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功效分析遇难题-《天医玄龙:苍生劫起,我执命为棋》

  骨片颤动的瞬间,沈清璃掌心寒气骤收,三物分离如断弦崩解。**叶凌霄剑鞘下压,鞘尖嵌入刻痕交汇点,地脉震颤戛然而止。晶核霜纹由逆转正,骨片裂纹不再延伸,雾气缓缓回落,贴回岩壁。

  二人后退七步,背靠冷石,闭目内察。沈清璃察觉丹田边缘滞留一道寒流,如细针悬而不落;叶凌霄灵台深处有微涩感,似有残音绕而不散。他以指轻叩腕脉,三次短震,沈清璃会意,同步运转功法,将滞气引至指尖排出。片刻后,她睁开眼,低声:“有残留。”

  叶凌霄点头,将剑鞘收回背后。他蹲下身,从玉匣中取出晶核,置于掌心,灵力缓缓渗入。晶核霜纹稳定流转,无异常波动。再取鳞片,幽蓝光泽如常,触之微凉。独角残段置于石面,亦无反应。三物单独静置,皆如寻常宝材。

  “问题不在本体。”他说。

  沈清璃取出玉片,寒气凝于表面,形成一层薄如蝉翼的灵膜。她将晶核与鳞片并列其上,寒气引导二者灵韵交汇。起初无异,三息后,玉片边缘泛起细微裂纹,一股刺痛自指尖窜入经络,直冲肩井。她立即切断连接,掌心已渗出一丝血线。

  “凝与散,本应相辅。”她皱眉,“为何对冲?”

  叶凌霄拾起剑鞘,在地面划出三格,将三物分置其中。他取出三块灵玉薄片,分别包裹宝材,封入隔绝层。灵玉微光闪烁,记录下各自灵韵频率。片刻后,数据显现:晶核主频稳定,周期清晰;鳞片灵波扩散,无固定节律;独角残段则携高频震颤,接近神识共振区。

  “单独看,皆可入药。”叶凌霄道,“但组合时,频率错位。”

  沈清璃重新取出玉片,以寒气为引,尝试双材配对。先试晶核与独角残段,寒气导入,玉片震颤加剧,沈清璃眉心一跳,神识如被细针轻刺。她迅速撤离,呼吸微促。

  “音波扰识,寒息凝神,本可制衡。”她闭目调息,“但频率差半息,反成干扰。”

  再试鳞片与独角残段。寒气刚触,玉片表面浮起一层雾状光晕,沈清璃眼前一恍,似见幻影掠过。她强行睁眼,寒气中断,额角已渗冷汗。

  “散波与震频共振,引发神识波动。”叶凌霄记录,“非毒性,非反噬,而是信息干扰。”

  三组双材实验完成,仅晶核与鳞片组合未试。沈清璃深吸一口气,重新引导寒气。这一次,她调整输出节奏,使寒气缓释,试图弥合频率差。玉片起初平稳,五息后,寒气循环突生逆流,一股冷劲自掌心炸开,直冲臂骨。她闷哼一声,玉片脱手飞出,撞上岩壁,留下一道裂痕。

  叶凌霄接住下坠的玉片,发现其内部寒气结构紊乱,如冰层龟裂。他将三物并列于地,以剑鞘轻点每一件,灵力逐一探入。无一异常。

  “不是材质相克。”他低声道,“是激发方式出了问题。”

  沈清璃拾起玉片,指尖抚过裂痕。她忽然想起那道刻痕——线条规整,深浅一致,绝非自然形成。她取出晶核,贴近刻痕,寒气引导。霜纹微亮,但无先前强烈反应。

  “阵图曾激活它。”她说,“但我们现在的方式,与那时不同。”

  叶凌霄站起,走到刻痕边缘,以剑鞘沿纹路划动。灵力随轨迹流动,地面微光泛起,持续三息后消散。

  “结构引导能量流向。”他道,“我们现在的测试,是平面并置,无结构支撑。”

  沈清璃沉思片刻,取出三枚灵针,插入地面,模拟刻痕的三角布局。将三物置于针位之上,以玉片为引,寒气缓缓注入阵心。起初平稳,十息后,玉片再度震颤,幅度渐强。她正欲撤力,忽然察觉寒气循环中出现一段延迟——并非半息,而是四分之三息。

  “频率被改变了。”她迅速记录。

  叶凌霄以剑鞘点地,探查地脉。石面传来微弱共鸣,节奏与三物排列形成的新频率一致。

  “结构影响了共振条件。”他说,“同样的材料,不同的排列,产生不同的场域效应。”

  沈清璃尝试调整灵针角度,将晶核前移半寸。寒气导入,玉片震颤骤停,取而代之的是一阵低频嗡鸣。她眉心一紧,神识再度受扰。

  “微调也会引发质变。”她撤回灵针,“我们无法凭经验预判反应。”

  叶凌霄将三物收回玉匣,封入隔绝层。他靠石而立,目光落在那道刻痕上。线条依旧清晰,但已无光浮现。

  “这三件东西,不是药材。”他说,“是组件。”

  沈清璃点头:“需要特定结构、特定场域、特定激发顺序才能发挥功效。”

  “而我们,不知道结构是什么,场域如何构建,顺序如何排列。”

  静默蔓延。雾气在低处流动,贴着石面滑行。玉匣置于二人之间,表面寒气内敛,不再外溢。

  沈清璃取出玉片,以寒气轻抚表面裂痕。**这细微裂痕虽看似不起眼,却已悄然影响到灵力的传导。**她尝试修复,寒气凝结成丝,缠绕裂口。刚完成一半,玉片突然一震,裂痕深处泛起一丝蓝光,来自鳞片的残余灵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它还在反应。”她低声。

  叶凌霄伸手,将玉片接过。他以剑鞘轻敲玉片边缘,三次短震,测试其共振频率。玉片发出一声轻鸣,蓝光一闪即逝。

  “组件之间,存在记忆。”他说,“哪怕分离,仍保留部分交互痕迹。”

  沈清璃闭目,以神识探入玉片。她察觉到一丝异常——寒气在裂痕处形成微小涡流,仿佛被某种无形规律牵引。她睁开眼,看向叶凌霄:“我们现在的分析方法,是静态的。”

  “什么意思?”

  “我们把它当作死物测试。”她说,“但它可能需要动态环境——流动的灵脉、变化的节律、外部刺激的叠加。”

  叶凌霄沉默。他想起奇兽之战时的节律同步,想起玉片与地脉的共振,想起战斗中每一次灵力回路的重构。

  “就像战斗。”他说,“不是靠蛮力,而是找节奏。”

  沈清璃点头:“功效不是固定属性,而是系统响应。”

  二人对视,皆明白当前困境。他们掌握的是碎片化的反应数据,却缺乏整体模型。没有理论支撑,没有参照体系,仅凭试错,极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反噬。

  “不能继续实验。”沈清璃道,“下一次,可能不只是经络刺痛。”

  叶凌霄将剑鞘插回背后,伸手取回玉匣。匣体微凉,触手如冰。他打开隔层,确认三物位置未变。晶核居中,鳞片在左,独角残段在右。骨片被单独封存于底层,未再震动。

  “现有的知识,解不开它。”他说。

  沈清璃收起玉片,指尖残留一丝寒意。她看向那道刻痕,又看向玉匣。

  “它不是给我们直接用的。”她低声道,“是给我们看的。”

  叶凌霄未答。他蹲下身,以剑鞘尖端轻刮刻痕边缘,剥落一层灰垢。下方纹路更深,线条交错,构成不完整的几何结构。他尝试以灵力注入,无反应。

  “需要更多线索。”他说。

  沈清璃将玉匣贴于胸前,寒气透过衣料,缓缓渗入经络。这一次,她不再引导,只是感受。三物静置,却似有低频脉动,如同沉睡的机制,在等待某种唤醒。

  她忽然察觉,晶核的霜纹,在匣内微微偏转。不是逆旋,也不是正转,而是以极小的角度,缓慢调整。

  她打开玉匣,取出晶核。霜纹仍在动,如指针微移。

  “它在适应。”她抬头,“不是被动响应,是在学习我们的操作。”

  叶凌霄接过晶核,灵力探入。霜纹微微一滞,随即继续偏转。

  “它记住了刚才的频率。”他说,“并且在调整自身。”

  沈清璃将玉片靠近晶核。寒气接触瞬间,霜纹偏转速度加快。

  “它在尝试匹配。”她声音微紧,“它知道我们在研究它。”

  喜欢天医玄龙:苍生劫起,我执命为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