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不一样的春节-《四合院里的镇宅之宝》

  今年的春节跟以往是真不一样了,副食店里的货架瞧着就透着股子精气神儿,

  不再是往年那副冷清模样。

  每人能分到四两花生、三两瓜子的指标,不用再托人找关系,实打实能买到手;

  猪肉每人每月能买二斤,比前些年宽裕太多,搁以前这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

  老传统也跟雨后春笋似的冒了出来,恢复得又快又热闹。

  往年过年,四合院的墙上年画都是工农兵形象,春联也都是清一色的口号,

  今年家家户户都贴起了老辈儿传下来的福字,红扑扑的看着就喜庆。

  就说刘海中家的春联,还是闫埠贵写的,“一元复始呈兴旺,万象更新起宏图”,

  贴在门框上格外醒目;闫埠贵家自己贴的是 “春回大地千峰秀,福降人间万户欢”,

  俩老头为这春联天天逗闷子,谁也不服谁 —— 闫埠贵捋着胡子得意地说:

  “你家这副春联,搁外面至少得两毛钱!”

  刘海中嘴硬,眼皮一耷拉:“也就那样,我看街上卖的印刷春联更规整!”

  闫埠贵立马接话:“印刷的有啥魂儿?我这可是亲笔写的,你懂不懂门道!”

  大年初一的晌午,日头升到了四合院的正中,

  前院东厢房刘清儒家的堂屋被晒得暖融融的,比清晨更添了几分热闹。

  朱漆门框上的倒福字在阳光下红得耀眼,门楣两侧的春联 “丰食满囤添喜气,

  合家团圆纳新春” 墨迹鲜亮,松烟香混着阵阵菜香,在屋里屋外弥漫开来。

  为了容纳满屋子的亲人,堂屋里特意并排摆了两张八仙桌,桌面擦得锃亮,

  铺着洗得发白的粗布桌布,边缘绣着简单的缠枝莲纹样。

  两张桌子都已摆好了青花粗瓷碗和筷子,筷子一律垫着红纸,透着老北京过年的讲究。

  靠墙的条案上,摆着两瓶红星二锅头和一包水果糖,

  还有女婿周明轩带来的两盒精装茶叶 —— 这在此时已是拿得出手的拜年好礼。

  刘清儒坐在靠里那张八仙桌的主位上,手里摩挲着搪瓷酒杯,

  眼神扫过满屋子人,脸上带着满足的笑意。

  秦淮茹和陶小蝶则照顾自家孙子孙女,手里都还攥着块手帕,时不时给孩子擦下嘴。

  孩子们在两张桌子间穿梭嬉闹,九岁的刘安盛领着弟弟妹妹们,

  一会儿跑出屋追着炮仗屑跑,一会儿又撒丫子冲进屋扒着桌子找喜欢吃的,闹得不行。

  “上菜喽!” 随着何雨水清脆的喊声,一道道热气腾腾的菜肴被陆续端进堂屋,

  摆上了两张八仙桌。

  最先端上来的是老北京过年必备的 “四四如意” 硬菜,

  虽不算奢华,却透着实打实的富足:

  一大盘红焖肘子泛着油光,肉质酥烂,酱汁浓稠得能挂在筷子上;

  紧接着是清蒸鲤鱼,鱼身完整,淋着葱姜丝和香油,尾巴还微微翘着,寓意 “年年有余”。

  何雨水和赵晓梅端着菜,动作麻利,嘴里还脆生生地说着吉祥话:

  “肘子上桌,福气多多!”

  “鲤鱼进宅,好运自来!”

  刘继业媳妇和刘红燕跟着端菜进来,一盘米粉肉码得齐整整的,肉片肥瘦相间,

  裹着软糯的米粉,油光锃亮 —— 这米粉是南方亲戚捎来的,在北方算得上稀罕物。

  “这米粉肉是大嫂的手艺,蒸了快两个时辰呢,一直都没敢离人!”

  刘继业媳妇笑着介绍,眼神里满是佩服。

  说话间,刘春燕端着一大碗炖排骨走进来,胳膊上沾了点油星子也顾不上擦,

  动作麻利地把菜摆在桌上:“爸,妈,奶奶,这是我炖的排骨,

  今儿你们可得多吃点,尝尝我的手艺!”

  灶房里的女眷们手脚麻利,趁着端菜的空当越聊越热络。

  何雨水突然笑着说:“一会儿吃完饭,咱带着孩子们去地坛庙会逛逛呗?

  我听人说今年庙会开了,有耍狮子、踩高跷的,还有卖糖画、吹糖人的,

  孩子们肯定喜欢!” 刘春燕立马附和:“这主意好!让孩子们也见见世面,

  安盛他们长这么大,还没正经逛过庙会呢。”

  一道道菜肴接连不断地端进来:清炒虾仁算不上饱满,却晶莹剔透,

  配着翠绿的黄瓜片点缀其间;凉拌三丝清爽可口,黄瓜丝、胡萝卜丝、粉丝码得整齐,

  淋着香油和醋,酸香扑鼻;还有一盘炸排叉、一盘炸元宵,

  都是老北京人过年爱吃的油炸吃食,排叉脆生生的,元宵金黄金黄。

  最后,何雨水端着一大盆热腾腾的饺子走进来,白胖的饺子在盆里冒着热气,香气四溢:

  “饺子来喽!初一的饺子,招财进宝!这里面有白菜猪肉馅,还有韭菜鸡蛋馅,管够吃,

  大伙儿可别客气!吃完咱就去庙会,晚了可就挤不进去了!”

  两张八仙桌很快被摆满了,荤素搭配,冷热相宜,一共十二道菜,

  虽没有什么山珍海味,却看得人眼花缭乱 —— 这年月,

  能凑齐这么一桌子菜,已是顶顶体面的事儿。

  男人们已经开始倒酒,红星二锅头的酒香混着菜香,让整个堂屋都透着浓浓的年味儿。

  孩子们看着满桌的好菜,早已馋得直咽口水,小手攥着筷子跃跃欲试,

  却懂事地等着长辈动筷,没人敢先伸手。

  刘清儒看菜都上齐了,人也都坐好了,端起酒杯,清了清嗓子:

  “今儿大年初一,全家团圆,春燕和明轩也从海淀赶回来了,咱一家人能聚在一起,

  吃上这么一顿饱饭,是天大的喜事!大伙儿先干了这一杯,祝你们往后日子越过越红火,

  祝孩子们学业进步,祝老辈人福寿安康!”

  “干杯!” 众人纷纷端起酒杯,男人们喝的是白酒,女眷们和孩子们喝的是糖水,

  酒杯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欢声笑语填满了整个堂屋。

  刘继祖、刘继业、刘敬国和周明轩陪着刘清儒喝酒,聊着各自的工作和生活。

  刘继祖咂了口白酒,抹了下嘴说:“今年厂里效益不错,

  年后说不定还能涨工资,到时候我请大家酒喝!”

  刘敬国接话:“可不是嘛,现在市场上东西也多了,不像以前,

  买啥都买不到,敢情这日子是真要兴旺起来了!”

  周明轩笑着点头:“我那边也一样,物资比往年充裕多了。”

  刘爱国因为队里有任务,已经提前归队,

  临走前特意给长辈们磕了头,也给孩子们塞过红包。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孩子们也吃饱了,一个个扒着门框盼着去庙会,

  刘安盛领着弟弟妹妹们,兜里揣着着压岁钱,嘴里不停念叨:

  “快点快点,再晚糖画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