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6月5日,夜沉如墨。兴隆山城的街巷早已陷入酣睡,只有几盏昏黄的路灯,在浓黑里晕开一圈圈模糊的光晕,勉强勾勒出,山娃住的红光家属院铁大门那斑驳的影子。山娃家的小院夜深人静,唯有院墙外偶尔传来几声狗吠,更衬得这夜的深沉。
山娃刚从上海回来不久,连日奔波的疲惫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将他牢牢裹住。此刻,他正睡得沉,眉头微蹙,似乎还在梦里与上海的经销商们周旋。
妻子荣荣和两个女儿在里屋,呼吸均匀,睡得香甜,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棂,在炕沿上投下一道温柔的银边。
“咚咚咚!咚咚咚!”
突兀而急促的敲门声,像重锤砸在寂静的夜鼓上,猛地将山娃从睡梦中拽醒。那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急迫,甚至透着几分慌乱,在这深夜里显得格外刺耳。
山娃一个激灵,睡意瞬间消散大半。他迷迷糊糊地撑起身子,披上衣衫,心里咯噔一下,暗想:这么晚了,谁会来?是厂里出了急事?还是……他甩了甩头,驱散掉不吉利的念头,趿拉着拖鞋走到门边,声音里还带着未醒的沙哑和一丝警惕,满脸惊愕地问:
“谁呀?”
门外的声音几乎是立刻响起来的,带着明显的喘息和急切,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传来了熟悉的声音:
“大哥!快开门!快开门啊!是我!”
这声音!山娃一愣,随即辨认出来——是二弟赵小生!他心里猛地一紧,这小子不是还在河北师大念书吗?怎么这时候跑回来了?而且听这语气,不对劲!
他赶紧拉开门闩,“吱呀”一声,木门被推开一道缝。门外的月光勾勒出赵小生年轻却带着惊惶的脸庞,他额头上布满了汗珠,胸口剧烈起伏着,眼神里带着一种山娃从未见过的慌乱和疲惫,仿佛刚经历了一场长途跋涉的逃亡。
“你!”山娃惊愕地看着他,把他拉进门,随手关上门,满脸狐疑地问道:
“你不是还没放暑假吗?咋回来了呢?这深更半夜的,吓我一跳!”
赵小生踉跄着进屋,靠在门板上,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像是溺水的人终于抓到了浮木。他顾不上擦汗,声音压低却难掩激动地回答说:
“学校……学校不上课了!我到北京,那边已经戒严了,街上都是……都是穿制服的人。火车还在开,奇怪的是,上车不用买票,我……我就赶紧挤上了一列夜车,熬了一宿,可算回来了!”
他说着,眼神还忍不住往门外瞟了一眼,似乎还心有余悸。那戒严的景象,街上的气氛,火车上沉默而各异的面孔,都像烙印一样刻在他脑子里。
山娃听完,心里也是一沉。他知道北京那边有些动静,但没想到戒严会恐怖到这种地步。看着弟弟惊魂未定的样子,他拍了拍赵小生的肩膀,语气尽量放缓,安慰道: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路上安全没事就好。” 他顿了顿,想起自己工厂凉鞋受阻的事,又对着二弟小生解释道:
“可不是嘛,我们厂销售凉鞋的生意也受了影响,北京和天津那边的订单货物都送不出去,我这才刚从上海跑市场回来,想开辟新路子,打开市场销路。”
说着,他转身走向厨房。厨房不大,借着从窗户透进来的微光,可以看到灶台收拾得还算整齐。山娃打开老旧的冰箱,里面“嗡”的一声轻响,一股凉气扑面而来。他拿出两瓶冰镇的啤酒,又从里面找出两盘昨天剩下的凉拌黄瓜和猪头肉,又摸出两个啤酒杯,都一一地摆放在了厨房的餐桌上,。
“来,二弟,坐下说。”山娃招呼着,打开啤酒瓶盖,“噗”的一声,细密的泡沫涌了出来。他将两个杯子倒满,泡沫溢了出来,在杯口堆起一小圈雪白。端起啤酒杯,悻悻的说:
“先干一杯!给你压压惊,也当给你接风了。”
赵小生坐下,看着大哥忙碌的背影,心里那股漂泊归来的惶惑似乎淡了一些。他端起酒杯,杯壁冰凉,沁得手心一阵舒服。他与山娃的杯子轻轻一碰,发出“叮”的一声脆响,在这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然后,他一仰头,将大半杯啤酒灌了下去,冰凉的液体滑过喉咙,带着一丝苦涩,却也驱散了不少旅途的燥热和紧张。
“去上海销凉鞋,市场咋样啊?”赵小生放下杯子,夹了一筷子黄瓜,一边嚼着,一边好奇地问。他知道大哥这次去上海不容易,北方的凉鞋卖到南方,想想都觉得是件难事儿。
山娃自己也喝了一口,抹了抹嘴,叹了口气,眼神里闪过一丝感慨道:
“唉!......开始那叫一个难啊!人生地不熟的,人家上海人谁看得上咱北方的凉鞋?我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皮子,好说歹说,才通过华联商厦的蔡经理,在《新民晚报》上打了个广告。”
他说着,起身走到里屋,在自己的行李包里翻找了几下,拿出一张有些褶皱的报纸,小心翼翼地展开,指着上面一块很小的版面,递给赵小生说:
“你看!就这,一则广告小豆腐块那么大,就花了广告费两千八百多元,但是,效果还是真不错,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宣传作用,就打开了上海市场。”
赵小生接过来,凑到窗边借着月光仔细看。只见报纸上印着:《飞燕报春,金鱼腾跃》,标题下面是精悍的广告语:
“河北燕鱼牌牛津革凉鞋,隆重上市,产品轻便舒适,老少皆宜,晴雨两用,物美价廉,防滑耐磨,时尚精品。欢迎到华联商厦选用。”之类的字样,旁边还配了个简单的凉鞋图案。他看了几眼,忍不住点头,脸上露出赞许的笑容说:
“不错不错!大哥你还真有办法!把北方的凉鞋卖到上海去,这可真是……真是有点‘本末倒置’,虎口拔牙的意思啊!嘿嘿,一般可都是上海的时髦货销往北方,你倒好,把北方的凉鞋卖到了南方!”
他说着,自己先嘿嘿地笑了起来,那笑声里,有对大哥的佩服,也有一丝劫后余生的轻松。
山娃苦笑了一下,又给二弟和自己倒了啤酒,叹了口气说:
“唉,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北京和天津那边戒严,订得货送不出去,厂子几百号人等着吃饭呢,我能不急吗?被逼到这份上,就得想别的招。好在广告打出去后,效果还不错,华联商厦那边卖得挺火,后来其他地方的经销商一看,也纷纷来谈代理。估计啊,一个月十万双不止!”
说到这里,山娃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那是连日来的奔波和焦虑后,难得的轻松。
“那还真不错!”赵小生一听,赞许道。随后也来了精神,端起酒杯再次举起,对大哥山娃说:
“来!大哥,为你这‘虎口拔牙’的胜利,也为咱厂子有了销路,干杯!”
“干杯!”
两个杯子再次碰撞,声音在寂静的厨房里回荡。兄弟俩你一杯我一杯,一边喝着,一边低声聊着家里的事,聊着厂里的事,聊着外面的变故形势。
夜渐渐深了,窗外的月光也似乎更亮了些,透过窗户,洒在兄弟俩的身上,也洒在桌上的酒杯和凉菜上。里屋,荣荣和孩子们依旧睡得安稳,对外面的这一切浑然不觉。
而外屋的哥俩,在这深夜的酒桌上,仿佛暂时忘却了外界的纷扰,只有兄弟间的情谊和对生活的期盼,在酒香中慢慢发酵,一直喝到窗外泛起鱼肚白,晨光悄悄爬上窗棂……
天亮了,夏日的阳光毫不吝啬地洒满兴隆山城。山娃简单洗漱了一下,跟荣荣交代了几句,说二弟回来了,让她多照顾点,便匆匆往塑料厂赶。昨晚喝了酒,头还有些沉,但厂里的事像一块石头压在心上,容不得他有一丝丝的懈怠。
塑料厂的院子里,机器的轰鸣声已经响了起来,工人们来来往往,各自忙碌着。山娃刚走进办公楼,就看到梁宇飞火急火燎地从走廊那头跑过来,额头上全是汗,脸上带着明显的焦急。
“山娃哥!”梁宇飞老远就喊了一声,几步走到山娃面前,喘着气说:
“可算等到你了!我正找你呢!”
山娃见他这副模样,心里咯噔一下,问他说:
“咋了?看你慌慌张张的样子,出啥事了?”
梁宇飞搓了搓手,眼神里满是期待和急切,一脸焦急地说:
“还不是小花毕业分配的事嘛!她不是快毕业了吗?想调回咱家乡来工作,这事……办理到哪一步了?我这心里一直悬着,这些天都吃不好、睡不着的。”
赵小花是山娃的二妹妹,梁宇飞的未婚妻。眼看毕业分配在即,能调回家乡,回到亲人身边,是他们未来的小两口最大心愿,也是当大哥山娃的最大愿望。
山娃一听这话,猛地一拍脑门,脸上露出懊恼的神色。是啊!这事他一直记在心里,可最近又是跑上海,又是厂里的事,忙得晕头转向,竟然把这么重要的事给忘到脑后了!
他看着梁宇飞焦急的眼神,心里有些过意不去,赶紧说道:
“哎呀!你看我这脑子!光顾着忙厂里的事和上海的市场了,把这事给疏忽了!你别急,我马上联系,你等我消息!”
梁宇飞听他这么说,心里稍微安定了一些,但还是忍不住追问道:
“那……那您跟上边联系上了吗?有没有谱啊?”
“有谱有谱!”山娃赶紧安抚他回答,又说道:
“你先等我消息,我这就打电话!”
等梁宇飞一步三回头地走了,山娃快步走进自己的办公室,“砰”地一声关上门,顾不上喝口水,就抓起桌上的老式拨号电话,手指有些急促地拨着号码。
“叮叮咚咚”的拨号声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清晰。山娃一边拨,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措辞,心里还有些忐忑不安地暗想:“也不知道省塑料进出口公司的白总出国回来了没有?”
电话响了几声,终于被接了起来,听筒里传来一个沉稳而亲切的声音:
“喂?哪位?”
“喂喂!白总吗?”山娃一听这声音,立刻精神一振,连忙又解释说道:
“我是山娃啊!赵山娃!塑料厂的那个赵山娃!您回来了吗?”
“哦!是赵厂长啊!”白总的声音里带着笑意回答,又说道:
“听出来了听出来了。我早就回国了,给你往办公室打了几次电话,都没人接,你这是上哪儿‘发财’去了呀?”
山娃刚从上海回来不久,连日奔波的疲惫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将他牢牢裹住。此刻,他正睡得沉,眉头微蹙,似乎还在梦里与上海的经销商们周旋。
妻子荣荣和两个女儿在里屋,呼吸均匀,睡得香甜,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棂,在炕沿上投下一道温柔的银边。
“咚咚咚!咚咚咚!”
突兀而急促的敲门声,像重锤砸在寂静的夜鼓上,猛地将山娃从睡梦中拽醒。那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急迫,甚至透着几分慌乱,在这深夜里显得格外刺耳。
山娃一个激灵,睡意瞬间消散大半。他迷迷糊糊地撑起身子,披上衣衫,心里咯噔一下,暗想:这么晚了,谁会来?是厂里出了急事?还是……他甩了甩头,驱散掉不吉利的念头,趿拉着拖鞋走到门边,声音里还带着未醒的沙哑和一丝警惕,满脸惊愕地问:
“谁呀?”
门外的声音几乎是立刻响起来的,带着明显的喘息和急切,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传来了熟悉的声音:
“大哥!快开门!快开门啊!是我!”
这声音!山娃一愣,随即辨认出来——是二弟赵小生!他心里猛地一紧,这小子不是还在河北师大念书吗?怎么这时候跑回来了?而且听这语气,不对劲!
他赶紧拉开门闩,“吱呀”一声,木门被推开一道缝。门外的月光勾勒出赵小生年轻却带着惊惶的脸庞,他额头上布满了汗珠,胸口剧烈起伏着,眼神里带着一种山娃从未见过的慌乱和疲惫,仿佛刚经历了一场长途跋涉的逃亡。
“你!”山娃惊愕地看着他,把他拉进门,随手关上门,满脸狐疑地问道:
“你不是还没放暑假吗?咋回来了呢?这深更半夜的,吓我一跳!”
赵小生踉跄着进屋,靠在门板上,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像是溺水的人终于抓到了浮木。他顾不上擦汗,声音压低却难掩激动地回答说:
“学校……学校不上课了!我到北京,那边已经戒严了,街上都是……都是穿制服的人。火车还在开,奇怪的是,上车不用买票,我……我就赶紧挤上了一列夜车,熬了一宿,可算回来了!”
他说着,眼神还忍不住往门外瞟了一眼,似乎还心有余悸。那戒严的景象,街上的气氛,火车上沉默而各异的面孔,都像烙印一样刻在他脑子里。
山娃听完,心里也是一沉。他知道北京那边有些动静,但没想到戒严会恐怖到这种地步。看着弟弟惊魂未定的样子,他拍了拍赵小生的肩膀,语气尽量放缓,安慰道: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路上安全没事就好。” 他顿了顿,想起自己工厂凉鞋受阻的事,又对着二弟小生解释道:
“可不是嘛,我们厂销售凉鞋的生意也受了影响,北京和天津那边的订单货物都送不出去,我这才刚从上海跑市场回来,想开辟新路子,打开市场销路。”
说着,他转身走向厨房。厨房不大,借着从窗户透进来的微光,可以看到灶台收拾得还算整齐。山娃打开老旧的冰箱,里面“嗡”的一声轻响,一股凉气扑面而来。他拿出两瓶冰镇的啤酒,又从里面找出两盘昨天剩下的凉拌黄瓜和猪头肉,又摸出两个啤酒杯,都一一地摆放在了厨房的餐桌上,。
“来,二弟,坐下说。”山娃招呼着,打开啤酒瓶盖,“噗”的一声,细密的泡沫涌了出来。他将两个杯子倒满,泡沫溢了出来,在杯口堆起一小圈雪白。端起啤酒杯,悻悻的说:
“先干一杯!给你压压惊,也当给你接风了。”
赵小生坐下,看着大哥忙碌的背影,心里那股漂泊归来的惶惑似乎淡了一些。他端起酒杯,杯壁冰凉,沁得手心一阵舒服。他与山娃的杯子轻轻一碰,发出“叮”的一声脆响,在这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然后,他一仰头,将大半杯啤酒灌了下去,冰凉的液体滑过喉咙,带着一丝苦涩,却也驱散了不少旅途的燥热和紧张。
“去上海销凉鞋,市场咋样啊?”赵小生放下杯子,夹了一筷子黄瓜,一边嚼着,一边好奇地问。他知道大哥这次去上海不容易,北方的凉鞋卖到南方,想想都觉得是件难事儿。
山娃自己也喝了一口,抹了抹嘴,叹了口气,眼神里闪过一丝感慨道:
“唉!......开始那叫一个难啊!人生地不熟的,人家上海人谁看得上咱北方的凉鞋?我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皮子,好说歹说,才通过华联商厦的蔡经理,在《新民晚报》上打了个广告。”
他说着,起身走到里屋,在自己的行李包里翻找了几下,拿出一张有些褶皱的报纸,小心翼翼地展开,指着上面一块很小的版面,递给赵小生说:
“你看!就这,一则广告小豆腐块那么大,就花了广告费两千八百多元,但是,效果还是真不错,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宣传作用,就打开了上海市场。”
赵小生接过来,凑到窗边借着月光仔细看。只见报纸上印着:《飞燕报春,金鱼腾跃》,标题下面是精悍的广告语:
“河北燕鱼牌牛津革凉鞋,隆重上市,产品轻便舒适,老少皆宜,晴雨两用,物美价廉,防滑耐磨,时尚精品。欢迎到华联商厦选用。”之类的字样,旁边还配了个简单的凉鞋图案。他看了几眼,忍不住点头,脸上露出赞许的笑容说:
“不错不错!大哥你还真有办法!把北方的凉鞋卖到上海去,这可真是……真是有点‘本末倒置’,虎口拔牙的意思啊!嘿嘿,一般可都是上海的时髦货销往北方,你倒好,把北方的凉鞋卖到了南方!”
他说着,自己先嘿嘿地笑了起来,那笑声里,有对大哥的佩服,也有一丝劫后余生的轻松。
山娃苦笑了一下,又给二弟和自己倒了啤酒,叹了口气说:
“唉,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北京和天津那边戒严,订得货送不出去,厂子几百号人等着吃饭呢,我能不急吗?被逼到这份上,就得想别的招。好在广告打出去后,效果还不错,华联商厦那边卖得挺火,后来其他地方的经销商一看,也纷纷来谈代理。估计啊,一个月十万双不止!”
说到这里,山娃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那是连日来的奔波和焦虑后,难得的轻松。
“那还真不错!”赵小生一听,赞许道。随后也来了精神,端起酒杯再次举起,对大哥山娃说:
“来!大哥,为你这‘虎口拔牙’的胜利,也为咱厂子有了销路,干杯!”
“干杯!”
两个杯子再次碰撞,声音在寂静的厨房里回荡。兄弟俩你一杯我一杯,一边喝着,一边低声聊着家里的事,聊着厂里的事,聊着外面的变故形势。
夜渐渐深了,窗外的月光也似乎更亮了些,透过窗户,洒在兄弟俩的身上,也洒在桌上的酒杯和凉菜上。里屋,荣荣和孩子们依旧睡得安稳,对外面的这一切浑然不觉。
而外屋的哥俩,在这深夜的酒桌上,仿佛暂时忘却了外界的纷扰,只有兄弟间的情谊和对生活的期盼,在酒香中慢慢发酵,一直喝到窗外泛起鱼肚白,晨光悄悄爬上窗棂……
天亮了,夏日的阳光毫不吝啬地洒满兴隆山城。山娃简单洗漱了一下,跟荣荣交代了几句,说二弟回来了,让她多照顾点,便匆匆往塑料厂赶。昨晚喝了酒,头还有些沉,但厂里的事像一块石头压在心上,容不得他有一丝丝的懈怠。
塑料厂的院子里,机器的轰鸣声已经响了起来,工人们来来往往,各自忙碌着。山娃刚走进办公楼,就看到梁宇飞火急火燎地从走廊那头跑过来,额头上全是汗,脸上带着明显的焦急。
“山娃哥!”梁宇飞老远就喊了一声,几步走到山娃面前,喘着气说:
“可算等到你了!我正找你呢!”
山娃见他这副模样,心里咯噔一下,问他说:
“咋了?看你慌慌张张的样子,出啥事了?”
梁宇飞搓了搓手,眼神里满是期待和急切,一脸焦急地说:
“还不是小花毕业分配的事嘛!她不是快毕业了吗?想调回咱家乡来工作,这事……办理到哪一步了?我这心里一直悬着,这些天都吃不好、睡不着的。”
赵小花是山娃的二妹妹,梁宇飞的未婚妻。眼看毕业分配在即,能调回家乡,回到亲人身边,是他们未来的小两口最大心愿,也是当大哥山娃的最大愿望。
山娃一听这话,猛地一拍脑门,脸上露出懊恼的神色。是啊!这事他一直记在心里,可最近又是跑上海,又是厂里的事,忙得晕头转向,竟然把这么重要的事给忘到脑后了!
他看着梁宇飞焦急的眼神,心里有些过意不去,赶紧说道:
“哎呀!你看我这脑子!光顾着忙厂里的事和上海的市场了,把这事给疏忽了!你别急,我马上联系,你等我消息!”
梁宇飞听他这么说,心里稍微安定了一些,但还是忍不住追问道:
“那……那您跟上边联系上了吗?有没有谱啊?”
“有谱有谱!”山娃赶紧安抚他回答,又说道:
“你先等我消息,我这就打电话!”
等梁宇飞一步三回头地走了,山娃快步走进自己的办公室,“砰”地一声关上门,顾不上喝口水,就抓起桌上的老式拨号电话,手指有些急促地拨着号码。
“叮叮咚咚”的拨号声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清晰。山娃一边拨,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措辞,心里还有些忐忑不安地暗想:“也不知道省塑料进出口公司的白总出国回来了没有?”
电话响了几声,终于被接了起来,听筒里传来一个沉稳而亲切的声音:
“喂?哪位?”
“喂喂!白总吗?”山娃一听这声音,立刻精神一振,连忙又解释说道:
“我是山娃啊!赵山娃!塑料厂的那个赵山娃!您回来了吗?”
“哦!是赵厂长啊!”白总的声音里带着笑意回答,又说道:
“听出来了听出来了。我早就回国了,给你往办公室打了几次电话,都没人接,你这是上哪儿‘发财’去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