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2章 土地说话-《空无之路》

  卜萝轻轻抚过“惊蛰防虫”四个字,忍不住轻声感叹:“原来老祖宗的谚语,不只是诗意的提醒,竟是藏在时间里的科学密码。”

  水姣始终静默执笔,墨迹在笔记本上流淌成河。她记录的不仅是数据与构想,更是一场文明转型的初章。

  她的笔尖忽然微顿——龙授提到了她所带领的古村农业研发部,提到了她引入的边缘计算模块如何实现田间实时响应,提到了她推动的“农谚数据库”如何让AI学会理解“小满不满,芒种不管”这样的隐喻式智慧。

  “这些成果,”龙授语气诚恳,“不是某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传统与未来在泥土中握手的见证。而水姣的到来,正是那根连接两端的导线。”

  话音落下,屋内一时静谧,唯有茶香氤氲。水姣合上笔记本,将面前平板轻轻推至桌心,随即开口,声音不高,却如春雨落土:“其实,真正的智慧,不在于让机器代替农民,而在于让土地重新开口说话。”

  她轻点平板,一幅全息投影缓缓升起——那是三百亩试验田的数字孪生图景,但与寻常不同,土壤的每一层都泛着微光,仿佛脉搏般律动。

  “我们开发了‘根语者’系统,通过根系电化学信号的捕捉,翻译作物的‘需求语言’。比如,当小麦在夜间释放特定离子波动,系统会解读为‘缺镁’或‘感知干旱压力’,并自动触发微滴灌与叶面营养喷施。”

  她顿了顿,嘴角微扬:“更有趣的是,我们将古村老人口述的‘听禾’经验编入算法——他们曾说‘风过麦穗低语时,必有虫至’。

  现在,AI能识别作物在虫害前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变化,预警比传统监测早五天。”空无眼中骤然一亮,卜萝则忍不住轻抚胸口。

  茶烟依旧缭绕,窗外的麦田在风中泛起层层绿浪,叶片翻飞,与屋内的数据流遥相呼应。

  代码在运行,节气在流转,土地在低语,科技在倾听——一场静默的丰收,已在虚拟与现实的交界处悄然孕育,如春雷潜行于地底,只待破土而出。

  空无终于开口,声音沉稳而深远:“人心有了,文化有了,产业也已初具规模——现在,只差资本的东风。”他目光扫过三人,“唯有资本注入,才能让这套系统从试验田走向万亩良田,从理念变为现实。”

  龙授点头:“子公司‘古村生物’正在注册中,法人架构、知识产权归属、合规流程均已完备。核心团队的股权激励方案也已制定完成——

  我们坚持‘技术入股、劳动分红’的原则,确保每一位深耕一线的农科人,都能成为这场变革的共建者与共享者。”

  他目光坚定:“只等第一笔注资落地,我们便可启动‘百村智慧农业赋能计划’——将这套融合传统智慧与数字科技的模式,复制到更多村落,让每一寸土地,都学会在时代中说话。”

  喜欢空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