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碌碌非此辈(上)-《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

  三日之期转眼即至。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山谷时,子它的聚居地已经完全变了模样。

  "出水了!出水了!"

  一个孩子兴奋的叫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只见在新挖的井口处,一股清澈的泉水正汩汩涌出,在阳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泽。

  子它第一个冲到井边,双手捧起一把水,仔细看了又看,然后小心翼翼地送到唇边。

  "真的是清水!"他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兄弟们,是清水啊!"

  人群爆发出一阵欢呼。男女老少都涌到井边,争相品尝这久违的甘泉。有些人喝着喝着就哭了——在这个瘴气弥漫的地方,他们已经太久没有喝过如此清澈的水了。

  李明衍站在一旁,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这三天来,他几乎没有合眼,一直在指挥着挖井和修渠的工作。

  按照他的设计,这不是简单的一口井,而是一个完整的水利系统。主井深达两丈三尺,正好触及地下水脉。从主井引出三条暗渠,分别通向生活区、种植区和排水区。每条暗渠都铺设了鹅卵石和木炭,既能过滤水质,又能防止淤塞。

  最妙的是排水系统。李明衍利用地势的自然坡度,设计了一个螺旋式的排水渠。污水经过三级沉淀池后,清水部分可以用于灌溉,而沉淀下来的淤泥则被收集起来,混合硫磺粉后成为改良土壤的肥料。

  "先生,这些天辛苦你了。"子它走到李明衍身边,深深一揖。

  李明衍扶起他:"子它客气了。要不是大家齐心协力,这工程也完不成。"

  确实,这三天来,子它手下的三十多个壮劳力几乎不眠不休地工作着。就连那些妇孺老弱也都尽己所能,运送土石,准备饭食。这种团结一心的景象,让李明衍看到了这个团体的潜力。

  "李先生,你看!"吴进兴奋地跑来,手里捧着一把黑土,"按照你教的方法,我们已经改良了一块地。你看这土质,跟之前完全不一样了!"

  李明衍接过土壤仔细查看。原本板结发臭的泥土,现在已经变得疏松肥沃,还带着一种特殊的清香。这是硫磺与有机物反应后的结果,不仅能杀菌消毒,还能为作物提供必要的营养元素。

  "做得好。"李明衍赞许道,"这样的土地,种上菜蔬粮食,产量必定不差。"

  就在众人欢欣鼓舞之际,山谷入口处传来一阵骚动。

  "不好了!有人来了!"负责放哨的少年跑来报告。

  子它脸色一变:"是刑人众?"

  少年摇头:"不是,是些流民。他们说...说听说这里有清水,想来投靠。"

  众人面面相觑。消息传得这么快?

  李明衍心中了然。这几天挖井修渠的动静不小,再加上有人特意出去打水时炫耀了一番,消息自然就传开了。

  "带他们过来吧。"子它看向李明衍,见他点头,这才下了决定。

  不一会儿,二十多个衣衫褴褛的流民被带了过来。他们有老有少,个个面黄肌瘦,一看就是在这山谷里饱受折磨的可怜人。

  "诸位贵人,"为首的是个五十来岁的老者,他颤巍巍地跪下,"听说这里有清水,还能分到土地种粮食。我们...我们实在是活不下去了,求求你们收留我们吧!"

  其他人也都跪下磕头,场面令人心酸。

  子它正要说话,李明衍轻轻碰了碰他,使了个眼色。子它会意,清了清嗓子:

  "诸位请起。我们这里确实有水有地,但也有规矩。愿意留下的,必须服从安排,有力出力,有技出技。做不到的,我们不勉强。"

  "能!我们能!"流民们连声答应。

  子它继续道:"那好。陈大哥,你带男丁去开荒。张嫂,妇女孩子归你安排。记住,新来的要先隔离三天,确认没有疫病才能进入生活区。"

  李明衍暗暗点头。子它确实有管理才能,考虑得很周全。在这种环境下,防疫是重中之重,一个疏忽就可能导致瘟疫蔓延。

  接下来的日子里,投靠的人越来越多。从最初的二十多人,到后来每天都有三五十人前来。不到十天,子它的聚居地人口就突破了三百。

  更令人惊讶的是子它的组织能力。他将所有人按照技能和体力分成不同的组:

  壮劳力分为开荒组、建设组和巡逻组。开荒组负责开垦新的土地,建设组负责搭建房屋和修筑防御工事,巡逻组则负责警戒和维持秩序。

  有手艺的人组成技工组,木匠、铁匠、篾匠各司其职,为聚居地提供必要的工具和用品。

  妇女们组成后勤组,负责炊事、缝补、照顾老幼。

  就连老人和孩子都有事做。老人们负责看守物资、传授经验,孩子们则帮助送水送饭、传递消息。

  "子它,"一天傍晚,李明衍找到正在巡视的子它,"你安排分工的井井有条,是跟谁学的?"

  子它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来惭愧,这都是跟我父亲学的。他在世时常说,人多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散了。只要让每个人都有事做,有盼头,人心就不会散。"

  李明衍赞许地点头:"令尊是个智者。来,我们找个安静的地方谈谈。"

  两人来到一处高地,这里可以俯瞰整个聚居地。夕阳下,炊烟已起,人声鼎沸,聚集地好像有了新的希望。

  "子它,"李明衍开门见山,"我们相识也有些日子了。我看得出来,你不是寻常人。可否告知你的身世?"

  子它沉默了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李先生既然问起,小弟也不瞒你。我祖上,确实不是寻常庶民。"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道来:

  "我爷爷,原是赵国平原君府上的门客。那年长平之战后,秦将白起坑杀赵卒四十万,赵国元气大伤。平原君受命出使楚国求援,从门下食客三千人中选了二十人随行,我爷爷就是其中之一。"

  李明衍点头,他知道这段历史。平原君赵胜,战国四公子之一,门下食客三千,不乏能人异士。

  子它继续道:"到了楚国,平原君与楚王商议合纵抗秦之事,但楚王犹豫不决。平原君选的二十个门客,包括我爷爷在内,个个都说得天花乱坠,但楚王与春申君就是不为所动。"

  说到这里,子它苦笑了一下:"后来,是毛遂先生,按剑而前,义正辞严,说得楚王和春申君哑口无言,终于答应出兵。事后,毛遂当着众人的面说:'平原君选士,自以为无遗。今日方知,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碌碌之辈...这是我家一辈子的心结。"子它的声音有些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