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壁山的秋阳把土路晒得暖烘烘的,路边的狗尾草结了籽,沉甸甸地垂着。赵明的帆布包带磨着锁骨,有点疼——里面装着给张愿达带的半袋板栗。
赵明离开了老家半壁山,尽管二次离婚的妻子秀兰,在后面疯狂的叫骂,他毅然决然的,头也没回地走了。
他憎恨自己的家乡,虽然在家乡有结发妻子秀兰,为他生儿育女,但,对于他来讲,家乡没有幸福感,婚姻也是死亡的婚姻。如今,甩下了自己的结发妻子,就像丢弃了“病包”一样,他解脱了婚姻的枷锁,他只有这样决然的离开,才能再次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生活。
在大东北一呆就是大半辈子,他虽然在20岁时就与秀兰成了亲,但婚后一个月就偷偷报名参了军,四年后面临复员回家或是选择去内蒙古参加志愿兵,他不想回家面对秀兰那没有感情的婚姻,逃婚到了大东北,参加了志愿兵。
他没有家的概念。在东北大兴安岭地区,让他不得不留恋这片冰冷的热土,这里成为了他的避难所,婚姻逃脱的避难所。
其实他的心里很苦,婚姻的不幸,生理上的需求,稀里糊涂的和前妻秀兰有了六个儿女,牵绊拖累了他的前半生,他可以放弃妻子,但放弃不了儿女,他是属虎的,虎毒不食子,他对儿女要负责任,要让他(她)们都有文化知识,不白来人间一趟,让他(她)们用知识改变命运,脱离农村,走出大山,走向社会的大舞台。
就这样,他把东北当成了学习的根据地,大女儿小云、二女儿小花、三女儿小可和老儿子小宝,姊妹四个都在这里生活过,学习过,一起奋斗过。
就因为自己是初中还没毕业的大头兵,复员转业到了林业部门,几十年还是一个小科员,他有理想,有抱负,也有能力,但得不到社会上的认可。
因为文化水平低,又没有背景和关系,只能忍气吞声的,干着最底层的工作,挣着微薄的工资。他把希望都寄托在了儿女身上,所以,他拼命地,超乎寻常的支持儿女们考学,他认为人生只有“智取华山一条路”,用知识改变人生,改变命运,
实践证明了,他认为自己走的路线是正确的,通过他的努力,使自己的长子山娃考取中专,后又念了中文电大,现在当上了企业厂长;
长女小云,考取了承德卫校中专,有了医院护士工作,找了在法院工作的丈夫;二女儿小花,内蒙古建筑学校中专毕业,也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在建筑公司当了技术员。次子小生,是最有出息的一个,顺利考入大学河北师大,再有一年也快毕业了。
现在还有小女儿小可还在东北复习考学,老儿子小宝在东北上高三,到明年暑假毕业,与其老姐小可一起高考,只要她俩再考上学,他的使命就完成了。
后半生,他要为自己而活,特别是遇到了红颜知己张愿达,第一次去她家,给她的拥抱和做得一碗西红柿鸡蛋面,至今还难以忘怀。他记住了临别时,张愿达的嘱托,让他把家事处理好了,儿女之间的关系理顺好了,再来找她,
这次,他和前妻二次离婚了,儿女们除了两个小的在上学,其他的都有了着落,所以,他要二次去接她,到库都尔林业局和自己组建一个浪漫、幸福的美满家庭,爱情由这里开始,他要追求自己的爱情,迟来的爱也是爱情,后半生他要不白活一回。
他由半壁山坐班车到了唐山,然后踏上了开往吉林省双阳县的火车。一路向北,走一路想一路。
火车往北开时,窗外的秋景渐渐变了。华北的秋是浓的,玉米地铺成金浪;过了山海关,秋就淡了,白桦林的叶子黄得透亮,像撒了满地碎金。赵明靠着车窗打盹,火车缓缓驶入双阳县火车站。
出了车站,夕阳正把站台染成橘红。秋风吹得人鼻尖发凉,他换乘的三轮摩托在土路上颠,远远看见劝农山乡的炊烟,混着秸秆的香。张愿达家的篱笆上爬着扁豆,紫花谢了,结出饱满的豆荚;院角的向日葵低着头,花盘里的籽饱满得快要胀开。
门“吱呀”一声开了,张愿达站在门槛上,手里还攥着刚摘的秋辣椒,红亮亮的。她穿件浅灰褂子,袖口卷着,露出细瘦的手腕,鬓角沾了片黄叶子。久别重逢,赵明的心跳突然快了半拍,欣喜若狂,激动上前想拥抱一下张愿达,给她一个惊喜。不成想,他扑了空,张开胳膊想迎上去,却被她往后退的半步绊住了。
张愿达被赵明的突然出现惊呆了,半晌回过神来,却冷冷的问他道:
“你的家事处理好了吗?儿女们不再干涉你成家了?”
赵明很扫兴地坐在了炕沿上,掏出了《离婚证书》,让她看了看,高兴地说:
“这回没问题了,我把前妻秀兰安排送回了老家,儿女们也都不再干涉我们俩的婚姻了。”
她接过证书时,指尖碰到赵明的手,像被烫了似的缩了缩,她看了看《离婚证书》,一点不假,这次是真的与前妻秀兰离婚了。她不放心地,眨着双眸追问道:
“那山娃的意见呢?”
“他呀!别管他!他现在当了副厂长,我让他照顾好他妈。他再也不会阻拦我们了。”
张愿达轻嗯着点了点头。脸上露出来少有的微笑。羞红着脸扑进了赵明的怀里。激动的两行热泪流了下来。
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穿过窗棂,在水泥地上投下几道斑驳的光影。赵明的手指紧紧扣着张愿达的后背,布料下的肩胛骨硌得他掌心发疼——她又瘦了。
他把下巴抵在她发顶,花白的发丝蹭过鼻尖,带着点廉价洗发水的皂角香,他喉头动了动,赵明紧紧拥抱着张愿达,轻柔地对她说:
“这次我是专程来接你的,跟我一起去我们单位的家属院居住,咱俩成个家吧!虽然女儿小可和儿子小宝还在那里上学读书,你正好去照顾两个孩子上学,给他们俩做饭,洗洗衣服,等到明年暑假,小宝高三毕业了,和他老姐一起考学。等考上学了,就我们俩再过二人世界。”
张愿达听了,挣脱了拥抱,一边给赵明沏了一杯茶水,一边惊愕的看着他说:
“你不是在痴人说梦吧?真是异想天开。你考虑过我的感受吗?去你们单位和你成家,还要照顾你的两个儿女上学,为他们洗衣做饭,那我就像个保姆了。我还年轻,我想去工作。就你挣那俩半子儿,够养活谁呢?我们不能光浪漫喝西北风吧?嘿嘿嘿!”
她说完,嘿嘿的苦笑了两声。赵明听了她那冷冰冰的话语,顿时感觉到了自己的头顶像被浇了一瓢凉水,从头顶凉到了脚跟。惊诧不已的看着她说:
“那你要让我等到什么时候?我俩已经不年轻了,你四十我五十岁了,在等下去我们都老了。等你去了,我和领导说说,给你找个工作干,就是没工作,我的工资维持生活还行,就是艰苦一点,只要我俩情投意合,夫妻恩爱苦也甜啊!”
“我理解你的心情,不过,现实生活却是很残酷的,你每月工资就那么几十元钱,我们四口人一起生活,你还要供养上大学的次子小生,你挣得那点钱,真是捉襟见肘啊!”她一脸担心的,道出了现实情况。
赵明立刻回答说:
“小生上的是师范大学,花不了多少钱的,助学金能够抵顶生活费,零花钱有山娃他大哥每月供给他几块钱就行。”
张愿达听了这话,生气的说道:
“你看看你,让长子山娃既照顾他的母亲,又让他供养二弟零花钱,你是不是有点太自私了呀?”
“我自私?他比我还自私,要不是他横栏竖遮的,我早就和他母亲秀兰离了婚,咱们早就在一起了,都是这个逆子,耽误了我们的好事。”他怒气冲冲的对着张愿达说道。
张愿达看他怒气未消的样子,只好缓和了情绪,接着安慰并表态说:
“你们父子之间的事情,谁也说不了,劝不了,只有你们自己解决。儿子同情母亲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不论咋说,这次我也不可能跟你走,太仓促也不现实。等你回去给我找到了工作,明年两个孩子高考有了结果,再说吧。”
赵明失望的看着张愿达,叹了口气说道:
“看来是我把事情想的简单了,没有考虑到你的感受,还有多半年的时间两个孩子到明年暑假就高考了,我回去想办法给你再找一找工作,准备一下,等明年暑假过后,把你风风光光的接去成家。你就等着我吧!”
张愿达听了,感到赵明是个善解人意的好男人,真正懂她,感动得眼睛湿润了,哽咽地说道:
“难得你大老远的又跑一趟,不能如你所愿,对不起了,我们都不年轻了,必须理性的对待爱情和婚姻,不能冲动。你歇着吧!我还是给你再做一碗西红柿鸡蛋面吃,吃完了再走吧,就不留你了。你的家里还有两个上学的孩子,需要你去照顾。真也难为你了,既当爹又当娘,可真不容易呀!”
她说着,就去厨房做西红柿鸡蛋面去了。赵明听了张愿达的话,眼睛泛红,只有红颜知己才能更理解他,他对儿女们的一片苦心,就连儿女们都不理解他,他不图儿女们回报,只求能够理解他就行,可是,就连山娃都不理解他,总是别别扭扭的,怎么能不让他寒心呢?
想着想着,张愿达做好了一碗香喷喷的西红柿鸡蛋面,端了进来,香味漫出来的时候,赵明的眼眶热了。他记得上次来,她也是做的西红柿鸡蛋面,说他“看着就缺油水”。这次的面里卧了两个鸡蛋,蛋黄颤巍巍的,代表着两个人的心是同命相连,汤汁上飘着香油花。
赵明离开了老家半壁山,尽管二次离婚的妻子秀兰,在后面疯狂的叫骂,他毅然决然的,头也没回地走了。
他憎恨自己的家乡,虽然在家乡有结发妻子秀兰,为他生儿育女,但,对于他来讲,家乡没有幸福感,婚姻也是死亡的婚姻。如今,甩下了自己的结发妻子,就像丢弃了“病包”一样,他解脱了婚姻的枷锁,他只有这样决然的离开,才能再次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生活。
在大东北一呆就是大半辈子,他虽然在20岁时就与秀兰成了亲,但婚后一个月就偷偷报名参了军,四年后面临复员回家或是选择去内蒙古参加志愿兵,他不想回家面对秀兰那没有感情的婚姻,逃婚到了大东北,参加了志愿兵。
他没有家的概念。在东北大兴安岭地区,让他不得不留恋这片冰冷的热土,这里成为了他的避难所,婚姻逃脱的避难所。
其实他的心里很苦,婚姻的不幸,生理上的需求,稀里糊涂的和前妻秀兰有了六个儿女,牵绊拖累了他的前半生,他可以放弃妻子,但放弃不了儿女,他是属虎的,虎毒不食子,他对儿女要负责任,要让他(她)们都有文化知识,不白来人间一趟,让他(她)们用知识改变命运,脱离农村,走出大山,走向社会的大舞台。
就这样,他把东北当成了学习的根据地,大女儿小云、二女儿小花、三女儿小可和老儿子小宝,姊妹四个都在这里生活过,学习过,一起奋斗过。
就因为自己是初中还没毕业的大头兵,复员转业到了林业部门,几十年还是一个小科员,他有理想,有抱负,也有能力,但得不到社会上的认可。
因为文化水平低,又没有背景和关系,只能忍气吞声的,干着最底层的工作,挣着微薄的工资。他把希望都寄托在了儿女身上,所以,他拼命地,超乎寻常的支持儿女们考学,他认为人生只有“智取华山一条路”,用知识改变人生,改变命运,
实践证明了,他认为自己走的路线是正确的,通过他的努力,使自己的长子山娃考取中专,后又念了中文电大,现在当上了企业厂长;
长女小云,考取了承德卫校中专,有了医院护士工作,找了在法院工作的丈夫;二女儿小花,内蒙古建筑学校中专毕业,也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在建筑公司当了技术员。次子小生,是最有出息的一个,顺利考入大学河北师大,再有一年也快毕业了。
现在还有小女儿小可还在东北复习考学,老儿子小宝在东北上高三,到明年暑假毕业,与其老姐小可一起高考,只要她俩再考上学,他的使命就完成了。
后半生,他要为自己而活,特别是遇到了红颜知己张愿达,第一次去她家,给她的拥抱和做得一碗西红柿鸡蛋面,至今还难以忘怀。他记住了临别时,张愿达的嘱托,让他把家事处理好了,儿女之间的关系理顺好了,再来找她,
这次,他和前妻二次离婚了,儿女们除了两个小的在上学,其他的都有了着落,所以,他要二次去接她,到库都尔林业局和自己组建一个浪漫、幸福的美满家庭,爱情由这里开始,他要追求自己的爱情,迟来的爱也是爱情,后半生他要不白活一回。
他由半壁山坐班车到了唐山,然后踏上了开往吉林省双阳县的火车。一路向北,走一路想一路。
火车往北开时,窗外的秋景渐渐变了。华北的秋是浓的,玉米地铺成金浪;过了山海关,秋就淡了,白桦林的叶子黄得透亮,像撒了满地碎金。赵明靠着车窗打盹,火车缓缓驶入双阳县火车站。
出了车站,夕阳正把站台染成橘红。秋风吹得人鼻尖发凉,他换乘的三轮摩托在土路上颠,远远看见劝农山乡的炊烟,混着秸秆的香。张愿达家的篱笆上爬着扁豆,紫花谢了,结出饱满的豆荚;院角的向日葵低着头,花盘里的籽饱满得快要胀开。
门“吱呀”一声开了,张愿达站在门槛上,手里还攥着刚摘的秋辣椒,红亮亮的。她穿件浅灰褂子,袖口卷着,露出细瘦的手腕,鬓角沾了片黄叶子。久别重逢,赵明的心跳突然快了半拍,欣喜若狂,激动上前想拥抱一下张愿达,给她一个惊喜。不成想,他扑了空,张开胳膊想迎上去,却被她往后退的半步绊住了。
张愿达被赵明的突然出现惊呆了,半晌回过神来,却冷冷的问他道:
“你的家事处理好了吗?儿女们不再干涉你成家了?”
赵明很扫兴地坐在了炕沿上,掏出了《离婚证书》,让她看了看,高兴地说:
“这回没问题了,我把前妻秀兰安排送回了老家,儿女们也都不再干涉我们俩的婚姻了。”
她接过证书时,指尖碰到赵明的手,像被烫了似的缩了缩,她看了看《离婚证书》,一点不假,这次是真的与前妻秀兰离婚了。她不放心地,眨着双眸追问道:
“那山娃的意见呢?”
“他呀!别管他!他现在当了副厂长,我让他照顾好他妈。他再也不会阻拦我们了。”
张愿达轻嗯着点了点头。脸上露出来少有的微笑。羞红着脸扑进了赵明的怀里。激动的两行热泪流了下来。
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穿过窗棂,在水泥地上投下几道斑驳的光影。赵明的手指紧紧扣着张愿达的后背,布料下的肩胛骨硌得他掌心发疼——她又瘦了。
他把下巴抵在她发顶,花白的发丝蹭过鼻尖,带着点廉价洗发水的皂角香,他喉头动了动,赵明紧紧拥抱着张愿达,轻柔地对她说:
“这次我是专程来接你的,跟我一起去我们单位的家属院居住,咱俩成个家吧!虽然女儿小可和儿子小宝还在那里上学读书,你正好去照顾两个孩子上学,给他们俩做饭,洗洗衣服,等到明年暑假,小宝高三毕业了,和他老姐一起考学。等考上学了,就我们俩再过二人世界。”
张愿达听了,挣脱了拥抱,一边给赵明沏了一杯茶水,一边惊愕的看着他说:
“你不是在痴人说梦吧?真是异想天开。你考虑过我的感受吗?去你们单位和你成家,还要照顾你的两个儿女上学,为他们洗衣做饭,那我就像个保姆了。我还年轻,我想去工作。就你挣那俩半子儿,够养活谁呢?我们不能光浪漫喝西北风吧?嘿嘿嘿!”
她说完,嘿嘿的苦笑了两声。赵明听了她那冷冰冰的话语,顿时感觉到了自己的头顶像被浇了一瓢凉水,从头顶凉到了脚跟。惊诧不已的看着她说:
“那你要让我等到什么时候?我俩已经不年轻了,你四十我五十岁了,在等下去我们都老了。等你去了,我和领导说说,给你找个工作干,就是没工作,我的工资维持生活还行,就是艰苦一点,只要我俩情投意合,夫妻恩爱苦也甜啊!”
“我理解你的心情,不过,现实生活却是很残酷的,你每月工资就那么几十元钱,我们四口人一起生活,你还要供养上大学的次子小生,你挣得那点钱,真是捉襟见肘啊!”她一脸担心的,道出了现实情况。
赵明立刻回答说:
“小生上的是师范大学,花不了多少钱的,助学金能够抵顶生活费,零花钱有山娃他大哥每月供给他几块钱就行。”
张愿达听了这话,生气的说道:
“你看看你,让长子山娃既照顾他的母亲,又让他供养二弟零花钱,你是不是有点太自私了呀?”
“我自私?他比我还自私,要不是他横栏竖遮的,我早就和他母亲秀兰离了婚,咱们早就在一起了,都是这个逆子,耽误了我们的好事。”他怒气冲冲的对着张愿达说道。
张愿达看他怒气未消的样子,只好缓和了情绪,接着安慰并表态说:
“你们父子之间的事情,谁也说不了,劝不了,只有你们自己解决。儿子同情母亲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不论咋说,这次我也不可能跟你走,太仓促也不现实。等你回去给我找到了工作,明年两个孩子高考有了结果,再说吧。”
赵明失望的看着张愿达,叹了口气说道:
“看来是我把事情想的简单了,没有考虑到你的感受,还有多半年的时间两个孩子到明年暑假就高考了,我回去想办法给你再找一找工作,准备一下,等明年暑假过后,把你风风光光的接去成家。你就等着我吧!”
张愿达听了,感到赵明是个善解人意的好男人,真正懂她,感动得眼睛湿润了,哽咽地说道:
“难得你大老远的又跑一趟,不能如你所愿,对不起了,我们都不年轻了,必须理性的对待爱情和婚姻,不能冲动。你歇着吧!我还是给你再做一碗西红柿鸡蛋面吃,吃完了再走吧,就不留你了。你的家里还有两个上学的孩子,需要你去照顾。真也难为你了,既当爹又当娘,可真不容易呀!”
她说着,就去厨房做西红柿鸡蛋面去了。赵明听了张愿达的话,眼睛泛红,只有红颜知己才能更理解他,他对儿女们的一片苦心,就连儿女们都不理解他,他不图儿女们回报,只求能够理解他就行,可是,就连山娃都不理解他,总是别别扭扭的,怎么能不让他寒心呢?
想着想着,张愿达做好了一碗香喷喷的西红柿鸡蛋面,端了进来,香味漫出来的时候,赵明的眼眶热了。他记得上次来,她也是做的西红柿鸡蛋面,说他“看着就缺油水”。这次的面里卧了两个鸡蛋,蛋黄颤巍巍的,代表着两个人的心是同命相连,汤汁上飘着香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