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于婧嬅就被窗外的鸟鸣吵醒了。她睁开眼,看着帐顶熟悉的缠枝莲纹样,愣了好一会儿才想起自己如今的处境。昨夜她想了半宿选秀的事,睡得并不安稳,眼下带着淡淡的青影。
“格格,您醒了?” 春桃轻手轻脚地走进来,手里捧着一套藕荷色的旗装,“苏嬷嬷卯时就到了,正在外间候着呢。”
于婧嬅点点头,由着春桃伺候着梳洗更衣。换上旗装,勒紧领口时,她还是有些不习惯,总觉得呼吸都不畅快了。春桃替她梳了个整齐的发髻,只簪了支简单的玉簪,说是苏嬷嬷交代的,学规矩时不宜穿戴得太过繁复。
走出内室,只见外间坐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嬷嬷。她穿着一身深灰色的旗装,腰背挺得笔直,脸上没什么表情,眼神却锐利得像鹰隼,正一丝不苟地打量着屋里的陈设。听见脚步声,她缓缓转过头来,目光落在于婧嬅身上。
“老奴苏嬷嬷,给二格格请安。” 苏嬷嬷站起身,动作标准地福了福身,声音不高不低,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嬷嬷免礼。” 于婧嬅依着记忆中的礼节回了礼,心里暗自嘀咕,这位苏嬷嬷果然气场不凡,难怪阿玛会特意请她来。
苏嬷嬷上下打量了于婧嬅一番,缓缓开口道:“格格身子刚好,就急于学规矩,这份心是好的。但规矩这东西,急不得,得一点一点磨。从今天起,老奴就住在府里,一日三餐,起居作息,都由老奴陪着格格。”
于婧嬅连忙应道:“有劳嬷嬷了。”
“不敢当。” 苏嬷嬷微微颔首,“咱们旗人的规矩,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无非就是‘礼’‘仪’二字。先说这‘礼’,见了不同身份的人,该行什么礼,该说什么话,都有讲究。见了皇上、太后,要行三跪九叩大礼;见了妃嫔,要行跪拜礼;见了同辈的阿哥、格格,要行万福礼……”
苏嬷嬷一边说,一边亲自示范。她的动作行云流水,每一个弯腰、每一个屈膝都恰到好处,透着一股庄重典雅的气度。于婧嬅跟着学,却总觉得别扭,要么是弯腰太低,要么是屈膝不稳,活像个刚学走路的孩子。
“格格,身子要挺直,收腰,沉肩。” 苏嬷嬷拿着一根细长的教鞭,轻轻敲了敲于婧嬅的后背,“咱们旗人的姑娘,讲究的是端庄大气,不能像没骨头似的。”
于婧嬅咬着牙,努力按照苏嬷嬷的要求调整姿势。不过一会儿的功夫,她就觉得腰酸背痛,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她这才明白,看似简单的一个礼节,背后竟有这么多门道。
“行了,先歇会儿。” 苏嬷嬷看她实在撑不住了,便让她坐下,“这只是见面礼,往后还有请安礼、道谢礼、告退礼,林林总总几十种,都得一一学会。”
于婧嬅端起茶杯喝了口茶,喘了口气问道:“嬷嬷,除了这些礼节,还有什么要学的?”
“多着呢。” 苏嬷嬷放下教鞭,慢悠悠地说道,“说话的语气、走路的姿势、吃饭的规矩,甚至是笑的幅度,都有讲究。在宫里,一句话说错了,一个动作做错了,都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于婧嬅心里一凛,不敢再有丝毫懈怠。
接下来,苏嬷嬷又教了她走路的规矩。要求步子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稳重大方,不能发出声音。于婧嬅试着走了几步,总觉得自己像个提线木偶,浑身不自在。苏嬷嬷在一旁看着,不时用教鞭指点着:“脚抬高点,落地轻点,身子别晃……”
一上午下来,于婧嬅累得浑身像散了架似的。但她心里却很清楚,这些规矩是她在后宫立足的基础,必须牢牢掌握。
午饭时,苏嬷嬷又给她讲了吃饭的规矩。不能吧唧嘴,不能说话,每一口饭都要嚼够三十下才能咽下去,而且不能吃太多,要保持身材。于婧嬅看着一桌子的好菜,却只能小口小口地慢慢吃,心里别提多憋屈了。
“格格,委屈您了。” 春桃看着她没吃几口就放下了筷子,心疼地说道。
于婧嬅摇摇头:“不委屈,这都是应该学的。”
下午,苏嬷嬷教了她一些旗人的服饰规矩。什么场合该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该戴什么首饰,都有严格的规定。比如,明黄色只有皇上、太后、皇后才能穿,其他人穿了就是僭越。还有旗头的样式,也随着身份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于婧嬅认真地听着,把这些规矩一一记在心里。她知道,这些看似繁琐的规矩,其实是清代等级制度的体现,也是她必须遵守的生存法则。
夕阳西下时,苏嬷嬷终于结束了一天的教学。于婧嬅送走苏嬷嬷,瘫坐在椅子上,连手指头都不想动了。春桃连忙给她捏肩捶背,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苏嬷嬷也太严格了,格格您受苦了。”
于婧嬅却笑了笑:“严点好,严点才能学得快。”
她望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心里充满了感慨。原以为穿越过来,凭着自己的历史知识就能一帆风顺,没想到光是这些旗人的规矩,就这么难学。但她不会退缩,为了在这个时代好好活下去,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再难她也会坚持下去。
“春桃,明天卯时叫我。” 于婧嬅对春桃说道,语气里带着一股坚定。
春桃愣了愣,随即用力点了点头:“哎,奴婢知道了。”
于婧嬅躺在床上,浑身的酸痛让她难以入睡。但她的脑海里却不停地回放着今天学的规矩,一遍又一遍地琢磨着苏嬷嬷的话。她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她。但她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属于她的清宫之路。
“格格,您醒了?” 春桃轻手轻脚地走进来,手里捧着一套藕荷色的旗装,“苏嬷嬷卯时就到了,正在外间候着呢。”
于婧嬅点点头,由着春桃伺候着梳洗更衣。换上旗装,勒紧领口时,她还是有些不习惯,总觉得呼吸都不畅快了。春桃替她梳了个整齐的发髻,只簪了支简单的玉簪,说是苏嬷嬷交代的,学规矩时不宜穿戴得太过繁复。
走出内室,只见外间坐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嬷嬷。她穿着一身深灰色的旗装,腰背挺得笔直,脸上没什么表情,眼神却锐利得像鹰隼,正一丝不苟地打量着屋里的陈设。听见脚步声,她缓缓转过头来,目光落在于婧嬅身上。
“老奴苏嬷嬷,给二格格请安。” 苏嬷嬷站起身,动作标准地福了福身,声音不高不低,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嬷嬷免礼。” 于婧嬅依着记忆中的礼节回了礼,心里暗自嘀咕,这位苏嬷嬷果然气场不凡,难怪阿玛会特意请她来。
苏嬷嬷上下打量了于婧嬅一番,缓缓开口道:“格格身子刚好,就急于学规矩,这份心是好的。但规矩这东西,急不得,得一点一点磨。从今天起,老奴就住在府里,一日三餐,起居作息,都由老奴陪着格格。”
于婧嬅连忙应道:“有劳嬷嬷了。”
“不敢当。” 苏嬷嬷微微颔首,“咱们旗人的规矩,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无非就是‘礼’‘仪’二字。先说这‘礼’,见了不同身份的人,该行什么礼,该说什么话,都有讲究。见了皇上、太后,要行三跪九叩大礼;见了妃嫔,要行跪拜礼;见了同辈的阿哥、格格,要行万福礼……”
苏嬷嬷一边说,一边亲自示范。她的动作行云流水,每一个弯腰、每一个屈膝都恰到好处,透着一股庄重典雅的气度。于婧嬅跟着学,却总觉得别扭,要么是弯腰太低,要么是屈膝不稳,活像个刚学走路的孩子。
“格格,身子要挺直,收腰,沉肩。” 苏嬷嬷拿着一根细长的教鞭,轻轻敲了敲于婧嬅的后背,“咱们旗人的姑娘,讲究的是端庄大气,不能像没骨头似的。”
于婧嬅咬着牙,努力按照苏嬷嬷的要求调整姿势。不过一会儿的功夫,她就觉得腰酸背痛,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她这才明白,看似简单的一个礼节,背后竟有这么多门道。
“行了,先歇会儿。” 苏嬷嬷看她实在撑不住了,便让她坐下,“这只是见面礼,往后还有请安礼、道谢礼、告退礼,林林总总几十种,都得一一学会。”
于婧嬅端起茶杯喝了口茶,喘了口气问道:“嬷嬷,除了这些礼节,还有什么要学的?”
“多着呢。” 苏嬷嬷放下教鞭,慢悠悠地说道,“说话的语气、走路的姿势、吃饭的规矩,甚至是笑的幅度,都有讲究。在宫里,一句话说错了,一个动作做错了,都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于婧嬅心里一凛,不敢再有丝毫懈怠。
接下来,苏嬷嬷又教了她走路的规矩。要求步子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稳重大方,不能发出声音。于婧嬅试着走了几步,总觉得自己像个提线木偶,浑身不自在。苏嬷嬷在一旁看着,不时用教鞭指点着:“脚抬高点,落地轻点,身子别晃……”
一上午下来,于婧嬅累得浑身像散了架似的。但她心里却很清楚,这些规矩是她在后宫立足的基础,必须牢牢掌握。
午饭时,苏嬷嬷又给她讲了吃饭的规矩。不能吧唧嘴,不能说话,每一口饭都要嚼够三十下才能咽下去,而且不能吃太多,要保持身材。于婧嬅看着一桌子的好菜,却只能小口小口地慢慢吃,心里别提多憋屈了。
“格格,委屈您了。” 春桃看着她没吃几口就放下了筷子,心疼地说道。
于婧嬅摇摇头:“不委屈,这都是应该学的。”
下午,苏嬷嬷教了她一些旗人的服饰规矩。什么场合该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该戴什么首饰,都有严格的规定。比如,明黄色只有皇上、太后、皇后才能穿,其他人穿了就是僭越。还有旗头的样式,也随着身份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于婧嬅认真地听着,把这些规矩一一记在心里。她知道,这些看似繁琐的规矩,其实是清代等级制度的体现,也是她必须遵守的生存法则。
夕阳西下时,苏嬷嬷终于结束了一天的教学。于婧嬅送走苏嬷嬷,瘫坐在椅子上,连手指头都不想动了。春桃连忙给她捏肩捶背,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苏嬷嬷也太严格了,格格您受苦了。”
于婧嬅却笑了笑:“严点好,严点才能学得快。”
她望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心里充满了感慨。原以为穿越过来,凭着自己的历史知识就能一帆风顺,没想到光是这些旗人的规矩,就这么难学。但她不会退缩,为了在这个时代好好活下去,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再难她也会坚持下去。
“春桃,明天卯时叫我。” 于婧嬅对春桃说道,语气里带着一股坚定。
春桃愣了愣,随即用力点了点头:“哎,奴婢知道了。”
于婧嬅躺在床上,浑身的酸痛让她难以入睡。但她的脑海里却不停地回放着今天学的规矩,一遍又一遍地琢磨着苏嬷嬷的话。她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她。但她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属于她的清宫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