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神足通圆满-《帝无幽》

  ……

  弥勒佛的声音消散在万里之外的云霭中,秦无幽独立于大雄宝殿空旷的琉璃地面,脚下残留的空间涟漪尚未完全平复。

  他凝视着弥勒佛气息最后消失的方向,昏黄的眼眸深处,那点紫金神芒幽幽闪烁。

  追?谈何容易。

  那一步踏出,是空间法则大成的极致,更是心念所至,身即所在的绝对境界,是神足通“意势通”的极致显化。

  一念起,万水千山已在身后。

  他方才借圣府天地内蕴的空间法则之力强行挪移,虽快,却带着法则碰撞的滞涩与圣元的涟漪,如同在平静湖面投石,动静分明。

  而弥勒佛的消失,如同水滴融入大海,无声无息,无迹可寻。

  差距,如同天堑。

  秦无幽缓缓闭上双眼,圣府天地内,混沌青莲感应到他的意志,莲瓣轻舒,莲台中央的混沌莲子悄然加速旋转。

  他并未立刻追击,而是将心神沉入弥勒佛消失前留下的那缕气息。

  那并非圣元残留,而是一道纯粹到极致的心念轨迹,一道指向妙音菩萨禅院的“意”之坐标。

  捕捉它,理解它,融入它,便是追逐的开始。

  第一日,净土神州的天穹成了秦无幽的试炼场。

  他锁定弥勒佛心念所系的禅院,圣府空间法则轰鸣,一步踏出!

  空间褶皱如浪涌起,身影瞬息出现在禅院门前。

  然而,院门轻掩,院内唯余一株菩提树在微风中摇曳,树下石凳尚温,却已不见人影。

  弥勒佛的气息,如同滑不留手的游鱼,在他抵达的刹那,已悄然“滑”向百里外的紫竹林深处。

  秦无幽眉头微蹙,再次撕裂空间。

  紫竹林内,竹叶沙沙,他落足之处,几片被惊飞的竹叶尚未落地。

  抬眼望去,弥勒佛宽厚的背影正立于竹林边缘的断崖处,遥望云海,橙黄袈裟在风中轻扬,仿佛已等候多时。

  “空间挪移,终有间隙。”弥勒佛的声音随风飘来,带着笑意。

  “法则如弦,拨动则鸣。汝之‘动’,在吾心镜中,如鼓槌击磬,清晰可闻。”

  秦无幽沉默,身形再次模糊。

  这一次,他试图更快,圣府空间法则被催发到极致,甚至引动周遭空间发出不堪重负的细微“咔嚓”声。

  他出现在断崖,指尖几乎触及弥勒佛的袈裟一角!

  然而,那袈裟如同幻影般荡漾开来。

  弥勒佛的身影,已出现在云海彼端一座孤峰之巅,盘膝而坐,笑看风云。

  “快,不是根本。”弥勒佛的声音穿透云海,清晰入耳。

  “心念未至,身先动,便是破绽。神足之基,在于意先于身,念动身随。汝心尚系于‘空间’,执着于‘距离’,如何能及?”

  秦无幽立于断崖,山风猎猎。

  他再一次沉思。

  他追逐的是弥勒佛的“形”,而弥勒佛早已化入“意”中。

  空间法则只是舟筏,心念才是驱动舟筏的流水。执着于舟筏的坚固与速度,却忽略了流水的方向与力量,终究是南辕北辙。

  接下来的时日,秦无幽不再盲目撕裂空间。他盘膝于莲台,或静坐于紫竹梢头,或伫立于八宝池畔,心神彻底沉入对“神足”真意的感悟。

  他观想自身如“妒罗绵”,轻盈无质;观想躯体如“毛毳”,柔软随风。

  圣府天地内,混沌青莲洒落清辉,滋养着那份“轻举”与“柔软”的意境。

  他尝试将目标之地的“心念坐标”,那处天地特有的气息、韵律、乃至一草一木的“存在之感”,烙印于心湖。

  第一次尝试,目标是藏经阁顶的琉璃鸱吻。他摒弃了空间法则的蛮力冲撞,心念专注于那鸱吻在晨曦中折射出的七彩光晕,专注于檐角风铃被晨风拂过的细微清音。

  心念所系,身随意转。

  他的身影如同被微风托起,又似被光晕牵引,无声无息地出现在鸱吻之旁。

  这一次已经没有空间涟漪诞生,虽略显生涩,距离亦近,却已无迹可寻!

  弥勒佛的身影在不远处的虚空浮现,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善!心为舵,念为帆。轻舟已过,水波不兴。”

  追逐再次开始。

  这一次,秦无幽的目标是弥勒佛本身。

  他不再捕捉其形,而是感应其心。

  那份包容万有的豁达,那份洞悉未来的智慧,那份如虚空般无碍的“意”。

  他心通在此刻被运用到极致,心湖如镜,努力映照出弥勒佛心念的“光纹”。

  一步踏出,秦无幽出现在弥勒佛身后三丈。虽仍有距离,但弥勒佛的身影第一次出现了极其细微的凝滞。

  仿佛清风拂过静水,终是荡起了一丝几乎不可察的涟漪。

  “好!”弥勒佛朗笑,身形再次消散,心念坐标已指向净土神州极西之地的“无垢金沙滩”。

  秦无幽紧随其后。

  金沙滩上,两人身影时隐时现,如同闪烁的星光。秦无幽的挪移越发流畅,心念与空间的融合渐入佳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从三丈,到一丈,再到数尺……他逐渐逼近,弥勒佛的“意”不再遥不可及。

  三月时光,在追逐与感悟中流逝。

  这一日,秦无幽立于大雷音净土最高的“觉悟峰”顶。山风凛冽,云海在脚下翻涌。

  他双眸轻阖,圣府天地内一片澄明。

  混沌青莲光华内敛,不再刻意催动空间法则,而是与整个圣府、乃至与外界天地产生一种深沉的共鸣。

  心湖化作了一条奔流不息、滋养万物的智慧长河。

  长河之中,五神通种子天眼、天耳、他心、宿命、漏尽,如同五颗明珠,与之前本就存在的神足之念交融生辉。

  他感应着弥勒佛的气息。

  此刻的弥勒佛,心念如同融入整个净土西陲的“万佛林”。

  与千尊古佛石雕的沉寂,与林间流淌的岁月禅意,与地脉深处沉淀的信仰愿力,完美地融为一体。

  秦无幽的心念,不再试图锁定某个具体的“位置”,而是如同水银泻地,无声无息地浸润、包容这片“万佛林境”的每一缕气息,每一分禅韵。

  他自身的心念,也在这包容与理解中,变得如同古佛般沉寂,如林风般自由,如地脉般厚重。

  心念所至,身即所在。

  秦无幽的身影,如同从亘古便存在于那里一般,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万佛林深处。

  就在一株古老的菩提树下,与盘膝而坐、面带永恒笑容的弥勒佛……并肩。

  脚下,是积年的金砂与落叶;身旁,是斑驳着岁月痕迹的古佛石雕;头顶,是菩提树洒落的细碎天光。

  微风拂过林间,带起落叶的轻响与远处隐约的梵唱。一切都如此自然,仿佛他本就该在此处,与未来佛共观这林间禅境。

  弥勒佛缓缓睁开眼,笑容依旧豁达,眼底却多了一份深沉的欣慰与认可。

  他看着秦无幽那双沉淀了万古星空般深邃的眼眸,看着他那与周遭环境完美交融、再无半分突兀的气息,缓缓颔首。

  “一念起,十方刹海无远近。”

  “心镜明,万里乾坤掌中观。”

  “小友,汝之神足……”

  “已臻圆满。”

  话音落,万佛林间,似有无数古佛虚影于沉寂中显化,拈花含笑。

  菩提树叶无风自动,洒落点点金辉,如同庆贺这心念通达、神足无碍的……无上境界。

  ……

  喜欢帝无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