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1章 智慧农业-《空无之路》

  饭后,空无与卜萝并肩而行,朝龙授家走去。刚踏入院门,便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庭院中人声鼎沸,笑语喧天,孩童穿梭其间追逐嬉闹,长辈们围坐茶席品茗叙旧,宛如久违的家族盛典。这哪里是寻常人家?分明是节庆时节的市集缩影。

  刹那间,那句流传千年的古语悄然浮现于心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如今的龙授,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在北都农学院默默无闻、独守清贫的教书先生。

  彼时他因性情耿直、不善逢迎,教学理念又偏重传统农法,被视作“守旧派”,门庭冷落,连同事都避而远之。

  可命运的轮盘悄然转动,当他毅然辞去教职,深入偏远古村,执掌一方农业复兴大业时,谁又能想到,这片曾被遗忘的土地,竟成了新时代农耕文明的灯塔。

  随着古村农业模式在各地推广,生态循环、古法耕作与现代科技融合的成果频频登上权威期刊,龙授的名字也随之声名鹊起。

  曾经门可罗雀的寒舍,如今却成了八方来客争相拜访的“农耕圣殿”。各地学者、政要、媒体纷至沓来,更有远房亲戚打着“探亲”的名义登门,只为一睹这位“农隐贤者”的风采。

  就在宾客满堂之际,龙授一眼瞥见空无与卜萝,脸上顿时绽放出真诚笑意。他顾不得应酬,匆匆向身旁的客人致歉,随即亲自引路,穿过喧闹的正厅与回廊,步入静谧的书房。

  那是一间古色古香的屋子,四壁书架林立,堆满农书典籍与实验笔记,窗边一盆老梅虬枝盘曲,透出几分清雅之气。水姣早已在此等候,她身着素色麻衣,神情沉静,目光澄澈。

  四人围坐于厚重的梨木书桌旁,茶香袅袅,气氛由外而内的喧嚣转为内敛的深思。窗外人声渐远,屋内却酝酿着一场关乎未来农业走向的对话。

  龙授清了清嗓子,率先开口,语气沉稳:“智慧农业的推进,已进入关键阶段。”他缓缓展开绘有田亩布局与传感网络的图纸,继续说道:“我们已在三百亩核心试验田部署了物联网监测系统,涵盖土壤湿度、光照强度、气温变化、风速风向、虫情预警、氮磷钾含量等十二项数据指标。

  每一株作物的生长状态,都能实时回传至控制中枢,再由AI模型进行动态调控。”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光芒:“更令人振奋的是,我们正尝试将古村传承的‘节气耕作法’与大数据分析结合,让千年农谚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

  比如‘清明下种,谷雨插秧’,如今我们不仅遵循时令,还能通过气候预测模型提前两周调整播种节奏,误差控制在48小时以内。”

  空无凝神倾听,若有所思;卜萝则频频点头,眼中闪烁着对技术与传统交融的赞叹;水姣则静静记录,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

  四人虽未言尽,但心照不宣——这场始于泥土的变革,正悄然撬动整个农业文明的根基。

  喜欢空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