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的效率很高,五天的功夫,倭寇的具体资料就送到了沐津的案头上。
看着资料,沐津的嘴角抽了抽,难怪被大虞叫倭人,个头是真的矮啊。
怎么说呢,根据资料所说,倭人中五尺身高都是属于凤毛麟角的存在,普遍身高是四尺上下。至于倭寇的武器,一般是长刀和竹枪。
所谓长刀,就是一个刀柄上安一根三尺长的一边磨了锋刃的铁片。所谓竹枪,就是一丈长的大毛竹上安一个铁枪头。
至于甲胄,那就更不能看。
好一点的是铁片片缝在皮子上,大部分都是竹片串起来当甲胄。能用竹片当甲胄还算是好的,一大堆的倭寇只穿了破麻片的衣服。
不过,一个个凶神恶煞地,看着很唬人。
看完了倭寇的全部资料,沐津心里顿时就有底了。
这个时代的倭人,冶炼水平极度落后,当然,不只是冶炼水平落后,准确来说,是全方位的落后。
也就是说,大虞只要给沿海巡防的将士和团练多配弓弩,就可以完虐这些倭寇了。
甲胄的话,随便整点链甲就行,毕竟倭寇那些武器,估计连链甲都对付不了。
心中主意定了,沐津就让禁卫将葛栩请来。
葛栩很快就来了。
听了沐津的打算,葛栩闭上双眼开始沉思起来,很快,脑海里就勾勒出了一个方案。
“殿下,臣下心里有谱了,不过,还得回武夏后和诸位同僚好生合计一下。”葛栩睁开双眼道。
“好,那就有劳葛相了。”沐津笑道。
很快,沐津又想到了什么,喊住了要离开的葛栩道:“葛相,江中世家,该怎么处置为好?”
“穷的留下,富裕的来这江南,尤其是这宁江城。”葛栩很平静道,“臣下这把火烧得太旺了点,让宁江城的繁华不再,所以需要江中那些富裕的世家,多多出点力。
这也是为朝廷可能的南都做贡献啊。”
沐津很是满意点头道:“大善之言!”
见沐津没有再问话的意思,葛栩躬身一礼,就出门去了。
走到了大街上,葛栩突然笑了一下。自己还担心殿下得到了江中和江南后,对世家的态度会有所变化,现在看来是多虑了。
这次来宁江城,沐津就是来看这座城市能不能担当得起南都的重任。
根据这些天的考察感受下来,宁江当南都还是挺不错的。虽然惨遭葛栩大火的荼毒,但从城池的发展潜力来看,是能够发展成百万人口的大都市的。
更何况,江南世家这颗毒瘤,被葛栩一把大火给烧得差不多了。
残存的那点小虾米,压根就不足为惧。
至于搬来的江中世家会不会又变成另一个江南世家?
沐津没法预知后世子孙,只能保证自己的刀够快了。
……
在宁江待了足足一个月,沐津才大道回了武夏城。
一回城,沐津和葛栩就看到了苏授那漆黑的脸。
苏授的脸不黑才是怪事,大虞的一把手二把手全都跑去微服私访了,将他这个三把手给留下来应付一大摊子事。
要知道,四把手司徒铭对于政务并不是很擅长,基本上可以说苏授是在单打独斗。
这段时间可是将苏授给累坏了。
不过,虽然累,苏授却是甘之如饴。
要知道,苏授也是在沐辰下面当过官,从没得到过这样的信任。
沐津带着葛栩这一走,是真的将军国大事都让苏授监管了。虽然还有个皇帝沐肇,但大虞上下谁都清楚,当大虞光复东西二都之一的时候,就是沐肇禅让的时候了。
而且,沐肇这个隐形皇帝也当得很称职,除了给几个成年的儿子谋点福利外,军国大事是一概不过问。就算是给儿子们谋福利,也不是让儿子到外面就藩,而是让沐津看儿子的才干给个官当当。
现在,沐肇的大儿子沐钧在户部干得有声有色,根据葛栩的考察,未来户部左右侍郎,看哪一个可以给沐钧了。至于沐锷,这孩子走得有点偏,成为了大虞御马监里小有名气的马倌,对于培育良马很有一套自己的心得。
除此之外,还有四儿子沐铨,因为喜欢天象,已经进入钦天监了。
可以说,沐肇现在的日常就是钓鱼、打猎、歌舞,要是沐津也有空的话,那就是两个臭棋篓子杀上几盘。
很是快活。
沐津和葛栩没有多说话,不需要多说话,一切都在不言中。
很快,三人就进入了工作状态。
沐津快速批阅积攒的公文奏章,葛栩就江中世家的搬家还有如何对付倭寇找苏授和一干同僚商量去了,至于司徒铭,这位老人家现在的主要任务是教授皇子公主们。
毕竟,司徒家史学传家,用来给皇子公主们当老师那是绰绰有余。
司徒铭也很知趣,他能当黄门令就在于资格,不是在能力上,现在黄门省管事的是黄门左侍郎苏塘。
至于三省其余的官吏,苏授指挥他们办事可以,让他们拿出自己的主见就算了吧。
葛栩批阅公务的速度那是真快。
看着只用了一个半时辰,就将这些天积攒的公务给清空了大半的葛栩,苏授是真服气了。
自己是真没有葛栩这样的效率,也是真服气沐津,这样一个人才,就这么被沐津给捡到了。
“苏相,在想什么呢?”抽空歇息一下,喝一杯茶润润喉养养神的葛栩道。
“想崖林。”苏授道。
“崖林在西南,应该是不弱于锦屏的大郡了吧?”葛栩问道。
苏授点头道:“崖林现在人丁已经有了六十万,锦屏人丁也不过才七十万出头。但崖林商贸兴盛,确实不弱于锦屏。”
“算了,还是想想别的事。”葛栩道,“刚刚工部的公文里提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在江中南边发现了好几处铜矿和金矿,还有一处煤矿,希望朝廷从西南调派一批采矿老手,来江中这边开矿。”
“商贸兴盛,对于铜钱需求巨大,这发现的几个铜矿,应该能解决一下朝廷铜钱不足的烦恼了。”苏授道。
“希望吧。”葛栩道,“对了,江中世家和倭寇的事情,下面的意见都归拢了吗?”
“还在吵,估摸着还得吵个三五天的功夫吧。”苏授道,“倭寇的好办,江中世家的牵涉有点多,稍微麻烦点。”
葛栩点点头,没有再说话了。
看着资料,沐津的嘴角抽了抽,难怪被大虞叫倭人,个头是真的矮啊。
怎么说呢,根据资料所说,倭人中五尺身高都是属于凤毛麟角的存在,普遍身高是四尺上下。至于倭寇的武器,一般是长刀和竹枪。
所谓长刀,就是一个刀柄上安一根三尺长的一边磨了锋刃的铁片。所谓竹枪,就是一丈长的大毛竹上安一个铁枪头。
至于甲胄,那就更不能看。
好一点的是铁片片缝在皮子上,大部分都是竹片串起来当甲胄。能用竹片当甲胄还算是好的,一大堆的倭寇只穿了破麻片的衣服。
不过,一个个凶神恶煞地,看着很唬人。
看完了倭寇的全部资料,沐津心里顿时就有底了。
这个时代的倭人,冶炼水平极度落后,当然,不只是冶炼水平落后,准确来说,是全方位的落后。
也就是说,大虞只要给沿海巡防的将士和团练多配弓弩,就可以完虐这些倭寇了。
甲胄的话,随便整点链甲就行,毕竟倭寇那些武器,估计连链甲都对付不了。
心中主意定了,沐津就让禁卫将葛栩请来。
葛栩很快就来了。
听了沐津的打算,葛栩闭上双眼开始沉思起来,很快,脑海里就勾勒出了一个方案。
“殿下,臣下心里有谱了,不过,还得回武夏后和诸位同僚好生合计一下。”葛栩睁开双眼道。
“好,那就有劳葛相了。”沐津笑道。
很快,沐津又想到了什么,喊住了要离开的葛栩道:“葛相,江中世家,该怎么处置为好?”
“穷的留下,富裕的来这江南,尤其是这宁江城。”葛栩很平静道,“臣下这把火烧得太旺了点,让宁江城的繁华不再,所以需要江中那些富裕的世家,多多出点力。
这也是为朝廷可能的南都做贡献啊。”
沐津很是满意点头道:“大善之言!”
见沐津没有再问话的意思,葛栩躬身一礼,就出门去了。
走到了大街上,葛栩突然笑了一下。自己还担心殿下得到了江中和江南后,对世家的态度会有所变化,现在看来是多虑了。
这次来宁江城,沐津就是来看这座城市能不能担当得起南都的重任。
根据这些天的考察感受下来,宁江当南都还是挺不错的。虽然惨遭葛栩大火的荼毒,但从城池的发展潜力来看,是能够发展成百万人口的大都市的。
更何况,江南世家这颗毒瘤,被葛栩一把大火给烧得差不多了。
残存的那点小虾米,压根就不足为惧。
至于搬来的江中世家会不会又变成另一个江南世家?
沐津没法预知后世子孙,只能保证自己的刀够快了。
……
在宁江待了足足一个月,沐津才大道回了武夏城。
一回城,沐津和葛栩就看到了苏授那漆黑的脸。
苏授的脸不黑才是怪事,大虞的一把手二把手全都跑去微服私访了,将他这个三把手给留下来应付一大摊子事。
要知道,四把手司徒铭对于政务并不是很擅长,基本上可以说苏授是在单打独斗。
这段时间可是将苏授给累坏了。
不过,虽然累,苏授却是甘之如饴。
要知道,苏授也是在沐辰下面当过官,从没得到过这样的信任。
沐津带着葛栩这一走,是真的将军国大事都让苏授监管了。虽然还有个皇帝沐肇,但大虞上下谁都清楚,当大虞光复东西二都之一的时候,就是沐肇禅让的时候了。
而且,沐肇这个隐形皇帝也当得很称职,除了给几个成年的儿子谋点福利外,军国大事是一概不过问。就算是给儿子们谋福利,也不是让儿子到外面就藩,而是让沐津看儿子的才干给个官当当。
现在,沐肇的大儿子沐钧在户部干得有声有色,根据葛栩的考察,未来户部左右侍郎,看哪一个可以给沐钧了。至于沐锷,这孩子走得有点偏,成为了大虞御马监里小有名气的马倌,对于培育良马很有一套自己的心得。
除此之外,还有四儿子沐铨,因为喜欢天象,已经进入钦天监了。
可以说,沐肇现在的日常就是钓鱼、打猎、歌舞,要是沐津也有空的话,那就是两个臭棋篓子杀上几盘。
很是快活。
沐津和葛栩没有多说话,不需要多说话,一切都在不言中。
很快,三人就进入了工作状态。
沐津快速批阅积攒的公文奏章,葛栩就江中世家的搬家还有如何对付倭寇找苏授和一干同僚商量去了,至于司徒铭,这位老人家现在的主要任务是教授皇子公主们。
毕竟,司徒家史学传家,用来给皇子公主们当老师那是绰绰有余。
司徒铭也很知趣,他能当黄门令就在于资格,不是在能力上,现在黄门省管事的是黄门左侍郎苏塘。
至于三省其余的官吏,苏授指挥他们办事可以,让他们拿出自己的主见就算了吧。
葛栩批阅公务的速度那是真快。
看着只用了一个半时辰,就将这些天积攒的公务给清空了大半的葛栩,苏授是真服气了。
自己是真没有葛栩这样的效率,也是真服气沐津,这样一个人才,就这么被沐津给捡到了。
“苏相,在想什么呢?”抽空歇息一下,喝一杯茶润润喉养养神的葛栩道。
“想崖林。”苏授道。
“崖林在西南,应该是不弱于锦屏的大郡了吧?”葛栩问道。
苏授点头道:“崖林现在人丁已经有了六十万,锦屏人丁也不过才七十万出头。但崖林商贸兴盛,确实不弱于锦屏。”
“算了,还是想想别的事。”葛栩道,“刚刚工部的公文里提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在江中南边发现了好几处铜矿和金矿,还有一处煤矿,希望朝廷从西南调派一批采矿老手,来江中这边开矿。”
“商贸兴盛,对于铜钱需求巨大,这发现的几个铜矿,应该能解决一下朝廷铜钱不足的烦恼了。”苏授道。
“希望吧。”葛栩道,“对了,江中世家和倭寇的事情,下面的意见都归拢了吗?”
“还在吵,估摸着还得吵个三五天的功夫吧。”苏授道,“倭寇的好办,江中世家的牵涉有点多,稍微麻烦点。”
葛栩点点头,没有再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