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潜移默化改变的研究格局。-《工业兴国,从初级工程师开始》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那位让江夏恨铁不成钢的伯龙同志。

  假如伯龙开了窍,他应该这样操作:

  他走到厂里那台珍贵的“大黄分身”前,深吸一口气,接入那个按人分配的专用通讯端口。

  然后,手指翻飞,在闪烁的光标后敲入一行短消息:“激光信号弱!反射信号!预处理!脉冲提取咋整?”

  几乎就在他按下回车键的瞬间,千里之外,标准化协会那间值班室里,一台当做终端机,加装了蜂鸣器的大黄分身“嘀嘀”地尖叫起来。

  正就着茶水啃干粮的值班员小张一个激灵,扔下馒头扑到机器前,眼睛扫过屏幕上的关键词。

  “激光信号弱…反射…脉冲提取…” 他嘴里念念有词,转身就扑向那占据半面墙的卡片箱,手指在密密麻麻的索引标签间飞快划过。

  “有了!”小张低呼一声,抽出几张卡片,眼睛一亮。他迅速坐回终端前,噼里啪啦地敲下回复:

  “东北器材厂伯龙同志:已检索到相关技术摘要索引:

  [b-047]《一种基于微弱激光反射信号放大与处理方案(数字电台应用版)》

  [c-218]《一种基于μA709线性放大电路在雷达信号预处理中的有效方案(附关键参数)》

  [E-109]《一种基于阈值比较器下脉冲信号提取数据相关探索(多普勒雷达实战经验)》

  请回复所需摘要编号,或补充具体需求。标准化协会值班员:张。”

  伯龙在厂里盯着屏幕,看到[c-218]那个标题,心脏猛地一跳!这不就是他卡壳的地方吗?他立刻激动地回复:“要 c-218!”

  值班员小张收到回复,咧嘴一笑:“得嘞!” 他先飞快地将摘要里关于μA709电路的核心参数、设计要点等关键信息,通过几条短消息,“嗖嗖”地发回给伯龙。

  这些关键数据看得伯龙小青年抓耳挠腮,“对对对,就是这玩意!申请马上内部识别!”

  确认伯龙需要这文件,独属于个人的识别码认证成功后,小张满意点头。

  接着小张摇通了内部专线:“喂,资料室吗?我是值班小张!急件!用户要[c-218]号文件的完整图纸和报告,原始单位是‘标准技术协会电子电路组’,文件编号Std-cIRc-218!对,全套!用户单位东北器材厂,伯龙收!”

  能坐着电话线到处跑的徽章战士接过资料包,要不了几天,一份盖着“机要”红印、封装严实的文件袋,就会由他们亲手交到望眼欲穿的伯龙手里。

  图纸展开的瞬间,困扰他数周的难题,或许就迎刃而解。

  这就是江夏口中那个土得掉渣却威力十足的“百家讲坛”!

  它像一张无形的巨网,悄然打碎了研究所、工厂之间的高墙深垒,让深藏的知识重见天日。

  同时也是是一本无形的避坑指南,让别人踩过的雷、趟出的路,成为后来者可以借鉴的捷径,彻底拒绝闭门造车、重复发明轮子!

  值守的“小张们”虽然辛苦,却像高效的交换机,为千千万万个“伯龙”节省了无数在黑暗中摸索的宝贵时间。它更是一座无形的桥梁,无声无息地将散落在全国各地的技术尖兵,用知识的丝线悄悄串联起来。

  所以,当江夏得知伯龙头顶“百家讲坛”的金字入口,手握“点菜”的便捷通道,却像个原始人一样,宁愿自己对着示波器熬红双眼、扣破脑袋,也不肯去敲一下键盘问问路时,那股邪火“噌”地就烧穿了天灵盖!

  他苦心孤诣、见缝插针搭建起来的这条加速全国科研的“知识国道”,竟被如此暴殄天物!这操作,搁谁身上,能不骂一句“榆木疙瘩”?

  (呃,真是苦心孤诣嘛?你确定这不是你偷懒不想写汇报资料,忽悠着大佬们去看电子版资料的缘由?)

  括号里的话,是大老王想的。才不是什么正确答案……

  至于你问,江夏搭建的这套洋不洋土不土的东西,到底有没有用?

  兰英博士那边热火朝天的“三驾马车”(光刻机、扩散炉、真空蒸镀)不就是最响亮的答案?

  就拿那扩散炉来说,东西是早就有,是制造晶体管、二极管的基础设备。但想用它来满足芯片制备对掺杂浓度和结深的超高精度、均匀性控制要求,不大改一番是绝对不行的!

  悄悄告诉你个秘密:这次扩散炉改造,能啃下精确浓度控制这块硬骨头,关键就在于借鉴了“大小姐”项目里的核心宝贝,气体分离法的扩散动力学模型!

  虽然应用场景不同,一个需级高纯度,一个需要精确浓度控制,但两者在气体分子如何在压力梯度下运动、扩散的底层物理规律上,却是殊途同归!

  更妙的是,“大小姐”项目组的核心成员天南地北,分散在好几个研究所。搁在过去,这种跨领域、跨地域的技术迁移,想都不敢想!

  但这次,通过江夏搭建的这个“土论坛”,相关领域的大佬们被无形中“链接”了起来。

  他们通过端口交流,最终竟成功地将气体离心法中关于流体动力学和浓度梯度控制的精髓,巧妙地迁移并应用到了扩散炉的掺杂气体精确输运和浓度控制工艺上!

  而此刻,白头鹰那边还在举棋不定,纠结着到底是该选择开管扩散还是闭管扩散的工艺路线呢!

  来,让我们继续说遥遥领先,遥遥领先,遥遥领先!

  这才是真正的集中力量办大事!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相较于兰英博士这边协同研制玩得飞起,伯龙小年轻那边不就显得有些拉胯了?

  好了,咱先不说小呆毛气鼓鼓的去吃饭。

  大漠深处,黄沙纷飞。

  某个隐蔽的地下防空洞里,一名同志拿着自己的记录本急匆匆钻进了里面最大的一个房间。

  “老王!我提交的那组偏微分方程组有计算结果了嘛?”

  “想什么哪!就算你是大黄发明者他爹,这么大的计算量,该等还是得等啊!急也急不来!”

  说着,他拍了拍身边的机器:“正算着哪!别催它们!”

  嗯,是的,它们!

  这个房间内足足摆放了十二台“大黄分身”,通过电源指示灯,显示这些小家伙确实没在偷懒,一个个都铆足了劲的奔跑着。

  “诶,要不要请上面再拨付一批,大黄分身再多也不嫌弃啊……”

  “没用!相关的计算是有先后顺序的,上一个结果出来了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运算。更不要说有些数据是穷举出来的……”

  “最终能到达结果的,就那么几条路线,这种情况下,大黄再多也没用。”

  “更何况,现在的电力供应往离心机那块偏移了不少,就算你让你儿子在做出几台,恐怕也带不动……”

  “不过,你儿子是真厉害。用大黄分身组成论坛模式,这真是‘天涯若比邻’了。没看我们的‘空中飞人’郭老师最近脸色都好多了?”

  “哈哈,那是。现在飞机那个闹腾劲,坐一趟耳朵都要被震聋了……哪有坐在办公室,敲几下键盘就沟通了来的舒服。”

  江春天扭动着自己的手腕,傻乎乎的嘿嘿笑了几声,但又马上板起了脸:“诶……这臭小子我知道的,不能夸,一夸就上天。小的时候他就……”

  虽然江春天讲江夏的故事已经讲了很多遍了,但对面的老王还是听的津津有味。毕竟现在是属于他们独特的休闲时刻。

  早前送来的大黄分身,虽然可堪大用,但用晶体管搭建的核心,面对他们需要的数据计算还是有些力不从心。所以,趁着计算的功夫换换脑筋,也算是忙里偷闲了。

  防空洞内的几名同志听着江春天说自己的育儿经的时候,一个值班同志突然大喊了起来:

  “江组长!快来看,你儿子好像又弄出了好玩意!”

  这位值班同志操纵的大黄分身,是这里唯一一台与外界实现了联网的计算机。此刻,计算机的屏幕上标准协会的对话窗口正将新一期的技术汇总进行着分发。

  “嘶……每秒20万次计算的乘法计算器?”

  “还能进行函数计算?”

  “老江!以后你儿子就是我儿子,快让他把这玩意弄个百八十套拿来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