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就去找曹厂长汇报,让财务把现金备好。你跟内勤刘庭芝联系一下,看看最近几天,安排一趟往唐山地区送货的车,尽量年前把大米拉回来,分下去。”
刘宇浩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脸上笑开了花,眼角的褶子更深了,拍着胸脯保证说:
“哎!您放心!我这就去找刘庭芝,保证办得妥妥的。”
他想着,等大米分下去,职工们过年吃着香喷喷的米饭,准得念叨他刘宇浩的好,这日子啊,就得这么热热闹闹地过才有意思。
窗外的风还在刮,但办公室里仿佛暖和了些,连墙上“抓生产,促效益”的标语,都像是带了点笑意。
农历腊月二十进入年根的寒风,裹着雪粒子,打在塑料厂办公楼的玻璃窗上噼啪响。山娃揣着刚焐热的主意,三步并作两步上了三楼,曹厂长办公室的门虚掩着,里头飘出淡淡的雪茄烟草味。
“曹厂长!忙着呢?”山娃推开门,搓了搓冻得发僵的耳朵。曹厂长正对着一叠报表皱眉,见是他,把烟头摁在烟灰缸里面,瓮声瓮气的问道:
“啥事啊?这么急火火的?”
山娃把刘宇浩的提议一五一十说了,末了补充道:
“我合计着,一万斤大米,用职工福利费开支,花不了多少钱,可这节骨眼上,比发啥都实在。您看咋样?”
他心里有点打鼓,毕竟刚承包,厂里账上的资金不算宽裕。
曹厂长听了山娃的回报,默了默,手指在桌面上敲了三下,忽然一拍桌子说:
“那就干吧!”
他嗓门洪亮,震得窗台上的仙人掌都晃了晃,然后又接着悠悠地说:
“职工跟着咱干了一年,春节连顿好米饭都吃不上,咱当领导的脸上无光!就按你们说的办,车别放空,钱从福利费走账,让杨卉菊赶紧准备着现金。”
他眼里闪着光,山娃知道,这是定了。下楼时,山娃脚步都轻快了。财务室里,杨卉菊正低头核对着现金流水账,算盘打得噼啪响。见山娃进来,她直起腰,齐耳的短发别在耳后,露出光洁的额头,满脸狐疑地问:
“赵厂长!有事吗?”
“卉菊,准备一万块现金,”山娃靠在门框上,语气松快,又补充道:
“给职工搞福利,买大米用,从福利费里列支。”
杨卉菊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眼里弯出两道月牙,一脸高兴的说:
“这是好事啊!我这就从银行里取出来,锁保险柜里,让刘主任随时来取。”
她心里盘算着,福利费账户上正好有笔结余,这下可派上用场了,职工们不知该有多高兴呢。
山娃又折回办公室,刘宇浩正踮着脚往窗外瞅,见他进来,忙转过身,急问:
“咋样啊?”
“成了!”山娃往椅子上一坐,端起桌上的凉茶抿了一口,回答说:
“曹厂长拍板了,说这主意不错,接地气。杨卉菊把钱备好了,让你随时去取。”
刘宇浩乐得嘴都合不拢,眼角的皱纹挤成了花,笑呵呵地说:
“呵呵!得嘞!我这就去找刘庭芝,让他把去唐山的送货车提前两天安排一下,我亲自押车去!”
他心里美滋滋的,这差事办好了,全厂职工都得念他的好,比在办公室写十份报告都管用。
1991年2月8号,离除夕还有七天。也就是在农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那天。
天刚蒙蒙亮,塑料厂那辆灰色的东风二汽卡车就卷着寒气进了厂。车斗里码着鼓鼓囊囊的麻袋,白花花的大米粒从袋口的缝隙里漏出来,在晨光里闪着温润的光。
“回来啦!拉大米的车回来啦!”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嗓子,像丢进滚油里的火星,瞬间炸开了锅。车间里的工人扔下手里的活计,仓库的保管员扛着秤就往外跑,连传达室的老王头都拄着拐杖凑了过来,拽了拽装着大米的麻袋,沉声道:
“我的娘哎,这袋子可真沉啊!”
一个年轻媳妇伸手摸了摸麻袋,指尖沾了点米,凑到鼻尖闻了闻,眼睛亮得像两颗黑葡萄,夸赞道:
“真香!比市场上买的陈米好闻多了!”
“听说了吗?每家能分两百斤啊!”
“还是柏各庄的大米呢,我表姑家就在那边,说那米蒸出来能黏住筷子!”
议论声像涨潮的水,一波高过一波,把冬日的清冷都冲散了。
刘宇浩站在车梯子上,指挥着男人们往下搬麻袋,额头上渗着细汗,却笑得合不拢嘴。他一会儿帮着扶秤,一会儿给排队的职工递纸条,嗓门喊得比谁都亮:
“都别急啊,按户头来,保证家家都有份!”
看着大伙儿脸上的笑,他心里比喝了蜜还甜——这活儿干得漂亮,比在办公室里写那些弯弯绕绕的材料痛快多了。
阳光慢慢爬高,照在雪地上,反射出晃眼的光。卡车旁堆起了小山似的麻袋,白花花的大米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像一片微型的雪山。职工们拎着布袋、扛着米桶,排着队领大米,脸上的笑容里都盛着暖意。
“刘主任,辛苦啦!”一个老工人接过称好的大米口袋,往肩上一扛,乐呵呵地说。
刘宇浩摆摆手,抹了把汗回答说:
“应该的!过年吃顿好米饭,比啥都强!”
他叉着腰站在那儿,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忽然觉得这冬日的阳光都带着米香,暖融融地裹在身上,舒坦极了。
春节临近,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对联,剪窗花,小学生们放了寒假,提前追逐打闹,放着鞭炮。山娃下午回到家,正蹲在红光家属院的堂屋门槛边,手里的木瓢一下下往两个粗瓷缸里分大米,白花花的米粒簌簌落着,在缸底铺出一层细密的雪。
这是工厂里搞福利刚分的,由唐山柏各庄拉回大米,带着一股子新米特有的清甜味,妻子刘荣荣上午摸着米袋时,指腹都沾着润润的香气。心想,每家分得两百斤大米,这回春节可以随便吃了。
“妈!大哥!大嫂!”
院门口突然炸开一声喊,带着点旅途的沙哑,却像火星子落进干柴堆,瞬间燎起满院的热气。山娃手里的瓢“当啷”掉在了缸沿外面,抬头就看见赵小生背着洗得发白的帆布包,棉袄肩头落着层薄雪,脸冻得通红,眼睛却亮得惊人。
“小生?”院内小平房的屋里,母亲听到了喊声,激动地挪到门口,看见了小生时,浑浊的眼睛里,瞬间涌出了泪水。赵小生几步跨过去,帆布包“啪”地摔在地上,一把抱住娘佝偻的背,喉咙里像堵着团棉花,激动地哭出声来问道:
“妈!我回来了……您的身体好吗?”
母亲的手在他背上拍着,拍一下就颤一下,眼泪打湿了他棉袄的后领,带着老人特有的温热气息道: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我的身体吃药维持还好!你大哥刚才还念叨你呢。”
山娃站在一旁,看着弟弟后脑勺新冒出的碎发,想起他当年背着书包去县城念高中的模样,鼻子忽然有点酸,弯腰捡起地上的木瓢,却发现手在发抖。
傍晚的炊烟裹着饭菜香,在屋檐下盘了个弯,慢悠悠升向铅灰色的天空。荣荣把最后一盘炒鸡蛋端上桌时,蒸腾的热气模糊了窗玻璃上的冰花。
柏各庄大米蒸的饭盛在粗瓷碗里,颗粒分明,映着灯光泛着莹润的光,旁边是炖得酥烂的五花肉,炒得油亮的白菜粉条,还有一小碟红亮亮的辣椒油——知道小生在学校总念叨家里的辣椒油。
“二叔!”
小美美扒着桌沿,羊角辫随着歪头的动作晃了晃。她比去年又长了半头,棉袄袖口磨得发亮,却把二叔的模样记了个大概,只是妹妹小丽丽躲在妈妈的身后,只露出双黑葡萄似的眼睛,怯生生地瞅着这个陌生的“二叔”。
赵小生刚帮母亲擦了脸,手还带着温水的潮气,听见侄女的声音,连忙转过身来。看见小美美比暑假时瘦了些,下巴更尖了,一双大眼睛却笑成了月牙。
二叔伸手轻轻摸了摸小美美的头顶,掌心的茧子蹭得女孩头发发痒,笑呵呵地说道:
“呵呵!哎!小美美长这么高了?”又看向小丽丽,从帆布包里摸出块水果糖,剥开糖纸递过去,哄着说:
“小丽丽不怕!二叔给你带糖来了。”
小丽丽抿着嘴没动,妈妈刘荣荣在一旁笑着推了推她,微笑着说:
“快接过来,谢谢二叔!”
孩子这才伸出冻得通红的小手,接过糖飞快地塞进口袋,小声说了句:
“谢谢二叔!”逗得一屋子人都笑了。
晚饭吃得热热闹闹,母亲总往小生碗里夹肉,嘴里不停念叨:
“在学校肯定没吃好,多吃点。”
小生嘴里塞得满满当当,含糊地应着,眼角却瞥见大哥山娃没怎么动筷子,只是一个劲地给他倒酒。不时地端起酒杯,与二弟干杯!哥俩开怀畅饮,把酒甚欢。
饭后荣荣收拾碗筷,孩子们在里屋缠着奶奶讲故事,山娃把小生拉到堂屋的火炉边,从怀里摸出盒“大生产”香烟,抖出一根递过去,自己也叼了一根,火柴“擦”地一声划亮,橙红色的火苗映着两人的脸。
“呼——”山娃吐出个烟圈,看着烟圈在火炉上方慢慢散开,开口问道:
“小生!还有半年就毕业了,想好了没?以后干啥?”
赵小生夹着烟的手指顿了顿,烟灰落在裤腿上,他慌忙用手掸了掸,声音里带有点闷声道:
“还能干啥?等分配呗!学校说,大概要回承德一中,当老师,教语文。”
他吸了口烟,烟雾从鼻孔里钻出来,又说道:“早点分配工作也好,能挣钱给家里减轻负担,也能帮衬着姊妹们。”
“回承德?当老师?”山娃惊呼道。他猛地坐直了身子,眉头拧成个疙瘩,烟蒂在火炉沿上磕了磕,悻悻地说:
“没出息!老话咋说的?家趁二斗粮,不当孩子王!你念了四年大学,回去跟一群孩子打交道?有啥意思?”
“大哥!我学的就是中文,不当老师能干啥去?”小生苦笑了一下说道。把烟蒂摁灭在火炉里,火星子“滋滋”响,又说:
“再说了,现在工作多难找,能有个铁饭碗就不错了。知足者常乐吧!”
“你考研吧!”山娃突然打断他,声音不大,却带着股不容置疑的劲儿,眼神亮得惊人。
“啥?”赵小生像是没听清,一双小眼睛眨了眨,他默了默,怔怔地看着大哥,惊愕地问:“考研!我?……”
“对对!考研!”山娃又重复了一遍,拿起烟盒再抽出一根,重新点上,抽了一口烟,又反问道:
刘宇浩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脸上笑开了花,眼角的褶子更深了,拍着胸脯保证说:
“哎!您放心!我这就去找刘庭芝,保证办得妥妥的。”
他想着,等大米分下去,职工们过年吃着香喷喷的米饭,准得念叨他刘宇浩的好,这日子啊,就得这么热热闹闹地过才有意思。
窗外的风还在刮,但办公室里仿佛暖和了些,连墙上“抓生产,促效益”的标语,都像是带了点笑意。
农历腊月二十进入年根的寒风,裹着雪粒子,打在塑料厂办公楼的玻璃窗上噼啪响。山娃揣着刚焐热的主意,三步并作两步上了三楼,曹厂长办公室的门虚掩着,里头飘出淡淡的雪茄烟草味。
“曹厂长!忙着呢?”山娃推开门,搓了搓冻得发僵的耳朵。曹厂长正对着一叠报表皱眉,见是他,把烟头摁在烟灰缸里面,瓮声瓮气的问道:
“啥事啊?这么急火火的?”
山娃把刘宇浩的提议一五一十说了,末了补充道:
“我合计着,一万斤大米,用职工福利费开支,花不了多少钱,可这节骨眼上,比发啥都实在。您看咋样?”
他心里有点打鼓,毕竟刚承包,厂里账上的资金不算宽裕。
曹厂长听了山娃的回报,默了默,手指在桌面上敲了三下,忽然一拍桌子说:
“那就干吧!”
他嗓门洪亮,震得窗台上的仙人掌都晃了晃,然后又接着悠悠地说:
“职工跟着咱干了一年,春节连顿好米饭都吃不上,咱当领导的脸上无光!就按你们说的办,车别放空,钱从福利费走账,让杨卉菊赶紧准备着现金。”
他眼里闪着光,山娃知道,这是定了。下楼时,山娃脚步都轻快了。财务室里,杨卉菊正低头核对着现金流水账,算盘打得噼啪响。见山娃进来,她直起腰,齐耳的短发别在耳后,露出光洁的额头,满脸狐疑地问:
“赵厂长!有事吗?”
“卉菊,准备一万块现金,”山娃靠在门框上,语气松快,又补充道:
“给职工搞福利,买大米用,从福利费里列支。”
杨卉菊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眼里弯出两道月牙,一脸高兴的说:
“这是好事啊!我这就从银行里取出来,锁保险柜里,让刘主任随时来取。”
她心里盘算着,福利费账户上正好有笔结余,这下可派上用场了,职工们不知该有多高兴呢。
山娃又折回办公室,刘宇浩正踮着脚往窗外瞅,见他进来,忙转过身,急问:
“咋样啊?”
“成了!”山娃往椅子上一坐,端起桌上的凉茶抿了一口,回答说:
“曹厂长拍板了,说这主意不错,接地气。杨卉菊把钱备好了,让你随时去取。”
刘宇浩乐得嘴都合不拢,眼角的皱纹挤成了花,笑呵呵地说:
“呵呵!得嘞!我这就去找刘庭芝,让他把去唐山的送货车提前两天安排一下,我亲自押车去!”
他心里美滋滋的,这差事办好了,全厂职工都得念他的好,比在办公室写十份报告都管用。
1991年2月8号,离除夕还有七天。也就是在农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那天。
天刚蒙蒙亮,塑料厂那辆灰色的东风二汽卡车就卷着寒气进了厂。车斗里码着鼓鼓囊囊的麻袋,白花花的大米粒从袋口的缝隙里漏出来,在晨光里闪着温润的光。
“回来啦!拉大米的车回来啦!”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嗓子,像丢进滚油里的火星,瞬间炸开了锅。车间里的工人扔下手里的活计,仓库的保管员扛着秤就往外跑,连传达室的老王头都拄着拐杖凑了过来,拽了拽装着大米的麻袋,沉声道:
“我的娘哎,这袋子可真沉啊!”
一个年轻媳妇伸手摸了摸麻袋,指尖沾了点米,凑到鼻尖闻了闻,眼睛亮得像两颗黑葡萄,夸赞道:
“真香!比市场上买的陈米好闻多了!”
“听说了吗?每家能分两百斤啊!”
“还是柏各庄的大米呢,我表姑家就在那边,说那米蒸出来能黏住筷子!”
议论声像涨潮的水,一波高过一波,把冬日的清冷都冲散了。
刘宇浩站在车梯子上,指挥着男人们往下搬麻袋,额头上渗着细汗,却笑得合不拢嘴。他一会儿帮着扶秤,一会儿给排队的职工递纸条,嗓门喊得比谁都亮:
“都别急啊,按户头来,保证家家都有份!”
看着大伙儿脸上的笑,他心里比喝了蜜还甜——这活儿干得漂亮,比在办公室里写那些弯弯绕绕的材料痛快多了。
阳光慢慢爬高,照在雪地上,反射出晃眼的光。卡车旁堆起了小山似的麻袋,白花花的大米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像一片微型的雪山。职工们拎着布袋、扛着米桶,排着队领大米,脸上的笑容里都盛着暖意。
“刘主任,辛苦啦!”一个老工人接过称好的大米口袋,往肩上一扛,乐呵呵地说。
刘宇浩摆摆手,抹了把汗回答说:
“应该的!过年吃顿好米饭,比啥都强!”
他叉着腰站在那儿,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忽然觉得这冬日的阳光都带着米香,暖融融地裹在身上,舒坦极了。
春节临近,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对联,剪窗花,小学生们放了寒假,提前追逐打闹,放着鞭炮。山娃下午回到家,正蹲在红光家属院的堂屋门槛边,手里的木瓢一下下往两个粗瓷缸里分大米,白花花的米粒簌簌落着,在缸底铺出一层细密的雪。
这是工厂里搞福利刚分的,由唐山柏各庄拉回大米,带着一股子新米特有的清甜味,妻子刘荣荣上午摸着米袋时,指腹都沾着润润的香气。心想,每家分得两百斤大米,这回春节可以随便吃了。
“妈!大哥!大嫂!”
院门口突然炸开一声喊,带着点旅途的沙哑,却像火星子落进干柴堆,瞬间燎起满院的热气。山娃手里的瓢“当啷”掉在了缸沿外面,抬头就看见赵小生背着洗得发白的帆布包,棉袄肩头落着层薄雪,脸冻得通红,眼睛却亮得惊人。
“小生?”院内小平房的屋里,母亲听到了喊声,激动地挪到门口,看见了小生时,浑浊的眼睛里,瞬间涌出了泪水。赵小生几步跨过去,帆布包“啪”地摔在地上,一把抱住娘佝偻的背,喉咙里像堵着团棉花,激动地哭出声来问道:
“妈!我回来了……您的身体好吗?”
母亲的手在他背上拍着,拍一下就颤一下,眼泪打湿了他棉袄的后领,带着老人特有的温热气息道: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我的身体吃药维持还好!你大哥刚才还念叨你呢。”
山娃站在一旁,看着弟弟后脑勺新冒出的碎发,想起他当年背着书包去县城念高中的模样,鼻子忽然有点酸,弯腰捡起地上的木瓢,却发现手在发抖。
傍晚的炊烟裹着饭菜香,在屋檐下盘了个弯,慢悠悠升向铅灰色的天空。荣荣把最后一盘炒鸡蛋端上桌时,蒸腾的热气模糊了窗玻璃上的冰花。
柏各庄大米蒸的饭盛在粗瓷碗里,颗粒分明,映着灯光泛着莹润的光,旁边是炖得酥烂的五花肉,炒得油亮的白菜粉条,还有一小碟红亮亮的辣椒油——知道小生在学校总念叨家里的辣椒油。
“二叔!”
小美美扒着桌沿,羊角辫随着歪头的动作晃了晃。她比去年又长了半头,棉袄袖口磨得发亮,却把二叔的模样记了个大概,只是妹妹小丽丽躲在妈妈的身后,只露出双黑葡萄似的眼睛,怯生生地瞅着这个陌生的“二叔”。
赵小生刚帮母亲擦了脸,手还带着温水的潮气,听见侄女的声音,连忙转过身来。看见小美美比暑假时瘦了些,下巴更尖了,一双大眼睛却笑成了月牙。
二叔伸手轻轻摸了摸小美美的头顶,掌心的茧子蹭得女孩头发发痒,笑呵呵地说道:
“呵呵!哎!小美美长这么高了?”又看向小丽丽,从帆布包里摸出块水果糖,剥开糖纸递过去,哄着说:
“小丽丽不怕!二叔给你带糖来了。”
小丽丽抿着嘴没动,妈妈刘荣荣在一旁笑着推了推她,微笑着说:
“快接过来,谢谢二叔!”
孩子这才伸出冻得通红的小手,接过糖飞快地塞进口袋,小声说了句:
“谢谢二叔!”逗得一屋子人都笑了。
晚饭吃得热热闹闹,母亲总往小生碗里夹肉,嘴里不停念叨:
“在学校肯定没吃好,多吃点。”
小生嘴里塞得满满当当,含糊地应着,眼角却瞥见大哥山娃没怎么动筷子,只是一个劲地给他倒酒。不时地端起酒杯,与二弟干杯!哥俩开怀畅饮,把酒甚欢。
饭后荣荣收拾碗筷,孩子们在里屋缠着奶奶讲故事,山娃把小生拉到堂屋的火炉边,从怀里摸出盒“大生产”香烟,抖出一根递过去,自己也叼了一根,火柴“擦”地一声划亮,橙红色的火苗映着两人的脸。
“呼——”山娃吐出个烟圈,看着烟圈在火炉上方慢慢散开,开口问道:
“小生!还有半年就毕业了,想好了没?以后干啥?”
赵小生夹着烟的手指顿了顿,烟灰落在裤腿上,他慌忙用手掸了掸,声音里带有点闷声道:
“还能干啥?等分配呗!学校说,大概要回承德一中,当老师,教语文。”
他吸了口烟,烟雾从鼻孔里钻出来,又说道:“早点分配工作也好,能挣钱给家里减轻负担,也能帮衬着姊妹们。”
“回承德?当老师?”山娃惊呼道。他猛地坐直了身子,眉头拧成个疙瘩,烟蒂在火炉沿上磕了磕,悻悻地说:
“没出息!老话咋说的?家趁二斗粮,不当孩子王!你念了四年大学,回去跟一群孩子打交道?有啥意思?”
“大哥!我学的就是中文,不当老师能干啥去?”小生苦笑了一下说道。把烟蒂摁灭在火炉里,火星子“滋滋”响,又说:
“再说了,现在工作多难找,能有个铁饭碗就不错了。知足者常乐吧!”
“你考研吧!”山娃突然打断他,声音不大,却带着股不容置疑的劲儿,眼神亮得惊人。
“啥?”赵小生像是没听清,一双小眼睛眨了眨,他默了默,怔怔地看着大哥,惊愕地问:“考研!我?……”
“对对!考研!”山娃又重复了一遍,拿起烟盒再抽出一根,重新点上,抽了一口烟,又反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