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爹……我成侯了-《大明第一搅屎棍》

  张世康一声令下,近卫军主力朝着德胜门的方向行礼,而后奔着西山大营方向行进。

  张世康则带着剩下的三千人,以及诸多将领,压着建奴俘虏继续前行。

  还没走出多远,便看到京城的百姓在官道两旁冲他们欢呼,张世康挥手致意,孙大胜等人也有样学样。

  他们从未想到自己有这么一天,纨绔出身,也能得到万民的敬仰。

  越往德胜门走,百姓就越多,五城兵马司的人在努力的维持秩序。

  好在是经过张世康的三令五申,兵马司的人也早已改观,并未出现欺负百姓的场面。

  待张世康看到高高的礼台时,崇祯皇帝已然在冲着他微笑。

  张世康翻身下马,身后的孙维藩等人也都下马,张世康步行至礼台下方,十分郑重的行礼道:

  “启禀陛下,近卫军幸不辱命,此番出征建虏,毙敌十余万,收复大小城池三十六座,俘获各式牙旗、队旗二十余面,毙敌者下至八旗兵士、上至皇族,今有俘虏数百,皆有建虏牛录以上之军职,请陛下检阅。”

  说罢,早有一队士兵自后方前来,押着被绳子串成一串串的建虏。

  这些建虏的衣甲早已被脱掉,脸上也没有了身为八旗子弟的桀骜,一个个蓬头垢面无精打采。

  实际上此战俘虏的战俘至少上万,但朝廷的粮草一直十分紧张,张世康嫌弃浪费粮草。

  那些俘虏譬如蒙古兵,要么被直接收编,要么被那些投诚的蒙古兵杀掉,能留下这些还是孙维藩再三劝说。

  毕竟十数万大军出征,又打了那么一场大胜仗,回去时一个俘虏不带也不像那么回事。

  饶是如此,一路上仍旧死了三成。

  崇祯皇帝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没有废话,直接让王承恩宣旨。

  王承恩身着蟒袍走到崇祯皇帝侧边,他的身后跟着足足四五个小黄门,每个小黄门的手里都拖着个盘子,每个盘子上都放着四五道圣旨。

  百姓自觉噤声,就连礼台上的文武百官也深吸了一口气。

  他们还记得上一次击败建虏时,当今天下一口气封出去十几个爵位。

  如今近卫军一战毙敌十万,又收复了那许多城池,若论功绩自然是超出以往,是以他们对天子的封赏十分在意。

  朝廷的文武平衡,已经被打破了。

  文官用了一百年的时间,将武将踩在脚下。

  张世康用了不到四年的时间,不仅重新将武将给扶了上来,还隐隐有了压文官一头的迹象。

  这让在场的不少文官都心有惴惴。

  王承恩却不想那么多,只是拿出第一道圣旨后,中期十足的开始宣读:

  “怀国公孙维藩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朕闻‘安危系于良将,社稷倚以干城’,往岁建虏寇我边城,京畿鼎沸,卿以京营副协理之职,星夜赴难,解黎民于倒悬。

  今岁三月,建虏率十万骑寇边,毁边墙、掠村堡,边民号哭,卿亲率猛士以击敌寇,不落我大明威名,官山一战,贼众丧胆,望旗而降,朕心甚慰。

  敕令,晋卿为柱国,赐丹书铁券,世袭罔替。

  赐金三千两,赏蟒服玉带,锦缎百匹。

  钦赐。”

  世袭怀国公!

  礼台上的文武百官倒吸一口凉皮。

  有鉴于祖制,大明自成祖之后两百年,除了张世康这个晋爵怪物以外,再无其他功臣得封世袭公爵。

  而现在孙维藩成了第二个。

  原本去岁江南动乱,天子一怒之下将定国公等南京勋贵除爵,大明一下子少了几十个重要爵位。

  当时文官们还觉得勋戚的力量再度削弱,可现在他们发现自己错了。

  相比于南京城那些醉生梦死已经养废了的勋戚,孙维藩可是实打实的近卫军副元帅,手握大军的实权国公。

  宣旨还在继续,并没有哪个官员不开眼的出来打断。

  孙维藩闻听那句赐丹书铁券的字眼时,身体明显抖了一下,牛眼一下就红了。

  两百年的侯爵,终于在他手上晋爵,这对于一个武将而言,无异于光宗耀祖的大事。

  就算是到了下头,见到了自家的列祖列宗,那也是倍儿有面儿。

  “臣孙维藩叩谢圣恩!”

  孙维藩声音浑厚老泪纵横,崇祯皇帝温言嘉奖,然后示意王承恩继续。

  ……

  “武功侯黄得功,晋上护军、太子太保,赐丹书铁券,赏金两千两,赐蟒服玉带,锦缎百匹。”

  又是世袭罔替!

  满朝文武再度倒吸凉皮。

  黄得功在上次建虏寇边时,刚刚晋伯爵为侯,只不过当时赏赐的是降等承袭,而这一次,连世券都给了。

  黄得功也算是大器晚成的典型,当然, 倒不是说他不够勇猛,实在是当今天子……

  按照历史原有进程,黄得功是到南明时才得到个爵位。

  “定州伯、虎贲军都督卢象升,晋柱国、定州侯,赐丹书铁券,赏金两千两……

  临城伯、虎贲军都督同知、陕西三边总督孙传庭,晋柱国、临城侯,降等袭伯,赐丹书铁券,赏金一千两……

  威武伯、虎贲军都督同知、关宁锦总兵官吴三桂,晋上护军,赐丹书铁券……

  ”

  ……

  “蓟州总兵虎大威,晋蓟州伯……

  宣府总兵侯世威,晋文城伯……

  威远伯、太原总兵杨国柱,赐丹书铁券,晋护军……

  ……”

  王承恩宣读完一道,身后的小黄门便重又递给他一道,更是不断有小黄门端来新的圣旨。

  而后面的文武百官不用倒吸凉皮了,他们人都麻了。

  在宣读完虎贲军、以及近卫军两位副帅的恩赏后,王承恩拿着新的圣旨,看了徐文远一眼。

  孙大胜立马就变得激动起来。

  次子团的少壮派集体变得有些骚动。

  “霸州伯、近卫军参将徐文远,晋霸州猴、护军,赏金五百两,赐飞鱼服,锦缎五十匹……

  靖虏伯、近卫军马军参将孙大胜,晋靖虏侯、护军……

  南皮伯王敬铎,晋南皮猴、护军……

  武邑伯郑冲,晋武邑侯……”

  在上次针对建虏的战争中,次子团全体成员身先士卒,平定江南叛乱时,已经全员皆是世袭伯爵。

  而这一次出征,近卫军又是官山之战的绝对主力,孙大胜等人都是拼了命的。

  但饶是如此,全员封侯,即便是降等承袭,也是足以震惊当场了。

  要知道,他们都不过二十岁上下。

  这个年纪,大部分人都还在考秀才。

  而他们,已经位极人臣、手握兵权。

  孙大胜咧着嘴看向自己老爹。

  “爹,我……我成猴了”

  ……

  PS:晚上还有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