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凌霄与沈清璃在雾瘴弥漫的路径中继续前行,雾气愈发浓稠,四周静谧得只余二人的脚步声。忽然,沈清璃脚步一顿,玉匣在掌心轻颤,一道寒流自缝隙中渗出。她未言语,只将匣子翻转,三枚封存的宝材滑入掌心,玉匣微光隐现其中宝材灵韵。
叶凌霄察觉异样,剑鞘微抬,目光落在她手中。他未问,只缓步靠近,灵力自掌心溢出,轻轻覆上晶核。片刻后,他低声道:“地脉节律与此物共鸣,若埋于断龙脊下,可成隐阵根基。”
沈清璃指尖轻抚晶核表面,寒气入体,却未扩散,反而在经络中形成一道细密回路。“我所修之法,重凝寒成实。此核灵韵纯净,若炼入玉片,可大幅提升凝形速度。”
两人对视一眼,未争,却皆知所见不同。功法路径分野,在此显露。叶凌霄转而拿起幽蓝鳞片,简单分析其适合锻入护甲,沈清璃提出可作飞刃的意见,叶凌霄又指出独角残段残留音波,或可增强声震类术法,沈清璃思考激发难度后,叶凌霄决定暂不轻用。
沈清璃点头,指尖轻划,三物按三角排列。她闭目,以玉片为引,寒气缓缓渗入鳞片,再由鳞片传至晶核,最后触及独角残段。起初无异,直至寒气循环一周,玉片忽然震颤,幅度虽微,却清晰可感。
她睁眼,低声道:“有变。”
叶凌霄立刻以剑鞘轻点地面,灵力顺石纹探入地脉。刹那间,脚下石面传来极细微的共鸣,如同脉搏轻跳,与三物排列方位隐隐对应。
“不是错觉。”他将剑鞘移至晶核下方,再点一次。地脉震感增强,虽仍微弱,却已成规律。
沈清璃迅速调整三物位置,将晶核居中,鳞片置左,独角残段列右。寒气再引,玉片震颤频率陡升,寒流在空中划出三道弧线,交汇于一点,凝而不散。
“它们在回应某种序列。”她声音微紧,“单一使用时灵性沉寂,但并置后,场域发生了变化。”
叶凌霄蹲下,以剑鞘尖端轻触三物连接线,灵力缓缓注入。地面石纹随之泛起微光,呈蛛网状扩散,持续三息后消失。
“地气被牵引了。”他抬头,“不是被动吸收,而是主动激发。若换作灵阵节点,或可借其自成循环。”
“那便不只是材料。”沈清璃将三物收回玉匣,匣内寒流再度涌动,比先前更清晰,“是组件。”
叶凌霄站起身,剑鞘归于背后。“单一用途,恐浪费其能。”
“需研究搭配。”沈清璃将玉匣贴于胸前,寒流透过衣料,渗入经络,却不再躁动,反而如归流之水,缓缓汇入丹田。
雾霭依旧,前方无光。二人继续前行,脚步轻而稳。
途中,沈清璃忽道:“晶核的寒息节奏,与玉片共鸣时略有延迟。”
叶凌霄侧目:“多长?”
“半息不到。但每次循环,延迟都在缩短。”
“说明它在适应。”他沉吟,“或是……在学习。”
沈清璃未答,只将玉匣翻转,从背面摩挲一道刻痕——那是先前战斗中,碎石划出的细纹。她未曾注意,此刻却觉寒流在刻痕处微滞,仿佛被某种无形结构截留。
她取出晶核,贴近刻痕。寒气接触瞬间,晶核内部霜纹骤然亮起,随即又暗。她再试一次,结果相同。
“它对特定纹路有反应。”她低语。
叶凌霄取剑鞘,以鞘尖在石面划出相同刻痕。将晶核放上,霜纹再亮,持续时间更长。
“不是偶然。”他目光微凝,“纹路形状、深度、走向,都可能影响激发效果。”
沈清璃将鳞片边缘轻压于刻痕之上,寒气引导至晶核。这一次,霜纹不仅亮起,更向外投射出一道微光,映在岩壁上,显出残缺符形。
“这是……?”她凝视符形,虽不完整,却似曾相识。
叶凌霄伸手,以指沿着光痕描摹。灵力微动,地面石纹再次共鸣,比先前强烈数倍。
“这不是单独的宝材。”他声音低沉,“是钥匙。”
沈清璃正欲回应,忽觉玉匣一震,寒流猛然上冲,直逼灵台。她手腕一紧,强行压下波动,察觉晶核霜纹有了异常。她将晶核翻转,霜纹依旧逆旋。
“它变了。”她抬眼,“节奏、方向、温度,全在变化。”
叶凌霄立即探手,灵力覆上晶核。地脉共鸣随之紊乱,石面裂纹中逸出丝丝白气。
“不是自发。”他沉声,“是被触发了。”
沈清璃迅速将三物并列于掌,寒气引导循环。玉片震颤加剧,寒流在三人之间形成闭环。逆旋减缓,渐趋稳定。
“我们动了什么?”她低声问。
叶凌霄盯着地面刻痕:“那道划痕……不是碎石造成的。”
沈清璃低头,指尖抚过刻痕边缘。线条规整,深浅一致,绝非自然崩裂。
“是人为的。”
叶凌霄以剑鞘轻刮石面,剥落一层灰垢。下方露出更多刻痕,纵横交错,组成残缺阵图。
“这路,被人设过局。”
沈清璃将晶核轻放阵心位置。霜纹骤亮,寒气如潮涌出,顺着刻痕蔓延,点亮整片地纹。岩壁微颤,雾气被无形之力推开三尺,露出内里一道隐蔽凹槽。
凹槽中,静静躺着一枚灰白色骨片,表面无纹,却与晶核共鸣频率完全一致。
沈清璃伸手欲取。
骨片突然颤动,表面浮现出一道极细的裂纹。
喜欢天医玄龙:苍生劫起,我执命为棋
叶凌霄察觉异样,剑鞘微抬,目光落在她手中。他未问,只缓步靠近,灵力自掌心溢出,轻轻覆上晶核。片刻后,他低声道:“地脉节律与此物共鸣,若埋于断龙脊下,可成隐阵根基。”
沈清璃指尖轻抚晶核表面,寒气入体,却未扩散,反而在经络中形成一道细密回路。“我所修之法,重凝寒成实。此核灵韵纯净,若炼入玉片,可大幅提升凝形速度。”
两人对视一眼,未争,却皆知所见不同。功法路径分野,在此显露。叶凌霄转而拿起幽蓝鳞片,简单分析其适合锻入护甲,沈清璃提出可作飞刃的意见,叶凌霄又指出独角残段残留音波,或可增强声震类术法,沈清璃思考激发难度后,叶凌霄决定暂不轻用。
沈清璃点头,指尖轻划,三物按三角排列。她闭目,以玉片为引,寒气缓缓渗入鳞片,再由鳞片传至晶核,最后触及独角残段。起初无异,直至寒气循环一周,玉片忽然震颤,幅度虽微,却清晰可感。
她睁眼,低声道:“有变。”
叶凌霄立刻以剑鞘轻点地面,灵力顺石纹探入地脉。刹那间,脚下石面传来极细微的共鸣,如同脉搏轻跳,与三物排列方位隐隐对应。
“不是错觉。”他将剑鞘移至晶核下方,再点一次。地脉震感增强,虽仍微弱,却已成规律。
沈清璃迅速调整三物位置,将晶核居中,鳞片置左,独角残段列右。寒气再引,玉片震颤频率陡升,寒流在空中划出三道弧线,交汇于一点,凝而不散。
“它们在回应某种序列。”她声音微紧,“单一使用时灵性沉寂,但并置后,场域发生了变化。”
叶凌霄蹲下,以剑鞘尖端轻触三物连接线,灵力缓缓注入。地面石纹随之泛起微光,呈蛛网状扩散,持续三息后消失。
“地气被牵引了。”他抬头,“不是被动吸收,而是主动激发。若换作灵阵节点,或可借其自成循环。”
“那便不只是材料。”沈清璃将三物收回玉匣,匣内寒流再度涌动,比先前更清晰,“是组件。”
叶凌霄站起身,剑鞘归于背后。“单一用途,恐浪费其能。”
“需研究搭配。”沈清璃将玉匣贴于胸前,寒流透过衣料,渗入经络,却不再躁动,反而如归流之水,缓缓汇入丹田。
雾霭依旧,前方无光。二人继续前行,脚步轻而稳。
途中,沈清璃忽道:“晶核的寒息节奏,与玉片共鸣时略有延迟。”
叶凌霄侧目:“多长?”
“半息不到。但每次循环,延迟都在缩短。”
“说明它在适应。”他沉吟,“或是……在学习。”
沈清璃未答,只将玉匣翻转,从背面摩挲一道刻痕——那是先前战斗中,碎石划出的细纹。她未曾注意,此刻却觉寒流在刻痕处微滞,仿佛被某种无形结构截留。
她取出晶核,贴近刻痕。寒气接触瞬间,晶核内部霜纹骤然亮起,随即又暗。她再试一次,结果相同。
“它对特定纹路有反应。”她低语。
叶凌霄取剑鞘,以鞘尖在石面划出相同刻痕。将晶核放上,霜纹再亮,持续时间更长。
“不是偶然。”他目光微凝,“纹路形状、深度、走向,都可能影响激发效果。”
沈清璃将鳞片边缘轻压于刻痕之上,寒气引导至晶核。这一次,霜纹不仅亮起,更向外投射出一道微光,映在岩壁上,显出残缺符形。
“这是……?”她凝视符形,虽不完整,却似曾相识。
叶凌霄伸手,以指沿着光痕描摹。灵力微动,地面石纹再次共鸣,比先前强烈数倍。
“这不是单独的宝材。”他声音低沉,“是钥匙。”
沈清璃正欲回应,忽觉玉匣一震,寒流猛然上冲,直逼灵台。她手腕一紧,强行压下波动,察觉晶核霜纹有了异常。她将晶核翻转,霜纹依旧逆旋。
“它变了。”她抬眼,“节奏、方向、温度,全在变化。”
叶凌霄立即探手,灵力覆上晶核。地脉共鸣随之紊乱,石面裂纹中逸出丝丝白气。
“不是自发。”他沉声,“是被触发了。”
沈清璃迅速将三物并列于掌,寒气引导循环。玉片震颤加剧,寒流在三人之间形成闭环。逆旋减缓,渐趋稳定。
“我们动了什么?”她低声问。
叶凌霄盯着地面刻痕:“那道划痕……不是碎石造成的。”
沈清璃低头,指尖抚过刻痕边缘。线条规整,深浅一致,绝非自然崩裂。
“是人为的。”
叶凌霄以剑鞘轻刮石面,剥落一层灰垢。下方露出更多刻痕,纵横交错,组成残缺阵图。
“这路,被人设过局。”
沈清璃将晶核轻放阵心位置。霜纹骤亮,寒气如潮涌出,顺着刻痕蔓延,点亮整片地纹。岩壁微颤,雾气被无形之力推开三尺,露出内里一道隐蔽凹槽。
凹槽中,静静躺着一枚灰白色骨片,表面无纹,却与晶核共鸣频率完全一致。
沈清璃伸手欲取。
骨片突然颤动,表面浮现出一道极细的裂纹。
喜欢天医玄龙:苍生劫起,我执命为棋