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蒸汽宝船-《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宇文衍端坐两仪殿茶室。

  不时张耳倾听,引颈望一下窗外。

  嘴角带着一丝微笑,眸眼中又蕴含几许不舍。

  鞭炮声散去,欢笑声,唢呐、锣鼓声响渐行渐远。

  “出宫了?”

  宇文衍抬眸,看到墨言进来,开口道。

  “是的,陛下。”

  “已出承天门……”

  “时间过得真快啊!”

  “想想当初在正阳宫校场制作肥皂,犹如昨日一般。”

  皇帝喝上一口香茶,抿嘴摇头笑道。

  “是啊,那时三位老国公都还没有到正阳宫呢。”

  “只有王鹰将军每日陪同陛下晨练。”

  墨言眼中也满是回忆。

  不知不觉间,他已经追随皇帝三十载。

  从垂髫童子到如今近不惑之年,当真是光阴似箭,岁月如梭。

  “你能数十年如一日,忠心耿耿,兢兢业业,朕心甚慰!”

  宇文衍目光看向墨言,不无感慨地说道。

  当初。

  宣帝给正阳宫赏赐了二十三名15岁以下的内侍太监。

  经王鹰特别甄选后,连同墨言在内,剩下十人。

  其余九人被宇文衍赐名墨一至墨九。

  一开始负责肥皂作坊和酿酒工坊。

  火药研制成功后。

  分别负责火药工坊,以及硫磺,火硝,木炭三大原料制作、提纯的工坊。

  知晓火药配制比例,以及制作纸壳子弹,颗粒火药的墨一。

  是掌握火药机密的少数几个人之一。

  “能够追随陛下左右,是奴婢几世修来的福份。”

  墨言言之真切,眸眼中满是感激之色。

  宇文衍看重他,除了自小伴随左右,对其知根知底。

  另外就是墨言忠君侍主,不贪恋权力。

  对朝中一些官员溜须拍马的行为能够坚守本心,不为所动。

  否则。

  以他内侍省总管的身份,就算是一品大员也得给几分薄面。

  对于这种极品宦官,宇文衍也是直呼幸甚!

  墨言两三岁时就净身入宫了。

  聪明伶俐的他还获得过武帝的赞赏,并钦点为皇长孙宇文衍的侍读。

  宫廷档案记录墨言乃父母双亡的孤儿,祖籍、出身已不可考。

  皇帝只能从物质上给予他丰厚的赏赐。

  比如皇宫东侧永昌坊的宅院。

  宫外乘坐的豪华四轮马车等。

  并允其收养一名义子,传续墨家香火。

  虽说收养、过继之类的传宗接代有自欺欺人之嫌。

  但在宗族传承观念极为看重的时代背景下。

  这是被神州百姓普遍认同、接受的事实。

  宇文衍点了点头,他知道墨言的话是发自内心的。

  ……

  又是一年好光景。

  除夕过后。

  迎来全新天元二十八年。

  正月刚过。

  宇文衍就接到扬州造船场和航海司刘焯的联名奏章。

  大周首艘蒸汽宝船已于正月下水,并完成从扬州港至出海口近海的短程试航。

  宝船将在二月整装完工。

  开春后交付航海司,进行深海远洋试航。

  蒸汽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相当于后世的151米,宽十八丈,约61米。

  船体巍然,巨无匹敌,是小型宝船的两倍之大。

  宝船上的铁舵、铁锚重数千斤。

  利用轴承、齿轮、滑轮组等省力装置后,仍须数十上百人通力合作才能顺利操控。

  船身高四层,堪称海上宫殿。

  为了预防蒸汽动力出现故障抛锚。

  首艘蒸汽宝船装配了两台往复式双缸蒸汽发动机,采用螺旋桨驱动。

  同时保留了风帆。

  九根桅杆,可挂十二帆。

  如此一来,借助自然动力,能够提升航速,节省燃料。

  当然。

  随着蒸汽发动机的完善与成熟,风帆必定会退出蒸汽船的舞台。

  武备方面。

  蒸汽宝船船首和船尾各装配了一门火器工坊研制的“红衣大炮”。

  甲板下层,船体两侧各装配了虎蹲炮十门。

  这是按战船形制打造的蒸汽宝船。

  以后,用于商贸的蒸汽船只会装配虎蹲炮防御所用。

  此外。

  船场对华夏商行下水十年以上的小型宝船进行修缮改造。

  装上蒸汽发动机,用作蒸汽宝船的护卫舰。

  宇文衍看完奏章顿时龙颜大悦。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

  双拳紧握,一蹦三尺高,口中高呼:

  “干,干,干……”

  终于,终于,终于。

  站在华夏传承千余年的机关术巨人肩膀上。

  在宇文衍灵魂记忆的启发下。

  大周的机械制造终于迈出了这一步。

  蒸汽火车,蒸汽船的出现,为华夏民族登上绝巅奠定了基础。

  文明差距将进一步拉开,形成天上地下的断崖式领先。

  “恭喜陛下,贺喜大周!”

  “有了蒸汽宝船,我朝雄霸海洋,神挡杀神,佛挡灭佛,舍我其谁!”

  墨言看到陛下开心得像个孩子,自己也是激动万分。

  自从知道天下就是一个球,三分陆地七分大海。

  他就逐渐理解了皇帝执意开拓海外的雄心。

  域外之远,数万里之遥。

  距离和往来艰难成了横亘眼前的大山。

  虽说航海司的小型宝船已经完成数次环球航行。

  但是风帆动力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使得远洋航行充满了未知风险。

  一旦遇上超级风暴和海洋乱流。

  极有可能偏离航向,迷失在茫茫大海中,再也回不到陆地。

  自首艘小型宝船下水,朝廷开通海上贸易航线以来。

  因恶劣气候、触礁沉船丧生和失踪的人员已达数百上千人。

  这是难以避免的意外。

  也是开拓海外必须承受的阵痛。

  有了蒸汽宝船,往来交通问题迎刃而解。

  航行安全也将极大提升。

  “淡定,淡定!”

  “那都是后话,现在还为时尚早!”

  “小言,传朕圣谕,向扬州造船场的所有匠工和墨者表示祝贺。”

  “他们开创了历史,为华夏子孙争取了千年红利。”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定青史留名,万古流芳!”

  “从内库支取五十万贯钱财,用于嘉奖所有参与人员。”

  “赐名‘华夏号’,诏告天下,大周邸报头版报道……”

  宇文衍搓着双手,来回踱步,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哪怕刚问世的蒸汽火车,蒸汽宝船还有诸多瑕疵,不够完善。

  依然是值得朝廷大肆宣扬,举国庆贺。

  这是开创之举,更是动力源的颠覆性发明。

  毫无疑问,这将推动文明进程,助力华夏民族腾飞。

  在这一方历史时空。

  它理所当然地出现在拥有数千年烧开水历史的神州大地。

  而且。

  宇文衍发誓,绝不会允许其从华夏历史中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