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物尽其用-《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戴大人,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讲!您说下官贪墨河工款,可有证据?若是拿不出证据,就凭这空口白牙,可休想污蔑下官!下官虽名声不显,但也极重官声!”

  邓恺的语气变得强硬起来,眼中甚至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挑衅。

  他心中暗自盘算,自己背后的人可不是戴胄能轻易动的,只要咬紧牙关不承认,谅他也奈何不了自己。

  戴胄岂能看不出他的心思,眼中的寒意更甚。

  “证据?自然有!被你派去阻拦东宫卫率的恶仆已经招供,你的亲信也早已被我缇骑拿下,此刻怕是等着你和他们团聚呢!”

  邓恺的脸色再次变得难看,可他仍不死心。

  “那恶仆不过是个泼皮无赖,他的话岂能当真?至于我的那些下属,说不定是被戴大人屈打成招!”

  “屈打成招?”戴胄摇了摇头。

  “邓知县太小看我大理寺了。我大理寺办案,讲究的是证据确凿,而非严刑逼供。你以为你做得天衣无缝,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他转身对身后的缇骑说道。

  “来人,将邓恺拿下!查抄县衙及他的私宅,务必将所有赃款赃物悉数追回!”

  “是!”缇骑们齐声应道,上前就要捉拿邓恺。

  邓恺见状,彻底慌了神,他大喊道。

  “戴胄!你不能动我!我乃朝廷命官,无旨……”话未说完,就被缇骑们用布堵住了嘴。

  他拼命挣扎着,眼中充满了恐惧和不甘,可终究还是被缇骑们押了下去。

  戴胄看着邓恺被押走的背影,脸上没有丝毫表情。

  拿下邓恺只是开始,今天他可有不少事情要做。

  ……

  正在戴胄搜罗证据的时候。

  段柳带着工部众人自水路而东也在中午抵达郑县境内。

  段柳立于船头,青袍被河风掀起猎猎作响。

  “大人,这堤上竟空无一人?工部所命护河队竟不见一人”身后主事不由惊怒道。

  “先上岸”段柳眯眼望着远处溃堤处裸露的黄土,抬手示意船工减速靠岸。

  "大人,前方淤泥太深,大船靠不得岸。"老船工撑着竹篙喊道。

  段柳闻言直接撩起官袍下摆,踩着船舷纵身跃上河滩,靴底顿时陷进三寸深的泥沼里。

  "拿桩绳来!"他头也不回地伸出右手,立刻有工匠递上缠满麻绳的木桩。

  众人只见这位工部郎中手腕翻飞,眨眼间便在泥泞中布出纵横交错的绳网。

  几个年轻工匠刚要踩上去,却见段柳突然蹲身,五指插入浑浊的泥水中。

  "且慢!"他猛地拽起一截断裂的堤基,断面处新鲜的白灰印记在阳光下分外刺眼。

  "三层夯土竟偷减作两层,糯米灰浆里掺的砂石超了五成不止。"段柳的声音像淬了冰,惊得身后工部主事慌忙翻开账册核对。

  工匠们正要发作,却见段柳已甩开官袍跃入水中。

  他踩着齐腰深的激流,将钢钎狠狠钉入溃口边缘。

  "愣着作甚?先打排桩!"数十根丈余长的松木立刻顺着绳索滑向河心,浪花里时隐时现的青色官服成了最醒目的令旗。

  “大人,只凭我们这些人怕是做不了多少?”工部主事不由担心。

  段柳更是皱眉,这劳工迟迟不到,他便只能派手下大匠顶上,但这又能做多少呢?

  望着湍急的河水,段柳眉头紧锁。

  眼下溃口处的水流愈发汹涌,仅凭身边这些工部工匠,想要在短时间内加固堤坝,简直是天方夜谭。

  “尔等先着手补救,我去县衙搬救兵!”既然劳工不足,他便只能去请了。

  工部主事连忙应道:“大人放心,属下定当尽心值守。”

  段柳点了点头,顾不得靴底的泥泞,大步朝着县衙方向而去。

  因为他从水路而来并未携行马匹,到县衙这一路至少也数十里,着实不短。

  好在半路上碰到了戴胄随行缇骑,要不然还要费好一番功夫。

  “本官工部郎中段柳,现有要事前往郑县县衙,可否借本官一匹快马?”

  “大人稍待,我等奉戴寺卿之命前去核查河堤详情,做实证据,稍后……”

  “不必如此,堤坝的情况我再清楚不过,还是我随你们同去和戴大人禀明吧!”段柳说道。

  “如此也行”领头缇骑自无不可,毕竟他们也就能看个皮毛,自然不如工部大人。

  一进城内,他便看到不少缇骑正在城内穿梭,有些还押着不少男女,显然是在搜查罪证。

  很快,段柳便来到了郑县县衙,戴胄正站在院中,指挥着手下清点赃物。

  “戴大人”段柳拱手施礼道。

  “段郎中怎么来了?莫非河堤那边有什么变故?”看到段柳前来,戴胄停下手中的活计,拱手道。

  “戴大人,实不相瞒,眼下河堤溃口处情况紧急,可劳工迟迟未到,仅凭我带来的这些工匠,根本无法及时加固堤坝。我此次前来,是想向戴大人借些人手。”

  戴胄闻言,略一沉吟:“段郎中有所不知,我手下的缇骑大多要负责看守赃物、押送犯人,实在抽不开身。不过……”

  他话锋一转。

  “我可将主簿交给你,由他协助立刻征调民夫,或可派上用场。”

  段柳眼中一亮。

  “那太好了!早一日完工,河堤便早一日安全。”

  戴胄点头道:“理应如此。老夫本次也是协助你保住河堤,若有差遣不必客气,我这就命人将人交给你。”

  片刻之后,面色灰白的主簿便被缇骑押了过来。”

  此时他早已没了心气,整个人如烂泥一般瘫软,好像死到临头一般,双目无神。

  段柳看着瘫软在地痛哭冤枉的主簿,眉头微蹙。

  此人显然已被吓得魂飞魄散,指望他积极配合怕是有些难度。

  但眼下情况紧急,也顾不得许多了。

  “主簿,” 段柳的声音沉稳有力。

  "本官没空听你哭丧,天黑之前征调一千精壮,否则——"

  他忽然抽出缇骑腰刀,寒光闪过,主簿的幞头绳带应声而断。

  "就用你的脑袋填溃口。"那主簿瞬间吓得愣住。

  “征调民夫修补河堤,乃是头等大事。你若能尽心协助,本官会在太子殿下面前为你美言几句,或许还能从轻发落。”段柳一番敲打之后自然也要给些鼓励。

  身为地头蛇,主簿肯定更了解本地情况,征调民夫却是离不开他的帮助。

  主簿闻言,空洞的眼神里似乎有了一丝波动。

  他抬起头,看了看段柳,又看了看旁边面色严肃的缇骑,嘴唇嗫嚅了几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毕竟,这或许是他唯一的一线生机了。

  段柳见状,心中稍定。

  “事不宜迟,我们这就去征调民夫。你熟悉县里的情况,哪些地方有闲置的劳动力,你都给我一一指出来。”

  主簿连忙应道:“是,是,大人。县里的几个村落都有不少百姓在家,城里也有不少闲散汉,应该都能征调过来。”

  “好,” 段柳说道。

  “城里你让那些衙役去征调,你随我先去附近的村落看看。”

  "大人稍候,我去鸣锣!将三班衙役全派出去!"主簿也积极起来,开始配合着段柳的动作,急促的铜锣声打破县城的沉寂。

  段柳随后带着主簿匆匆出了城,朝着最近的一个村落赶去。

  ……

  一踏入村子,便见一片萧条景象,残垣断壁随处可见,泥泞的道路上积水没过脚踝。

  主簿扯着沙哑的嗓子,敲响了铜锣,大声喊道:“乡亲们,都出来!朝廷征调民夫修补河堤,关乎大家安危,各家各户出壮劳力,半个时辰内到村口集合!”

  然而,回应他们的只有淅淅沥沥的雨声和偶尔传来的几声犬吠。

  许久,才有几户人家的门缓缓打开,村民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中满是惊恐与疑惑。

  一位白发老者颤颤巍巍地走了出来,问道。

  “官爷,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这家里都来不及收拾,又要去修堤?我们这身子骨,怕是撑不住啊。”

  段柳见状,赶忙上前一步,拱手说道:“老人家,实不相瞒,眼下河堤溃口情况危急,若不尽快修补,洪水随时可能再次泛滥,到时候整个村子都将被淹没,大家的性命和家园都保不住。还望乡亲们能体谅,为了咱们共同的安危,出一份力。”

  老者听后,长叹一声,无奈地转身一个一个前去敲门。

  不多时,村里陆续走出一些青壮男子,他们有的光着膀子,有的穿着破旧的蓑衣,一脸不情愿地聚在村口。

  段柳和主簿一边登记着人数,一边安抚众人。

  突然,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站了出来,大声说道:“官爷,不是我们不愿意去,您看看我们村子,遭了这么大灾,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这一去修堤,家里老小谁来照顾?”

  众人纷纷附和,一时间议论纷纷。

  段柳眉头紧皱,思索片刻后说道:“乡亲们的难处我都明白。但是只有把河堤修好,洪水不再来,咱们才能安心重建家园,日子才能慢慢好起来。”

  “我向大家保证,朝廷会给参与修堤的民夫发放工钱和口粮,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而且,咱们都是为了自己的家,为了村里的老少爷们,齐心协力,这堤一定能修好!”

  众人听了段柳的话,虽仍有些犹豫,但一想到有钱粮可拿,情绪渐渐稳定下来。

  “你带人先去堤上听候堤上主事安排,我带人再去其他村里一趟”段柳心急如焚,向着身后一个缇骑说道。

  随即他看向主簿,说道:“这离一千精壮还差很多,咱们赶紧去下一个村子。”

  主簿脸色苍白,连连点头,两人又马不停蹄地朝下一个村子赶去。

  在接下来的几个村子,情况大同小异。

  不过他还是许诺钱粮,勉强征调了足量民夫。

  段柳长舒一口气,看着眼前这些衣衫褴褛却眼神坚定的民夫,心中满是感慨。

  段柳带着最后一批民夫赶到河堤时,天色已近黄昏。

  工部工匠们早已带人在溃口处打下了一些排桩,但面对汹涌的河水,这些工作只是杯水车薪。

  段柳顾不上休息,立刻组织民夫和工匠们投入到紧张的修堤工作中。

  他亲自指挥,将民夫分成若干小组,一组负责搬运石料,一组负责搅拌水泥砂浆,一组负责协助工匠砌石加固。

  他来回穿梭在各个小组之间,检查工作进度,指导民夫们如何操作。

  好在傍晚开始,天色再次放晴,给了众人一些希望。

  郑县、原武、阳武三处,郑县是最关键的地方,只要郑县完成堵漏,原武和阳武两处便有足够的时间封堵。

  若是郑县溃堤,那么原武和阳武两处便也没有封堵的必要了,所以段柳把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郑县这边。

  而他携带的水泥也实在有限,能解决一处已经不易。

  然而,修堤工作并非一帆风顺。

  河水拍堤,骤雨时疾,民夫们在风雨中苦苦支撑,许多人被雨水浇得瑟瑟发抖,但没有一个人退缩。

  段柳看着眼前的场景,心中既焦急又感动。

  “我不管你去哪弄,这些人晚上一定要吃顿热饭!而且必须是干饭!”段柳对着跟在身边的主簿说道。

  “是,小人一定想办法!”只见主簿一脸难色,却并未拒绝,随即便在两个缇骑的押解下前往了县城。

  一个时辰之后,远处火把由远及近,数辆马车朝着河堤而来。

  随即几口大锅就在堤上架了起来。

  甚至不需要他的鼓舞下,民夫们便欢呼起来。

  “做的不错,本官定会为你说情!”段柳说道。

  “谢谢大人,这些都是邓知…邓贼私藏……小人只是物尽其用”

  要说这底层吏员真是人精。

  锅炉下,大火烧的极旺,不多时,米香便在河堤上弥散。

  段柳最后也和劳工全都端上了饭碗,这米香诱人,众人馋虫无不大动。

  ……

  几天时间,堤坝也在众人的努力下有了新的模样。

  也幸亏这几日风雨虽多,但都不猛烈,要不然他们还真不一定有机会修补河堤。

  但段柳知道,这才只是开始。

  民夫们早就累的不成样子,趁着难得一见的暖阳,一个个全都在阳面晒着暖阳沉沉睡去。

  段柳则和工部主事一起,仔细检查堤坝的每一处,商讨进一步的加固方案。

  如今他已有极大把握度过今夏汛期,完成王清晨所托。

  也实在是因为水泥太过好用,用在堤坝之上比他想象得还要好上不少。

  而针对河道两岸官员的核查也进行到了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