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山娃壮年73集-《两代人的爱情》

  “89年的牛津革凉鞋利润,这里数对得上吗?”

  王颂伟的汗一下子冒了出来,后背的衬衫黏在身上。曹厂长接过账本,指腹划过那行数字:

  “王局长您看,这是当年夏天的追加订单,石家庄那边要了五千双,厂里加了三班,加班费单另记在成本里,所以纯利比预算多了七个点。”

  他说得慢,手指在账本上点出对应的条目,王局长点点头,铅笔在审核单上打了个勾。

  窗外的太阳慢慢爬到头顶,把会议室的玻璃窗晒得发烫。通过财务报表和相关部门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核、考评,十二项指标核完,得到了总分93.5分的好成绩。

  何主任手里的汇总表上写着93.5分,他抬起头,正撞见曹厂长眼里的目光,那光里有松了口气的亮度,还有点藏不住的期待。

  又通过县总工会、工业局和体改办等领导,对塑料厂工人们的走访,座谈,投信任票的方式,得到了信任综合分96分好成绩,最后综合评均总分达到了95.5分,顺利通过了滚动承包到第二轮的三年期。

  下午两点,工会的小杨带着评委们去车间。纺织袋生产线的轰鸣声震得人耳朵疼,张大姐正往机器里送料,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落在蓝布工装的前襟上,洇出片深色。

  “张师傅!歇会儿?”小杨喊着问。张大姐直起腰,手里的活却没停,回答说:

  “不能歇呀!这批货赶着装车呢。”她瞥见评委们,咧嘴笑了,接着说:

  “曹厂长说,多干多得,咱钱包鼓了,干活才有劲!”

  座谈会开在食堂,长条桌上摆着搪瓷缸,泡着本地的茉莉花茶。老工人马师傅抽着旱烟,烟袋锅在桌角磕了磕,悠悠地说:

  “承包之前,厂里连工资都发不出来,拖欠工资半年多。我家小子学费都得借。自打曹厂长承包,先是换了凉鞋模具,后来又搞牛津革凉鞋,现在每月能攒下二十块!”他说着,往信任票的“同意”栏里重重画了个圈。

  在下午五点,在塑料厂大会议室里,由全体工人参加,评委领导参与,县工业局主持,举行了隆重的第二轮承包签订仪式大会。在会上,体改办何主任首先发言:

  “各位评委领导、塑料厂职工们:塑料厂第一轮承包期三年即将结束了,经过考核各项经济指标和综合考评,最后得分为95.5分的好成绩,经评委领导研究决定,同意滚动承包到第二轮后三年承包经营,即由1991年1月开始,到1993年12月结束。

  回顾塑料厂第一轮承包集团,在曹厂长的带领下,从不断开发新产品入手,更新换代了全塑凉鞋产品,开发出牛津革凉鞋新产品,取得了可观的利润和经济效益,体现出了独立承包,自主经营,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开放带来的优越性。实践证明,承包经营,引入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是完全正确的。预祝,在曹厂长的带领下,第二轮承包后三年会取得更大成绩。”

  掌声“轰”地炸开来,像开春的闷雷滚过厂房和大会议室。有人把帽子扔到空中,有人使劲拍着巴掌,掌心里的老茧相撞,发出厚实的声响。

  曹厂长站起身时,呢子大衣的下摆扫过椅子腿,带起片灰尘,在夕阳里看得分明。他走到台前,手按在麦克风上,指节因为用力泛白,喉结滚了滚才开腔,激动地发言道:

  “工人弟兄们!头三年,咱把亏空填补上了;后三年,我曹响在这儿立誓——让咱厂的工人,冬天能穿上新棉袄,孩子上学不发愁,年底分红能把口袋撑圆了!”

  他的声音有点哑,却像把小锤敲在每个人的心坎上。台下不知谁喊了声:

  “曹厂长,我们相信你!”

  接着就有更多人跟着喊,声浪好像要掀翻屋顶一样。赵厂长紧跟着站起来,他比曹厂长小十岁,头发黑黢黢的,眼里像燃着团火,大声的喊了起来:

  “明年要不断开发新产品,用聚氨酯革替代人造革,成本再降五个点!让咱的牛津革凉鞋,变成聚氨酯革凉鞋,不光在三大直辖市卖得好,还要卖到全国去!”

  台下全体员工,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掌声过后,曹厂长和赵厂长先后在大会上,做了第二轮承包集团领导人的表态发言。

  他们慷慨激昂的发言,赢得了台下与会员工们的阵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散会时,太阳正往西山沉,把天边染成金红色。曹厂长站在门口送评委,何主任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

  “老曹,步子稳着点,县里等着看你们的好成绩。”

  红山城大酒店的灯亮得跟白天似的。包间里的暖气片烧得烫手,桌上的白瓷盘里码着红烧肉,油光锃亮。工业局李局长端着酒杯站起来,酒液晃出圈涟漪,一脸敬佩地说:

  “我敬曹厂长一杯!当年谁不说塑料厂是个烂摊子呢?现在却成了香饽饽!”

  曹厂长把酒递给了山娃,他又端起一杯白开水,一脸歉意地说:

  “抱歉!我不能饮酒!以水代酒,让我的好兄弟山娃代酒一起陪您干杯!”

  说吧!三人碰杯后一饮而尽。山娃感到酒液辣得喉咙发烫,心里却暖烘烘的。他和曹厂长望着满桌的人,评委们的笑声混着窗外的风声,忽然想起早上那轮太阳——数九寒天里,只要肯往前奔,日子总会暖和起来的。

  窗外的夜空里,星星亮得很,一颗一颗缀在黑丝绒上,像是把白天没散尽的阳光,都揉碎了撒在天上。

  1991年1月11日,第二轮承包签订仪式过后,兴隆县的积雪还没化透,料峭的寒风卷着沙粒打在人脸庞上,带着股子扎人的冷。

  但燕山酒家宾馆里,却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红底黄字的横幅在二楼宴会厅门口挂得笔直,\"兴隆塑料厂春季牛津革凉鞋订货会\"十四个大字被暖风熏得微微发颤,像极了此刻厂里上上下下的心气儿。

  曹厂长让主管销售的汪海枫副厂长,邀请各地销售牛津革凉鞋的代理商,汇聚到兴隆县燕山酒家宾馆,召开了春季产品订货会。会上设置了接待组、订货组、财务组和后勤组。

  曹厂长站在宾馆大堂的圆柱旁,指间的红梅烟燃得正旺。他四十出头,鬓角有些花白,眼角的皱纹里嵌着笑,望着进进出出的人潮,喉结不自觉地动了动。去年这时候,他也是站在类似的位置,可那会儿心里揣着块冰——订单量刚过百万,回款拖拖拉拉,年后开工差点发不出工资。

  今年不同了,第二轮承包合同签下去那天,他在厂门口的老槐树下站了半宿,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得让这厂子活出个人样来。

  \"曹厂长!汪副厂长带着天津的张老板过来了。\"销售内勤刘庭芝快步走过来,向曹厂长介绍说。

  她穿着件新买的枣红色呢子外套,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手里的登记本上已经密密麻麻签满了名字。她主管销售内勤工作,做事利落,去年订货会就是她管接待,今年曹厂长一开口,她二话不说接了这活儿,连家里孩子都托付给了婆婆。

  \"好!好!\"曹厂长掐了大黑杆雪茄烟,脸上的笑堆得更厚了,伸手握住走过来的中年男人,问候道:

  \"张老板,一路辛苦啦!去年那批女款凉鞋卖得怎么样?\"

  被称作张老板的男人操着天津话,嗓门亮得很,热情地回答说:

  \"曹厂长,您这鞋是真给劲儿!去年在估衣街,我那铺子一天能走五十多双!这不!今年我寻思着,至少得再订五万双女凉彩02款,那颜色鲜灵时髦,年轻姑娘待见!中年妇女也很喜欢,老少皆宜啊!哈哈哈!\"

  旁边的汪海枫副厂长,也随他笑着拍了拍张老板的胳膊。主管销售的汪厂长,三十多岁,穿着件藏蓝色夹克,袖口磨得有些发亮,却洗得干干净净。作为主管销售的副厂长,他这半个月跑遍了华北的大小批发市场。

  这次订货会,因为客户多,他说话多的嗓子都哑了,但接着还是带着沙哑嗓音,对张总说:

  \"张老板!您真有眼光!今年这女凉鞋彩02款,我们改了鞋底,更耐磨,您放心订。”接着他又看向刘庭芝,吩咐道:“刘庭芝!给张老板安排三楼的套房,他拿样品箱沉,让服务员给搭把手。\"

  刘庭芝应声而去,高跟鞋踩在水磨石地面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大堂里到处是说话声,河北的经销商操着侉音和山东的客户讨价还价,上海来的代理商捏着样品鞋,用带着吴侬软语的普通话说着尺码,东北来的汉子嗓门最大,拍着汪海枫的肩膀喊道:

  \"汪厂长!去年那批男款我没拿够,今年必须给我留三万双!\"

  汪海枫笑得眼角起了褶,一边给人递烟,一边应着回答:

  \"李哥!您放心,早就给您备着呢!不过今年这牛津革凉鞋涨价了,您也知道,价格上可能得......\"

  \"嗨!价格不是事儿!\"东北李哥操着东北话,大手一挥,又说道:

  \"只要货好,产品销路好,能挣钱,多花两毛怕啥呀?\"

  第一天的报到持续到深夜。刘庭芝带着两个姑娘在前台核对着名单,登记、发房卡、安排晚餐,忙得连口水都顾不上喝。

  后勤组的刘宇浩在餐厅和厨房之间跑前跑后,他是个壮实的小伙子,脸上总挂着憨厚的笑,指挥着服务员摆桌子、端菜,时不时掀开蒸笼看看馒头热了没有,又对内勤主管刘庭芝嘱咐道:

  \"刘姐!上海来的那几位不吃辣,我让厨房单独炒了几个菜,您给盯着点。\"

  刘庭芝抬头看了他一眼,眼里带着感激,抬着双眸说:

  \"多亏你了,刘主任!这帮南方客户嘴刁,可不能怠慢了。\"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燕山酒家的院子里就热闹起来。两百多个经销商排着队,等着去厂里参观。曹厂长站在队伍前头,手里拿着个扩音喇叭,声音带着点沙哑喊道:

  \"各位老板!承蒙大伙儿看得起,来咱兴隆县!今天先去厂里看看咱的新生产线,让大伙儿明白,咱这牛津革凉鞋,为啥能在市场上站得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