,坚决杜绝“层层加码”“一刀切”等违规行为。无论是封控区域的划定、管控措施的实施,还是核酸检测的范围,都要以科学评估为依据,以精准防控为目标,绝不能为了追求“零风险”而随意扩大防疫等级和规模,更不能让防疫举措异化为影响群众正常生活、阻碍社会运转的枷锁。

  在随后召开的全市干部会议上,孙国华看着台下略显紧绷的面孔,特意放缓了语气,用一番掏心窝的话为大家卸下思想包袱。“同志们,防疫是场持久战,考验的是我们的智慧和担当,不是简单粗暴的‘问责竞赛’。”他目光坚定地扫过全场,“今后,绝不能再出现这种情况:仅仅因为某个地区、某个单位的感染人数有所增加,就不问缘由、不加区分地把当地或单位的领导干部撤职。疫情防控有其复杂性,出现波动可能有多种因素,我们要做的是一起找问题、想办法、补漏洞,而不是一有情况就先拿干部‘开刀’。只有让大家放下顾虑、轻装上阵,才能真正把精力用在科学防控、服务群众上。”

  这番话像一股暖流,瞬间缓解了会场的凝重气氛。干部们脸上的焦虑渐渐散去,眼神里多了几分笃定——他们知道,接下来的防疫工作,将在更科学、更理性、更有人情味的轨道上前行。

  孙国华毫不畏惧可能再次被感染的风险,数次深入基层。他亲自前往各个社区,慰问那些辛勤工作的社区干部们,向他们表达诚挚的敬意和关怀;他还前往医院,探望那些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给他们带去温暖和鼓励;他与公安干警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并对他们的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不仅如此,孙国华对刚刚谈下来的一个超级大项目——特拉斯工厂,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这个项目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他毫不犹豫地指示一名副市长专门负责保障该企业的建厂全部事宜。他明确表示,如果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任何无法解决的困难,副市长可以直接向他汇报,他将亲自协调解决。

  会议室里气氛庄重,全市二十四家国企的负责人齐聚一堂,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主位上的孙国华。他开门见山,话语掷地有声,直指当前国企改革的核心要害。

  “今天请大家来,就是要明确一个方向:国企必须‘轻装上阵’,甩掉不必要的包袱,把精力集中到主业攻坚上。”孙国华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房地产资产问题。这些年,部分国企涉足房地产,看似短期有收益,实则分散了主业精力,甚至埋下了风险隐患。从现在起,要拿出具体方案,不仅要减少相关资产,更要彻底剥离,干干净净、不留尾巴,让企业回归核心赛道。”

  谈及发展大局,他话锋一转,目光变得深邃:“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国企负责人,你们不能只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必须具备前瞻性的预判能力。要能看清产业变革的大趋势,找准自身在产业链中的定位,这样才能在风浪中站稳脚跟,抓住转型机遇。”

  说到产业升级,孙国华的语气愈发坚定,带着一股破釜沉舟的魄力:“这是一场没有退路的攻坚战。你们要大胆前行,放手一搏,把多年积累的技术、人才、资源优势充分调动起来,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我明确告诉大家,‘拖、等、靠’的思想绝对不能有!等,只会错失良机;靠,永远没有出路;拖,最终只会被时代淘汰。”

  最后,他目光锐利地扫过全场,字字千钧:“会后,我会亲自带队,一家一家地去检查这二十四家国企的改革进展。不管是哪家企业,改革不彻底的,拿产业升级当儿戏的,敷衍了事、阳奉阴违的,查到一起处理一起,绝不姑息。国企是地方经济的支柱,必须在这场转型升级中扛起大旗,拿出应有的担当和作为!”

  一番话下来,会场里鸦雀无声,每位负责人的脸上都透着凝重与警醒。他们清楚,这场改革已没有缓冲地带,唯有全力以赴,才能不负期望,在产业升级的浪潮中闯出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