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倒是忘了激光陀螺仪的进展了,不过,看他们都能支援“芯片”项目了,想来进度应该不错。反正在路上,问问也好。”
江夏揉了揉通红的额头,隐隐作痛的“红包”让他发热的头脑稍微冷却下来,理智重新占据了高地。
很自然地,他想起了另一个被自己当起甩手掌柜的项目——激光陀螺仪!
不,应该是两个,激光测距仪被他合并进了同一个项目,翻看了一会自己的笔记本。
江夏拿起刚刚挂断不久的电话:“请帮我接下东北器材厂,我找下伯龙同志。”
“好的,小江工,请稍等。”
“伯龙!好久不见,你手头上那个东西怎么样了?”
电话那头传来伯龙略显疲惫但依旧亢奋的声音:“江工!卡在信号预处理这块了,现在大珩老师建议……”
江夏没等他说完,打断道:“等等……你有多久没用‘大黄分身’的短消息功能了?我记得不是给你们分配了内部通讯端口吗?你从来没试着在上面问问?”
“啊?问…问什么?”电话那头的伯龙小年轻陡然被问住,语气有些茫然。
年轻的他被江夏陡然拔到了项目负责人的高位,因此无论做什么都身先士卒,恨不得一个人把所有活都包圆了。
他此刻的状态,跟江夏早期做项目时一模一样,整个人仿佛被焊在了实验室和图纸堆里,忙得脚不沾地,昼夜颠倒。
一边要和光电所的大珩老师探讨是稳妥地用机械调q还是冒险一步到位,上电光调q,一边还要死磕高压储能电路的设计。
他已经记不清多久没回家了,吃住全在厂里解决。还好最近市面上粮食供应似乎宽松了些,食堂油水也足,不然他那本就单薄的身板,怕是要步江夏“竹竿”身材的后尘了。
“诶……”江夏无奈地叹了口气,听着伯龙那沙哑干涩的嗓音,他隔着电话线都能清晰无比地想象出对方此刻的模样:熬得通红的双眼布满血丝,头发乱得像鸡窝,眉头紧锁地趴在图纸或者示波器前……
嗯,这场景太熟悉了,因为以前的他,就是这副德行!虽然现在也好不到哪去……
江夏耐着性子引导了一下:“你们厂那边特批了台‘大黄分身’吧?你直接找到那个内部通讯端口,把你的问题敲进去,点个回车键就行了!自然会有懂行的人看到并回复你。你的问题……那很可能就不是问题了!兄弟,别光顾着自己闷头干啊!”
“江夏!吃饭咯!端过来还是跟着我们一起去餐车?”就在这时,大老王粗犷的嗓门穿透了车厢门。
电话那头的伯龙小青年似乎还想问个清楚具体怎么操作,江夏一股恨铁不成钢的邪火“噌”地就上来了:“行了!别问了!去体验下吧!别的协作单位都用得飞起,解决了不少卡脖子的问题!就你这个傻乎乎的还在搞‘独立公关’!兄弟,咱们人海战术、集思广益的优势不能忘啊!回头再聊!”
不等伯龙再出声,江夏“啪”地一声果断挂了电话。
听着车厢里的动静,大老王急忙探出半个身子,就看见一向平和的江夏跟个倔驴一样,开始围绕着红木桌子转圈圈。
一边转还一边骂:“吃个屁!吃空气都吃饱了!”
“你妹的!标准化小组那几个小子,最近都快成24小时在线的‘金牌客服’了!守着端口传文件,忙得脚打后脑勺!明明握着这么先进的联络方式,你就搞个宽带放大器信号预处理这种破事,还在那儿自己扣脑袋?活该累死你个榆木疙瘩!”
“那那破玩意儿!数字电台都用上了,连多普勒雷达都他娘的用上了!小莫和他老师都在盘算着进一步缩减雷达尺寸了,你却……”
难得见着小呆毛这么激动,大老王好奇走进:“咋了?这可不像你,骂的听难听。”
“不该骂嘛?我那个‘百家讲坛’的端口秘钥,你们确保送到责任人手里了吧?”
听着江夏说正事,大老王也端正了态度:“确保!为了安全除了我们,还有Idcpc的同志一同‘送货’!严格实行点对点‘送货’!怎么,出了什么情况?”
“那不就结了。枉我还去聂伯伯那讨了个人情,把大黄分身给他们那个器材厂配上了。拿着金饭碗要饭呢?留着不用孵鸡蛋嘛?”
江夏把桌子敲得崩崩响,看得大老王眼皮子直跳。
“我估计啊,还是思想转变不过来!总觉得技术攻关就得自己闷头干!我还以为伯龙这小子是个聪明人!他头疼的那个信号预处理,早就不是问题了!但凡他用我给的端口,连上‘标准技术协会’的通讯界面,把问题描述清楚发上去……”
“值守端口的标准化小组那几个小子,看到‘弱信号提取’、‘激光陀螺仪’这些关键词,不马上把μA709线性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图纸和阈值比较器电路的设计要点摘要发过去了?”
“用上μA709进行高增益、低噪声的信号放大,再通过设计的阈值比较器提取有效脉冲信号,这道坎不就跨过去了?!他还在那儿跟高压火花隙死磕,这不是浪费时间是什么?”
江夏气得又拍了一下桌子,这次倒没撞头,但声音不小。
“那破玩意儿!数字电台都用上了,连多普勒雷达都他娘的用上了!小莫和他老师都在盘算着进一步缩减雷达尺寸了,他却……”
“诶!”
江夏一拍脑门,气愤之余倒是忘了刚刚用自己脑壳“敲木鱼”这码子事,顿时疼得他倒抽了口凉气。
接着,“不懂合作”,“不思进取”,“孤陋寡闻”,“暴殄天物”之类的词一个劲地从他嘴里往外蹦跶。
也别怪他骂的脏,主要是这小子被各级项目缠身的时候,也没忘了依托他捣鼓出来的简陋网络,构建一个知识共享的雏形。
那个被他戏称为“百家讲坛”的东西。
这个所谓的“论坛”,在当前的网络条件下,自然跑不起花里胡哨的图形界面和实时互动。它更像是一个基于短消息协议和人工智慧相结合的、比较原始相对高效的知识索引与分发系统。
核心思路就是:化整为零,人工调度,按需传递。
标准化协会那群充满干劲的年轻人,是这套系统的“基石”。他们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化身“知识捕手”和“图书管理员”。
通过联系各个参与“大黄分身”网络的研究所、工厂。将这些单位正在进行或已完成的研究项目报告、技术方案、设计图纸、实验数据等核心内容,统统浓缩成几百字的“技术摘要”。
然后,由标准化协会的“分类员”,根据技术领域,如“电子电路”、“光学器件”、“材料工艺”、“机械结构”、“信号处理”等大类和更细分的子类),将这些摘要人工整理、归类、编号,录入到一个中央索引库。
当然,这个索引库目前还是一大堆厚厚的卡片箱,也就江夏这挂逼,仗着有“大黄本体”,把自己的成果唰唰转成了电子目录,快得飞起。
也就是这几乎堆满了半层楼的卡片箱,让这个地方被标准协会的小青年称为药房,而那些来寻求技术的研究员,也被他们戏称为上门抓药。
挺形象的不是?这帮标准协会的小青年确实很像老药铺的伙计分拣药材的举动。当然,他们分享的是知识。
但,某种程度上,还真可以把这些知识当成“药到病除”的良药。
江夏揉了揉通红的额头,隐隐作痛的“红包”让他发热的头脑稍微冷却下来,理智重新占据了高地。
很自然地,他想起了另一个被自己当起甩手掌柜的项目——激光陀螺仪!
不,应该是两个,激光测距仪被他合并进了同一个项目,翻看了一会自己的笔记本。
江夏拿起刚刚挂断不久的电话:“请帮我接下东北器材厂,我找下伯龙同志。”
“好的,小江工,请稍等。”
“伯龙!好久不见,你手头上那个东西怎么样了?”
电话那头传来伯龙略显疲惫但依旧亢奋的声音:“江工!卡在信号预处理这块了,现在大珩老师建议……”
江夏没等他说完,打断道:“等等……你有多久没用‘大黄分身’的短消息功能了?我记得不是给你们分配了内部通讯端口吗?你从来没试着在上面问问?”
“啊?问…问什么?”电话那头的伯龙小年轻陡然被问住,语气有些茫然。
年轻的他被江夏陡然拔到了项目负责人的高位,因此无论做什么都身先士卒,恨不得一个人把所有活都包圆了。
他此刻的状态,跟江夏早期做项目时一模一样,整个人仿佛被焊在了实验室和图纸堆里,忙得脚不沾地,昼夜颠倒。
一边要和光电所的大珩老师探讨是稳妥地用机械调q还是冒险一步到位,上电光调q,一边还要死磕高压储能电路的设计。
他已经记不清多久没回家了,吃住全在厂里解决。还好最近市面上粮食供应似乎宽松了些,食堂油水也足,不然他那本就单薄的身板,怕是要步江夏“竹竿”身材的后尘了。
“诶……”江夏无奈地叹了口气,听着伯龙那沙哑干涩的嗓音,他隔着电话线都能清晰无比地想象出对方此刻的模样:熬得通红的双眼布满血丝,头发乱得像鸡窝,眉头紧锁地趴在图纸或者示波器前……
嗯,这场景太熟悉了,因为以前的他,就是这副德行!虽然现在也好不到哪去……
江夏耐着性子引导了一下:“你们厂那边特批了台‘大黄分身’吧?你直接找到那个内部通讯端口,把你的问题敲进去,点个回车键就行了!自然会有懂行的人看到并回复你。你的问题……那很可能就不是问题了!兄弟,别光顾着自己闷头干啊!”
“江夏!吃饭咯!端过来还是跟着我们一起去餐车?”就在这时,大老王粗犷的嗓门穿透了车厢门。
电话那头的伯龙小青年似乎还想问个清楚具体怎么操作,江夏一股恨铁不成钢的邪火“噌”地就上来了:“行了!别问了!去体验下吧!别的协作单位都用得飞起,解决了不少卡脖子的问题!就你这个傻乎乎的还在搞‘独立公关’!兄弟,咱们人海战术、集思广益的优势不能忘啊!回头再聊!”
不等伯龙再出声,江夏“啪”地一声果断挂了电话。
听着车厢里的动静,大老王急忙探出半个身子,就看见一向平和的江夏跟个倔驴一样,开始围绕着红木桌子转圈圈。
一边转还一边骂:“吃个屁!吃空气都吃饱了!”
“你妹的!标准化小组那几个小子,最近都快成24小时在线的‘金牌客服’了!守着端口传文件,忙得脚打后脑勺!明明握着这么先进的联络方式,你就搞个宽带放大器信号预处理这种破事,还在那儿自己扣脑袋?活该累死你个榆木疙瘩!”
“那那破玩意儿!数字电台都用上了,连多普勒雷达都他娘的用上了!小莫和他老师都在盘算着进一步缩减雷达尺寸了,你却……”
难得见着小呆毛这么激动,大老王好奇走进:“咋了?这可不像你,骂的听难听。”
“不该骂嘛?我那个‘百家讲坛’的端口秘钥,你们确保送到责任人手里了吧?”
听着江夏说正事,大老王也端正了态度:“确保!为了安全除了我们,还有Idcpc的同志一同‘送货’!严格实行点对点‘送货’!怎么,出了什么情况?”
“那不就结了。枉我还去聂伯伯那讨了个人情,把大黄分身给他们那个器材厂配上了。拿着金饭碗要饭呢?留着不用孵鸡蛋嘛?”
江夏把桌子敲得崩崩响,看得大老王眼皮子直跳。
“我估计啊,还是思想转变不过来!总觉得技术攻关就得自己闷头干!我还以为伯龙这小子是个聪明人!他头疼的那个信号预处理,早就不是问题了!但凡他用我给的端口,连上‘标准技术协会’的通讯界面,把问题描述清楚发上去……”
“值守端口的标准化小组那几个小子,看到‘弱信号提取’、‘激光陀螺仪’这些关键词,不马上把μA709线性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图纸和阈值比较器电路的设计要点摘要发过去了?”
“用上μA709进行高增益、低噪声的信号放大,再通过设计的阈值比较器提取有效脉冲信号,这道坎不就跨过去了?!他还在那儿跟高压火花隙死磕,这不是浪费时间是什么?”
江夏气得又拍了一下桌子,这次倒没撞头,但声音不小。
“那破玩意儿!数字电台都用上了,连多普勒雷达都他娘的用上了!小莫和他老师都在盘算着进一步缩减雷达尺寸了,他却……”
“诶!”
江夏一拍脑门,气愤之余倒是忘了刚刚用自己脑壳“敲木鱼”这码子事,顿时疼得他倒抽了口凉气。
接着,“不懂合作”,“不思进取”,“孤陋寡闻”,“暴殄天物”之类的词一个劲地从他嘴里往外蹦跶。
也别怪他骂的脏,主要是这小子被各级项目缠身的时候,也没忘了依托他捣鼓出来的简陋网络,构建一个知识共享的雏形。
那个被他戏称为“百家讲坛”的东西。
这个所谓的“论坛”,在当前的网络条件下,自然跑不起花里胡哨的图形界面和实时互动。它更像是一个基于短消息协议和人工智慧相结合的、比较原始相对高效的知识索引与分发系统。
核心思路就是:化整为零,人工调度,按需传递。
标准化协会那群充满干劲的年轻人,是这套系统的“基石”。他们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化身“知识捕手”和“图书管理员”。
通过联系各个参与“大黄分身”网络的研究所、工厂。将这些单位正在进行或已完成的研究项目报告、技术方案、设计图纸、实验数据等核心内容,统统浓缩成几百字的“技术摘要”。
然后,由标准化协会的“分类员”,根据技术领域,如“电子电路”、“光学器件”、“材料工艺”、“机械结构”、“信号处理”等大类和更细分的子类),将这些摘要人工整理、归类、编号,录入到一个中央索引库。
当然,这个索引库目前还是一大堆厚厚的卡片箱,也就江夏这挂逼,仗着有“大黄本体”,把自己的成果唰唰转成了电子目录,快得飞起。
也就是这几乎堆满了半层楼的卡片箱,让这个地方被标准协会的小青年称为药房,而那些来寻求技术的研究员,也被他们戏称为上门抓药。
挺形象的不是?这帮标准协会的小青年确实很像老药铺的伙计分拣药材的举动。当然,他们分享的是知识。
但,某种程度上,还真可以把这些知识当成“药到病除”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